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腹水和器官严重衰竭的临床证候群。解毒化瘀颗粒是毛德文教授依据肝衰竭"毒邪病因"学说提炼出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剂,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治疗的相关文献已较多,其对于肝衰竭作用机制已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却无一个系统的归纳总结。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解毒化瘀颗粒用于肝衰竭方面的临床及药理作用机制,得出解毒化瘀颗粒治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包括:预防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坏死、减轻肝内微循环障碍、纠正肝性脑病肠道微生态紊乱、促进肝细胞再生。从辨病论治的特点出发,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阐述解毒化瘀颗粒的作用机制,对作用靶点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解毒化瘀颗粒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抑制胰酶的分泌、调控炎症细胞因子、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凋亡、促进胰腺组织再生、改善微循环障碍、清除氧自由基及调控免疫功能等方面综述了大黄治疗AP的作用机制,认为大黄联合西医比单纯西医治疗AP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中自噬稳态是影响细胞生存和凋亡的重要因素。从中医“五脏相关”理论来看,细胞微环境的改变可以看作是五脏失衡的微观体现,同时肝纤维化中肝脏微循环改变及细胞自噬稳态系统失衡与中医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引起的“肝血瘀滞,疏泄失调”相似。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认为肝脾肾同治法可能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重塑自噬稳态,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为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HD-91-Ⅱ肝病治疗仪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使肝动脉、门静脉、胆管强有力的收缩和舒张,使肝脏血流动力发生变化,改善了肝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血窦的血流增加,改善了微循环的障碍,减少肝内脂肪堆积。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HD-91肝病治疗仪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它运用血液动力学及电场牵拉原理,配合中医经络学,调整人体气血,改善肝脏血流变指数,增加肝脏血流量,改善肝脏微循环,使肝细胞得到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从而有利于肝细胞的恢复.我院采用肝病治疗仪加常规保肝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并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衰竭是临床疑难重症,伴随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治疗当补充凝血因子等,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而传统医学认为"瘀"是重要病机,治疗当活血化瘀。诸多临床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我们推论肝衰竭的"瘀"和凝血功能障碍伴行。那么,研究肝衰竭"瘀"的病理基础,是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肝衰竭的根本依据,对进一步提高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谈对肝内胆汁淤积的认识和中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内胆汁淤积是肝细胞内胆汁分泌器结构与肝细胞功能严重障碍的结果。中医认为胆汁淤积属于“黄疸”范畴,主要病机是湿、热、瘀、毒所致,造成胆汁淤积于内,无法通降下行,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疏肝健脾、活血化淤为主。  相似文献   

8.
正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为主要功能的一个器官,并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解毒等作用。当肝脏受到诸如病毒、乙醇、药物等因素引起严重损害时,会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的诸多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引起肝脏功能衰竭,导致以凝血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肝脏疾病中非常严重的肝衰竭症状。《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将其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  相似文献   

9.
微循环障碍与“血瘀”及“活血化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从微循环角度探讨中医学关于血瘀证的本质和活血化瘀的作用原理,本文就近年来我们应用人体和动物多部位微循环检查的方法,进行的一些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结合部分国内文献及中医对血瘀的论述,讨论血瘀与微循环障碍的联系,以及"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障碍的可能机制。一、血瘀患者微循环障碍的具体表现1.微血管畸形、微血流缓慢和淤滞:我们曾对46例瘀证患者与26例非瘀证患者的手指甲皱和球结膜微循环作了比较观察,发现瘀证患者微血管中血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逐瘀降黄汤治疗新生儿湿热瘀滞型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新生儿黄疸中医辨证湿热瘀滞证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临床上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运用逐瘀降黄汤口服加药渣热敷的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预防感染、肝酶诱导剂、保肝、照射蓝光治疗。治疗7~10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黄疸均不同程度消退,但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逐瘀降黄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之湿热瘀滞证疗效显著,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该汤剂服用方便,药源广泛,成本低廉,可用于新生儿黄疸中医辨证湿热瘀滞证的全程治疗。逐瘀降黄汤内中药成分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抑制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可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抑制凝血,抗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及病变肝细胞的恢复。服用3~5 d,颜面及躯干、四肢皮肤黄染逐渐消退,7~10 d完全消退。该项目研究为新生儿黄疸中医辨证湿热瘀滞证开辟了新途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医辨证湿热瘀滞证)较为理想的纯中药汤剂。汤剂中君、臣、佐、使共12味中药相辅相成,故可明显提高该病的治愈率,缩短疗程,从而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慢肝合剂促进大鼠肝细胞再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慢肝合剂对肝细胞再生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切除法复制肝细胞再生模型,给予慢肝合剂,并与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者对比,同时计算肝指数的变化,采用光镜观察肝脏HE的变化及用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中药组肝指数、肝脏HE及超微结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慢肝合剂有明显的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述下法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肝炎发生肝衰竭称为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是迅速发生的严重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40%以下,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而ALT迅速下跌(胆-酶分离),胆碱脂酶活性显著降低.发病10日内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称急性(暴发性)肝衰竭;10日至8周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称亚急性(亚暴发性)肝衰竭;8~24周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称慢性(缓发性)肝衰竭.重型肝炎通常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是肝细胞以不同速度大量坏死而陷入肝衰竭的过程,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显著,黄疸急剧加深,肝界缩小及明显出血倾向.其治疗效果取决于肝衰竭能否逆转,决定因素是存活肝细胞数量多少.如果肝细胞坏死殆尽,丧失再生基础,欲用药物逆转的机会甚少,所以必须在早期有相当数量存活肝细胞时抓紧治疗.中医文献虽无重型肝炎记载,但在<诸病源候论>所论黄疸二十八候中"急黄候"近似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其具有发病急骤,传变快,内毒炽盛特点.后世多将重型肝炎归属于"急黄"的范畴.下法在重型肝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除清营解毒外,通腑泄利也应为其基本治则,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是以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作用形成的以肝实质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肝内外血管异常以致门静脉高压为特征的病理阶段,进展至失代偿期以肝功能严重损害为特征,出现腹水、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多种并发症,治疗上多为对症治疗,死亡率高,预后差。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示中医药在防治终末期肝病、促进肝硬化组织重构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现代中医名家认为,肝硬化主要由气阴亏虚(肝、脾、肾)而湿热疫毒内侵,脉络瘀阻所致。肝肾阴虚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主要证候。中医滋肾养肝方剂一贯煎是现代临床治疗慢性肝病肝肾阴虚证的代表方。由清代名医魏玉璞(魏之琇)所创,载于《续名医类案》。临床研究显示一贯煎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促进腹水消退,减少肝性脑病等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实验研究提示一贯煎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综合调节的特征,防治肝硬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抗氧化应激,改善肝脏炎症、提高肝细胞生物合成以及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轻胶原沉积、改善肝窦血管化、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有关。文章就近5年来关于一贯煎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作一系统综述,为进一步拓展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复青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筠  邵铭 《湖南中医杂志》2002,18(4):26-26,31
过量脂肪向肝细胞内渗透、堆积形成肝脂肪浸润变性 ,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重的 5 %,或组织学上肝细胞脂变达 40 %以上时 ,称为脂肪肝。现代医学认为脂肪肝是由于饮酒、营养失调、肝细胞中毒损伤、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障碍。近年脂肪肝发病率日趋升高 ,笔者自拟复青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30例 ,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均为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1月间住院及门诊病人 ,均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 ,中医辨证属痰湿瘀阻型。其中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48-1150
从血管内皮能量代谢障碍对肾纤维化"毒瘀阻络"实质进行论述,认为在慢性肾脏病中,以SIRT3为核心的能量代谢通路调控异常所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再生障碍与中医"毒瘀阻络"致"癥积"形成病机存在高度相似性及关联性,二者存在同样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黄、赤芍对90%肝叶切除后肝衰竭大鼠肝再生指标肝重指数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30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注射液组、赤芍注射液组、大黄与赤芍联合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采用90%肝叶切除术构建大鼠肝衰竭肝再生模型,测定肝重指数,并观察大鼠术后96h内存活率。结果:大黄、赤芍可以增高术后肝衰竭大鼠的肝重指数,提高术后肝衰竭大鼠存活率。结论:大黄、赤芍具有促进肝重指数的水平上升其机理可能与其肝细胞再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向东 《光明中医》2016,(15):2259-2260
中医认为妇女之经、带、胎、产与肝经的关系最为密切。若妇女性素忧郁,或他脏病变伤及肝木,则肝脏疏泄失常导致多种妇科疾病发生。肝气郁而化火者常须疏肝气、清肝热。肝郁气滞导致血瘀者,治当化肝瘀。肝郁日久,痰瘀互结、肝阴亏虚者,需以柔肝体。后附验案2则,具体解读"疏肝气、化肝瘀、柔肝体"的治疗方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管理指南重新定义了SCAD的发病机制,指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或痉挛是SCAD发病的重要原因,需密切关注冠状动脉微循环及心肌细胞水平的再灌注。由于目前微血管功能障碍机制尚未明确,仍需探索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法。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或痉挛与中医"络脉为病"相似,具备多虚、多瘀、多变特点,加之其病理变化极具风证表现,提出络风内动病机理论,认为心脉瘀阻是SCAD的基本病机,而络风内动是其重要补充,络风内动-心脉瘀阻互为因果、合而为害,最终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血管急危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简称脂肪肝,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大泡性脂肪变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认为FLD由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所致,通常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两大类.现代医学目前仍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中医学没有FLD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因,可归于"痰证"、"积聚"、"胁痛"等病证.其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内结,瘀血阻滞,形成痰、湿、瘀互结,痹阻肝脏脉络.FLD病位在肝,涉及脾肾两脏.脂肪肝常见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郁脾虚、肝郁气滞、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等证型.中医治疗主要从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出发,根据证型选方用药并随证加减.近年来以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研究继续取得较好效果,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黄、赤芍对90%肝叶切除后肝衰竭大鼠肝再生指标肝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Wistar大鼠30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注射液组、赤芍注射液组、大黄与赤芍联合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采用90%肝叶切除术构建大鼠肝衰竭肝再生模型,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ST、ALT、TBiL含量,并观察大鼠术后96h内存活率。结果:大黄、赤芍可以改善大鼠术后肝功能,提高术后大鼠存活率。结论:大黄、赤芍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改善大鼠肝功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