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综合参数在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乳腺肿瘤患者105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分析病理诊断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析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表现、血流信号与参数指标,且比较高频彩超综合参数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经高频彩超图像显示,乳腺癌不规则占93.94%,乳腺纤维腺瘤轮廓规则占80.56%,实质回声均质占59.72%,不均质占40.28%,侧边声影占44.44%;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中的收缩期流速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与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频彩超在乳腺癌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结论:高频彩超综合参数检查对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病变有独特的诊断价值,能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大理州白族妇女乳腺包块最常见的病因。方法对云南大理学院病理教研室2008~2009年117例临床诊断为"乳腺包块性质待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理州白族妇女最常见的病因为乳腺纤维腺瘤,占46.15%,乳腺纤维囊性变占21.38%,乳腺癌占20.5%。结论大理州白族妇女乳腺包块最常见的病因为乳腺纤维腺瘤,其次为乳腺增生性病变,乳腺癌亦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乳腺纤维腺瘤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0.8岁。6例行单纯肿物切除术,8例行保乳手术,6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患者均未出现淋巴结转移。20例均为纤维腺瘤内癌:4例为小叶原位癌;15例为导管原位癌,低级别13例,中级别2例,其中5例腺瘤外乳腺组织亦有低级别导管原位癌;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20例纤维腺瘤内癌的ER、PR均弥漫一致阳性。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7.5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纤维腺瘤内癌的形态特点为纤维腺瘤的背景上出现原位癌或浸润癌,预后好。治疗上推荐保乳手术,术后可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4.
乳腺纤维腺瘤(fiboadenoma,FA)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占乳腺良性肿瘤的90.7%.其发病机制不明,笔者通过乳腺纤维腺瘤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观察对FA进行病因探讨.  相似文献   

5.
Kan X  Shen DH  Shi B  He JS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4):312-315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特点、形态学分类、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不典型增生与乳腺原位癌的鉴别诊断标准。方法 (1)观察本院30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其病理形态改变。(2)观察86例大切片乳腺癌旁不典型增生病灶与癌灶的关系。结果 乳腺增生症中,纤维腺瘤为主型好发于21~30岁年龄组,而不典型增生病变则多见于40~60岁组。其中囊肿病仅占6.0%,而纤维腺瘤变达25.4%;癌旁组织中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为65.1%,其中以导管原位癌发生率最高,达74.9%。结论 研究证实了1997年(舟山)“乳腺增生症的组织学分类”(推荐方案)的可行性。乳腺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乳腺增生症可归纳为普通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特殊增生细胞具有特别的诊断价值。重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大部分可分。  相似文献   

6.
检测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外周血中CXCL5、Th1、Th2的表达,比较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以及乳腺癌各临床病理类型间CXCL5、Th1、Th2的表达差异,分析乳腺癌中CXCL5表达是否与Th1/Th2失衡有关。乳腺癌组51例为初次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腺瘤组为2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CXCL5水平以及流式细胞仪测定Th1、Th2细胞百分比,并计算Th1/Th2比值。比较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以及乳腺癌各临床病理类型间CXCL5、Th1、Th2、Th1/Th2的表达差异。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乳腺小叶癌组和乳腺髓样癌组血清中CXCL5含量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临床病理分期III期和IV期乳腺癌的血清CXCL5含量明显高于I、II期乳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乳腺小叶癌组和乳腺髓样癌组Th1、Th2、Th1/Th2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P0.05);临床病理分期III期和IV期乳腺癌Th1、Th2、Th1/Th2明显高于I期乳腺癌组(P0.05)。通过相关分析发现,CXCL5与Th1/Th2成正相关(r=0.944)。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进展、组织浸润可使CXCL5表达明显增加,并导致Th1、Th2出现明显失衡。  相似文献   

7.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鉴别纤维囊性乳腺病和乳腺纤维腺瘤细针吸取细胞学 (FNAC)的主要细胞形态学指标。方法 :运用Logistic多重回归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 2 2 4例有活检证实的乳腺FNAC的良性病变 (4 8例纤维囊性乳腺病和 176例纤维腺瘤 )的5 4个细胞学指标进行分析 ,指标的评价采用 0~ 3 的分级评价方式。结果 :研究发现 ,最有价值的鉴别指标是细胞量 (P =0 0 0 1) ,次要指标是背景的游离肌上皮细胞量 (P <0 0 5 )。组合细胞量 (2~ 3 )和背景的游离肌上皮细胞量 (2~ 3 )作为联合指标进行评价 ,可将纤维腺瘤的阳性预测价值提高至 93 5 %。结果发现 ,在乳腺FNAC检查中 ,分叶结节状的间质在纤维囊性乳腺病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结论 :在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的良性病变中 ,细胞量和背景的游离肌上皮细胞量是鉴别纤维囊性乳腺病和纤维腺瘤的最有价值的细胞形态学指标。分叶结节状的间质是管内型纤维腺瘤的间质的组织形态在FNAC中的表现 ,是诊断纤维腺瘤的特征性指标 ,对诊断纤维腺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 MMP-13)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13在97例乳腺癌和39例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中MMP-13的表达(65.98%)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23.08%),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MMP-1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可作为评估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泛素连接酶hHrd1在人乳腺癌发病中的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正常人乳腺组织、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hHrd1的表达。结果人乳腺癌组织hHr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强于正常人乳腺组织、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癌(或伴早浸)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表达水平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hHrd1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P〉0.05)。结论泛素连接酶hHrd1参与人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及其mRNA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乳腺组织标本147例,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92例、纤维腺瘤26例、腺病24例、正常乳腺组织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Western blot以及RT-PCR分别定量检测不同病变组织中Glut-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腺病以及纤维腺瘤组织中难以检测到Glut-1阳性表达或仅呈轻微胞质着色.在乳腺癌组织中,Glut-1表达强度明显增高(P=0.0002),主要定位于瘤细胞膜,细胞质染色较淡.原发灶及转移灶中央的细胞Glut-1表达明显高于周边癌组织,转移灶Glu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灶,浸润癌高于原位癌.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Glut-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纤维腺瘤(P=0.001)和腺病(P=0.001),各病变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RT-PCR定量检测分析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Glut-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纤维腺瘤(P<0.05)和腺病(P<0.05),各病变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活性显著增高,Glut-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细胞的浸润与转移密切相关;Glut-1高表达可作为细胞的恶性转化标志,并有望成为乳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一种新标记物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旋切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对乳房肿块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78例 10 5处乳腺肿块进行了超声引导下旋切术 ,评价其诊治效果。结果  78例 10 5处乳腺肿块中 ,6 0例 85处乳腺肿块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 ,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 ,平均旋切 18次 ,平均时间 2 5min ;10例为乳腺可疑病灶 ,8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癌 ,均经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确诊。所有操作无一例失败 ,皮肤伤口仅 3mm ,并发症轻微。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旋切术操作方便易学 ,对乳腺小纤维腺瘤切除彻底 ,皮肤疤痕微小 ;对可疑病灶能及时明确诊断 ,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发生以骨肉瘤和软骨肉瘤等为主要成分分化时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报道1例罕见的以骨肉瘤和软骨肉瘤成分分化为主的乳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49岁,左乳腺肿块14 cm×10 cm大小,质硬,有边界,镜下可见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上皮细胞样骨母细胞性骨肉瘤、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破骨巨细胞型骨肉瘤分化.肿块实质内另见约4 cm×3 cm灰白灰红有裂隙区域,镜下诊断良性分叶状纤维腺瘤.肿瘤组织内各区域无其它肉瘤成分分化.腋窝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免疫组化染色:梭形和上皮样肿瘤瘤细胞vimentin强阳性,SMA阳性,Ki-67增殖指数>20%.破骨样巨细胞vimentin和CD68阳性.分叶状纤维腺瘤区Ki-67不表达.结论 乳腺的恶性叶状肿瘤骨肉瘤分化临床罕见,对标本的充分取材是保证该病正确诊断的关键,肿瘤的发生推测来源于分叶状肿瘤的间质细胞骨化后恶变所致;组织学上主要要与化生性癌等鉴别,正确认识其临床病理特点对于避免误诊误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谈乳腺增生病的组织学分类张继增乳腺结构不良命名繁多,如乳腺腺病、囊肿病、囊性增生病、纤维囊性病、慢性囊性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病、纤维硬化病、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病、Schimmelbusch病等。繁多的命名与病变的复杂有关。1990年Page等[1]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膜联蛋白A2 (Annexin Ⅱ,ANX A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表达,以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ANX A2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NX A2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RT-PCR结果也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NX A2 mRNA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乳腺癌中ANX A2的表达与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nnexinA2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annexinA2可能是乳腺癌的生物学标记物之一,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乳腺纤维腺瘤系临床常见疾病,但在乳腺同一部位多次手术治疗后仍反复复发者较为少见,我院曾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者,韩××,37岁,于1997年2月12日收入我院。诉既往左侧乳腺外侧部位曾三次出现肿物,在外院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并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符合术前诊断。每次术后大约1年同一部位又出现相似肿物。本次入院就是因为第三次手术后1年肿物再次在原位复发,大小、硬度都与原来的相近且生长缓慢,无痛感。体检:肿物位于左侧乳腺外侧,体积5c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男性乳腺SFT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观察,行免疫组化EnV ision两步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FT常位于乳腺外上象限,周围常有纤维性假包膜,常为无痛性渐增大的肿块,部分病例有囊性变,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内血管丰富,梭形或卵圆形瘤细胞围绕圆形和分支状血管,呈漩涡状、束状及假栅栏状排列,细胞界限不清。免疫组化标记CD34、BCL-2、CD99和vimentin均阳性。结论 SFT是临床少见的肿瘤,发生于乳腺的SFT非常罕见,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可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鉴别其良恶性。  相似文献   

17.
乳腺梭形细胞癌是化生性癌的一种组织学亚型, 发病率低, 恶性度高, 远处转移以肺转移最常见。乳腺梭形细胞癌发生胃转移罕见, 该文报道1例72岁女性乳腺梭形细胞癌胃转移的病例, 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年龄将所有患者分成三组,并分析三组患者之间出现不同乳腺病的概率。结果不同年龄层的女性患乳腺疾病的种类不同,其中20~29岁的女性患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率较高,而30~39岁的女性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病患者价值明显,并且其在鉴别良恶性肿瘤方面有其显著的优势,所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AKT-1在乳腺癌、癌旁正常组织、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乳腺癌评估预后及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乳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AKT-1的表达情况。结果 AKT-1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纤维腺瘤中低表达(阳性率为15%),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率为4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组中,AKT-1的阳性表达率与HER-2表达情况呈正相关;在原发灶大小不同、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和TNM分期不同组中,AKT-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不同雌孕激素受体情况和不同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KT-1可能是导致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乳腺癌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远处转移中起一定作用,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端粒长度改变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TRF长度 ,端粒重复扩增分析 (TRAP)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平均TRF为 (5 2± 2 8)kb ,与正常组织比较明显缩短 (P <0 0 0 1) ,从正常乳腺组织到乳腺良性病变、乳腺原位癌及浸润性癌平均TRF呈递减趋势。 5 8例乳腺癌中 4 9例端粒酶阳性 (84 7% ) ,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 ;癌旁组织端粒酶为阴性 ,而 7例乳腺增生症和 6例乳腺纤维腺瘤中分别有 1例端粒酶阳性 ,与乳腺癌比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端粒长度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渐进性缩短 ,并最终触发端粒酶的激活 ;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乳腺癌诊断的可靠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