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5):838-840
目的:探讨摄涕止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机制。方法:在卵清蛋白致敏复制AR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氢化考的松及恐吓大鼠造成肾阳虚AR模型,予以摄涕止鼽汤治疗,观察药物对肾阳虚AR模型动物血清IL-5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各组模型动物血清中IL-5、ECP均降低,且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当。结论:摄涕止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彭顺林  钟渠  袁晓辉 《中医杂志》2004,45(11):836-837
目的:观察摄涕止鼽颗粒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疗效.方法:7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摄涕止鼽颗粒,对照组36例应用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有效率为94.44%,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远期疗效的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4.55%,两组远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摄涕止鼽颗粒为临床治疗PAR的有效制剂,且远期疗效稳定,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窍止鼽汤对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PKC-NF-κB信号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AR组)和健康成人(正常组)各40例,随机分为AR4组(对照组、PMA组、PMA+PDTC组、PMA+中药组)和正常4组(对照组、PMA组、PMA+PDTC组、PMA+中药组)共8组。正常(PMA+中药组)和AR(PMA+中药组):服中药通窍止鼽汤生药125 g/d(日1剂,浓煎300ml,分2次服用);正常3组(对照组、PMA组、PMA+PDTC组)和AR 3组(对照组、PMA组、PMA+PDTC组):服用等容生理盐水;1周为一个疗程,共用药2个疗程。采用尼龙毛法分离T淋巴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检测:T淋巴细胞涂片免疫组化染色测定NF-κB p65的表达;ELISA法测定大鼠T淋巴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4和IL-5含量。结果正常各组T淋巴细胞NF-κB p65细胞核染色阳性百分比和IL-4和IL-5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AR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 PMA组T淋巴细胞NF-κB细胞核染色阳性百分比和IL-4和IL-5含量明显升高,与AR PMA+PDTC组、AR PMA+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 PMA+PDTC、AR PMA+中药组均能明显降低淋巴细胞NF-κB细胞核染色阳性百分比和IL-4和IL-5含量(P0.05),以AR PMA+中药组效果最佳。各组T淋巴细胞NF-κB细胞核染色阳性百分比与IL-4、IL-5含量成显著正相关性(r1=0.992、r2=0.974,均P0.01)。结论通窍止鼽汤阻断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PKCNF-κB信号传导系统,减少Th2细胞因子的产生,纠正Th1/Th2失衡,为中医治疗AR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摄涕止鼽汤联合揿针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对辅助性T细胞17(helperTcell 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肺气虚寒型AR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联合组和西药组各35...  相似文献   

5.
杨阳  王树鹏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2):2662-2665
目的:基于NF-κB信号通路观察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NF-κBp65、p-CREB和AQP5表达的影响,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AR的作用机理。方法:按体质量采用随机区组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分成6组,每组8只大鼠,即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Forskolin干预组、H89干预组、PDTC干预组、麻黄细辛附子汤组。AR大鼠模型的制作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和局部攻击方法,观察麻黄细辛附子汤组治疗后鼻黏膜AQP5、NF-κBp65和p-CREB表达,用统计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p-CREB、AQP5表达下调,Forskolin干预组、PDTC干预组、麻黄细辛附子汤组均能使p-CREB、AQP5表达上调,而H89能下调p-CREB、AQP5表达。模型组NF-κBp65表达上调,Forskolin干预组、PDTC干预组、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组均能使NF-κBp65表达下调,而H89能上调NF-κBp65表达。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AR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和cA MP-PKA信号通路使AQP5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扶正止鼽颗粒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n=64)于第1、第2、第3和第11日经腹腔内注射200μg卵清白蛋白(OVA)(1mL OVA—A1[OH]3生理盐水混悬液)致敏,阴性对照组A(n=16)不加OVA,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干预。从第19天开始以10mg OVA溶于0.1mL的生理盐水滴入鼻腔,连续7日。阴性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滴鼻。激发成为变应性鼻炎的大鼠(n=64)随机分为4组:变应性鼻炎阳性对照组B(n=16);扶正止鼽颗粒治疗组C(n=16);扶正止鼽颗粒治疗组D(n=16,3倍C组剂量);辛芩颗粒治疗组E(n=16),各组均治疗15日,各组大鼠鼻粘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CAM—1和VCAM—1的表达。结果:OVA经腹腔内注入致敏及鼻腔滴入激发制备出了变应性鼻炎的模型。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变应性鼻炎各组ICAM—1、VCAM—1的阳性细胞表达数明显地增加。VCAM-1的表达均被扶正止鼽颗粒(特别是D组)和辛芩颗粒所抑制(P<0.05)。ICAM—1的表达在4个治疗组间没有什么不同(P>0.05)。结论:扶正止鼽颗粒能抑制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VCAM-1的表达,而对ICAM-1表达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玉屏止嚏颗粒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L-4、IFN-γ的影响。方法:用卵白蛋白制备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玉屏止嚏颗粒组、辛芩片组,给药2周,观察各组大鼠鼻部症状,测定血浆IL-4、IFN-γ水平。结果:玉屏止嚏颗粒能改善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部症状,下调IL-4水平,上调IFN-γ水平。结论:玉屏止嚏颗粒可能通过下调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浆IL-4水平、上调IFN-γ水平、平衡IL-4/IFN-γ比值来发挥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通窍止鼽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和I 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患者8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单用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取自拟通窍止鼽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及TNF-α和I L-4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和I L-4水平分别为(1.29±0.29)ng/m L和(33.62±3.52)pg/m L,均低于治疗前的(3.24±0.38)ng/m L和(50.51±3.83)pg/m L,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47±0.32)ng/m L和(42.07±3.77)p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82%和9.09%,低于对照组的15.91%和22.73%(P0.05)。结论:自拟通窍止鼽汤联合西替利嗪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免疫状态,且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玉屏止嚏颗粒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血浆组胺的影响。方法:SD大鼠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用卵白蛋白制备变应性鼻炎模型,分为模型组、玉屏止嚏颗粒治疗组、辛芩片对照组。灌胃干预2周,观察各组大鼠鼻部症状及血浆组胺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玉屏止嚏颗粒治疗组大鼠鼻部症状记分及组胺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1.玉屏止嚏颗粒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有治疗作用。2.玉屏止嚏颗粒能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浆组胺含量,这可能是本药对变应性鼻炎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2):240-241
目的:探究通窍止鼽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AR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窍止鼽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随访半年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副作用,且观察组副作用总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止鼽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AR的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均较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3):516-518
目的:观察益气止鼽汤联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止鼽汤。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随访3个月。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73.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气止鼽汤联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比单一使用鼻用激素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核因子NF-κB P65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因子IL-23、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CCL20)及其受体CCR6表达的影响,及健脾方防治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中相关作用机制。方法: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NG,n=8):从造模第2周起双蒸水灌胃,每日1次,灌胃量按0.1 mL?kg-1,共3周;②TNBS模型组(MG,n=8):从第1周开始TNBS灌肠,灌肠剂量(mL)=体质量(g)×0.003ml?g-1,每周1次,造模持续共4周;③模型+健脾方防治组(JP,n=8):从造模第2周开始,在TNBS灌肠后的第2天予以中药健脾方灌胃治疗,灌胃量按0.1mL?kg-1,每日1次,灌胃持续3周;采用结肠组织学损伤评分及HE组织病理的方法观察健脾方的疗效,免疫荧光、ELISA、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中NF-κB P65、IL-23、CCL20、CCR6蛋白与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CL20及其受体CCR6在正常组大鼠结肠中呈低表达,在模型组中呈高表达状态(P<0.05)。健脾方可显著降低大鼠结肠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的表达水平(P<0.05)。正常组大鼠结肠中NF-κB P65呈低表达,在模型组中呈高表达状态(P<0.05),健脾方可显著降低大鼠结肠NF-κB P65表达水平(P<0.05)。ELISA结果显示IL-23在正常组大鼠结肠中呈低表达,在模型组中呈高表达状态(P<0.05)。健脾方可显著降低大鼠结肠细胞因子IL-23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健脾方可减轻TNBS诱导的CD大鼠结肠炎症程度,其潜在的机制与抑制NF-κB P65、IL-23和CCL20/CCR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血浆IL-4、IL-5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行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及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39例。比较2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清IL-4、IL-5水平及气道反应性、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等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4、IL-5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气道反应性显著降低,呼吸频率及气道阻力均显著改善(P均<0.05),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以有效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4、IL-5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鼻腔通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及磷酸化NF-κB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体外黄芩苷干预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ting蛋白水平检测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和Phospho-NF-kBp65,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r、IL-4、IL-6、IL-10水平及体外黄芩苷干预下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IBS-D组相比较,p-NK-FB明显增高,NK-FB明显下降,p-NK-FB/NK-FB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IBS-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培养体外黄芩苷干预下,在40umol浓度干预下p-NK-FB/NK-FB较未干预前、DMSO干预、5umol干预、10umol和20umol浓度干预下下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ELISA检测较高浓度的黄芩苷能够明显抑制IFN-r、IL-6等细胞因子,可以使IL-4、IL-10升高.结论:黄芩苷作为黄芩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抑制剂,可能抑制p-NK-FB/NK-FB,调节免疫平衡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为深入研究UC的发病机制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通窍止鼽汤对变应性鼻炎sD大鼠鼻黏膜及外周血中EOS数量、血清IgE和组胺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纽、模型组、对照纽和通窍止鼽汤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和热灭活百日咳杆菌为致敏原,对大鼠进行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造模。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2mL/只;对照组灌服辛芩颗粒6g/kg;通窍止鼽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服中药液8.75g/kg、17.5g/kg、35g/kg;以上用药均1次/d,共14d。测定大鼠鼻黏膜和外血中EOS数量、血清IgE水平和组胺含量。结果:通窍止鼽汤各剂量组和对照组均能减少EOS数量;降低血清IgE水平和组胺含量,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通窍止鼽汤能有效抑制EOS活化,减少IgE合成与组胺释放,减轻鼻黏膜炎症浸润,从而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味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浆IL-5含量和TNF—α含量影响,揭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R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小青龙汤治疗组、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息斯敏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大鼠模型,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后血浆IL-5含量和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纽血浆IL-5含量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血浆IL-5含量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优于小青龙汤治疗组。结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R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IL-5含量和降低TNF—α含量,从而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减轻AR的症状或减缓AR的发作,以达到治疗AR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味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浆IL-5含量和TNF-α含量影响,揭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R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将40只w 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小青龙汤治疗组、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息斯敏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大鼠模型,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后血浆IL-5含量和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血浆IL-5含量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血浆IL-5含量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优于小青龙汤治疗组。结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R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IL-5含量和降低TNF-α含量,从而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减轻AR的症状或减缓AR的发作,以达到治疗AR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鼻鼽合剂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中药鼻鼽合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血清免疫球蛋白IgE、IL-4、IFN-γ含量等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方法复制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中药鼻鼽合剂进行干预治疗,并设辛芩颗粒平行对照组.治疗14天后,测定各组模型大鼠血清IgE、IL-4、IFN-γ含量,检测鼻分泌物中EOS含量,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氧化应激能力及骨组织NF-κB、TNF-α、IL-6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机制。方法:采用切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法复制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60只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己烯雌酚组(50ug/kg)及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200mg/kg、100mg/kg、50mg/kg),均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2w,末次给药后24h,取大鼠血清检测ALP、Ca~(2+)、Mg~(2+)、SOD、MDA、GSH-Px及T-AOC等指标变化,取一侧股骨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取另一侧股骨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骨组织NF-κB、TNF-α、IL-6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去势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比较,姜黄素200、100mg/kg可增加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升高血清Mg~(2+)、Ca~(2+)、SOD、GSH-Px及T-AOC含量,降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ALP、MDA含量,使骨组织NF-κB、TNF-α、IL-6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姜黄素50mg/kg可使骨质疏松大鼠血清ALP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结论:姜黄素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调控NF-κB/IL-6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安胰颗粒对重症胰腺炎大鼠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安胰颗粒组和阳性对照组(IL-10组)共4组,各组又分为3 h、6 h、12 h三个亚组。采用6%的左旋精氨酸(L-Arginine)溶液诱导SAP大鼠模型。安胰颗粒组予安胰颗粒4 g/kg连续3天灌胃后诱导SAP。IL-10组予腹腔注射10000U人重组白介素10(rh IL-10)预处理后诱导SAP。摘取胰腺组织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NF-κBp65的表达。结果:安胰颗粒组及IL-10组病理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胰腺组织NF-κBp65各时点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3h即有NF-κBp65表达,呈现时间依赖性,6 h与3 h、12 h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胰颗粒组NF-κBp65各时点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12 h时点表达较IL-10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安胰颗粒能有效改善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抑制NF-κB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