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和K-ras基因突变状态,分析三者在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采用ARM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2例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蛋白高表达率为27. 7%(31/11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 01);β-catenin蛋白核的高表达率为29. 5%(33/11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 01); 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及β-catenin蛋白核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 022,P=0. 027)、TNM分期(P=0. 042,P=0. 019)相关; 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位置相关(P=0. 004); K-ras基因突变39例,突变率为34. 8%(39/112); 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 0. 05); Fascin-1蛋白高表达、β-catenin蛋白核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存在相关性(rs=0. 252,rs=0. 258,P 0. 05); Fascin-1蛋白高表达与β-catenin蛋白核表达呈正相关(rs=0. 213,P 0. 05)。结论 Fascin-1蛋白和β-catenin蛋白参与结直肠腺癌的侵袭转移,与K-ras基因突变相关; K-ras可能通过β-catenin蛋白促进Fascin-1蛋白的表达,从而为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转酮醇酶(transketolase, TKT)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Oncomine和GEO数据库分析TKT基因在结直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收集配对结直肠腺癌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分别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TKT mRNA和蛋白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KT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27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KT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KT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在常见结直肠癌细胞株中TKT蛋白表达高于FHC细胞株;两种检测与数据库样本分析一致。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92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KT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TKT高表达与肿瘤直径(P=0.003)、脉管侵犯(P=0.021)、淋巴结转移(P=0.005)及T分期(P=0.007)相关。结论 TKT在结直肠腺癌中呈高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TKT有望成为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ZH2、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差分化细胞群(pooly differentied cluster, PDC)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在结直肠腺癌PDC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结直肠腺癌中PDC的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ZH2和β-catenin蛋白在PDC中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结直肠腺癌PDC中EZH2蛋白高表达率(76%)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非PDC的结直肠腺癌(P0.05);EZH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关(P0.05),与结直肠腺癌PD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组织分级、病变部位无关(P0.05);β-catenin蛋白的核高表达率(38%)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β-catenin蛋白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pTNM分期有关(P0.05),与结直肠癌PDC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及病变部位均无关(P0.05);EZH2蛋白高表达、β-catenin蛋白核表达在结直肠腺癌PDC中呈正相关(r_s=0.254,P0.05)。结论 EZH2、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PDC中表达的异常,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共同参与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结直肠腺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肺腺癌组织中miRNA34a,癌基因c-myc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mRNA miRNA34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蛋白在正常肺组织、癌旁肺组织、肺腺癌以及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miRNA34a在肺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低于癌旁和正常肺组织(P0.01),高于转移癌组织(P0.01)。c-myc在肺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高于癌旁和正常肺组织(P0.01),低于转移癌组织(P0.01)。miRNA34a及c-myc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类型:miRNA34a及c-myc在低分化和高分化肺腺癌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转移癌与非转移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分析:cmyc阳性组的肺腺癌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5),miRNA34a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腺癌组织中miRNA34a的表达与c-myc蛋白表达呈负相关。c-myc高表达miRNA34a低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存活蛋白(survivin)和Ki-67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survivin和Ki-67蛋白在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60例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survivin和Ki-67与病理参数及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73.34%(44/60)和80.00%(48/60),显著高于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0.00%(3/30)和6.67%(2/30),(P0.01);survivin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76.67%、6.67%;survivin和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urvivin、Ki-6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肠壁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腹腔微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survivin和Ki-67阳性表达患者1、3和5年生存率较低。survivin、Ki-67、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腹腔微转移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urvivin和Ki-67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其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软骨素聚合因子(chondroitin polymerizing factor, CHPF)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6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癌旁组织中CHPF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原发灶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CHPF蛋白的表达。结果 CHPF蛋白在原发灶癌组织(122/206,59.2%)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在新鲜结直肠癌组织中检测到CHPF蛋白(5/5,100%)。CHPF蛋白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神经或脉管侵犯(P=0.011)、TNM分期(P0.01)、癌结节(P=0.035)明显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KRAS状态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HPF蛋白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01)。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HPF蛋白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HPF蛋白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与Fascin-1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石蜡标本258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结直肠组织石蜡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并比较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中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EGFR的关系,以及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1)结直肠癌组织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为38.0%(98/258),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阳性率0.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01,P<0.01)。(2)女性、结肠及低分化的结直肠癌患者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高于男性、直肠及高-中分化患者(χ2=4.256、20.085、8.471,P值均<0.05)。(3)在EGFR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Fascin-1蛋白阳性表达率(42.9%,91/212)较EGFR阴性病例(15.2%,7/4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8, 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219,P<0.01)。(4)194例获得随访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3.2%(142/19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5.5%(127/194)。其中EGFR和Fascin-1均阳性患者的5年平均总生存期及5年总生存率(47.8个月、64.7%)低于非均阳性患者(54.4个月、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9, P<0.05)。结论 结直肠癌中EGFR与Fascin-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同时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VEGF、SDF-1及CXCR4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SDF-1/CXCR4轴与VEGF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腺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SDF-1、CXCR4和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mRNA水平上,结直肠癌组中SDF-1、CXCR4、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中c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7%、60%和66.3%高于对应癌旁组织的37.5%、42.5%和28.8%,差异显著(P0.05);结直肠癌中SDF-1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等无关;CXCR4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SDF-1的表达与CXCR4及VEGF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结论:SDF-1/CXCR4及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提示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与结直肠腺癌侵袭和迁移相关的因子。方法收集TCGA及GEO数据库中结直肠腺癌相关数据进行SAM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将得到的差异基因通过DAVID进行聚类分析;寻找与侵袭迁移相关的基因;并对TCGA数据库中的患者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生存预后分析;同时收集50例具有详细临床及预后信息的结直肠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验证上述结果,并绘制ROC线进行评估。结果 DAVID聚类分析发现6个与迁移相关的基因集(P0.05),其中下调的基因有DLC1、EPB41L3、KIT、PARVA、SLC9A3R1和TPM1。而SLC9A3R1编码的钠/氢交换调节因子1(NHERF1),是一种能与细胞骨架及多种信号蛋白相互作用的多功能连接蛋白。TCGA数据分析显示,结直肠腺癌中NHERF1的mRNA水平较正常结直肠组织降低。独立临床队列数据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高级别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NHERF1表达降低。结论 NHERF1表达降低是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生存期的一个独立影响因子,可能与其促进肿瘤转移有关。NHERF1表达降低是一个潜在的诊断和预测结直肠腺癌不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在直肠腺癌中的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q-PCR检测在直肠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LSD1 m 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LSD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直肠腺癌组织中LSD1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 05),其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 05)。LSD1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P0. 05)。结论 LSD1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抑制LSD1可能是直肠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腺癌中SETD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qRT-PCR技术检测22例肺腺癌组织和15例癌旁组织中SETD7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GTVision法检测162例肺腺癌和57例癌旁组织中SETD7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肺腺癌组织中SETD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5.212,P<0.000 1);同时,SETD7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亦升高,其高表达率(58.6%,95/162)高于癌旁组织(0,0/57)(P<0.001)。SETD7蛋白表达与肺腺癌临床分期(c-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EGFR和KRAS突变以及PD-L1表达水平均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SETD7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SETD7低表达组(P<0.000 1)。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ETD7蛋白高表达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叉头框M1(FOX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8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M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OXM1的表达。结果 FOX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9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7.50%,P0.01);FOXM1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CEA、CA199等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FOXM1蛋白相对表达量(0.855±0.063)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0.150±0.041,P0.01)。FOXM1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且FOXM1为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FOXM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因素有关,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非受体型PTPN6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qPCR法检测食管癌细胞和71例ES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TPN6基因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癌细胞和ES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TPN6蛋白的表达;按ESCC组织中PTPN6的蛋白表达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并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相比,PTPN6 mRNA和蛋白在食管癌细胞中表达下调(P 0.05); ESCC组织中PTPN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000±0.001) vs (1.815±0.386),t=13.533,P 0.05]; PTPN6 mRNA表达与患者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ESCC中PTPN6的阳性率为32.4%(23/7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 0.05); PTPN6蛋白表达与患者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05)。Kaplan-Meier结果显示,PTPN6低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P 0.05)。多变量Cox模型校正后,PTPN6蛋白表达对患者预后有影响(OR=2.694,P 0.05)。结论 PTPN6基因在食管癌细胞系及ESCC组织中表达沉默,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ESCC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KS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q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KS2基因及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CKS2基因的表达水平(0.97±0.16)高于癌旁组织(0.38±0.11,P0.05);胃癌组织中CKS2蛋白的表达水平(21/203,59.60%)与Laure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胃癌患者预后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CKS2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 CKS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水平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Occludin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occludin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Occludin在癌旁正常胃黏膜上皮中阳性表达率高于胃腺癌组织(96.9%vs85.4%,84.6%,89.2%,78.5%)(P0.05);Occludin的表达水平与胃腺癌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显示,Occludin m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胃腺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胃腺癌患者血浆中和正常对照组的VIP水平.RT-PCR方法检测VIPmRNA在胃腺癌组织、其相邻的正常胃腺癌组织及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的差异表达量,Western Blot法进一步检测胃腺癌组织中VLP蛋白的表达.结果 ELISA法检测正常人血浆vIP水平为(5.794±0.014)ng/ml,胃腺癌患者血浆中的VIP水平为(14.437±0.825)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分析胃腺癌组织中VIP mRNA的V/B值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胃黏膜,其V/B值分别为:(1.5261±0.3028)、(0.9334 ±0.2872)、(0.9051±0.2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胃窦黏膜与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中.V/B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组织VIP mRNA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腺癌组织VIP mRNA表达量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胃腺癌组织VIP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结论 VIP可能参与了胃腺癌的发生.VIP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侵袭有关,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DR5)蛋白及mRNA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R5在117例胰腺导管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对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各检测20例配对的新鲜冻存的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R5主要表达于癌旁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中,DR5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1. 02%(48/117),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 36%(87/117),两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 DR5表达与分化程度(P 0. 05)、TNM分期(P 0. 05)、神经浸润(P 0. 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 0. 05)均有明显相关性。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远高于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 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对其进行检测可用于评估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GPR120、VEGF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42例NSCLC新鲜组织(包括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GPR120、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85例NSCLC癌组织及62例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GPR120、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GPR120、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GPR120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qPCR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提示GPR120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r=0.738 6,P0.000 1;r=0.413,P0.001)。NSCLC患者生存期与GPR120低表达、VEGF低表达呈正相关(P0.05)。GPR120蛋白高表达、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为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GPR120、VEGF在NSCLC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GPR120可作为NSCLC有价值的预后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100A4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100A4 mRNA和蛋白在7个人类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100A4在多数结直肠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S100A4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结直肠癌细胞质内,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P0.000 1)。S100A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有关,高龄组阳性率高于低龄组(P=0.026),男性组S100A4蛋白阳性率高于女性组(P=0.038),其表达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100A4在多数结直肠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S100A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有关,可能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性化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IAP1蛋白和mRN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Western blot和qRTPCR技术检测50例胃腺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IAP1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其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IAP1蛋白和mRN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均0.05)。胃腺癌组织中c-IAP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c-IAP1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抑制了胃腺癌细胞的凋亡,促进了胃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可能为胃腺癌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