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u/次,1次/d,皮下注射。治疗组35例中医综合治疗,静脉滴注中药+针灸推拿。急性期5%葡萄糖250mL+血塞通注射液200mg,1次/d,静滴。5%的葡萄糖250mL+葛根素注射液600mg,1次/d,静滴。恢复期针灸和推拿治疗。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QLI、NIHSS、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60d后对7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基本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86%。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指数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电针,针刺得气后留针,接通电针仪,肩骼与手三里一组,环跳与阳陵泉一组,疏密波,频率为4/20Hz,以肌肉微颤为宜,30min/次,3次/周。治疗组35例敷贴,气海、大椎、命门,将药物贴于针刺后1h敷贴在相应穴位,连续敷贴〉4h,1次/d。电针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疗效、不艮反应。治疗1疗程(28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5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优点。本文对近十年来有关穴位敷贴治疗本病的研究做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咽炎(CP)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观察组用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咽部症状和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CP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肩周炎属针灸科临床常见病,中医称“漏肩风”,又称“肩凝症”,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障碍为临床表现的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尚佳,但病程较长,患者痛苦大,生活质量受影响。笔者运用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治疗本病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经过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后,有效率达88.2%;对照组经针灸治疗后有效率为7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栓丸结合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疗法(包括西医常规、电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抗栓丸;两组均以28天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生活能力状态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5.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4天、第28天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8天与14天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栓丸结合常规疗法对缺血性脑中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大于对照组(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中风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其美 《新中医》1994,26(12):49-50
缺血性脑中风的中医辨治黄其美凡发病突然,以昏倒、偏瘫、失语、口眼斜等为主症,称为“中风”。中医学又把“中风”分为“真中”与“类中”。“类中”有痰中(如癫痫发作)与外邪中风(如太阳中风),不属本文讨论范围。本文仅讨论“真中”的一部分内容。“真中风”大凡...  相似文献   

10.
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遗尿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结合遗尿膏外敷涌泉、神阙穴的方法治疗小儿遗尿30例。结果:痊愈12例,痊愈率40%;显效18例,占60%。结论:以针灸结合穴位敷贴综合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西药的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19例单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1周后通便效果观察比较,3周后瘫痪疗效比较。[结论]临床症状减轻,合并症较少,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患者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 的影响。方法:将100 例AIS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葛酮组、针刺组、联合组,每组25 例。对照 组给予一般治疗和专科治疗,葛酮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葛酮通络胶囊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 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4 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4 组治疗前后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指标[S-100B 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及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 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后,4 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 前降低(P<0.05),葛酮组、针刺组及联合组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NIHSS 评分均低 于葛酮组及针刺组(P<0.05)。治疗后,4 组血清S-100B 蛋白、NSE、GFA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葛酮组、针刺组及联合组血清S-100B 蛋白、NSE、GFA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清 S-100B 蛋白、NSE、GFAP 水平均低于葛酮组及针刺组(P<0.05)。治疗后,4 组血清SOD、GSH-Px 水平均 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MDA、8-OHDG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葛酮组、针刺组及联合组 血清SOD、GSH-Px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8-OHD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 组血清SOD、GSH-Px 水平均高于葛酮组及针刺组(P<0.05),血清MDA、8-OHDG 水平均低于葛酮组及针刺 组(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AIS 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氧化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13.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照1组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2组给予针灸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7.5%,对照1组有效率为70.0%,对照2组有效率为65.0%,试验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提高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醒神开窍针刺法联合疏血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干预后的影响。方法: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对治疗组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醒神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疏血通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功能程度评分的变化情况,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以及对两组患者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项目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神开窍针刺法联合疏血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背腧穴配合泻肝补肾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配伍背腧穴和泻肝补肾类药物,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配伍背腧穴和泻肝补肾类中药比单纯采用常规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B组(针刺结合卒中单元组)、C组(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D组(卒中单元组)组,每组60例。每组病例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BI)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整体临床疗效,并于出院后第6个月随访OHS评分。结果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B、C、D组治疗前后sIAs评分差值分别为21.91±3.25,17.11±4.12,17.25±4.26,10.64±5.42,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前后BI评分差值分别为43.58±1.69,38.69±2.35,39.16±2.54,33.57±1.28,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值分别为12.33±2.25,9.20±3.02,8.04±3.16,5.93±3.38,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和出院后第6周OHS评分比较,A组与B、C、D组比较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总有效率93.33%,B组总有效率86.67%,c组总有效率85%,D组总有效率86.67%,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能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可提高整体临床疗效,较针刺结合卒中单元组、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组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腺苷钴胺组、脑苷肌肽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腺苷钴胺组及脑苷肌肽组分别采用腺苷钴胺及脑苷肌肽穴位注射配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组间比较,腺苷钴胺组及脑苷肌肽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腺苷钴胺组及脑苷肌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组间比较,腺苷钴胺组及脑苷肌肽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腺苷钴胺组优于脑苷肌肽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腺苷钴胺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术后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术后肠梗阻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的观察指标缓解情况,以及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2.16±0.75)d、腹胀缓解时间(3.43±0.56)d、肠鸣音恢复时间(5.17±1.92)d,以及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2.45±1.14)d均短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术后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但能够提高肠道的自我修复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19.
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分为背俞穴组(A组)、常规针刺对照组(B组)、非穴位针刺组(C组),每组40例。疗程4星期。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记分)、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均有改善,A组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总有效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积分降低值、Barthel指数记分提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于常规针刺治疗及非穴位针刺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曾芳芳  余丽红  王丽君 《新中医》2021,53(20):156-160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瘀血内阻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浆多巴胺(DA) 含量的影响。方法:纳入88 例瘀血内阻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失眠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2 组均予常规治疗方案与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加予助阳通气方穴位贴敷和针刺疗法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1 d 与治疗4 周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评分、多导睡眠检测结果、血浆DA 含量以及治疗4 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 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PSQI 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5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睡眠总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均增加,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均较治疗前缩短或减少(P<0.01),观察组睡眠总时间多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1)。2 组血浆DA 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血浆DA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瘀血内阻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在改善失眠、提高睡眠质量方面疗效显著,下调DA 含量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