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正逐渐成为糖尿病(DM)第一大国,2013年有关我国DM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DM患者已达到1.139亿[1],中国疾控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成年人中,DM的总体患病率估计为10.9%,而DM的前驱患病率为35.7%;保守估计中国DM人数达到1.5亿[2]。糖尿病肾脏病(DKD)是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2016年有关我国慢性肾脏病(CKD)病因统计结果显示[3],我国DKD比例(1.23%)已经高于肾小球肾炎(0.91%),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发生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中国糖尿病(DM)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正逐年增长,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病人数增长最为明显。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20岁以上人群DM患病人数9240万例(9.7%),位居当时全球第一位[1]。作为各型DM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DK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血清Metrnl与肾功能及微炎性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T2DM患者146例,根据是否合并肾脏病变,分为单纯T2DM(T2DM)组(n=70),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组(n=76),再将DKD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3个亚组:轻度DKD组[eGFR≥60 ml/(min·1.73 m2),n=28],中度DKD组[30 ml/(min·1.73 m2)≤eGFR<60 ml/(min·1.73 m2),n=26],重度DKD组[eGFR<30 ml/(min·1.73 m2),n=22]。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55)。所有受试者记录腰围、臀围,计算腰臀比(WHR),测量血压。测定血清Metrnl、空腹血糖(FPG),肾功能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胱抑素(Cys)-C、β2微球蛋白(MG)]、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微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T2DM患者412例,检测血清25(OH)D、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24h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UNAG)和Cr浓度,计算UNAG/Cr比值。观察患者UACR及UNAG/Cr与25(OH)D的关系。结果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者246例(59.7%),DKD组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比例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74.8%vs 53.6%,P0.01);在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及大量白蛋白尿3组中,UNAG/Cr比值逐渐升高[1.06(0.80,1.47)vs 1.64(1.16,2.12)vs 3.07(2.43,4.02)μ/mmol,P0.01],25(OH)D水平逐渐降低[48.7(37.6,65.0)vs 39.0(30.8,53.6)vs 16.3(10.4,28.9)nmol/L,P0.01]。UACR、UNAG/Cr与25(OH)D呈负相关(r=-0.301、-0.23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50nmol/L增加并发DKD的风险,OR值为3.041(95%CI1.784~5.183)。结论T2DM患者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较为普遍,DKD患者维生素D缺乏更为严重,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球、肾小管功能以增加并发DKD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DK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300例。根据UACR分为单纯T2DM组(T2DM)204例(UACR30 mg/g)和DKD组96例(UACR≥30 mg/g)。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群80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Pearson相关分析BDNF与各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DKD的影响因素。结果 NC组、T2DM组、DKD组BDNF水平依次降低[(8. 43±1. 05)vs(6. 21±1. 01)vs(4. 98±0. 75)ng/ml,P0. 01],DKD组糖尿病病程、HbA1c、TC、LDL-C水平高于T2DM组(P0. 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DNF水平与年龄、HbA1c、TC、LDL-C、UACR呈负相关(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LDL-C是DKD的影响因素(P0. 01)。结论T2DM患者血清BDNF水平降低,与DKD发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T2DM)人群伴发大血管并发症为一般人群的2~4倍(男)和3~6倍(女),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糖尿病(DM)的重要大血管并发症,早期预防和治疗CHD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在众多炎症因子中,C反应蛋白(CRP)最可能与糖尿病相关[2],研究[3]显示T2DM患者动态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有助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探讨hsCRP与T2DM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空腹血糖受损(IFG)是糖尿病(DM)的危险因素,患病率随年龄增加[1],每年都有许多患者转化为DM新发病例.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2]建议将IFG切点由6.1 mmol/L下调至5.6 mmol/L.应用新的切点,人群中糖耐量受损和正常血糖间构成比将发生变化,而老年人IFG往往缺乏临床表现,老年DM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DM)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症状,疾病后期合并多种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2010年全球DM直接死亡人数已达130万[1],而由于DM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死亡人数更高达1290万。目前我国已有近12%的成人罹患DM,其中以2型糖尿病(T2DM)占多数,而仅有25.8%接受正规DM治疗[2]。既往研究认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是T2DM发病机制。两者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近年来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 2型糖尿病 (DM)患病率以极快的速度递增 ,已由 1980年 0 .6 7%上升到 1996年的 3.2 % [1 ] ,新近资料显示 DM患病率为 1.15 %~ 4.74% ,糖耐量低减 (IGT)患病率为 1.5 8%~ 4.76 % [2 ]。国家卫生部明确提出 :“积极开展DM社区综合防治与 DM三级预防”[3 ] 。我院拟订了枣阳地区DM患病率动态观察及三级预防的研究 (1994~ 1999) ,于 1994年在本市城区内对 2 5~ 75岁的 2 32 6例人群作了 DM调查 ,5年来我们以社区为基础开展了 DM三级预防工作 ,于 1999年进行复查 ,已取得初步成效 ,现总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全球报告,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人口自1980年以来翻了2倍,2014年达到4.22亿人[1],心血管疾病(CVD)仍然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上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亚洲,仅在东南亚就有超过7200万的DM患者,并且患病人数仍然在快速增长[1]。从流行病学调查中获得的大量数据表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是DM患者的常见合并症,并且预示着不良的短期和长期预后[2]。据报道,Hb Alc每升高1%,心力衰竭患者的再入院率和全因死亡风险就增加了25%[3]。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DM)患者其冠心病的发生率为非DM普通人群的2~4倍.Haffner[1]对1373例非DM与1059例DM者进行了7年的随防,发现DM者心肌梗塞的相对危险性与已患有心肌梗塞的非DM者无显著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增加.据1994年WHO报告,在DM的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占75%.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T2DM)发展为DN者分别为25%~40%和5%~40%[1],微量白蛋白尿(MA)发生率约39%[2],马来群岛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大量蛋白尿患病率为15.7%,MA为39.7%[3].在ESRD透析患者中,DN约占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2DM患者皮肤和血清AGEs与代谢指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26例,根据免扩瞳眼底照相、UACR及eGFR,分为DR或早期DKD组(DR/DKD,n=58)、DR合并早期DKD组(DR+DKD,n=26)及单纯T2DM组(T2DM,n=42),检测皮肤及血清AGEs,分析其与年龄、DM病程、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T2DM、DR/DKD、DR+DKD组皮肤AGEs依次升高[(75.16±12.64)vs(82.12±12.59)vs(92.48±8.96),P<0.05]。DR+DKD组血清AGEs高于T2DM、DR/DKD组[(22.97±5.46)vs(13.68±5.14)vs(14.28±4.47)μg/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皮肤AGEs与年龄、FPG及LDL-C呈正相关(P<0.05),与BMI呈负相关(P<0.05);血清AGEs与HbA1c及L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皮肤和血清A...  相似文献   

14.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中(≥60岁)约30%为糖尿病患者(7813万),其中95%以上是2型糖尿病[1]。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2]。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总骨折、髋部骨折、上臂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的风险均增加[3-5],2型糖尿病患者任意部位骨折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增加22%,髋部骨折风险增加27%[4]。  相似文献   

15.
正2型糖尿病(T2DM)和心力衰竭(HF)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共存使患者的预后更差,对临床管理产生重大影响。2018年3月,ESC心力衰竭协会(HFA)发布了T2DM和HF的立场声明[1]。现对T2DM和HF的发病相互影响及用药进展进行综述。1糖尿病与HF在我国的流行病学概述T2DM占糖尿病患者的90%~95%,其全球患病率已由1980年的4.7%增长为2014年的8.5%[2]。我国一项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9%,男性略高于女性[3]。一项持续7年的前瞻性全国性队列研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DM)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并且主要倾向于老年人群[1],而DM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长,有研究报道称该病的患病率已经高达27.29%[2],并且在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中患病率为0.28%[3].由于老年人对于医学知识的匮乏,导致很多人并不知晓DR,大多数患者都是等到病变影响视功能以后才到眼科就诊,不仅错过了最佳诊治时期,而且给患者日后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负担.因此本文针对这类人群对于DR的认知情况以及影响其知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是指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理生理过程中,继发出现的骨量减少及骨微结构受损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1948年Albright首次提出DM可致骨改变,当时并未引起重视,近十年来,随着DM患病率及患病人数的增加,发现DM发生骨折的风险显著高于非DM人群[1],DO才逐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2A基因rs28366003与昆明地区汉族人群DK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对89例并发DKD的T2DM患者(DKD组)、168例无DKD的T2DM患者(T2DM组)及108名健康对照者(NC组)的MT2A基因rs28366003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MT2A基因rs28366003多态性DKD组GG基因型频率高于NC组及T2DM组(χ~2=16.537, P=0.000;χ~2=9.086,P=0.011)。DKD组MT2A基因rs28366003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NC组及T2DM组(χ~2=17.341,P=0.01;χ~2=5.752,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2A基因rs28366003位点GG基因型可能为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昆明地区汉族人群MT2A基因rs28366003多态性可能与DKD发生有关,GG基因型可能为DK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患者肠道菌群失衡模式,并观察肠道菌群功能变化。方法以随机数字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T2DM和D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定为T2DM组和DKD组,每组均纳入3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样纳入30名,对三组的肠道菌群标志物进行对比和分析,同时对肠道菌群功能的变化进行总结。结果 (1)对照组与T2DM组、DKD组之间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2)变化信号方面:T2DM组与DKD组变化存在大部分一致的情况(P<0.05),同时两组均出现了肠道菌群失衡模式,但T2DM以拟杆菌属增多为主要特点,DKD组则以乳杆菌属、史雷克菌属、厌氧棒状菌属和肠球菌属增多为主要特点;(3)T2DM组和DKD组患者肠道的功能变化存在一致性。结论 T2DM和DKD患者均存在特异性的肠道菌群失衡情况,其肠道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率越来越高,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糖尿病专题调查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人群达50.1%[1]。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和周围动脉病变(peripheral atterial disease,PAD)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病因。PAD、周围神经病变和继发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肢端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