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甘肃地区SLCO1B1和ApoE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基因型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386名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检测其入院血脂水平,统计不同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探讨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与血脂正常组相比较,血脂异常组年龄年轻、体质量指数(BMI)显著增大、TC、TG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SLCO1B1基因型*1b/*1b、*1a/*1b分别占比:42.5%、35.8%,其次是*1b/*15(10.9%)、*1a/*1a(5.4%)、*1a/*15(4.2%)、*15/*15(1.3%),但未检测到*1a/*5、*5/*5、*5/*15基因型。SLCO1B1基因等位基因*1a、*1b、*15占比分别为:25.4%、65.8%、8.8%。388A > G与521T > C突变频率分别为74.6%、8.8%,正常与异常血脂水平组SLCO1B1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ApoE基因型E3/E3、E3/E4分别占比:74.9%、15.5%;其次是E2/E3(6.7%)、E4/E4(1.3%)、E2/E4(1.0%)、E2/E2(0.5%);等位基因ε2、ε3、ε4分别占比:4.4%、86.0%、9.5%;正常与异常血脂水平组ApoE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SLCO1B1、Apoe基因型与血脂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 SLCO1B1、APOE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了解甘肃地区汉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SLCO1B1和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同时探讨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243例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入住的ACS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采用聚合酶联反应对患者血样进行SLCO1B1及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分析其多态性分布情况,并对空腹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本研究ACS患者血液样本中共检测到6种SLCO1B1基因型,其中以耐受较高型*1b/*1b、*1a/*1b、*1a/*1a为主,分别占比44.4%、35.4%、5.3%,耐受中等型*1a/*15、*1b/*15、*1a/*5分别占比4.5%、9.9%、0.49%,耐受较低型只检测出占比0.4%的*15/*15基因型,未检出*5/*5、*5/*15型。SLCO1B1等位基因*1b、*1a、*15占比分别为55.52%、32.13%、12.35%。受检患者血样中共检测到6种ApoE基因型,一般型E2/E4、E3/E3占比分别为0.8%、77.00%,有害型[E3/E4(14.0%)、E4/E4(1.2%)],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研SLCO1B1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郑州地区的分布情况,评估其对服用他汀类药物的风险。 方法 入选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在河南省中医院1037例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应用荧光探针-PCR技术检测全血中SLCO1B1与ApoE基因型。统计分析其基因型在受检者的年龄和性别中的分布特点,对比分析其他地区的相关数据。 结果 发现受检患者中SLCO1B1 I类基因型(*1a/*1a+*1a/*1b+*1b/*1b)、II类基因型(1a/*5+*1a/*15+*1b/*15)和III类基因型(*5/*5+*5/*15+*15/*15)分别占75.6%、22.7%和1.6%;ApoE E2基因型(E2/E2+E2/E3)、E3基因型(E2/E4+E3/E3)和E4基因型(E3/E4+E4/E4)分别占13.6%、70.5%和15.9%。分析发现SLCO1B1和ApoE基因型组合在年龄和性别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武汉、长沙、广州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相比,郑州地区SLCO1B1和ApoE基因型组合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郑州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分别以I类基因型和E3基因型为主,且两种基因型各组合均不受年龄及性别的影响,基因型组合分布无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国心房颤动(房颤)登记研究(Chinese Atrial Fibrillation Registry, CAFR)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极高危和高危的房颤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情况。方法从CAFR研究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入选的9 119例房颤患者中筛选出ASCVD极高危和高危患者, 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疾病病史、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将极高危患者LDL-C<1.8 mmol/L定义为血脂控制达标, 高危患者LDL-C<2.6 mmol/L定义为血脂控制达标。分析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和LDL-C达标率。结果共筛选出3 833例ASCVD极高危和高危患者, 其中ASCVD极高危的房颤患者1 912例(21.0%), ASCVD高危的房颤患者1 921例(21.1%)。ASCVD极高危和高危房颤患者服用他汀比例分别为60.2%(1 151/1 912)和38.6%(741/1 921), LDL-C达标率分别为26.7%(511/1 912)和36.4%(700/1 912)...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血脂的达标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院年龄≥60岁ASCVD的住院患者1019例进行血脂现状调查。男性571例、女性448例;心内科459例、神经内科194例、老年科99例、姑息科115例、精神心理科152例。根据2011年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极高危841例,高危114例,中危64例。判断血脂达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血脂达标率26.9%,其中极高危血脂达标率20.3%,高危46.5%,中危78.1%(P0.05)。极高危患者中,老年科血脂达标率最高(30.5%),各专科高危血脂达标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女性、危险因素≥3个、共病3种和极高危患者为血脂达标率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ASCVD患者血脂达标率低,各专科都要加强血脂管理,提高血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老年ASCVD患者血脂水平与SLCO1B1 521T>C、ApoE 526 C>T和ApoE 388 T>C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ASCVD患者266例,至少服用阿托伐他汀3个月以上,抽取其静脉血进行SLCO1B1 521T>C、ApoE 526 C>T和ApoE 388 T>C基因检测,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及各基因型血脂水平比较。结果 SLCO1B1 521T>C、ApoE 526 C>T和ApoE388 T>C各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SLCO1B1基因521位点主要以TT型为主,TC+CC型血脂TC、TG、LDL-C水平均高于TT型,而HDL-C低于TT型,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poE基因E2型相比,E4型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3个月后,LDL-C水平仍然较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的调脂疗效受到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情况和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预防治疗的现状。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0日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的1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评估其发病前的ASCVD危险分层情况,并调查不同危险分层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结果:在30 9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1 950例(38.6%)患者为ASCVD低危人群,5 360例(17.3%)患者为ASCVD中危人群,ASCVD高危、极高危人群分别占25.8%(7 990例)和18.3%(5 652例)。仅5.7%的高危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为22.4%;极高危患者中仅16.4%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ASCVD二级预防,LDL-C达标率仅18.3%。结论:我国超半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为ASCVD低中危患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二级预防的比例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脂类代谢与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关系。方法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ACI组)4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I组)急性发作期48例、急性栓塞性脑梗死组患者14例和对照组5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apoE基因HhaI多态性测定,并进行血脂及载脂蛋白的测定。结果ACI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脑卒中亚型及对照组(P<0.05)。ACI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ACI组各等位基因间血脂水平比较,含ε4等位基因者LDL-C水平高于含ε3者(P<0.05)。无论是E3/3还是E3/4 ACI组的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E3/4 ACI组的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poEε4等位基因与ACI发病及血脂代谢改变有关;LI的apoE基因多态性研究与ACI不一致,说明apoE基因多态性在LI的发病中无明显的致病作用;不同类型的脑卒中亚型急性发作期血脂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我院老年患者应用血脂康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6例服用血脂康的老年患者,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方案和血脂控制目标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判断患者血脂水平是否达标,观察患者的血脂达标率、达标剂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服用血脂康的老年患者共236例,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中危患者7例、高危者169例、极高危者60例。中危患者LDL-C、非HDL-C及TC达标率均为100%,高危患者LDL-C、非HDL-C及TC达标率分别为71.0%、78.1%及59.2%,极高危患者LDL-C、非HDL-C及TC达标率分别为53.3%、51.7%及16.7%。中、高、极高危患者血脂康平均使用剂量分别为0.9、1.0、0.9g/d。在236例患者中,2.2%出现ALT轻度升高,8.0%出现CK轻度升高,ALT及CK升高均未超过正常上限3倍。结论:老年心血管病中危及高危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血脂达标率较高,极高危患者血脂达标率偏低,血脂康治疗安全、有效。对于极高危患者血脂康的使用剂量偏低、达标率低的现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了解2007年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颁布后老年患者的调脂治疗达标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2~7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并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以上的男性患者144例,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危险分层方案,分为高危组(65例)和极高危组(79例),并按指南规定的不同危险分层血脂控制目标值,判断调脂治疗是否达标,分析可能影响达标率的因素。结果高危组与极高危组患者多数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平均治疗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4周后,2组间TC、LDL-C、TG及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总达标率为41.7%,LDL-C总达标率为54.9%,TC+LDL-C总达标率为41.7%。高危组TC、LDL-C及TC+LDL-C达标率分别为67.7%、70.8%和66.2%;极高危组达标率分别为20.3%、41.8%和21.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极高危组达标率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控制情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目前,老年患者的调脂治疗达标率仍较低,与指南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其中的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SLCO1B1、载脂蛋白(Apo)E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所致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的影响。方法 268例血脂异常的超高危ASCVD患者,按照基因型检测结果分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水平,研究期间患者肌痛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中ApoE等位基因分布为e2 25例,e3 201例,e4 42例;基因型分布:E2/E2 6例,E2/E3 29例,E3/E3 150例,E2/E4 9例,E3/E4 73例,E4/E4 1例。SLCO1B1中521 T/C位点基因型分布分别为:TT 190例,TC 66例,CC 12例;SLCO1B1中388 A/G位点基因型分布分别为:AA 8例,AG 100例,GG 160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治疗前,TC+CC组与TT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海市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危险分层及血脂达标情况,和ASCVD高危患者LDL-C水平未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13735例60岁以上无ASCVD病史的体检者被分为非高血压组(7125例)与高血压组(661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依据ASCVD危险分层评估,3925例LDL-C水平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被分为ASCVD低危组(554例)、中危组(42例)与高危组(3329例),比较各组间血脂水平。依据LDL-C水平是否达标,分析高血压ASCVD高危患者LDL-C水平未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女性、吸烟、慢性肾脏病(CKD)比例,年龄、腰围、BMI、SBP、DBP、FBG、TC、TG水平均显著升高,农村人员、合并DM比例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与ASCVD低危组比较,ASCVD中危组、高危组TC、LDL-C、H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与ASCVD中危组比较,ASCVD高危组上述血脂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农村人员、吸烟是ASCVD高危患者LD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汉族人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东北汉族人140例,其中72例为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68例为健康体格检查者和因肛肠疾病住院的患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所有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一步法测定7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含量.结果对照组和脑梗死组apoE基因型均以ε3ε3多见,分别为67.6%、72.2%(P>0.05).未见ε4ε4.两组ε2ε2、ε2ε3、ε2ε4、ε3ε4基因型频率(对照组为2.9%、13.2%、0%和16.2%,脑梗死组为2.8%、15.3%、2.8%和6.9%)和等位基因ε2、ε3、ε4频率(对照组为9.6%、82.4%和8.1%,脑梗死组为11.8%、83.3%和4.9%),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基因型脑梗死患者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中国东北汉族人中,未发现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亦未发现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和LDL-C之间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LCO1B1 521 TC与ApoE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钙片的降脂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病人SLCO1B1 521 TC与ApoE基因多态性;160例病人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通过检测用药前以及用药8周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评价降脂疗效;通过随访用药期间肌痛的发生,评价肌病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结果 160例受试者SLCO1B1 521TC基因型分布为TT 70.6%,TC 24.4%,CC 5.0%;ApoE基因型分布为E3/E3 64.4%,E2/E3 16.9%,E3/E4 16.3%,E4/E4 1.2%,E2/E4 1.2%,未见E2/E2基因型。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8周后,ApoE E2/E3、E3/E3、E3/E4基因组比较,病人血浆中的LDL-C下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CO1B1 521 TC 3种基因型发生肌痛的频率明显不同(P0.05)。结论 SLCO1B1 521 TC/APOE基因多态性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安全性及疗效有关,临床上联合检测SLCO1B1 521 TC与ApoE基因型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实现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探讨脑出血患者apoE基因型与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78例(脑出血组)和健康体检者91例(对照组),利用PCR-RFLP技术,测定apoE基因型;采用生化全自动仪分别对TC、TG、LDL-C、HDL-C、空腹血糖和血清hs-CRP水平等进行测定;脑出血患者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出血组apoEε4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poEε2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脑出血组TC、TG、LDL-C、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apoEε4携带者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apoEε4携带者(P<0.05);脑出血组apoEε2和apoEε4携带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apoEε2和非apoEε4携带者(P<0.05)。结论 apoEε4可能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脑出血急性期炎性反应可能与apoEε2和apoEε4有关。  相似文献   

16.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情况及影响血脂LDL-C达标率的可能因素。方法应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607例患者调脂治疗情况,按年龄分老年组(≥60岁,403例)和非老年组(60岁,204例)。对患者进行血脂异常危险分层,以LDL-C为判断标准,计算血脂控制达标率。结果与非老年组LDL-C达标率(36.8%)比较,老年组LDL-C达标率为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中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LDL-C达标率分别为100%、77.4%、45.7%和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异常危险分层、医疗付费方式、有无合并疾病与血脂控制达标率显著相关。结论老年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与2007年新指南标准仍有差距,危险分层越高,达标率相对越低。  相似文献   

17.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CVD)是我国城乡居民第1位死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面对我国ASCVD疾病负担不断上升的趋势, 血脂管理刻不容缓。近几年世界范围内血脂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国血脂指南的修订势在必行。由于人群血脂合适水平随ASCVD危险分层的级别不同而异, 在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 所谓"正常"的LDL-C水平对ASCVD超(极)高危患者而言则属明显升高。因此, 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经认真讨论后, 决定将"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改为"血脂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仍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 以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 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 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新指南涵盖了从儿童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旨在通过本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全面提升我国血脂管理水平, 推进ASCVD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血脂和血糖达标率情况,评价其3个危险因素达标率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916例,根据指南规定的达标标准,分析入院时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及出院时的血压水平。结果 291 6例冠心病患者血压以<130/80 mm Hg(1 mm Hg=0.13 kPa)为达标,入院时达标率28.4%,出院时87.5%;以<140/90 mm Hg为达标,入院时达标率65.8%,出院时90.0%。HDL-C和TG入院时达标率分别为23.0%和58.0%;978例高危患者LDL-C和TC入院时达标率分别为54.3%和49.5%,1 938例极高危患者LDL-C和TC入院时达标率分别为17.4%和5.8%。糖尿病患者538例,占冠心病的18.5%,入院时达标率仅为1.9%;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者共1138例,占冠心病的39.0%。结论冠心病患者入院时血压、血脂和血糖的达标率相对较低,尤其以空腹血糖理想达标率及极高危患者LDL-C和TC达标率低为特点,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达标率,对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CHL)是最常见的血脂代谢异常,在心肌梗死幸存者中的比例为10%~20%,本研究旨在探讨FCHL患者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60例FCHL患者及328例血脂正常对照人群的apoE基因型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 FCHL患者与对照人群apoE基因型ε2ε2, ε2 ε3, ε2 ε4, ε3 ε3, ε3 ε4, ε4 ε4频率分别为0,0.081,0.031,0.712,0.138,0.038和0,0.168,0.024, 0.686, 0.116, 0.006.FCHL患者与对照组apoE基因等位基因ε2、ε3、ε4频率分别为0.056,0.821,0.123和0.096,0.828,0.076.两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 12.94,P=0.012;χ2=9.03,P=0.011).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apoE基因ε4等位基因是影响FCHL血脂表型的一个遗传易患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晚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与无ISR患者的临床特点、血脂水平、载脂蛋白E (apolipoprotein E, ApoE)以及SLCO1B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影响晚期ISR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晚期ISR的患者共61例,另外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晚期ISR的患者共11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血脂水平以及ApoE以及SLCO1B1基因的多态性。所有患者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分为<1.4mmol/l组,1.4~1.8 mmol/L组以及>1.8 mmol/L组,=比较不同组别晚期ISR的发生率。结果 晚期ISR组与无ISR组患者ApoE、SLCO1B1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进行组内两两对比,结果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ApoB/ApoA比值以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n-HDL-C)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晚期ISR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偏高(P<0.05)。3. <1.4 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17.9%,1.4~1.8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31.3%,>1.8 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39.4%。不同LDL-C水平的组间总体ISR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行组间两两对比,小于<1.4mmol/l组的ISR发生率为与>1.8mmol/l组的ISR发生率有差异(P<0.05)。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其ApoE或SLCO1B1的基因多态性与晚期ISR的发生率无明确关系。晚期ISR患者血脂水平较无ISR患者升高明显,将LDL-C降至1.4mmol/l以下可能有助于减少晚期IS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