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针穿刺细胞学在诊断淋巴结转移癌上, 具有简单、微创、快速等优点。本文报道1例胃食管交界处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 左锁骨上细针穿刺细胞学作出最初诊断的病例。患者男, 65岁。主因间断性上腹部不适2个月余就诊, 体检左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直径1.5 cm, 质硬。随后进行了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显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或成团分布, 肿瘤细胞异型性大, 多呈圆形, 胞质量多少不等, 嗜酸性, 核圆形, 空泡状, 核仁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阳性, CDX2、癌胚抗原、CK5/6、villin、突触素、波形蛋白、MART1、HMB45、SMARCA4/BRG1阴性。细胞病理学诊断为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癌转移。最终胃镜下的病理活检证实了本例的诊断。本文描述了该例的细胞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特点, 着重讨论了细胞病理学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至2005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56例,先后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切除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甲状腺乳头状腺瘤、乳头状癌及滤泡细胞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二种检查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多数甲状腺肿瘤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但对小部分甲状腺肿瘤(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的诊断准确率则较低,应结合临床特征、超声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中TROP-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6例PTC和19例良性甲状腺结节(benign thyroid nodules, BTN)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OP-2的表达,并与常规标志物Galectin-3、HBME-1、CK19进行比较,分析TROP-2在甲状腺细胞学中诊断PTC的价值及其与PT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86例PTC组中TROP-2、Galectin-3、HBME-1、CK19阳性率分别为95.3%、82.6%、81.4%、90.7%,在BTN中仅个别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TROP-2阳性率最高,且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高于Galectin-3、HBME-1、CK19。TROP-2、Galectin-3、HBME-1、CK19诊断PTC的AUC分别为0.950、0.886、0.828、0.848,结果显示TROP-2对于诊断PTC效能最高;PTC细胞学中TROP-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针细胞学核的特征,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经组织学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标本。结果 121例中,细胞学诊断无法诊断或标本不满意3例,良性病变2例,非典型病变2例,滤泡性肿瘤2例,可疑乳头状癌12例,乳头状癌100例。核沟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学中阳性率最高,但其特异性不足。核内假包涵体、砂砾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率低于核沟,但特异性很高。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砂砾体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及液基薄层细胞学对甲状腺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44例;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47.6岁。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观察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 78例患者均获取足够的标本,其中73例(93.6%)细胞学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即20例(25.6%)为恶性肿瘤,44例(56.4%)为良性肿瘤,9例(11.5%)为非肿瘤性病变。甲状腺细针穿刺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8.1%。阳性预测值为96.3%。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有诊断性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总体诊断符合率较好。该方法为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及术式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易转移和复发,预后差。血清降钙素、超声、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被用于MTC的诊断,但各自的敏感性均有限,易导致漏诊。近年来发现,对甲状腺细针穿刺洗脱液进行降钙素测定可提高MTC的诊断率,然而临床医师对其并不熟知,结果解读困难。本文对甲状腺细针穿刺洗脱液降钙素测定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医师对它的认识,为临床工作提供合理指导及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头颈部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 like elements,CASTLE)的细胞学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7例CASTLE患者存档资料,行细胞学、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LASB法)染色,采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法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并采用EBER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细胞学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7例患者,5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5.6岁.6例位于甲状腺内,1例位于下咽.7例均为孤立性结节,边界相对清楚.肿瘤直径1.7~4.1 cm,平均直径3.0 cm.4例(含下咽病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均有随访.1例于甲状腺内原位复发,并行甲状腺细针穿刺.其余6例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1例CASTLE局灶性表达CD5(小于5%肿瘤细胞),30%肿瘤细胞表达突触素,其余6例CASTLE弥漫阳性表达CD5.所有病例阳性表达CK5/6、p63、CD117,不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甲状腺球蛋白、CT.Ki-67阳性指数在3%~90%.6例均无BRAFV600E基因突变.6例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结论 位于下咽CASTLE具有和甲状腺内CASTLE相同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D5和CD117是诊断CASTLE的有效指标.CD5阴性的CASTLE可伴神经内分泌分化.CASTLE的Ki-67阳性指数可以较高,在淋巴上皮癌型CASTLE中尤为明显.BRAFV600E基因突变和EB病毒感染可能不参与CASTLE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多灶性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细针穿刺涂片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或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合计89例,记录其手术标本中的病灶数量及是否淋巴结转移,细胞涂片褪色后行BRAF(VE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染色结果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多灶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89例涂片中检出BRAF阳性51例,阴性38例。BRAF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7.352,P0.05),一致性检验κ值为0.733;BRAF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多灶性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9.177,P0.05),一致性检验κ值为0.445。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涂片BRA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多灶性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眼睑皮脂腺癌的穿刺方法、细胞学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4例眼睑肿物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穿刺涂片行常规HE染色以及脂肪染色(苏丹Ⅲ染色),光镜观察其细胞学特点;与活检结果对照,并与霰粒肿、眼睑毛母质瘤和基底细胞癌的细胞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4例肿物穿刺结果考虑为皮脂腺癌。涂片内细胞丰富,特征明显,可见2种肿瘤细胞,一种为胞质丰富呈泡沫样的皮脂腺分化细胞,一种为核大深染、异型明显的低分化癌细胞,脂肪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胞质内及背景中可见橘红色脂滴。穿刺诊断与活检结果基本一致。而霰粒肿细胞学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毛母质瘤内见无异型的基底样细胞、嗜碱性细胞、影细胞及钙化,基底细胞癌表现为核致密深染、排列紧密的细胞团,与皮脂腺癌易于区别。结论 眼睑肿物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有助于眼睑皮脂腺癌的早期诊断及答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鼻咽癌(NPC)颈淋巴结转移EB病毒基因情况。方法 采用细针穿刺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0例颈部肿块穿刺液进行EBVDNA检测。结果 30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者EBVDNA阳性数27例,阳性率为900%。7例恶性淋巴瘤者EBVDNA阳性数1例,阳性率143%。8例非NPC颈部转移癌者EBVDNA阳性数1例,阳性率为125%。5例鼻咽部炎症伴颈淋巴结增生者均未检测到EBVDNA。结论 细针穿刺结合PCR方法快速灵敏,所取标本量少,特异性高,尤其对于临床难以确认的隐匿性鼻咽癌及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鼻咽部癌4种组织学类型中EB病毒的感染率以及野生型潜伏膜蛋白(LMP)1和缺失型LMPl EB病毒变异株单独或双重感染的检出频率,阐明缺失型LMPl基因在鼻咽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117例鼻咽部癌,包括48例非角化性癌、25例角化性鳞状细胞癌、5例腺鳞癌、6例黏液表皮样癌和33例腺癌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99例EBER阳性的癌组织和53个健康成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LMPl基因。结果EBER原位杂交示,48例非角化性癌和25例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的EB病毒感染率均为100%;而腺鳞癌和黏液表皮样癌的:EB病毒感染率为9/11,腺癌为51,5%(17/33)。阳性病例中大多数非角化性癌细胞呈EBER阳性,而在17例腺癌中仅见到少数EBER阳性肿瘤细胞。在非角化性癌中检测到单独缺失型LMPl:EB病毒变异株的百分率(85.4%,41/48)不但高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8.7%,4/46),而且高于角化性鳞状细胞癌(16.0%,4/25)。在角化性鳞状细胞癌中检出野生型LMPl和缺失型LMPl基因EB病毒的双重感染率(56.0%,14/25)高于非角化性癌的(12.5%,6/48)。在腺癌和健康成人单个核细胞中检出的大多数EB病毒为野生型LMPl和缺失型LMPl基因变异株同时并存。非角化性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腺鳞癌/黏液表皮样癌和腺癌之间的:EB病毒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非角化性癌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EB病毒的感染率相同,但非角化性癌中单独缺失型LMPl EB病毒变异株检出率远远大于角化性鳞状细胞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多数含有野生型LMPl和缺失型LMPl双重EB病毒变异株。结论由于分化导向不同而发生的鼻咽部癌不同组织学类型具有不同的EB病毒感染率。缺失型LMPl基因的EB病毒变异株可能在非角化性癌中呈选择性优势。  相似文献   

12.
鼻咽刷片细胞学检查和EB病毒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细胞学检查结合DNA核型判断和细胞EB病毒检测在可疑鼻咽癌病人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66例可疑鼻咽癌就诊病人作鼻咽刷片细胞学诊断和应用CAS200图像分析仪测定涂片细胞DNA含量,细胞学癌阳性病例同时作EB病毒编码RNA(EBERs)原位杂交。结果:与组织学诊断相比,细胞学诊断和DNA非二倍体诊断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6%和55%,两者结合判断不能提高敏感性,并且假阴性率高;细胞学癌阳性病例的癌细胞核EBERs阳性率92.1%,其中6例DNA二部体核型病例均呈EBERs阳性,可诊断为鼻咽癌。结论:鼻咽细胞学检查结合DNA核型判断不能提高可凝鼻咽癌病人的诊断率,不适用于鼻咽癌筛查。细胞涂片的EB病毒原位杂交方法,在鼻咽癌可疑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重大实用价值,在鼻咽癌筛查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分化型癌包括乳头状癌、滤泡性癌以及嗜酸细胞癌等,目前最佳的术前诊断方法是细针穿刺活检(FNAB),但仍有15%的病变不能确诊而进行诊断性全叶或部分切除,然而这些患者术后诊断大部分并非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检查结果,并与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性质的敏感度为91.38%(53/58),特异性为86.36%(19/22),阴性预测值为79.17%(19/24),阳性预测值为94.64%(53/56),准确度为90.00%(72/80)。细针穿刺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甲状腺肿的诊断符合率为97.14%,甲状腺腺瘤诊断符合率为93.33%,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为76.00%,桥本氏甲状腺炎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均较高,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较好,可作为有效的术前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5.
鼻咽原发性癌的组织学类型--30年经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出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能充分反映在我国鼻咽癌病理学研究成就的鼻咽原发性癌组织学的方案。方法:在总结作者30年来人事鼻咽癌病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阅WHO的组织学分类,并广泛征求同行的意见后,概括出本方案。结果:鼻咽原发性癌柯分为4种类型,即角化性鳞状细胞癌,非角化性癌、腺和原位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可按分化程序分为分化好、中等分化和分化差。非角化性癌是鼻咽癌高发区常见的癌,又可分为分化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现场细胞学结合免疫组化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07年12月~2011年12月经现场细胞学标本诊断的20例小细胞肺癌。病理医师先对快速染色的细胞涂片现场评价、标本分流后再经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做出病理诊断。结果 20例小细胞肺癌中2例属周围型,支气管镜无法探及,后经CT引导经皮针吸穿刺(percutaneousneedle aspiration,PCNA)完成诊断;9例支气管镜下显示无明显异常,行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从纵隔转移的淋巴结中检出小细胞肺癌特征;8例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行常规细针穿刺(fineneedle aspiration,FNA)并结合临床资料完成诊断;1例为胸水脱落细胞制成细胞块完成诊断。结论现场细胞学将细胞学、免疫组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弥补支气管镜钳夹活检的不足,提高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探讨鼻咽鳞癌组织与分化与c-fos癌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图象分析技术检测125例鼻咽癌的c-fos癌基因表达产物及共阳性胞核面积。结果;非角化性鳞癌c-fos癌基因阳性率高于角化性鳞癌,前者中低分化鳞癌的未分化癌之间的c-fos阳性率差异没有显著性,而核面积明显增大的未分化泡状癌细胞核未见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4.3岁,其中2例伴有肾盂结石。镜下见癌细胞呈巢状、片状排列,部分癌巢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细胞间桥及角化珠,伴有坏死。免疫表型:癌细胞 CK5/6和 p63均(+)、EMA(灶状+),CK20、CK7和vimentin均(-)。结论肾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较少见,可能来源于化生性癌或起源于肾原基的未分化干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辅助确诊,其恶性程度比肾透明细胞癌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至右颈部多形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至右颈部多形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80岁,2年前发现右颈部、锁骨上窝包块,近1个月生长迅速。颈部增强CT示:右颈部团块状软组织影,相互融合,突出右颈部。术后病理示:病变由两种成分组成,肿瘤主要表现为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形态,部分区域可见甲状腺乳头状癌成分。免疫表型:乳头状癌成分CK19、TTF-1、Galectin-3和TG均(+);梭形细胞成分vimentin、CD68和p53均(+),desmin、CD117、CD34、DOG1、SMA、CK、CK19、CK8/18、CK7、CK20和EMA均(-),Ki-67增殖指数30%。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至右颈部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尚未见报道,临床病理医师需提高认识其罕见的肿瘤转移至肿瘤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细胞转移技术,解决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因数量有限无法进行多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辅助检查的问题,为细胞学精准诊断提供可能性。方法:收集2020年1至5月北京医院病理科行细针穿刺细胞学病例34例,将一张涂片上丰富的细胞分割到若干张载玻片上,进行细胞转移。转移片褪染后行EnVision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