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与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后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并根据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将病人分为早期介入组(于常规治疗后14 d内开始康复治疗)和晚期介入组(于常规治疗后30 d后开始康复治疗),各52例。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后2周、4周和6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对病人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的FMA评分、NIHSS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和6周,早期介入组病人NIHSS评分和MBI评分显著优于晚期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6周FMA评分与晚期介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偏瘫病人进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增强病人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能力,提高脑梗死后偏瘫病人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etrin-1蛋白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观察组),同期收集老年健康体检者150例(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Netrin-1蛋白水平。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评估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A、△BBS、△NIHSS分别为康复后FMA、BBS、NIHSS评分减去治疗前FMA、BBS、NIHSS评分。同时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与Netrin-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Netrin-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48.43±87.81)ng/Lvs(262.04±88.32)ng/L,P=0.000]。观察组治疗3个月FMA、BBS评分明显增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etrin-1蛋白、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MA、△BBS、△NIHSS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P0.01)。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etrin-1蛋白与脑梗死面积、△FMA评分、△BBS评分、△NIHSS评分绝对值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血清Netrin-1蛋白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升高,与神经功能康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探讨中频脉冲电疗的最佳刺激强度。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6例,分为低频率组、中频率组、高频率组各22例。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对各组均使用YKL-B型电脑中频治疗仪进行中频脉冲电疗,低频率组给予中频脉冲电刺激20~30 Hz,中频率组给予31~40 Hz,高频率组给予41~50 Hz。各组共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runnstrom分期评估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运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其变化值(⊿NIHSS、⊿Brunnstrom、⊿FMA、⊿MBI)。结果总体患者治疗后的Brunstrom分期、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中频率组Brunstrom分期、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NIHSS均低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P均<0.05)。结论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有明显疗效,且31~40 Hz的脉冲电强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溶栓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3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IS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溶栓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BI、MAS、NIHS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MA、MBI、MA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溶栓疗法治疗能有效提高CIS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5.
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药物、康复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均进行改良Barthd指数(MB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Fug-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 经过3周治疗,两组M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iMA均有所改善。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MBI的增分值、上下肢FMA增分值的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减分值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MBI、FMA、神经功能缺损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3周后,MBI、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3周治疗,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6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疗法治疗对脑卒中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hera-Band弹力带抗阻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住院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Thera-Band弹力带抗阻力训练。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2组病人FMA、BBS、TUG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MA、BBS、TUGT、MBI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病人采用Thera-Band弹力带治疗,能够提高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病人的步行和平衡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d1-3-正丁基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d1-3-正丁基苯酞+拜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用拜阿司匹林;在治疗开始、第2周末和第4周末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改良巴氏指数(MBI)、简式Fugal-Meyer运动评分(FMA)。结果2周末治疗组CSS、MBI改善优于对照组,4周末治疗组CSS、MBI、FMA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2周末、4周末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d1-3-正丁基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在脑梗死后1、5、14d进行血清IL-6测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清晨测定血清IL-6。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后1、5、14d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2.82ng/L)vs(15.25±4.65)ng/L,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1、5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03±2.28)分vs(10.38±2.30)分,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8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L-6的增高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肢体训练方案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继发偏瘫病人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继发偏瘫病人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干预组(75例),分别给予正常肢体训练方案和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反馈性介入训练方案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简式Fugl-Meyer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及10 m步行时间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FMA评分、BBS评分及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P0.05);干预组干预后6 MWT和10 m步行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早期应用强化肢体训练方案可提高老年急性脑梗死继发偏瘫病人肢体运动能力,并增加运动耐力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评分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血清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BBS、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BS、FMA和MBI评分均显著高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100β、BDN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S100β、BDN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可减轻患者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元修复,改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发病时间小 于24小时的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9岁±12.7岁。给予 国产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7岁±11.0岁,每日仅静脉点滴脉通 500ml,连用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h、12h、24h、7d、14d、28d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 于治疗后3h、12h、24h、7d、14d、28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 疗急性期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一级康复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病情稳定后接受规范化一级康复治疗,随访1年。分别采用神经功能评定量表(N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采用MMSE量表评定精神状态,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比两组患者脑梗死复发率。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康复组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MMSE、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康复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康复组患者12个月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受损的半球发病率低于健侧半球发病率(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一级康复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降低脑梗死复发率。提高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智能及精神状态和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前、治疗7 d及14 d后参照脑卒中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治疗14 d后判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病变部位分为三组,A观察组(一侧皮层单个病灶,24例)、B观察组(一侧基底节单个病灶,24例)、C观察组(一侧脑干单个病灶,24人)。各组内分别设条件对应的A对照组(23例)、B对照组(24例)、C对照组(23例)。各组均有一侧上下肢功能障碍。且肌力≤Ⅲ级。对照组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入院治疗前、治疗后2 w、4 w分别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FM-B)、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用Barthel指数(MBI)。结果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不同时间FMA、FM-B及MB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各观察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FMA、FM-B及MB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各观察组间在治疗前FMA、FM-B及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 w、4 w时上述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观察组FMA、FM-B及MBI评分与B观察组及C观察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B观察组与C观察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持续的康复治疗获益更大;不同部位的急性脑梗死康复治疗的效果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水平、出血性转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把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MMP-9水平、出血性转化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溶栓后12h MMP-9(239. 90±53. 30)μg/L、溶栓后2d MMP-9(274. 10±69. 10)μg/L、溶栓后3d MMP-9(241. 50±71. 20)μg/L、溶栓后7d MMP-9(183. 60±21. 50)μg/L、溶栓后15d MMP-9(140. 30±34. 70)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的MMP-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总体出血性转化7例(10. 77%),明显低于对照组24例(36. 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 24,P 0. 01);观察组溶栓后2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 90±1. 10)分、溶栓后3d(9. 50±2. 50)分、溶栓后7d(7. 40±1. 40)分、溶栓后15d(4. 30±0. 50)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降低MMP-9表达、出血性转化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给予r-t PA 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先于1min内静脉推注10%,余量60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舒血宁注射液、脑细胞活化剂、钙通道阻滞剂及甘露醇等常规治疗;两组疗程为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及治疗后1d、7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1%,对照组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d、7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见出血并发症,溶栓后再闭塞4例,死亡1例,对照组症状性出血2例,再闭塞5例,死亡3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h小时内给予r-t 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加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和疗效(优良率)、术前、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和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列髋关节强化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系列髋关节强化训练)和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4 w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Holden步行能力分级、10 m步行时间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进行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测量,根据患者发病48 h内和1个月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FDS)评价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BS、FMA、Holden步行能力、10 m步行时间、NIHS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列髋关节强化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有显著的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1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行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部亚低温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30 d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精神状态评分、精力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健康状况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试验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精神状态评分、精力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健康状况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康复治疗,仅观察组加用化痰祛瘀汤;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治疗4 w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 vs.73.33%,P<0.05);治疗4w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除NIHSS评分P <0.05,其余均为P<0.01;治疗4w后的血浆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5.19±0.92) mg/L vs (8.72±1.14) mg/L,P<0.01].结论 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可促进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缺损及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