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GV)对老年伴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后3个月抑郁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及老年病科接受治疗的年龄≥6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分为抑郁组23例,无抑郁组27例,所有患者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糖尿病或既往明确诊断为糖尿病,随访3个月后采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进行抑郁评估,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GV与急性脑梗死后3个月抑郁的关系。结果抑郁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GV四分位间距、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分、额叶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V≥30%脑梗死后抑郁发生风险为GV16%的3.96倍(95%CI:1.01~18.53,P=0.047)。入院时NIHSS评分≥9分的患者,发生脑梗死后3个月抑郁的风险为入院时NIHSS评分9分患者的2.28倍(95%CI:1.05~19.86,P=0.039)。结论 GV水平增高可以加重老年伴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后3个月抑郁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50例,其中男性162例,女性88例,平均年龄(71.46±12.16)岁,6个月后失访15例。采集患者与脑梗死相关的临床信息,并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分,通过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结果年龄(OR=1.049,95%CI:1.019~1.081,P=0.001)、高血压(OR=3.918,95%CI:1.169~13.132,P=0.027)、脑卒中(OR=7.742,95%CI:1.038~7.746,P=0.046)、TC(OR=0.347,95%CI:0.165~0.731,P=0.005)、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0.816,95%CI:0.696~0.956,P=0.012)和脑卒中后抑郁(OR=9.161,95%CI:4.326~19.401,P=0.000)是影响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高血压、脑卒中、TC、入院时NIHSS评分、脑卒中后抑郁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院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的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209例,根据RDW三位数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L-RDW组(73例)、M-RDW组(56例)和H-RDW组(80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病死率的差异性。根据临床转归再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70例)和病死组(39例),比较其急性期RDW水平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O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RDW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RDW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L-RDW组及H-RDW组[分别为1.8%(1例)、12.3%(9例)、36.2%(29例),均P0.01)];病死组患者的RDW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14.2(13.3,15.1)比12.5(11.9,13.5),P=0.002]。高RDW水平(OR=12.164,95%CI:2.544~58.181,P=0.002)及NIHSS评分(OR=1.136,95%CI:1.056~1.221;OR=1.229,P=0.001)是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DW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167,P=0.016)。结论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不同RDW水平的病死率呈"U"形,高水平RDW的病死率最高。RDW水平对判断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不同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9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9例(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15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OCSP分型。记录2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2周及1个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以及2组相同亚型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及1个月时,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05±6.14)分vs(8.53±6.42)分、(4.56±5.55)分vs(6.09±5.68)分],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75.91±18.22分vs(70.60±19.61)分、(84.36±17.31)分vs(78.60±18.66)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1);且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和腔隙性脑梗死型(LACI)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2组TACI、PACI、POCI的NIHSS评分好转度分别大于LACI,TACI的NIHSS评分好转度、BI评分好转度大于PACI亚型(P0.05/6)。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可能更适用于TACI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A组(NIHSS评分≥5分,n=44)与B组(NIHSS评分5分,n=46);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n=41)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n=49)。比较A组与B组患者血清CHE水平,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患者血清CHE水平低于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36,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空腹血糖(FPG)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CHE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99,95%CI(1.66,2.39)]、NIHSS评分[OR=3.77,95%CI(2.59,5.48)]、FPG[OR=3.01,95%CI(1.99,4.54)]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血清CHE水平[OR=0.92,95%CI(0.88,0.96)]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年龄、NIHSS评分、FPG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血清CHE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瘦素水平并且探讨其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65例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测量血压、血脂、血糖和血清瘦素水平,根据血清瘦素水平三分位分组分为低水平(2.479~4.562 ng/L)组、中水平(4.623~8.328 ng/L)组、高水平(8.468~51.376 ng/L)组各55例,均接受常规治疗,评价治疗前和治疗14 d时的神经功能,并且比较结束治疗时两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体质指数、脑梗死部位、并发症以及血脂水平无关(P0.05),但是与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吸烟有关(P0.05或P0.01);低、中、高水平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1),相关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血浆瘦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和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循环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后续脑梗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13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87例和进展脑梗死组26例,分别比较2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脑梗死体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单纯脑梗死组比较,进展脑梗死组发生END比例(11.5%vs 31.0%)、出院NIHSS评分[(1.85±2.31)分vs(3.30±3.65)分]、3个月mRS评分[(0.90±0.83)分vs(1.78±1.77)分、hs-CRP[(2.52±3.23)mg/L vs(6.21±32.23)mg/L]、脑梗死体积[(3.92±8.05)cm3 vs(9.15±15.07)cm3均明显减小(P0.05);脑梗死前7~14dTIA发生2~3次、TIA持续时间10min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最为显著;hs-CRP与END(r=0.311,P=0.014)、入院NIHSS评分(r=0.455,P=0.000)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524,P=0.000)。结论 TIA对后续脑梗死具有缺血预处理作用,其作用可能与hs-CRP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在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发病24 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测得的Hct的四分位数分为低水平Hct、正常水平Hct和高水平Hct.END定义为住院后5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或运动项目评分增加≥1分.比较END组和非END组的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基线NIHSS评分、梗死灶大小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男性128例(59.26%),平均年龄(67.40±14.12)岁;62例(28.7%)发生END,男性和女性Hct正常范围分别为40.12%~46.35%和38.32%~44.17%.单变量分析显示,END组与非END组基线NIHSS评分(P=0.001)、空腹血糖水平(P=0.030)、C反应蛋白水平(P=0.041)以及不同Hct水平的患者构成比(P=0.023)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水平(40.0%)和低水平(35.2%)Hct患者END发生率均显著高于Hct正常患者(20.4%),但高水平与低水平Hct患者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690).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Hct(优势比2.460,95%可信区间1.146~5.283;P=0.021)和基线NIHSS评分较高(优势比1.070,95%可信区间1.014~1.129;P=0.013)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t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易发生END.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6,(2)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评分、BI指数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FMA评分、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促进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人群空腹血糖受损(IFG)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年龄≥60岁老年人1223例,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正常(NFG)组981例和IFG组242例,采集受试者基线资料,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 IFG组受教育程度、BMI、空腹血糖、TG、LDL-C水平、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比例明显高于NFG组,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NF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NFG组比较,IFG组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40.50%vs21.51%,P=0.000)明显升高,MMSE评分[(24.76±5.38)分vs(26.60±4.26)分,P=0.000]、定向力评分[(9.07±1.81)分vs(9.48±1.15)分,P=0.000]、注意力及计算力评分[(3.39±2.00)分vs(3.88±1.81)分,P=0.000]、即刻回忆能力评分[(2.93±0.41)分vs(2.98±0.24)分,P=0.000]和语言能力评分[(6.74±1.51)分vs(7.18±1.15)分,P=0.005]明显降低。年龄(95%CI:1.165~1.257,P=0.000)、女性(95%CI:1.151~2.818,P=0.010)、LDL-C(95%CI:1.887~5.251,P=0.022)、IFG(95%CI:1.794~3.893,P=0.000)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为其保护性因素(95%CI:0.636~0.735,P=0.000)。结论 IFG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干预可能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LA)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头颅MRI检查确诊的LA患者132例为LA组;同期收集132例有头痛、头晕的健康体检者为非LA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2组抑郁的发生率,并分析LA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与非LA组比较,LA组抑郁发生率明显升高(21.2%vs 62.9%,P<0.01)。与非LA组比较,LA组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分vs(12±2)分和(15±2)分和(21±2)分,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9.550,95%CI:1.1742.050,P=0.002)、高血压(OR=10.330,95%CI:1.4982.050,P=0.002)、高血压(OR=10.330,95%CI:1.4985.300,P=0.001)、腔隙性脑梗死(OR=16.514,95%CI:1.8245.300,P=0.001)、腔隙性脑梗死(OR=16.514,95%CI:1.8245.590,P=0.000)、LA(OR=4.933,95%CI:1.0815.590,P=0.000)、LA(OR=4.933,95%CI:1.0813.498,P=0.026)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LA的不同严重程度与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6例。神经功能恶化(ND)定义为住院72 h内任一时刻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基线NIHSS评分增加2分(ND2)或增加4分(ND4)。将患者分为ND2组(n=107)和非ND2组(n=339),或ND4组(n=62)和非ND4组(n=384)。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影像学以及血液学资料的差异。结果 446例患者中,107例(24.0%)诊断为ND2,62例(13.9%)诊断为ND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D2患者和非ND2患者间住院时间、年龄、基线NIHSS评分、入院基线收缩压、责任动脉闭塞以及血液学检查中的白细胞、空腹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D4患者和非ND4患者间性别、年龄、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入院基线收缩压、责任动脉闭塞以及血液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114,95%CI:1.0481~1.185,P=0.001)、C反应蛋白(OR=1.014,95%CI:1.004~1.024,P=0.004)、责任动脉闭塞(OR=2.303,95%CI:1.152~4.606,P=0.018)与ND2独立相关;而年龄(OR=1.040,95%CI:1.011~1.070,P=0.006)、收缩压(OR=1.015,95%CI:1.003~1.027,P=0.018)、C反应蛋白(OR=1.016,95%CI:1.005~1.026,P=0.003)、责任动脉闭塞(OR=2.845,95%CI:1.291~2.269,P=0.009)与ND4独立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生ND与患者年龄、卒中严重程度、基线收缩压、C反应蛋白以及责任动脉闭塞关系密切。临床诊治中,及时完善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助于鉴别出早期易于进展恶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收集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4所三级甲等医院连续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16例,并分别在患者发病1、3、6个月以及1年时进行随访,以1年随访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660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356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年龄、入院48h不能行走、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37,95%CI:1.49~3.77,P=0.001)、心房颤动(OR=2.61,95%CI:1.42~4.80,P=0.002)、入院NIHSS评分(OR=1.15,95%CI:1.10~1.21,P=0.001)、入院48h不能行走(OR=2.37,95%CI:1.54~3.65,P=0.001)、白细胞计数10×109/L(OR=1.49,95%CI:1.09~2.72,P=0.01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关注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BCD3-I评分结合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90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首次发病的TIA患者178例,随访90d,将发展为脑梗死的27例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未发展为脑梗死的1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进行ABCD3-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CD40L和Fib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ABCD3-I评分和sCD40L及Fib水平明显升高[(6.17±1.04)分vs (5.43±1.32)分,P=0.009;(222.00±28.75)μg/L vs (187.80±35.47)μg/L,P=0.014;(4.01±1.52)g/L vs (3.55±1.26)g/L,P=0.012]。ROC曲线分析显示,ABCD3-I评分联合sCD40L、ABCD3-I评分联合Fib、ABCD3-I评分联合sCD40L和Fib预测TIA患者90d内发展为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95%CI:0.586~0.732,P=0.001)、0.680(95%CI:0.615~0.745,P=0.000)和0.714(95%CI:0.654~0.774,P=0.000),均有预测价值,且ABCD3-I评分联合sCD40L和Fib的预测价值较前两者更高,其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88.2%。结论 ABCD3-I评分联合sCD40L和Fib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TIA患者90d内发展为脑梗死的准确率,且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伴有糖尿病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伴有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阿司匹林)和观察组(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BI指数、NIHSS评分、m RS评分以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79±1.52)%、空腹血糖水平(8.25±1.69)mmol/L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03±0.85)%、空腹血糖水平(7.13±1.13)mmol/L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BI指数(64.25±3.45)分、NIHSS评分(3.25±0.63)分、mRS评分(3.92±1.63)分,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指数(89.49±5.39)分、NIHSS评分(0.46±0.19)分、mRS评分(0.95±0.13)分,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复发率(2.50%)、12个月复发率(5.00%)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法有效应用后,观察治疗总有效率、BI指数、NIHSS评分、mRS评分以及疾病复发情况,改善程度显著,可促进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伴有糖尿病患者预后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ACI患者181例为观察组,同期头颅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正常的健康老年人18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脑梗死体积进一步分为小梗死体积组82例(脑梗死体积5 cm~3)、中梗死体积组63例(脑梗死体积5~10 cm~3)和大梗死体积组36例(脑梗死体积10 cm~3);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重型组31例(NIHSS评分20分)、中型组74例(NIHSS评分5~20分)和轻型组76例(NIHSS评分5分)。检测各种血清PC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48±5.47)μg/L vs(0.60±0.44)μg/L,P=0.000]。大梗死体积组PCT水平明显高于中、小梗死体积组(P=0.000)。重型组PCT水平明显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且中型组PCT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P=0.000)。老年ACI患者血清PCT水平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84,r=0.831,P=0.000)。结论老年ACI患者PCT水平增高,早期检测老年ACI患者血清PCT水平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200例,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40例、轻度狭窄组107例、中度狭窄组30例、重度狭窄组23例。4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4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4组患者NIHSS评分、GC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4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两两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66,P=0.00)。4组患者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s=0.93,P=0.00)。4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rs=0.76,P=0.00)。结论 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脑梗死进展越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中的预测性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入的脑梗死患者114例,其中END患者46例(END组),非END患者68例(非END组)。在发病24h内完成常规MRI平扫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级,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FA)值。结果 END组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及FA值明显高于非END组[(65.94±19.49)岁vs(59.81±22.52)岁,P=0.043;65.22%vs 45.59%,P=0.039;(10.61±3.42)mmol/L vs(7.73±1.84)mmol/L,P=0.032;0.35±0.14 vs 0.26±0.09,P=0.041],且2组DT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在校正年龄、高血压等因素后,logistic分析显示,空腹血糖(95%CI:1.577~2.859,P=0.019)、DTT分级(95%CI:1.089~2.223,P=0.037)及FA值(95%CI:1.045~1.793,P=0.047)与END相关。DTT分级为END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DC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无关(r=0.134,P=0.312),FA值与NIHSS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612,P=0.037)。结论 DTT分级及入院时高血糖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FA值与END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 disorder,PSDD)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入选的697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进行记录,并对不同分类中PSDD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PSDD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PSDD发生率(26.6%vs 16.3%,x~2=6.48,P=0.01)。PSDD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无PSDD患者[(6.00±4.60)分vs(4.52±3.74)分],BI评分明显低于无PSDD患者[(57.40±26.54)分vs(68.1 6±25.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DD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HAMD呈正相关(r=0.21,P<0.01),入院时BI评分与HAMD呈负相关(r=-0.1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BI评分是抑郁的保护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0.02,OR=0.98,95%CI:0.98~0.99,P<0.01)。结论 PSDD与脑卒中类型、入院时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瘦素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3年1至12月在该院急诊科收治的ACI患者165例,治疗前测量其血压、血脂、血糖和血清瘦素水平。根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三分位分组分为低、中、高水平组,每组55例。均接受常规治疗,评价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时的神经功能,并且比较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 (1)低水平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范围为(2.479~4.562)ng/L,中水平组为(4.623~8.328)ng/L,高水平组为(8.468~51.376)ng/L;(2)ACI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体质指数、脑梗死部位、并发疾病以及血脂水平无关(P0.05),但是与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吸烟有关(P0.05或P0.01);(3)低、中、高水平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血浆瘦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46,P0.01)。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老年ACI的神经功能和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