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炎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为国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理应用调脂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11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按随机量表分为阿托伐他汀40 mg及20 mg治疗组,检测术前及术后1个月炎性因子、超声心动图、血脂等疗效指标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在调脂、抗炎及改善左心室功能方面优于20 mg治疗组,且两组间副作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40 mg阿托伐他汀在国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心血管内科领域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再狭窄率却很高,如何预防术后再狭窄,其中降脂治疗特别是他汀类强化降脂治疗是目前有效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最佳剂量。方法:86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40mg/d)和常规剂量组(20mg/d),每组4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达标率,及血清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出院后继续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大剂量组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1或<0.05);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TC、LDL-C达标率[TC:(23.3%比44.2%),LDL-C:(37.2%比60.5%),P均<0.05]均明显升高;APN水平[(8.47±1.73)mg/L比(12.96±2.15)mg/L]升高更显著,hsCRP水平[(6.23±1.26)mg/L比(4.07±1.54)mg/L]降低更显著(P均<0.01);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3.3%比7.0%,P=0.035)显著降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mg/d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可使急性冠脉事件明显减少,因此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本文观察了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旨在探讨此类药物降脂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5.
男性,75岁,反复劳累时心前区疼痛3个月。患者于1998年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于左前降支和右冠脉内植入支架。最近3个月来经常于活动或拿重物时,出现胸闷、胸痛,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好转。患者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2级。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9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33例)、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肝功等指标。结果①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和20mg治疗组治疗后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②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利,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7.
陈亭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4):51-52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在手术前服用80mg的阿托伐他汀,在手术后继续按照每日40mg的剂量继续服用,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B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40mg,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C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20mg,对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笔者抽取的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在入院时存在的差异不大,在手术后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炎症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够对患者的心脏心室的收缩进行完善,有效降低了MACE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1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例,根据患者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MCAS)发展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HDL、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RP水平低于对照组,H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MCAS发展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减轻炎性反应,最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B组患者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PCI术后两组他汀按原剂量维持.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CRP、IL-6 、三酰甘油(TG)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国产瑞舒伐他汀10 mg剂量具有与进口阿托伐他汀40 mg剂量类似的调脂抗炎作用,能降低急诊PCI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1对象与方法 2002年4月~2003年3月,我院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40~61(48.0±3.1)岁,病程>6个月,NYHA心功能Ⅱ~Ⅲ级,血压、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均正常,并排除缺血性心肌病、心瓣膜病等.45例患者给予常规强心、利尿、硝酸酯类扩血管治疗3个月待病情稳定后开始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治疗不变,阿托伐他汀组(23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10 mg/d,12周后观察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及血浆丙二醛、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TNF-ot)、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丙二醛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一氧化氮用硝酸还原酶法,TNF-c、白细胞介素-6和MMP-9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心功能检测采用东芝SSA27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心率变异性检测采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及软件处理,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分析.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并作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20,(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PCI术后均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常规剂量组患者的剂量为20 mg/d,大剂量组患者的剂量为40 mg/d,疗程30 d。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0 d,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大剂量组患者的水平高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水平均显著降低,大剂量组患者的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皮肤瘙痒、肝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患者心功能和血脂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使用大剂量(40 mg/d)治疗效果更佳,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5例DCM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2 2例 )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2 3例 ) ,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阿托伐他汀10mg/d ,疗程 12周。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 ,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性 ,同时测定血浆丙二醛、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结果 :阿托伐他汀使血浆丙二醛、TNF α、IL 6及MMP 9明显降低 ,NO增加 (P <0 .0 1) ,LVEF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降低 (P <0 .0 5 ) ,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SDNN)、低频成分增加 (P <0 .0 1)。LVEF增加与NO增加不相关 (r =0 .2 7,P >0 .0 5 ) ,与丙二醛、TNF α、IL 6及MMP 9降低呈负相关 (r =- 0 .4 0 ,- 0 .4 6 ,- 0 .4 8,- 0 .4 3,P <0 .0 5 )。SDNN增加与LVEF增加呈正相关 (r =0 .5 7,P <0 .0 1) ,与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降低呈负相关 (r =- 0 .5 8,P <0 .0 1)。结论 :阿托伐他汀改善DCM患者心功能的同时改善心率变异性 ,心功能改善可能与抗氧化及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4)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126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强化组(63例)及常规组(63例)。强化组入院后立即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急诊PCI术后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d口服连续3 d;常规组入院后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急诊PCI术后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口服连续3 d;监测术前、术后72 h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胱抑素(Cys)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强化组发生CIN 7例(11.1%),常规组13例(20.6%),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化组术后Scr较常规组低,Ccr较常规组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Cys C浓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CIN的发生可能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抗炎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顿服大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急诊PCI患者心肌灌注状态的影响.方法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发病6h内的患者102例,根据PCI术前即刻顿服阿托伐他汀的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20mg)52例和大负荷量组(80 mg)50例.两组均行急诊PCI,术后均予阿司匹林200 mg,氯吡格雷75 mg,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1次/d.采用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评价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比较两组术后TMPG2、3级(灌注良好)者所占比例.分别于PCI术前即刻、术后12、24、72 h测定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两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大负荷量组TMPG 2、3级者所占比例(95.7%)高于常规剂量组(81.6%),P<0.05.PCI术后,两组血清PLGF、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术后24h高于术后12 h,术后72 h较术后24h有所回落(P均<0.05);术后24、72 h大负荷量组血清PLGF、hs-CRP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P均<0.05).结论 80 mg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术前顿服能更好地改善行急诊PCI患者的心肌灌注,可能是通过减少PLGF、hs-CRP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血清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3月~2010年12月武警总医院发病时间<12 h、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95例,按照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3组:A组(n=34,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n=34,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C组(n=30,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以及术后24 h、3 d、7 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O合酶(NOS)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90 min内A组ST段回落比例更高,同时回落幅度也更大,与B组和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A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但与B组和C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 d和7 d,A组hs-CRP进一步下降,且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及术后3 d,A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高于B组和C组,但与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A组NOS水平继续升高,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一次性给予大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利于STEMI患者心肌灌注恢复,并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2例。治疗组A用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B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未服用调脂药物。观察用药前后血脂,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A血清胆固醇(TC)下降24%,低密度脂蛋白(LDL-C)下降30%,甘油三酯(TG)下降20%。治疗组B分别下降30%、38%、2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治疗组缺血事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可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心肌灌注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改善心肌灌注与其剂量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120例择期行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0例、C组37例,分别于行PCI前1周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20、40、60 mg/d,每晚1次;并于PCI前、PCI后2周检测其血清PIGF,PCI后2周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计算心肌灌注显像积分.结果 三组PCI前血清PIGF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CI后2周,C组PIGF明显低于B组、A组(P均<0.05).PCI后2周,心肌灌注显像积分C组明显低于B组及A组(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抗炎作用改善AMI患者的心肌灌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改善择期行PCI后患者心肌灌注的作用优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故建议此类患者PCI前行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生后24h内使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与60mg/d,用药时间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住院期间及存活出院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60mg/d组在各时间段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于20m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60mg/d组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20mg/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研究使用调脂效果明显的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探讨其冠心病防治的可能机制。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6~1 2月在我科住院的高脂血症伴冠心病患者118例,其中男72例,女46例,平均年龄(61.27±6.49)岁,根据口服阿托伐他汀的剂量不同分为3组:A组(46例,40 mg/d)、B组(36例,20 mg/d)和C组(36例,10mg/d)。3组在年龄、性别和血脂等方面具有可比性。高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手术期血浆sCD163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炎症抑制机制和短期强化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入选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PCI术前2 d予阿托伐他汀80 mg/d,PCI术后予40 mg/d,30例)及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PCI术前术后均为20 mg/d,30例),于PCI术前及术后18~24 h内取患者外周新鲜静脉血,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PCI围手术期血浆sCD163和血脂水平的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阿托伐他汀PCI术前术后血脂各指标的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血浆sCD163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其中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的血浆sCD163浓度于PCI术后降低更明显(P0.05),而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血浆sCD163浓度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围手术期血中sCD163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