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临床常见慢性肾脏病之一,赵玉庸教授认为IMN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为瘀血、气滞、水湿、湿热,其中又以瘀血为主,据此提出“肾络瘀阻”学术思想。在此基础上,赵老以健脾补肾、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顾护正气,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2.
介绍李明权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膜性肾病是难治性肾小球疾病的一种,是肾病综合征常见临床病理表现之一。李教授认为,膜性肾病多属本虚标实之候,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上以病-证-症结合的思想为指导,以补脾肾之虚为主,兼清热毒、利湿毒、消风毒、祛瘀毒,获得显效。  相似文献   

3.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近年来IMN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IMN病程长、预后多样,30%~40%的患者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脏病[2]。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IMN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临床中,气阴两虚证是IMN常见的中医证型,故本研究收集53例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气阴两虚型IMN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运用益气养阴、固涩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型IMN的疗效差异。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肾脏疾病,近年我国IMN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IMN的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疗效不佳、复发率高、继发感染风险高等问题。洪钦国教授认为IMN病机属虚实夹杂,其中脾肾亏虚是IMN发病的基础,而风湿、血瘀和湿热等证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临证主张分阶段论治,水肿期以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为主,治宜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合实脾饮加减;非水肿期以脾肾气虚、精关不固为主,治宜健脾固肾,方用二至丸、水陆二仙丹合玉屏风散加减;同时临证中善用雷公藤制剂治疗蛋白尿,辨证使用中药以减轻激素的毒副作用,并联合活血化瘀之法可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对现有中文临床试验文献依照循证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疗效评价的客观性,为中医药防治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文献来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80—2015年)。以"膜性肾病"或"膜性肾炎"或"特发性膜性肾病"与"中医"或"中药"或"中西医结合"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43篇。对43篇文献进行方法学分析发现临床研究方法表述不详,随机方法描述模糊,未采用盲法,只有部分文献报道了退出或撤出病例数量及理由。因此中医药治疗IMN的临床研究文献存在方法学质量底下,循证医学证据级别低下及临床研究设计不足的问题。结论:虽然目前中医药治疗IMN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较差,但是我国学者仍然从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对IMN具有确实的疗效,并有高质量临床文献发表。今后需设计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方案,使研究具有对比重复性,可信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正高祥福教授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肾脏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高师运用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根据IMN浮肿、泡沫尿、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学中"水肿""溺毒"等范畴,高师认为本病病机属正虚邪实。正虚多责之脾肾肺三脏,以脾肾阳虚为发病之本,在脏腑虚损基础上继发瘀血等实邪侵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正因其病机的复杂性,使得疾病  相似文献   

7.
基于医案研究探讨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证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2月治疗IMN中药复方,运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中药复方统计,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中药复方治疗IMN的证治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4篇、医案75则,其中80.4%来源于期刊文献。IMN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多在肾、脾,病性多为气虚、湿热、血瘀,常见证型为脾肾气虚、脾肾两虚、气阴两虚之证,治疗上多以健脾、补肾、清热、利湿、化瘀为主。结论: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中药方治疗IMN的核心用药和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何泽 《光明中医》2016,(3):331-334
南征教授,学验俱丰,在学术上坚持读经典,做临床,以继承为特色,为创新而继承。坚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中西医综合治疗。在消渴病(糖尿病)临证中突出气血津液辨证,重视经络辨证,综合辨证。提出消渴病病位散膏新说;糖尿病肾病中医"消渴肾病"新病名;对糖尿病肾病提出了"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病机新理论。临证强调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固护散膏;重视解毒通络,调散膏、达膜原;擅用对药、虫类药。  相似文献   

9.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发病高峰期在30~50岁,60%~80%膜性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约占膜性肾病的2/3,根据尿蛋白的量可以分成低危、中危、高危3个等级。中医学认为,"大气"亏虚是高危IMN的发病原因,进而导致"大气""滞而不运、脱而不升、散而不聚"的病理状态,临床根究"大气"的不同病理状态,可以从"补气清源、活血澄源、固肾复源"3方面来治疗高危IMN,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辩证分型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5年09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住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15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医的辩证分型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后面可统一用IMN)患者临床症状、病理的影响。结果:研究共入组IMN患者150例,男性87例,女性63例,男女比例为1.38:1。年龄50.0±12.3(18~74)岁,发病至肾活检时间0.5~48个月(中位数4.0个月)。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气阴两虚居多,其中气阴两虚较脾肾阳虚型患者病程长,尿蛋白量多,肾小球滤过率低,脾肾阳虚组较之气阴两虚组更容易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或高脂血症。结论:IMN的中医辩证分型与临床及病理密切相关,探讨IMN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有助于更好的指导中医辩证分型及提高疗效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初步阐述曹式丽教授对中医络病理论与膜性肾病之中医病因病机相关性的独特认识的基础上,指出膜性肾病的中医病因以"风、湿、瘀、虚"为主,病位在肾络,病机关键是肾络失和,提出从络论治膜性肾病的学术观点,倡导应用辛通畅络法和养脏和络法辨证论治膜性肾病的治法理念,强调在临证组方中辨证选用调畅肾络的中药,并注重药味与药性的辨证施用等学术经验。总结其从络论治膜性肾病的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治疗膜性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19-1622
文章全面阐述了潘敏求教授辨治恶性肿瘤的主要学术思想观:如"瘀、毒、虚"互结的病机观、病因防治的治未病观、临证辨治的整体观、病证结合、谨察病机而论治观、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观、整合中医治疗手段的"杂合以治"观、临证中把握扶正培本与攻毒抗癌的时机、注重中药外治法的运用等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现代中医药防治肿瘤理论体系,对中医药防治肿瘤传承与创新研究亦有较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肾性血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在治疗上较为棘手,常易反复。本病中医上可属“血尿”“溺血”“溲血”的范畴,杨洪涛教授在长期临证中认为肾性血尿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发生发展之本,外感和(或)内生之热邪是其重要使动因素,情志抑郁、枢机不利是其加重与反复的诱发因素,而瘀血是导致其迁延反复的继发性病理因素。“治血四法”中止血、化瘀、宁血、补虚四法涵盖补虚泻实,标本兼顾之意,其契合血尿之病机。杨洪涛教授四法灵活运用,临床往有验效。  相似文献   

14.
膜性肾病是临床常见肾病类型之一,赵玉庸教授认为,膜性肾病多见于本虚标实证,一方面由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行;另一方面由于湿热、浊毒等阻滞肾络。针对"浊毒伏肾、肾络瘀阻"等膜性肾病共有病机,采用健脾补肾、化瘀解毒治疗膜性肾病早中期患者,补气养阴、化瘀解毒法治疗膜性肾病中后期患者。在选方用药时,善用虫类药物,疗效显著,附典型医案一则。  相似文献   

15.
高燕翔  张琪 《中医杂志》2014,(18):1544-1546
总结张琪教授对疑难病的认识及临证思路。认为疑难病的病机在于虚、痰、瘀、毒,临证需病证结合,厘清病位病性,明辨气血及正虚、邪实。治疗主张药少力专者难起沉疴,临证以复法大方常有出奇制胜之效。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中效果显著。兹就IMN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等方面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并阐述现阶段尚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此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药证对应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收集有关中医治疗IMN文献数据,采用基于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中医辨治IMN主症、证候、治法、方剂及中药的规律,并利用Cytoscape2.7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IMN主症以水肿最多见,证候以脾肾亏虚证最为常见,参苓白术散、补阳还五汤及玉屏风散为最常用的方剂,黄芪、茯苓、地黄、白术、丹参、当归为治疗IMN的核心药物。定向挖掘结果显示症证方药结果的一致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结论:文本挖掘技术比较客观地总结了IMN的证治规律,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庞国明主任医师临证行医近40年,擅长内外治并举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尤精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诊疗,坚持"中医治病、必循其真"的原则,勤于临床,活用经方,知常达变,有得辄著。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治中,初步形成"辨病与分期相结合"的理法方药临证经验与诊疗体系,提出"正虚为本,湿浊毒瘀为标"的病机特点,崇尚"用药如用兵"理念,善于启用"虎狼"之药,对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 PLGC)是临床疑难疾病,现代医学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谢晶日教授行医执教多年,临证经验颇丰,特别是运用祖国医学治疗PLGC见解独到。作者介绍了谢晶日教授对于PLGC的辨治思路与临证经验。谢师认为,PLGC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象,病机可概括为“虚”“瘀”“毒”三个方面,“虚”指气虚、阴虚,“瘀”指气郁、血瘀,“毒”指湿毒、热毒。治疗上,主张四诊互参,防治兼顾,以顾护脾胃为先,并贯穿治疗始末,以化瘀毒为标,逐秽浊之壅塞通达脉络,同时揆病证之变化随证加减。此外,谢师还特别强调中西相辅,集各家之长,注重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20.
介绍袁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临证经验.袁教授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标实为风热、风湿、水湿(湿热)、瘀血.并提出了以"肺-脾-肾"为中心的五脏同治和气血水同治的治则思想,在控制病情、避免药物不良反应、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