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水岭脑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水岭脑梗死(CWI)是指发生于脑内较大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这些区域的脑组织也称之为边缘带,约占所有脑梗死的10%[1],是导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病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的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是发生CWI的高危因素,它与CWI的发生、发展、复发以及梗死的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脑分水岭梗死(WSI)的概念在19世纪被首先提出,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的、≥2条的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等原因导致的交界区严重局限性缺血所致的脑梗死。早期尸体解剖检查显示,WSI占全部脑梗死类型的10%。1 WSI的分型与定位WSI的分型存在一定争议,目前,公认的是将WSI分为皮质型分水岭梗死(CWI)和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后者即内  相似文献   

3.
快速降压导致分水岭脑梗死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快速降压与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因高血压病接受快速降压治疗后出现分水岭脑梗死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于快速降压后出现分水岭脑梗死,其中71%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评估可能存在的颅内外动脉狭窄,血压不宜快速降低,尤其对于老年人,以防分水岭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降压与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对因高血压病接受快速降压治疗后出现分水岭脑梗死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于快速降压后出现分水岭脑梗死,其中71%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评估可能存在的颅内外动脉狭窄,血压不宜快速降低,尤其对于老年人,以防分水岭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方法选择高龄脑梗死患者112例,分为H型高血压组48例,非H型高血压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2组行双侧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进行相关分析。结果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4.6% vs 43.8%),E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7.5% vs 14.1%,P<0.01)。结论高龄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与非LI的危险因素,推测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1日~2014年12月13日入住我院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LI 148例和非LI 148例。根据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数目及位置分为单发LI 113例,多发LI 35例;单发非LI 97例,多发非LI 5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发LI的心房颤动及同侧颈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较多发LI(0.88%vs 11.43%,P=0.013;1.77%vs 17.14%,P=0.002)、单发非LI(0.88%vs 11.34%,P=0.001;1.77%vs 16.49%,P=0.000)、多发非LI(0.88%vs 9.80%,P=0.018;1.77%vs 17.65%,P=0.000)明显低。与单发LI比较,心房颤动及同侧颈动脉狭窄≥50%为多发LI(OR=26.353,95%CI:2.778~250.007,P=0.011;OR=11.483,95%CI:2.202~59.891,P=0.011)、单发非IL及多发非IL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LI与单发非IL和多发非LI心房颤动及同侧动脉狭窄≥50%等危险因素无差异(P0.05)。结论单发LI与多发LI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推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心源性栓塞为多发性LI的重要发病机制,但参与单发LI发病过程的概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相关脑梗死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8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结直肠癌相关脑梗死患者34例(相关脑梗死组),选择同时期住院治疗的单纯脑梗死患者34例(单纯脑梗死组)和单纯结直肠癌患者34例(对照组)。收集3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单纯脑梗死组比较,相关脑梗死组多支血管供血区(双侧前循环,双侧前循环+后循环)、皮质/皮质下、无脑卒中危险因素、隐源性脑梗死、预后不良、死亡比例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单支血管供血区(单发脑梗死)、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相关脑梗死组癌症远处转移、血浆D-二聚体、癌胚抗原和CA125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和CA125是结直肠癌相关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OR=9.261,95%CI:1.000~1.002,P=0.002;OR=5.689,95%CI:1.003~1.032,P=0.002)。结论结直肠癌相关脑梗死以缺乏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内出现累及多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CA125和癌胚抗原水平显著升高及预后不良为临床特点,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高凝状态导致血管内微小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西壮、汉族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广西地区975例脑梗死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按民族分为壮族组328例和汉族组647例,比较2组患者脑血管狭窄部位分布特点、狭窄程度、常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壮族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发生率和脑血管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P<0.05;χ~2=10.766,P<0.05)。同型半胱氨酸、年龄、民族、吸烟史、高血压等因素为脑血管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同型半胱氨酸、年龄、吸烟史为汉族脑血管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为壮族脑血管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壮族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重度狭窄率高于汉族患者,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壮族患者脑血管狭窄风险的预防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13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颅脑MRI检查结果分为4组:H型高血压组62例,冠心病组32例,脑梗死组30例,冠心病并脑梗死组12例。测量各组患者血压,测定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脂、血糖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组血压、血糖及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冠心病并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H型高血压组,冠心病并脑梗死组高于冠心病组、脑梗死组(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灶大小均呈正相关(r=0.780、0.8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OR=4.235,95%CI(1.386,16.852),P=0.014〕、脑梗死〔OR=3.086,95%CI(1.003,13.206),P=0.04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分水岭脑梗死发病率较高.目前,对于分水岭脑梗死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大多局限于责任血管病灶,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种慢性全身炎症反应,常常存在多发性血管狭窄.文章分别从颈动脉合并其他部位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合并其他部位动脉狭窄以及侧支循环等方面对分水岭脑梗死进行了阐述,以提高对分水岭脑梗死与多发性脑动脉狭窄相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对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截面积测定,对颈动脉狭窄(CAS)与血浆Hcy水平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CAS狭窄率≥30%者43例、〈30%者49例,其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8.83&#177;9.32)、(14.12&#177;7.47)umol/L,P〈0.01;校正已知相关传统危险因素后,与血浆Hcy水平〈15.0ixmol/L者比较,Hcy水平≥15.0umol/L者发生CAS的OR值为3.074。认为血浆Hcy水平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侧颈内动脉狭窄与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111例,根据头颅MRI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SBI组51例和非SBI组60例(症状性脑梗死58例及无脑梗死2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SBI组双侧大脑半球的影像资料。结果 SBI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非SBI组[14. 91(12. 89,20. 35)μmol/L vs 18. 06(14. 20,24. 70)μmol/L,P 0. 05)]。颈内动脉狭窄侧皮质下脑白质高信号(WMH)和脑室周围WMH与对侧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但SBI组颈内动脉狭窄侧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多于对侧(58. 8%vs 45. 1%,P=0. 039)。对白质进一步评分后,颈内动脉狭窄侧皮质下WMH评分和脑室周围WMH评分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内动脉狭窄侧脑室周围WMH评分明显高于对侧WMH评分(OR=0. 496,95%CI:0. 248~0.994,P=0. 048)。结论颈内动脉狭窄与SBI有密切的关系,颈内动脉狭窄增加了前循环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颈内动脉狭窄同侧皮质下和脑室周围WMH重于对侧。  相似文献   

13.
分水岭脑梗死(WI)是两支主要脑动脉分布区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也称边缘带梗死,是缺血性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占脑梗死的10%左右.其主要发病机制是低灌注或合并栓子清除障碍,WI以幕上型最多见,主要分三型.一是前WI,梗死病灶发生于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分支的边缘带;二是后WI,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的边缘带;三是皮质下WI,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皮质与深穿支的边缘带[1].本文收集经影像诊断的幕上型WI病例,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分型、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而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测定103例脑梗死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Hcy水平,比较两组及初发和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清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Hcy水平为(22.65&#177;11.2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43&#177;6.23)μmol/L(P〈0.05);复发性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为(23.0&#177;5.5)μmol/L显著高于初发者(19.6&#177;5.9)μmol/L(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升高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并且是复发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4种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改良Org 10 172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分型筛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76例,进一步确定其发病机制,记录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分布差异。结果176例患者中,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76例(43.2%)、动脉-动脉栓塞15例(8.5%)、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47例(26.7%)和混合机制38例(21.6%),男性分别为(67.1%、53.3%、42.6%和47.4%)、高血压(59.2%、73.3%、74.5%和84.2%)、TIA或脑卒中史(35.5%、46.7%、66.0%和36.8%)、高脂血症(9.2%、40.0%、31.9%和15.8%)和入院时NIHSS评分(5.5分、10分、6分和12分)有显著差异(P0.05)。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以轻度狭窄多见(P=0.000),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以重度狭窄多见(P=0.004),混合机制以血管闭塞多见(P=0.001)。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不尽相同,血管狭窄程度存在差异,在临床防治工作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经头部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将同期入院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于发病第2、3天空腹抽取所有受试者的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Hcy≥10μmol/L作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标准,高血压伴HHcy者为H型高血压。仅Hcy升高者为单纯HHcy组,仅血压升高者为单纯高血压组。结果①脑梗死组患者Hcy水平高于TIA组([19.7±8.3)μmol/L比(13.3±3.5)μmol/L;]高血压、HHcy、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T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340例患者中,高血压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血压正常者(70.0%比51.6%;χ2=10.290,P〈0.01);HHcy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Hcy正常者(70.2%比31.3%;χ2=27.396,P〈0.01)。H型高血压组的脑梗死发生率(73.3%)高于单纯高血压组(42.3%)、单纯HHcy(61.3%)及血压和Hcy均正常组(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型高血压(OR=3.34,95%CI:1.59~7.02)和HHcy(OR=1.969,5%CI:1.15~3.36)。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cy水平高于TIA组的患者。H型高血压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H型高血压可能是导致卒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登记2005年7月~2006年9月连续入院136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头颅CT或MRI扫描结果分为LI组及非腔梗组(NLI组),单发腔梗组(SLI组),多发腔梗组(MLI组),引入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LI/NLI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体育锻炼,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维蛋白原方面有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示L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高密度脂蛋白.(2)SLI/MLI组在高血压家族史,脑白质变性,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和纤维蛋白原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1)LI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I发病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和HDL-C,高血压是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性因素.(2)SLI和MLI在发病危险因素上有差异,有高血压家族史和脑白质变性者易患MLI,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纤维蛋白原高,HDL-C低者易患MLI.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脑卒中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60岁的颈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根据造影结果分为轻度狭窄组(52例)、中度狭窄组(46例)和重度狭窄组(2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颈动脉各狭窄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狭窄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中度狭窄组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HHcy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H型高血压组90例,单纯高血压组70例,比较2组患者ACI发病率以及TC、TG、HDL-C、LDL-C、Hcy水平,并行多元回归分析这5种因素与ACI的相关性。结果:H型高血压组Hcy水平及ACI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均P0.05),且H型高血压与ACI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型高血压是ACI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降低血压和Hcy水平的策略可能会降低AC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2014年上海某社区参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筛查的居民共179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清Hcy、PON1及其他生化指标。根据血清Hcy水平,研究对象被分为Hcy升高组(85例)和Hcy正常组(94例)。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水平与PON1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738,P=0.001)。与Hcy正常组比较,Hcy升高组年龄[(60.66±7.18)岁比(64.57±7.29)岁]、男性比例(27.66%比63.53%)、血肌酐[(69.62±12.76)μmol/L比(88.47±20.86)μmol/L]、血尿酸[(267.85±63.02)μmol/L比(307.51±76.07)μmol/L]、甘油三酯[(1.33±0.79)mmol/L比(1.76±1.70)mmol/L]和收缩压[(134.93±15.82)mmHg比(142.72±17.86)mmHg]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7±0.26)mmol/L比(1.06±0.27)mmol/L]和PON1[(288.58±73.80)kU/L比(187.81±16.31)kU/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Hcy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Hcy正常组(64.7%比44.7%),P=0.001。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酐和血清Hcy水平是影响血清PON1活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5,1.139,P<0.01,<0.05];Hcy水平升高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0,P=0.497)。结论:血清Hcy水平与血清PON1活性显著负相关,且二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