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军 《临床医学》2012,32(1):68-6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结果 再通率明显高于普通溶栓组,病死率及并发症相对降低.结论 AMI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溶栓治疗,再通率高、病死率及并发症少,且不增加继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虽然现代化医疗条件越来越先进,但院外心搏、呼吸骤停的复苏成功率仍然不容乐观.对于肺源性心搏骤停患者而言,当无条件建立人工气道时,尤其是在经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器通气前,尽早维持有效的肺通气极为重要[1].  相似文献   

3.
126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心跳骤停的程序及方法,以便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在急诊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抢救程序及方法对心肺复苏的影响。结果:126例患者中31例复苏成功,63例复苏有效,32例复苏无效。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与开始抢救时间、胸外按压方法、抢救药物及仪器的合理应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心跳呼吸骤停后的立即抢救又称为心肺复苏术(cardol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CPR的  相似文献   

5.
16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临床分析湖南省新田县人民医院莫述仁本文就16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情况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临床资料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3岁,平均38岁。发生地点,医院急诊室9例,病房3例,院外2例,心跳呼吸骤...  相似文献   

6.
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重症,在急诊科尤为常见,如不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可迅速出现不可逆性脑死亡。2000年4月至2006年4月我部共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112例,心肺复苏成功20例,脑复苏成功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跳骤停的重要措施。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往往取决于护士能否早期、迅速、准确的判断及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通过近2年来我科在抢救心跳骤停40例患者的经验中得出:护士及早的观察判断、准确熟练配合医生抢救、加强危重病人的监护及护理,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护理并发症减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32-133
将86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都在得到确认后5s内就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术,其中第1组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第2组使用心肺复苏机行持续心肺复苏术。依据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实施持续心肺复苏,同时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自主心率、颈动脉搏动、瞳孔、面色及心电图等指标来证明有效或无效。第1组有效1例,无效59例,有效率为1.67%;第2组有效4例,无效22例,有效率为15.38%,两组对比总体阳性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救治时心肺复苏机比徒手心肺复苏有更好的复苏效果,其复苏率明显要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7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经常遇到的一种极为紧急的危重症,本文就7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情况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20~73岁,平均44岁。其中院外2例,急诊室4例,重症监护病房1例,1.2临床表现突然晕厥,意识丧失...  相似文献   

10.
<正>心肺复苏是急诊常用急救技术,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美国产"萨勃"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器实施机械心肺复苏术(CPR),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总结2006年11月~2008年2月对36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的资料,分析使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心肺复苏是急诊常用急救技术,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美国产“萨勃”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器实施机械心肺复苏术(CPR),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总结2006年11月~2008年2月对36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的资料,分析使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选取本院院前急救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从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抢救半径、现场有无目击者参与、气管插管耗时(含气囊—面罩给氧)、是否使用电除颤等方面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抢救患者7例,抢救成功率8.86%。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4 min与开始复苏时间≥4 min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复苏时间4 min能有效提高CPR复苏成功率(OR=13.64,95%CI:1.43~130.08);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过程中,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有目击者参与的情况下和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无目击者参与,CPR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电除颤是CPR复苏成功要素之一(OR=10.00,95%CI:1.14~87.59)。结论 79例患者临床分析表明,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早,抢救半径短,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少和有目击者参与是影响CPR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8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82例均为我院 1996年 7月至 1998年 10月急诊科患者 ,其中男 49例 ,女 33例 ,年龄 10~ 6 7岁。脑出血 15例 ,脑梗死 2 5例 ,电击伤 10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 15例 ,海洛因中毒 15例 ,肺心病 2例 ,溺水 2 0例。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表现 :1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 (颈动脉或股动脉 ) ;3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或固定 [1 ]。1.3 抢救方法 全部病例一经诊断即予以气管插管后进行人工呼吸 (呼吸囊或呼吸机 )。其中 30例在心跳骤停后 5分钟内完成 ,36例在 2 5分钟后完成。同时予以心肺复苏术 (胸外按压 :电除颤 …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机器和徒手抢救急诊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萨勃1007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另选取30例同期行徒手心肺复苏的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及脑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9.13%vs 23.33%,P0.01);观察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P0.05)。复苏后两组NHISS评分均逐渐降低,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则逐渐升高。结论 :心肺复苏器应用于急诊冠心病患者心脏骤停急救中复苏成功率高,可有效缩短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血压恢复时间并预防脑损伤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历经50余年的实践,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 率虽有提高,但生存出院率仍不理想[1-2].完善和发掘CPR的适宜技术与方法,以求提高CPR患者的生存率,是心肺复苏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中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协作组从临床CPR实际需求出发,弥补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缺陷,达成了经腹部提压进行CPR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孙荷华 《新医学》1991,22(5):261-262
心跳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必须进行及时而正确的抢救。一般认为常温下心跳停止4分钟,脑细胞已产生不可逆的损害。近期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心跳停止20分钟,脑仍有被复苏的可能。这不仅取决于脑缺氧的时间,而且和大脑的再灌注有关。诊断要点病孩神志突然丧失;触诊扪不到大动脉的搏动;听诊心音消失。具备以上两点即可作出心跳骤停的诊  相似文献   

18.
心跳骤停复苏后,心率虽然恢复,但由于心跳骤停时脑、心、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缺氧和代谢紊乱,使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此时护理是极为重要的。维持有效循环护理要点1.密切观察周围循环情况:如病人四肢及皮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抢救的临床经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7年急诊抢救的50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结果:50例中初步心肺复苏的12例,最终康复出院的6例。结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该患者的原发病,心跳呼吸骤停时间,CPR的及时正确,电除颤的及时准确使用,及早气管插管以及脑复苏的正确及时实施有相关性。另外碳酸氢钠及大剂量的肾上腺素使用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心跳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由于脑缺血和CA复苏后脑综合症引起脑功能受损[1]。有效地防治神经功能并发症在心肺脑复苏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CA复苏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近年来提出的特异性脑复苏方法。1CA复苏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CA复苏后脑再灌流过程分为4期,即多灶性无再灌流、反应性充血、延迟性持续低灌流期及后期的变化。多灶性无再灌流的发生与脑微循环改变和低灌流压有关,其程度主要决定于脑缺血时间的长短。猫CA5、15、30min,经常规CPR恢复自主循环后30min内测定脑无再流区分别占7%±1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