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20)
《灵枢·外揣》载有"司外揣内"和"司内揣外"。与在中医诊断学应用较为普遍的"司外揣内"相比",近者,司内揣外"古今多有歧义。结合《黄帝内经》中多篇含有的"远近""内外",并借鉴古今对"司内揣外"的释义与理解,试图从传统视角以及结合《黄帝内经》中"司""揣"含义的视角来探讨"近者,司内揣外"的多角度含义,从而为《黄帝内经》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做铺垫。 相似文献
2.
中医诊断学在诊察方法上表现出鲜明的"司外揣内"的思维特征,在诊察疾病的过程中,注重搜集机体生命活动外在的表面征象,以推断机体内在的病理变化。它既具有与现代医学诊断思维不同的特点,诊断疾病时又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建立在元气本体论思想和"天人合一"思维模式之上的中医学理论则对这一诊断思维具有约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由“司外揣内”引发探讨中西医思维方式之间的巨大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深层原因。通过比较中西医理念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得出结论:保持中医思维的独立性是发展国医的必要前提,同时也应加强中医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5.
6.
7.
从司外揣内论中医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8)
司外揣内是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的辩证思维方法.揣,即揣测,是根据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揣测生命运动所处状态的逻辑(理性)思维活动.是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观察、辨认,形成感性认识,进而发现并归纳本质属性的生命状态与表现于外在现象的固定联系,形成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取象比类进行归类判断,从而完成了以形正名的过程.中医诊断方法的望、闻、问、切就是基于体表与体内脏腑的密切关系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诊察方法,是司外揣内诊察原则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9.
司内而揣外出自《灵枢·外揣》,作为中医临床的两种辨证思维方法,历代医家以及教科书均较重视司外而揣内,很少提及司内而揣外,这种片面性直接影响了对辨证论治的全方位理解,进而影响到临床疑难性和复杂性疾病的诊疗。司内揣外辨证的基本涵义大致有以下五种意思:即按部位、色脉、望闻诊和问切诊、天人关系、有形无形之意,分出"内"和"外"。司内辨证思维的侧重点不是"揣外",而是"司内",不应停留于病家的外在脉证和体征方面去考虑问题,而应聚焦于机体的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阴阳关系,脏腑关系、气血关系、六淫致病特点等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并以此作为判断病机,确立治法,处方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任秀玲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4):I0001
司外揣内是决定中医学“现象-状态医学”本质特征的科学方法,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对人体生命运动及疾病的观察、探索过程中,积累大量医学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汲取、移植先秦哲学思想和逻辑思维规律及方法,形成独特的医学科学方法,为实现认识人体的“现象-状态”层面生命规律而采取的手段和思维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14.
传统中医辨治来源于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通过外在表现出来的证候特征推求疾病的内在病理变化进行辨证,即"司外揣内"而后予以论治。然而在肿瘤病的早期或恢复较好的术后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无证可辨,继而影响肿瘤病的论治。因此,结合临床实践,及查阅相关资料,发散中医"司外揣内"的诊断方法,拟从辨病求因、体质禀赋、病机演变、微观辨证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浅析无症状性肿瘤病的辨治要点,旨在丰富这类疾病的辨证施治,从而提高无症状肿瘤病的临床辨治疗效,对预防肿瘤病的发生,减少复发与转移,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司外揣内”是中医学在临床上辨识疾病的主要方法 ,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故世代相传 ,一直奉为圭臬。然而 ,随着现代科学水平和诊疗技术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司外揣内”的辨证方法在临床上就显露出一定的缺陷。今拟从合理性与局限性两方面对“司外揣内”的辨证方法作一探析。1 “司外揣内”辨证方法的合理性“司外揣内”的思想源于《黄帝内经》。如《灵枢·本脏》曰 :“视其外应 ,以知其内脏 ,则知所病矣。”[1] 《灵枢·外揣》说 :“五音不彰 ,五色不明 ,五脏波荡 ,若是则内外相袭……。故远者…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守正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针对传统“司外揣内”让中医与现代科技相背离以及无法概括“无症状却隐藏着重大疾病”的现状,中医学者需秉承中医思维为主体,积极吸收总结西医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司内揣内”发展自身。随着中医从“司外揣内”阶段进入“司内揣内”阶段,中医的藏象理论将在宏观层面出现调整并借此扩展到细胞层面;中医的病、症、证概念则将重构为症是整个生命活动中出现的异常表现,既可以出现在疾病中,也可以出现在健康中;证不光是疾病中的某一阶段病理概括,还包括无病时阴阳将失衡之趋势概括;疾病时间节点前移,“阴阳平衡”也可出现疾病,要根据阴阳的状态和各种症状、体征综合判定健康与疾病,且疾病还包括自身阴阳尚处于平衡但将会导致他人阴阳失衡,对他人健康造成危害;中医的治疗体系将从宏观辨证论治和“中病即止”转变为宏观微观结合辨证论治与“中病中症即止”。 相似文献
17.
浅谈“司外揣内”与“黑箱”、“白箱”、“灰箱”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司外揣内”、“司内揣外”这种古老的对自然界的观察方法与近代控制论的“白箱”、“黑箱”、“灰箱”理论有相似之处,其实质都是从整体上把握证的本质,从整体上认识和调节人体机能,达到“活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灵枢》经筋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二经筋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循行分布特点以经脉为纲纪,无脏腑属络;循行方向呈向心性;结、聚、交、合;呈片、面状分布.其病候特点、病理变化分为筋急与筋纵;病位分为经筋所过外周病候与内脏病候;治疗特点有"燔针劫刺",量化刺激标准基于"维筋相交"的交叉取穴法等等,并总结了经筋实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司外揣内构筑"现象-状态医学"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外揣内"是决定中医学"现象-状态医学"本质特征的科学方法,是为实现认识人体的"现象-状态"层面生命规律而采取的手段和思维途径.据此把中医学从医学科学整体中分化出来,形成"现象-状态医学"学科,推动中医学的科学认识深化,促使中医学按照自身规律向成熟的科学学科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