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Sprouty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5 - 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收集15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10例正常对照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银屑病皮损与对照皮肤组织中Sprouty1、2和4蛋白的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Sprouty1、2和4蛋白的表达,逆转录PCR(RT-PCR)检测Sprouty1、2和4 mRNA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Sprouty蛋白表达量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银屑病皮损和对照皮肤均有Sprouty1、2和4表达,Sprouty1在对照皮肤颗粒层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呈强表达,在银屑病皮损颗粒层的细胞膜少量表达,Sprouty4在银屑病组中的表达强于对照组,Sprouty2在两组中均少量表达。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银屑病组和对照组皮肤中均有Sprouty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银屑病组Sprouty1 mRNA(0.844 ± 0.169)和蛋白(0.148 ± 0.141)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972 ± 0.105和0.413 ± 0.108),两组比较,均P < 0.05;且银屑病组Sprouty1蛋白表达量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r = -0.628,P = 0.012)。银屑病组Sprouty4蛋白和mRNA表达量分别为1.306 ± 0.283、1.727 ± 1.0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584 ± 0.304和0.714 ± 0.615),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值分别为6.063和2.814,均P<0.05),且银屑病组Sprouty4蛋白表达量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 = 0.812,P < 0.001);两组均少量表达Sprouty2蛋白和mRN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蛋白表达量与PASI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 = 0.436,P = 0.104)。结论 银屑病皮损中Sprouty1、4蛋白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存在相关性,提示二者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Sprouty 2、E-cadherin(E-cad)和Ki-67的表达及定位,并分析Sprouty 2与E-cad、Ki-67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3—7月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15例头面部CSCC患者的癌组织(鳞癌组)、癌旁组织(癌旁组)和患者正常皮肤组织(病例对照组)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皮肤组织(健康对照组),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各组中Sprouty 2、E-cad和Ki-67的表达及定位,分析上述指标在不同组间的表达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Sprouty 2表达于上述各组表皮全层的角质形成细胞胞核和胞质,E-cad表达于各组表皮全层角质形成细胞胞膜,Ki-67定位于各组表皮基底层和棘层下部角质形成细胞胞核。qRT-PCR、Western blot显示,鳞癌组中Sprouty 2 mRNA(0.03±0.03)和蛋白(0.68±0.47)的表达低于癌旁组(分别为0.28±0.36、1.40±0.72)、病例对照组(分别为0.92±0.60、1.59±0.86)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12±0.56、1.71±1.28);E-cad蛋白表达亦低于其他3组,但Ki-67蛋白表达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prouty 2与E-cad呈正相关(r=0.59,P=0.021),与Ki-67呈负相关(r=-0.59,P=0.022)。 结论 Sprouty 2可能与CSCC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且与E-cad可能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溶质转运蛋白是细胞内数量较大的一类转运蛋白,能够转运核酸、氨基酸、糖类、离子、矿物质、药物等各种物质,是调节和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转运的重要通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SLC家族成员在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麻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及皮肤肿瘤等等。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溶质转运蛋白家族在皮肤疾病中的研究给予总结和概述。  相似文献   

4.
锌指蛋白结构域MIZ-1型包含蛋白基因是激活的STAT蛋白抑制剂基因家族中的一员,主要表达于原始T淋巴细胞和性腺等,对免疫系统及性腺的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全基因组关联技术的应用,多项研究发现该基因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皮肤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显著相关。本文针对MIZ-1型包含蛋白基因的结构、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层粘连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粘连蛋白是一类多功能的大分子糖蛋白 ,广泛存在于基底膜带中。它在基底膜带的构建和稳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并直接或间接控制细胞的活动。一些疾病的发生 ,如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银屑病及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等 ,也与层粘连蛋白缺失及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层粘连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层粘连蛋白是一类多功能的大分子糖蛋白,广泛在于基底膜带国。它在基底膜带的构建和稳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直接或间接控制细胞的活动。一些疾病的发生,如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银屑症及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等,也与层粘连蛋白缺失及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间丝相关蛋白是皮肤屏障中的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对外界各种有害物质的入侵起到防御作用。中间丝相关蛋白相关基因突变或先天性缺陷,将导致这些蛋白质的异常表达,从而导致一系列以皮肤屏障功能损伤为特征的皮肤病发生。研究发现,中间丝相关蛋白基因突变与特应性皮炎以及寻常性鱼鳞病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中间丝相关蛋白基因无义突变可能会降低镍接触性皮炎的发病年龄和增加对镍的敏感性;中间丝相关蛋白基因突变可能与斑秃、先天性厚甲综合征有关。总之,中间丝相关蛋白基因突变与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生有关联性,但目前中间丝相关蛋白基因突变是否为某一皮肤病的特征性致病因子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检测1例以多发咖啡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Legius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并明确其诊断。方法 收集1例以多发咖啡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外祖父母临床资料,采集上述受试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确定突变位点,再在家系中对突变位点进行PCR扩增及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并明确其诊断。结果 先证者男,12岁,躯干可见10余处长径 > 5 mm的咖啡斑,腋窝、腹股沟多发雀斑。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中编码Sprouty相关EVH1功能域蛋白1的SPRED1基因第7号外显子中存在小片段杂合缺失(c.1220_1238del),引起氨基酸序列发生移码突变(p.L407fs*),先证者患病母亲检出该突变,外祖父母及父亲未检出该突变。该突变为新发突变,先证者突变遗传自母亲,突变与疾病符合共分离,确诊为Legius综合征。 结论 Legius综合征与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早期临床症状相近,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制定随访计划。  相似文献   

9.
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增殖所分泌的异常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血液中存在M蛋白即M蛋白血症,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POEMS综合征、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Schnitzler综合征等。可见皮肤受累,部分皮损表现相对特异,为疾病诊断的重要线索。本文就伴皮肤损害的M蛋白血症相关性疾病做一综述,以期为M蛋白阳性的临床复杂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思路及线索。  相似文献   

10.
皮肤脆性增加是指皮肤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抵御外界机械应力的能力下降,在极其微小的机械创伤下,出现糜烂、水疱、大疱、大面积皮肤剥脱、慢性伤口、瘢痕、结痂、皮肤萎缩等异常表现,常见于各类皮肤结构蛋白突变所导致的遗传性皮肤病。近年多项研究显示影响皮肤结构和功能的其他非结构蛋白突变也可导致皮肤脆性增加。本文对皮肤抵抗机械应力的重要结构、皮肤脆性相关遗传性疾病表型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Epidermalstructuralproteinsandrelateddiseases表皮结构蛋白是在表皮分化过程中表达于表皮、构成细胞浆内的公状网络、透明用质颗粒和角质被膜、与表皮结构功能相关的~组蛋白质。近年通过对表皮结构蛋白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不仅对表皮结构蛋白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有了深入的认识,而且揭示了某些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发病基础,为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奠定了基础。现将有关在表皮结构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的表皮结构蛋白——角蛋白、中;河丝相关蛋白和用质壳蛋白及其’,i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l角蛋白(kera*。)用蛋白是中l。J丝蛋白(nil…  相似文献   

12.
肺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覆盖在肺泡表面的由磷脂及相关蛋白组成的异质性多分子复合物 ,有 4种表面活性蛋白 (SPs)A、B、C和D ,它们在肺脏承担各种重要作用。最近 ,SP -D作为宿主防御分子和其与致病菌、吞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引起了关注 ,但目前还未发现由该蛋白缺陷引起的人类疾病 ,尚未有SP-D剔除鼠表型的报道。已有在特发性肺纤维化、胶原性疾病间质性肺炎SP -D水平的报道 ,该研究以ELISA法测定系统性硬皮病血清中SP -D水平 ,评价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且比较血清SP -D和KL - 6 (肺泡Ⅱ型细胞和其它组织上皮细胞表达…  相似文献   

13.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与皮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是与甲状旁腺激素同源的一种多肽类物质,二者结合于同一种细胞膜受体。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各种组织,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方式,对组织器官的发生、生长及分化过程发挥调节作用。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及其受体对人表皮的增殖分化、毛囊的发育及毛发的生长也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相关皮肤病的一个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丝聚蛋白通过参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终末角化过程,在表皮屏障中发挥重要作用.中间丝聚合蛋白基因突变引起蛋白表达下降,导致多种过敏性疾病.丝聚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特应性皮炎,也是欧洲和亚洲人种寻常型鱼鳞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丝聚蛋白基因与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婴儿期或早期儿童期关系密切,而与晚期儿童期和成人期无关.有研究发现,小鼠体内缺氧诱导因子引起丝聚蛋白表达降低,提示丝聚蛋白可能不是疾病的单一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容易复发,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各种表皮结构蛋白作为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主要生化结构与银屑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们可以影响银屑病表皮的角质包膜形成、角蛋白纤维束形成、天然保湿因子生成、表皮水的转运,从而导致银屑病的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这些结构蛋白也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重要标志,它们与银屑病角质细胞的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有着密切关联。表皮的结构蛋白异常被研究为导致银屑病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常见的表皮结构蛋白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通过沉默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中nicastrin(NCSTN)基因的表达,研究其下游细胞增殖及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改变。方法 将HaCaT细胞分为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干扰组转染特异性NCSTN-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空白对照组转染等量转染试剂。实时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NCSTN mRNA和蛋白表达验证转染效率。运用Agilent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干扰组HaCaT细胞基因表达谱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表达上调或者下调倍数 ≥ 2.0且P ≤ 0.05为标准,将差异基因用GO分析进行富集,筛选出表达差异显著且与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相关的基因,用实时PCR验证结果。结果 干扰组HaCaT细胞NCSTN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7 ± 0.090、0.443 ± 0.085,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0.969 ± 0.127、1.047 ± 0.114)以及空白对照组(1.000 ± 0.151、1.000 ± 0.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787、31.139,P值均为0.001)。表达谱芯片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表达下调基因605条,上调基因444条。GO分析显示,干扰后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上皮发育、上皮细胞分化、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角化4种生物学过程。对表达差异显著且与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相关的Sprouty相关蛋白2基因、表皮生长因子7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基因、人Rho关联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基因和骨形成发生蛋白6基因通过实时PCR验证,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显示的差异趋势一致。结论 NCSTN基因功能缺失有可能通过调节其下游细胞增殖及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7.
Tat蛋白是HIV-1基因组编码的6个调控蛋白中一个重要的调控蛋白,在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文综述了细胞外HIV-1 Tat蛋白促血管生成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Tat不同结构区域在促血管生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各种生长因子及化学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阐述了Tat促内皮细胞及卡波西肉瘤细胞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为临床开发拮抗Tat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药物,抑制AIDS相关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了许多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信号传导,在多种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炎症、免疫性及肿瘤性皮肤病有关.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改变既可导致信号通路过度活化,也能出现信号通路失活,两种状态均能导致疾病.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也是研发药物的一个重要靶点.不同的皮肤病会有不同的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异常活化,针对不同的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而研发的多种抑制剂对多种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勃起功能障碍、早泄、不育症等男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困扰很多男性的一大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多种男科疾病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维生素D在人体的很多不同组织和系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包括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血管和内皮功能。有证据显示,维生素D在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及不育症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流行病学数据也表明,这些男科疾病与维生素D的缺乏有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对一些男科疾病的影响及各种相关的可能机制。简而言之,维生素D可能在男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桥粒位于所有上皮细胞及某些特定组织中。它主要由两类蛋白质构成:跨膜蛋白和胞质内蛋白。某些桥粒蛋白的结构破坏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皮肤疾病。这些皮肤疾病主要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天疱疮、遗传性皮肤病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主要概述桥粒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其异常所致主要皮肤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