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是调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独立因子,如何升高HDL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具有较强的升高HDL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对CETP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是调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独立因子,如何升高HDL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具有较强的升高HDL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对CETP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生理过程中抑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可以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理论上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然而迄今为止,调节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以抑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为基础的相关药物治疗选择带来了不确定性。文章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在脂质代谢中的生理作用、部分动物研究中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TaqIB基因多态性对脂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介导高密度脂蛋白(HDL)中的胆固醇酯与低密度脂蛋白 (LDL)及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中的甘油三酯等量交换 ,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起关键作用 ,调节各种脂蛋白颗粒大小和脂质组成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CETP在多个位点有基因多态性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CETP基因第 1内含子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根据是否有TaqI作用位点划分等位基因B1和B2 ,由此测定 3种CETP基因型B1B1、B1B2、B2B2[1] 。研究表明 ,CETP TaqIB多态性是一普遍存在于白种人群中的遗传学变异 ,等位基因B2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  相似文献   

5.
临床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1],血浆高HDL-C水平一度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保护性因素.但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单纯升高HDL-C水平未能使心血管疾病患者从中获益.多数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烟酸等药物虽然能够升高HDL-C水...  相似文献   

6.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限制片长多态性与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促进脂蛋白中各种中性脂质的转运和交换,调节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起关键作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在第1内含子上具有限制片长多态性,其等位基因为B1和B2,等位基因B1与血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升高,活性增强,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关,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介导血浆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之间胆固醇酯、磷脂和甘油三酯的转运,直接关联各种脂蛋白分子的组成、大小和浓度,在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中起关键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有多种突变,基因突变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和活性发生改变,并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等显著的脂代谢异常。雌激素对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也有调节作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在小颗粒致密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大而轻的A型低密度脂蛋白在高甘油三酯的条件下,经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介导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酯交换,导致典型的A型低密度脂蛋白变成强致病性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高脂血症人群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及其对血浆各脂蛋白间脂质转运的调节作用。方法脂蛋白电泳结合酶显色法分别检测血清各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析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脂质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高甘油三酯组、高胆固醇组、混合组和对照组中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分别为1.89±1.32、2.37±1.30、2.33±1.73和1.58±1.00 mg/L,与对照组比较,高甘油三酯组变化无显著性(P>0.05),高胆固醇组(P<0.01)和混合组均升高(P<0.05)。高脂血症人群高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值降低;高甘油三酯组和混合组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比值升高,高胆固醇组无差别,其中高甘油三酯组变化程度最大,混合组次之,高胆固醇组最小;且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与上述比值相关。高脂血症人群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比值高度呈正相关。结论高脂血症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升高,促进了脂蛋白间脂质转运,使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脂质组成发生变化,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是胆固醇逆向运输的关键蛋白质,是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关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论,现有研究资料表明它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双重作用。多数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的突变导致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上升,而使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降低;但在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正常或较低的个体,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的下降去使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表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与脂蛋白代谢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一个可能的有益治疗靶标。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虽然能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但目前对其是否能有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程度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多个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调控.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介导血浆脂蛋白之间胆固醇酯的转运,在胆固醇酯逆转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OLR-1)和CD36参与脂质代谢、巨噬细胞泡沫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CETP、OLR-1和CD36基因多态性影响编码蛋白的生物活性和脂质代谢,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血脂异常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是一种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目标的调血脂药,可联合他汀类药物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基础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高危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现将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和未来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水平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组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冠心病患者血浆116例和健康对照组血浆87例,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其HDL亚类浓度,用酶联免疫法测定CETP浓度。按CETP浓度均值加或减去一个标准差作为分割点,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低CETP组(CETP≤0.69 mg/L)、中CETP组(0.69<CETP<1.59 mg/L)、高CETP组(CETP≥1.59 mg/L)。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独立和重要的危险因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不仅决定于它的生成速率,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代谢水平。一系列的基因及其相关产物参与了高密度脂蛋白参与的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包括与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基因及其产物如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A1、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磷脂转运蛋白和脂蛋白脂酶等,以及降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基因和产物如清道夫受体B1、胆固醇酯转运蛋白、肝脂肪酶和内皮细胞脂肪酶等。而高密度脂蛋白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也是多方面的,不能仅由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来明确推断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降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促进脂蛋白中各种中性脂质转运和交换,在胆固醇逆转运中起关键作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和基因缺陷导致血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含量或活性降低,引起脂蛋白代谢发生显著变化,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常伴有高α-脂蛋白血症。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变异和脂蛋白代谢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脂代谢和冠心病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及其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促进脂蛋白中各种中性脂质转运和交换,在胆固醇逆转运中起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和基因缺陷导致血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含量或活性降低,引起脂蛋白代谢发生显著变化,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常伴有高α-脂蛋白血症.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变异和脂蛋白代谢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脂代谢和冠心病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及其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血脂异常是最为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近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在无心血管病的中危人群中应用他汀一级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中国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前序贯他汀治疗未能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在他汀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依折麦布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进一步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联用贝特类或烟酸虽能显著降低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却未显示出明确的心血管临床获益。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虽能显著升高HDL-C,但未能使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减少。这些临床研究不仅为血脂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循证医学新证据,也对血脂管理策略的制定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已有流行病学资料明确提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心病危险性呈负相关,低水平的HDL-C已被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通过药物使HDL-C升高能否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已成为近些年来临床试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目前已应用于临床或正在研究的具有升高HDL-C作用的四类药物,即他汀类、贝特类、烟酸及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进展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其中,烟酸及CETP抑制剂升高HDL-C作用显著,尽管目前针对这两类药物的临床证据仍然较为匮乏,但有理由相信正在进行的几项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将为此提供重要的询证医学证据,其结果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及氟伐他汀的血管保护作用。方法用单抗ELISA方法检测了96例正常人和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ETP水平;并对糖尿病组中合并有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的38例患者给予口服氟伐他汀20mg/d治疗,4周后复查。结果2型糖尿病组CETP水平(2.12±0.16mg/L)较对照组(1.79±1.04mg/L)明显升高(P<0.05),大血管病变组(2.39±1.14mg/L)升高更显著(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CETP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经氟伐他汀治疗,患者血清中CETP的水平显著降低(2.09±1.15mg/L,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ETP水平升高,后者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氟伐他汀可通过降低血清中CETP的水平,具有明显的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脂蛋白靶向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随机临床试验已经明确,他汀类药物因为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轻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已经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的主要标准疗法。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RCT)途径具有抗As的作用。目前HDL靶向治疗的重要途径已经不是升高HDLC水平,更多的是通过改善HDL功能,增强血浆胆固醇的清除,以及预防和减轻与As有关的炎症。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可增加正常或低HDLC患者的HDLC水平;肝X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增加RCT减少As;使用重组HDL的HDL治疗在动物模型中显著有效;在细胞以及动物模型中研究发现,通过干预某些基因靶点,可使HDLC的水平和HDL功能得到改善。回顾相关文献,我们认为:HDL靶向治疗有防治As的潜力,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