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痰瘀交互,阻滞肺络是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痰、瘀既是肺纤维化主要的病理产物,也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痰瘀交阻始终贯穿病变全程。重视痰瘀因素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不但能提高临床疗效,更为重要的是开辟了一条新的认识和治疗肺纤维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5.
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多属痰瘀痹阻,且久病入络、痹病必挟瘀,痰瘀痹阻是RA中晚期的重要病机,治当以化痰通络、活血行瘀为主。治疗上强调通络为要、内外合治、综合治疗为最佳方案,且重视以脾胃为本的理念,减少内服药物对脾胃的损伤,以减轻脾胃负担、缓解RA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石锐孟文宜王国强常立萍田宇丹邓悦 《中医临床研究》2017,(14):28-29
冠心病心力衰竭属临床常见的多发病,易反复、难治愈、预后差,其中医证候、证型变化具有多样性,难于辨证论治。通过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冠心病心衰患者证候进行相关研究后发现冠心病心衰证候与心功能变化、NT-proBNP、心脏超声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合伏邪致病理论,本文将对"痰瘀伏邪"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的重要致病作用和规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8.
9.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
虚、邪、痰、瘀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及病理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正气亏虚是RA发生的内因,为病之本;邪气盛是RA发病的外因,为病之标;痰瘀阻络是内外因综合因素作用后的病机转归。辨治中常以扶正祛邪、缓急止痛、标本兼顾,活血祛瘀、豁痰通络立法,将扶正固本贯穿于RA治疗始终。运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根据感邪性质之轻重缓急分期、联合用药,体现中西医合参、优势互补,达到有效缓解病情并阻止病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加重社会经济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代医家对痰瘀互结致病作为慢性病基本病机已形成普遍共识,临床上从痰瘀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然而论述对痰瘀的认识多零散而重复,鲜有创新观点,尚缺乏对痰瘀互结病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笔者认为"痰瘀"可作为一种内生的有别于痰饮和/或瘀血的致病力更强的新的致病因素。痰和瘀共存是痰瘀互结致病的前提。痰瘀互结互生,滞络损脉,胶结不解,渐成窠囊,日久蕴毒是其病理演变过程。痰瘀致病,易滞络脉,固着难除,持续进展,可酿化为毒为其致病特点。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结合临床经验,试图对痰瘀致病进行新思考,提出痰瘀致病的假说,为丰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许善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2):223-224
目的:观察痰瘀论治为重点介入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西药规范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规范化治疗)42例,治疗组(痰瘀论治为重点加西药规范化治疗)45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平均用非甾类抗炎药的天数、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ESR的改善明显,用非甾类抗炎药的天数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P0.05)。结论:以痰瘀论治为重点介入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西药规范化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是由抗原驱动、T细胞介导及遗传相关的自身免疫病。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RA中血小板活化的依据Farr等观察到RA患者关节滑液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且与病情活动的各项指数呈正相关[1-2];姚茹冰等[3]检测RA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发现活动期RA患者的P lt和PCT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而临床缓解期患者的P lt和PCT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此外,多项研究通过测定RA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PMPs等)水平,证实RA患者亦存在 相似文献
13.
邪毒致病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阐释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进展、关节筋骨侵蚀破坏和正气耗损等皆与邪毒的致病特点密切相关,认为邪毒侵袭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因病机,指出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全程中,应在辨证的前提下将祛毒贯穿于治法和方药之中。 相似文献
14.
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角度探讨痰瘀毒邪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作用,明确痰瘀毒邪作为肝癌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结合现代医学客观依据及阴阳理论,推演出"恶气"作为痰瘀毒邪与肝癌之间桥梁,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动力,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价丹参川芎嗪联合西药规范治疗痰瘀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例符合1987年ACR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西药+丹参川芎嗪静滴,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DAI和 ESR、CRP、RF 、PLT、中医疗效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0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SDAI、CRP及PLT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ESR、RF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西药规范治疗痰瘀痹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操作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周围关节对称性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侵袭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又称为“历节”、“虺痹”、“骨痹”。笔者回顾了古代医家对瘀与痹证的相关论述,并结合现代近10年的研究成果,对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