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苓桂术甘汤异病同治高血压病和肥胖症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检索并筛选苓桂术甘汤组方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TTD、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筛选高血压病、肥胖症相关靶点;应用Cytoscape 3.9.0绘制"中药-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PPI网络;运用cytoNCA插件筛选核心成分及靶点;应用R4.1.2中的Bioconductor程序包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并绘制"中药-交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PyMOL、AutoDockTools 1.5.7对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苓桂术甘汤潜在有效成分共102个、交集靶点62个, 筛选出8个活性成分和7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显示, 关键靶点主要富集在通过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等信号通路, 涉及对营养水平的反应、小分子代谢的调节等生物进程。分子对接显示, 结合能<-7 kcal/mol的组合有37组。结论苓桂术甘汤...  相似文献   

2.
苓桂术甘汤是出自《伤寒杂病论》的一首名方,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以“饮停中焦”为主要病机的病证,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通过列举王克穷主任医师对苓桂术甘汤的应用案例,分析其应用本源剂量苓桂术甘汤的经验及其丰富的中医辨证思路和特色的中医腹诊方法,为临床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饮停中焦”疾病提供治疗思路,探索临床使用苓桂术甘汤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前,肥胖在全世界呈流行态势。肥胖症不仅是独立的疾病,又是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风病和多种癌症等疾病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近二十年来,我国肥胖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生命质量,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刻不容缓。中医学"治未病"思想认为,对于任何疾病的干预,都应预先采取措施,针对疾病处于的不同阶段,控制其发生、发展、传变与复发,具体包含"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四阶段内容。本文尝试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和思路,指导临床肥胖症的干预。未病之时认识肥胖症的危害,预防于先;将病之时及时控制体重,防微杜渐;已病之时早日治疗肥胖症,防其传变;减重之后调护身体,预防肥胖症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药方剂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但其只是建立在"药物-疾病"或"药物-证型"的研究之上,对于从微观角度探讨方剂中药物化学成分对疾病靶标、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甚少。目的通过探究苓桂术甘汤各中药活性成分与脂质代谢紊乱的相关靶标与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从微观角度阐释苓桂术甘汤治疗脂质代谢紊乱疾病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该研究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v1.0网络分析软件,构建苓桂术甘汤治疗脂质代谢紊乱疾病"中药方剂-中药材-化学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多维网络。通过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预测苓桂术甘汤各中药成分对疾病靶标、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从分析结果中发现,苓桂术甘汤各中药成分可通过神经系统及相关变性疾病、多种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信号通路达到对脂质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结论苓桂术甘汤治疗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与人体能量代谢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5.
苓桂术甘汤为张仲景名方,组方精炼,配伍合宜,临床应用此方应不拘于某一疾病,凡痰饮所致之病皆可用之,并从苓桂术甘汤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之一,"异病同治"的实质是证同而病不同,病机同而症状表现相似或不同。《伤寒杂病论》中的苓桂术甘汤在现代临床中广泛,临床研究文献逐年增加,应用范围涉及到了内、外、妇、儿等科,优势病种包括心力衰竭、胃肠炎、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综合征等[1]。笔者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苓桂术甘汤治疗常见病的概况进行总结,以期能更加具体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
针灸减肥7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肥胖症患者逐渐增多,肥胖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肥胖症患者极容易并发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这也符合祖国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摘 要 周衡教授为湖南省名中医,其临床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病非常广泛,本文浅析了周师运用苓桂术甘汤的临床经验,周师认为临床治病应当遵循方证对应的原则,同时要抓主症,综合兼症,随证治之,当患者病机复杂,证候较多时,切不可拘泥一方,应当合用经方、善用类方,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根据疾病性质,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凡是符合此方证的,不论某种疾病,均可使用,文章通过总结周衡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经验,介绍其对痰饮病病因病机的理解,治疗上予以苓桂术甘汤,临证进行灵活加减,并附以典型医案,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病机学说的基础上,基于"矛盾论"思想,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系统总结"核心病机观"理论,包括核心病机观的历史沿革、具体内容、理论特性、内在关系,并以胃食管反流病为例具体介绍其在临床的应用。疾病内部的"基本矛盾"是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本质,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的这个基本矛盾实际就是"核心病机"。相对于核心病机而言,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于核心病机的其他病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可称之为"主要病机",主要病机表现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同时需要注意在临床实际中,主要病机和核心病机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却是不一致的。在治疗过程中,要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机,准确辨证论治,治疗主要病机必须服从于核心病机的治疗,最低限度的不去妨碍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0.
向宗兴  董正华 《河南中医》2011,31(7):716-719
苓桂术甘汤在<伤寒杂病论>中适应证有二:一是脾胃阳虚饮停证,二是太阳伤寒误治之变证.现代研究表明,苓桂术甘汤治疗梅尼埃病、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症、胸膜炎、高血压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痰湿体质是多种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肿瘤、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与痰湿体质密切相关。目前对疾病的研究多偏重于单个病种的研究,而辨体论治将"病的人"作为疾病诊疗的重点。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运用于痰湿体质相关疾病治疗中,并总结出针对改善痰湿体质的"痰湿调体方"和治疗痰湿体质肥胖症的"轻健胶囊"。从痰湿体质体质的形成与特征、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及辨体论治的临床应用展开讨论,通过对王琦教授的经验总结,为临床治疗痰湿体质相关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介绍胡玲香教授治疗肥胖症理论依据以及针刺治疗特色.胡老从中医理论提出"脾虚湿盛"为肥胖症的基本病机,痰湿则贯穿于其治疗的始终,以"健脾消痰利湿"为针刺治疗原则.在针刺治疗特色上,体针与耳针相结合,强调揣穴和浅针刺在治疗肥胖症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治疗奔豚病主要是在三方(苓桂术甘汤、奔豚汤、桂枝加桂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从肝郁气火上逆、阳虚水寒上凌两方面辨治,针对以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为主符合相关证机特点的病症。导师在总结前人基础上,辨证运用桂苓五味甘草汤治疗奔豚病亦获得良好疗效,现以该方为基础,简要叙述"奔豚病""痰饮"病机并结合案例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14.
宋启劳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三十余年,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儿科疾病有独到之处。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水的作用。宋启劳主任医师遵其意,守其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疗效,通过儿童多动症、小儿唇风、小儿久咳、小儿单纯性肥胖病案,反映宋启劳主任医师运用苓桂术甘汤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梅尼埃病(内耳眩晕病)为内耳病变,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的剧烈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及逐渐听力减退,或伴有眼球震颤,有明显的发作期和缓解期.该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赵锡武老师认为梅尼埃病不少属于痰饮所致,常投加味苓桂术甘汤治之,无须辨证.据此笔者近几年来用此方内服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本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柳巧红  刘青山 《陕西中医》2012,33(2):167-168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茯苓、桂枝、生白术、姜半夏、炙甘草、生姜等)治疗梅尼埃病40例。结果:总有效率96%。提示: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随着肥胖症患病率的明显增加,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对于肥胖症的治疗策略主要为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中医药防治单纯性肥胖症方面开展了许多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颇多进展。笔者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单纯性肥胖症的中医药诊治进行综述,以期为肥胖症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胡希恕先生"以方类证"理论为基础,以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泽泻汤4首经方辨治水饮眩晕为例结合临证医案,分析总结胡希恕先生运用此4首经方的辨证要点与治案思路.经分析认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泽泻汤皆可治疗由于水饮所致的眩晕,临证需根据不同病机及方证选择相应经方:五苓散治太阳表虚,水饮内停;泽泻汤治心下停饮,...  相似文献   

19.
翁雅婧  汪悦 《吉林中医药》2013,33(2):194-195
祖国医学对于肥胖的病理认识主要是"脾运失常""多痰"和"气少",病机为脾、肺、肾阳气不足,气血津液不能布化,而蕴湿生痰生瘀.其气虚是本是因,多痰瘀血是标是果,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全国第三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单纯性肥胖症分为:脾虚湿阻、胃热湿阻、肝郁气滞、肾脾阳虚、阴虚内热.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病案谈谈导师汪悦教授运用健脾祛湿法治疗肥胖症体会.  相似文献   

20.
苓桂术甘汤临床广泛应用于由脾虚饮停引起的各种疾病,是温脾化饮法的代表方。古代医家对其组方论述也多不离脾虚饮停。现代研究发现,苓桂术甘汤组成成分大多含有抗炎、抗肿瘤以及调节免疫的作用。目前关于苓桂术甘汤的药理机制研究主要涵盖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与抗神经炎症、调控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保护心肌细胞以及调节水液代谢。苓桂术甘汤可以通过调节Aβ关键转运蛋白的表达,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促进Aβ清除,并且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因子减轻神经细胞炎症。该方还可通过调控脂联素、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影响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对代谢综合征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产生治疗作用。苓桂术甘汤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主要涉及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上调Smad7蛋白表达和下调Smad3蛋白表达、调节NF-κB抑制蛋白激酶(IKK)/NF-κB抑制蛋白(I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产生以及下调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此外,苓桂术甘汤还可调控水通道蛋白以影响机体水液代谢。该方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中药复方与中医疾病证候的网络调节密切相关,借助以"疾病-靶点-药物"为特征的网络药理学完善"病-证-方"研究,有助于阐释脾虚饮停证的科学内涵以及温脾化饮法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