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病理特征图1的组织病理特征是皮下脂肪小叶以及小叶间隔弥漫的炎性细胞浸润,要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许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未见脂肪坏死以及血管炎表现.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四肢反复起结节、破溃、结痂10年,复发3个月,于2008年7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大小不一的皮下结节,呈紫黑色,微痒,无明显疼痛,不伴有发热、关节痛和腹痛等不适.此后,结节破溃形成溃疡,但1~4个月后溃疡可自行愈合,局部遗留萎缩性凹陷性瘢痕.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9岁,左下肢出现肿胀性斑块2个月。皮肤专科检查可见左下肢小腿屈侧近腘窝处一约2.5 cm×2.0 cm的肿胀性斑块,在斑块的右侧有一约3.0 cm×2.5 cm大小皮损,淡红色,质地柔韧,有浸润感,局部温度略高,无压痛。血常规检测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轻度增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正常,真皮深层、皮下脂肪间隔散在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见巨细胞。诊断为嗜酸性脂膜炎。给予患者泼尼松片30 mg每日1次、雷公藤20 mg每日3次治疗,皮损好转,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9岁,左下肢出现肿胀性斑块2个月。皮肤专科检查可见左下肢小腿屈侧近腘窝处一约2.5 cm×2.0 cm的肿胀性斑块,在斑块的右侧有一约3.0 cm×2.5 cm大小皮损,淡红色,质地柔韧,有浸润感,局部温度略高,无压痛。血常规检测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轻度增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正常,真皮深层、皮下脂肪间隔散在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见巨细胞。诊断为嗜酸性脂膜炎。给予患者泼尼松片30 mg每日1次、雷公藤20 mg每日3次治疗,皮损好转,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四肢反复起结节、破溃、结痂10年,复发3个月,于2008年7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大小不一的皮下结节,呈紫黑色,微痒,无明显疼痛,不伴有发热、关:宵痛和腹痛等不适。此后,结节破溃形成溃疡,但1~4个月后溃疡可自行愈合,局部遗留萎缩性凹陷性瘢痕。个别结节不发生破溃而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0岁。因双下肢红斑伴轻度瘙痒2个月,于2006年7月2日来我院就诊。2个月前蚊虫叮咬后,左胫前出现数个黄豆大的淡红色斑,逐渐扩大、增多,并蔓延双下肢,伴轻度瘙痒。1个月前于外院以虫咬皮炎治疗无效(具体不详)。4年前双下肢曾出现类似皮损,外院给予外用药(不详)治疗2个月皮损消退。有支气管哮喘史4年。否认结核病史和药物过敏史,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筋膜炎1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嗜酸性筋膜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对 18例嗜酸性筋膜炎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本病以四肢皮肤的弥漫性肿胀、硬化为临床特征 ,以深筋膜胶原纤维弥漫性增厚、均质化 ,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变化。结论 本病可能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硬皮病 ,称该病为硬化性筋膜炎更能恰当地反应本病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0岁。双下肢反复出现斑块伴瘙痒2个月。右小腿外侧可见一直径约3.0cm的暗红色水肿性斑块,有浸润感,无触痛,皮温较高。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深层胶原纤维及脂肪小叶间有片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胶原纤维间见火焰现象。诊断:嗜酸性脂膜炎。每天予强的松35mg口服[1mg/(kg.d)],2周后皮损好转。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患儿男,9岁.因腹部及左侧腰部发生多个皮下结节3个月余,于2007年1月25日来我院诊治.患儿于2006年11月无明显诱因在中腹部出现1个黄豆大皮下结节,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6岁,因四肢反复起结节,痛10余年于2009年11月9日就诊我科.患者10年前无诱因四肢起结节,伴疼痛,反复发作,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曾于外院诊断为"结节性红斑",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不详,停药后皮疹仍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1.
嗜酸性筋膜炎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嗜酸性脂膜炎(Eosinophilic panniculitis,EP)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浅析。本例患者男,50岁,1年前右大腿内侧皮肤蚊虫叮咬处出现丘疹、风团,风团消退后患部基底变为硬结状,并逐渐增大形成包块,表面可见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组织病理提示脂肪小叶及间隔内淋巴细胞、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EP。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2岁,躯干、双下肢丘疹、斑丘疹、皮下结节伴瘙痒反复6个月。组织病理:表皮无明显异常,真皮深层小血管周围及脂肪间隔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火焰征象",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诊断:嗜酸性脂膜炎。治疗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枸橼酸雷尼替丁胶囊、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目前继续随访中。  相似文献   

14.
嗜酸性脂膜炎国内首次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嗜酸性脂膜炎是一种较难确诊的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笔者报告 3例临床表现各异的男性患者 ,组织病理检查均表现为皮下组织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通过查阅文献 ,这是国内首次对嗜酸性脂膜炎的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硬化性脂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对5例确诊的硬化性脂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硬化性脂膜炎为好发于女性的慢性脂膜炎,表现为下肢皮肤结节或斑块,晚期出现硬化、萎缩、凹陷或明显色素沉着。病理特征为皮下脂肪层的脂肪小叶内见组织细胞和泡沫样细胞,微囊肿形成,脂肪间隔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增粗硬化。结论硬化性脂膜炎临床较少见,容易误诊,加强对硬化性脂膜炎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不同种类脂膜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本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39例小儿脂膜炎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39例脂膜炎中,14例为结节性红斑,2例为脂膜炎样T淋巴细胞瘤,7例为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3例为寒冷性脂膜炎,5例为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3例为皮下脂肪环状肉芽肿,1例为外伤性脂膜炎,1例为嗜酸性脂膜炎,1例为吞噬性脂膜炎,2例诊断不明;病理改变20例为小叶性脂膜炎,14例为间隔性脂膜炎,5例为混合性脂膜炎,其中6例为伴血管炎性脂膜炎.结论 脂膜炎具有多种临床表现,诊断有赖于病理学,其中结节性红斑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18.
伴变应性血管炎的嗜酸性脂膜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资料 患者女,16岁.因双下肢反复出现红斑丘疹、瘀点、瘀斑、溃疡,伴痒痛3年于2007年12月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脂膜炎是一种较难确诊的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笔者报告3例临床表现各异的男性患者,组织病理检查均表现为皮下组织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通过查阅文献,这是国内首次对嗜酸性脂膜炎的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20.
嗜酸性筋膜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9岁.因右前臂进行性肿胀、变硬3个月.于2007年3月15日来我院门诊就诊.2006年12月患者自觉右前臂远端皮肤肿胀、发红,微痒,无发热、疼痛.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1周,效果不佳.10 d前皮损波及手背,手背红肿发硬,不能捏起,腕关节活动受限,握拳困难,遂来我院就诊.发病前皮损部位无外伤史.否认既往有系统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