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 ,可预测大血管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 ,有利于早期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在第 6 4届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年会上讨论了IMT与血管病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现介绍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评估不同糖耐量水平的亚洲印第安人IMT发现 ,它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甘油三酯(TG)、收缩压及舒张压等密切相关 ,并且在糖耐量减低 (IGT)阶段IMT已明显增厚 (74 2 P)。对 12 2 9名健康人 (无缺血性心脏病、脑梗塞及周围血管病变等 )和 830名成人 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发现 ,IMT…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可预测大血管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早期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在第64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讨论了IMT与血管病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181例,未合并糖尿病足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非糖尿病足组)为研究对象,测定IMT值,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IMT值分三组:颈动脉内膜厚度正常组(IMT<0.9 mm),颈动脉内膜增厚组(IMT≥0.9 mm)及颈动脉斑块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踝肱指数(ABI)、糖尿病足Wagner分级等资料。结果颈动脉内膜厚度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IMT升高,患者的FBG、HbA1c、LDL-C、Cr、ABI、血压等水平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MT值与FBG、HbA1c、LDL-C、Cr、ABI、收缩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183、0.149、0.304、0.421、0.840、0.161,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A1c、收缩压、ABI为血管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IMT值与糖尿病足创面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MT值越高,糖尿病足创面情况越严重,IMT值可能可作为糖尿病足创面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1次/d,2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mmHg(1mmHg=0.133kPa)以下者,增加剂量至5mg(2.5mg/次,2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10mg,1次/晚,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IMT、血压、空服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的IMT(0.76±0.07)mm,与治疗前(0.95±0.07)mm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0.97±0.05)mm、(0.84±0.06)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更好的延缓颈动脉IMT进展。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用高频超声检测3 0 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 1 2例健康人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1 )高血压病组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 0 5 ) ;高血压病不同病程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 ) ;高血压病有无合并冠心病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 )。(2 )颈动脉IMT增厚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结论 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情况,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监测高血压病的进展、预后,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酒精性脂肪肝(AFL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因素。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山东省泰山医院住院及查体进行超声检测的人群中选取AFLD患者99例和53例健康对照者,均通过超声肝脏及多普勒下颈动脉斑块检测进行影响AFLD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因素的横断面研究。分组为: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AFLD组(A组)42例;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AFLD组(B组)57例;既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也无脂肪肝组(C组)32例;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但无脂肪肝组(D组)21例。结果 (1)AFLD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4,P=0.035);(2)D组人群年龄高于A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人群BMI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A组和D组人群BMI明显高于C组(P0.05);(4)A组和B组人群TC、TG和VLDL均明显高于C组;B组人群TC明显高于D组(P=0.044);A组和B组人群APOB明显高于C组(P0.05);B组人群APOB明显高于D组(P=0.026);(5)A组和B组人群UA均高于C组和D组(P0.05);(6)A组和B组人群ALT明显高于D组(P0.05);B组人群AST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A组和B组人群γ-GT均高于C组(P=0.000)和D组(P0.05)。B组ALP高于A组(P=0.046);(7)B组人群Cr低于C组(P=0.030)。结论 AFL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更明显,考虑与BMI增加、脂质和UA代谢紊乱及肝肾功能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内膜增厚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因相对简便且是无创检查使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正逐渐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衡量标尺。德国学者Lorenz等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荟萃分析。研究者对8个相关研究的实验设计、研究对照和报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首先确定了各研究数据来源的不同性,并通过图表技术对IMT和心血管风险的线性相关的假设进行评估。为获得混合的每个IMT的相对危险度评估,研究者建立了随机的效果模型进行荟萃分析。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的心肌梗死相对危险度为1·26(95%CI1·21~1·30)。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的脑卒中…  相似文献   

8.
曹斌  王震 《山东医药》2007,47(27):157-158
对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培哚普利(雅施达)治疗,随访1a,治疗结束后测量血压、颈总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和颈动脉参数的差异,观察雅施达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1a与基线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后1a颈动脉内径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认为雅施达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能够有效逆转颈动脉壁的早期异常并修复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氯沙坦与雷米普利降压治疗同时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WHO/ISH1999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选择84例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氯沙坦50 mg~100mg Qd(A组)及雷米普利2.5mg~5mg Qd(B组)治疗16周.治疗前、后超声测定IMT、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和血脂、心电图.结果治疗2周后血压已显著下降(P0.01),16周后血压趋于稳定,A组由(20.69±1.53)KPa/(13.56±0.49)KPa[(155.6±11.5)mmHg/(102.0±3.7)mmHg]下降至(16.98±1.30)KPa/(10.65±0.61)KPa[(127.7±9.8)mmHg/(80.1±4.6)mmHg];B组由(20.59±1.26)KPa/(13.47±0.51)KPa[(154.8±9.5)mmHg/(101.3±3.8)mmHg]下降至(17.38±1.44)KPa/(10.72±0.82)KPa[(130.7±10.8)mmHg/(80.6±6.2)mmHg],两组降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2.5%(P>0.05).治疗4周后两组IMT已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16周后A组由0.920mm降至0.655mm.B组由0.915mm降至0.701mm,(P均<0.01),组间比较P>0.05.结论 氯沙坦与雷米普利降压疗效相当,同时可逆转颈动脉IMT,且氯沙坦似优于雷米普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甲状腺激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人的IMT将病人分为增厚组(IMT≥1.0 mm,n=46)和未增厚组(IMT<1.0 mm,n=62),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IMT增厚的影响因素。同时依据病人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四分位数水平将其分为低组(TSH<1.00 mIU/L,n=26)、中组(1.00 mIU/L≤TSH≤2.74 mIU/L,n=55)和高组(TSH>2.74 mIU/L,n=27),比较不同TSH水平病人的IMT和斑块检出情况。结果与未增厚组病人相比,增厚组病人的年龄较高、病程较长、游离甲状腺素水平较低,TSH、CRP、TC、载脂蛋白A1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TSH≥3 mIU/L、CRP≥3.5 mmol/L、TC≥4.5 mmol/L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与TSH高组病人相比,低组和中组病人的IM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SH水平病人的斑块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TSH、CRP、TC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IMT的增厚均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期运动训练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92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运动组和常规治疗组,运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长期运动训练,随访1年,观察长期运动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径、颈动脉 IMT的影响。结果:一年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1-0.04),颈动脉内径、颈动脉 IMT显著减小(P均=0.03);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运动组治疗后收缩压[(145.72±11.31)mmHg比(130.89±13.01)mmHg]、舒张压[(88.49±7.32)mmHg比(81.71±8.45)mmHg]降低更显著,颈动脉内径[(6.34±1.23)mm比(6.22±1.01)mm],颈动脉 IMT [(0.89±0.21)mm比(0.84±0.11)mm]减小更显著(P均<0.05)。结论:长期运动训练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能够有效逆转颈动脉壁的动脉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可反映个体动脉粥样硬化 (AS)负荷程度 ,是心脑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 ,颈动脉IMT的变化可提早 15~ 2 0年。这种变化与T2DM的遗传因素和体内环境因素变化 ,如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及合并的心脑血管病变、外周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相关。早期监测和逆转颈动脉IMT的变化 ,对预测、防治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评价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有价值的临床指标,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联系密切,临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查可为评价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造成靶器官损害,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病.靶器官损害发生后不仅独立于始动的危险因素加速心、脑血管病发生,而且成为预测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标记(risk marker).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或粥样斑块、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和微量白蛋白尿等靶器官损害,目前被公认为是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本文讨论IMT测定和临床意义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可反映个体动脉粥样硬化(AS)负荷程度,是心脑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颈动脉IMT的变化可提早15~20年。这种变化与T2DM的遗传因素和体内环境因素变化,如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及合并的心脑血管病变、外周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相关。早期监测和逆转颈动脉IMT的变化,对预测、防治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造成靶器官损害,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病。靶器官损害发生后不仅独立于始动的危险因素加速心、脑血管病发生,而且成为预测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标记(risk marker)。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或粥样斑块、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和微量白蛋白尿等靶器官损害,目前被公认为是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本文讨论IMT测定和临床意义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高血压病患者246例,通过两种分组方法,1.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mill),分为IMTI(IMT≤0.8),IMT2(0.8〈IMT〈1.2).IMT3(IMT≥1.2)三组,2.根据糖尿病状况分为三组,高血压无糖尿病组(组1)、高血乐伴糖耐量减低组(组2)、高血压伴糖尿病组(组3),分析IMT与年龄、收缩乐、脉压、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血脂、尿酸、平均心率、空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1.IMT1,IMT2及IMT3i组间的体重指数、即测血乐、高血乐病程、总胆同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血尿酸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2.IMT与年龄、收缩乐、脉斥相关(P〈0.001);3.高血压无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与IMT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IMT与年龄、脉乐密切正相关:无糖尿病的高血晤患者空腹血糖可能与IMT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糖浓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Thickness CIMT)是用于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之一。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CIMT的增加与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病率增加是显著相关的。前瞻性研究亦显示,在普通人群中,无论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CIMT的增厚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关。CIMT在糖尿病人群中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前期即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slucose,IFG)或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状态时有研究发现CIMT已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导向治疗后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对照组、基因导向治疗A组(Ⅱ型)、B组(ID型)和C组(DD型)各20例。基因导向治疗A组选用依那普利15 mg,基因导向治疗B组选用依那普利10 mg,基因导向治疗C组选用依那普利5 mg,对照组选用依那普利10 mg,均1次/d口服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3、6、9个月跟踪回访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记录颈动脉IMT变化情况,同时监测血压变化。分别比较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颈动脉内膜厚度变化及血压变化。结果 3个基因导向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MT、IMI/内径比率(diamete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P<0.05),且基因导向治疗C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基因导向治疗B组,基因导向治疗B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基因导向治疗A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ACE基因多态性分型进行基因导向治疗(主要是DD型和ID型),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替米沙坦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情况。方法将120例患者按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60例,非MS组60例。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IMT、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空腹胰岛素值。观察MS组替米沙坦治疗4个月后平均动脉压、IMT、HOMA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MS组颈动脉IMT显著高于非MS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IMT与HOMA、HbA1c、TC、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DL呈显著负相关(r=0.380,P〈0.01)。MS组替米沙坦治疗4个月后,IMT及胰岛素抵抗程度较治疗前都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MS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与其聚集的各组分呈密切相关。替米沙坦能够有效地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胰岛素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