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血压是当今全世界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威胁人类健康和致其死亡的原因之一~([1])。它包括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EH占到90%,生活方式,包括高盐摄入量,肥胖和缺乏体力活动,均促进EH的发展。研究显示,在EH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遗传因素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即EH发病为家族性关系,高血压患者的家族倾向在生命之前已经建立~([2])。目前,在  相似文献   

2.
醛固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 -344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了解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 -344C/T基因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n =10 8,原发性高血压组 )和正常血压患者 (n =14 6 ,对照组 )的分布情况。结果 :等位基因C、T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0 2 8,0 72和 0 36 ,0 6 4,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 ,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 ,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 -344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认为醛固酮可引起血压异常增高并较详细地叙述了其原因,表明了醛固酮在部分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讨论了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小动脉顺应性(C2)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用CVProfilorDO-2020动脉脉搏分析仪测量大小动脉顺应性,共224例,其中C2异常组123例,对照组101例。(2)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结果(1)C2异常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比41.6%,P〉0.05,75.6%比66.8%,P〉0.05)。(2)CC型与CT型合并分析,显示C2异常组TT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3%比18.8%,P〈0.05)。(3)协方差分析显示,与CT/CC型比较,TT型者C2显著降低。(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T型是导致C2减退重要的基因型(P=0.043,OR=1.9395% CI1.02~3.63)。结论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小动脉顺应性C2密切相关,TT型是C2减退的敏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氢氯噻嗪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829例高血压病(EH)患者同时服用氢氯噻嗪12·5mg(1次/d),6周后资料完整的785例患者按不同ACE基因型和CYP11B2基因型分组,比较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基因型组合间血压下降值有无差别。结果服用氢氯噻嗪6周后,ACE基因II、ID、DD型患者收缩压分别下降(5·1±14·8)mmHg(1mmHg=0·133kPa)、(4·8±16·3)mmHg和(9·4±15·7)mmHg,DD型患者下降值大于II、ID型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CYP11B2基因TT、TC、CC型患者收缩压下降值分别为(5·8±16·2)mmHg、(5·5±14·9)mmHg和(7·6±16·1)mmH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D+CC基因型患者收缩压下降值为(10·6±12·3)mmHg,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D基因型和治疗前醛固酮浓度是影响患者坐位收缩压下降的主要因素。结论ACE基因的DD型与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相关,CYP11B2基因CC型、DD+CC型患者对氢氯噻嗪的降压反应可能优于其他基因组合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门诊确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4例,所有入选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并完成各项相关检查:血压、身高和体质量检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生化检查、CYP11B2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基因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 C-344T位点CC基因型患者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心室质量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患者[(11.46±0.97)mmvs (10.01±0.95)mm、(10.18±0.89)mm,P=0.000,(95.39±20.76)g/m2 vs (84.73±12.68)g/m2、(79.81±14.53)g/m2,P=0.000,(174.69±31.27)g vs (151.85±16.24)g、(146.08±19.08)g,P=0.00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服用降压药物种类、BMI、吸烟史、饮酒史、TG、TC、LDL-C、HDL-C、心率、血压及空腹血糖后,C-344T基因型与LVMI密切相关(P0.001)。结论 CYP11B2(C-344T)存在基因多态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药物性肝损伤患病率的逐年上升,药物性肝损伤发病机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CYP450酶作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参与了药物在人体肝脏内的几乎所有氧化代谢反应。近年来发现CYP450酶的基因多态性导致了药效动力学在不同个体中的代谢差异性,故探索CYP450酶基因多态性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可促进对药物性肝损伤发病机制的了解。对已发现与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的CYP450酶基因多态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136例CHF患者被分为心房颤动组(59例)和窦性心律组(77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分析技术对136例慢性心力衰竭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窦性心律的心衰患者比较,CT+CC基因型更多见于合并房颤的心衰患者[(31+7)%∶(51±8)%,x2=6.29,P=0.012]。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人群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醛固酮是人体内最重要、作用最强的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合成酶的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以及左心室肥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的阐明对于在临床中治疗个体化,减轻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研制新的抗高血压药物等起着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频率分布特点及其与血浆醛固酮浓度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ELP技术对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以TT和CT为主要基因型,C等位基因较少见。与携带TT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比较,CT CC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浆醛固酮浓度明显增高(148.52±55.63 ng/ml vs 122.85±38.22 ng/ml,P=0.015)。结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血浆醛固酮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是必要的条件。对肿瘤的易感性则影响最终的疾病结局。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体内重要的代谢酶,与许多前致癌物和致癌物的活化有关,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基因多态性是遗传易感性的物质基础,深入研究CYP450在宫颈癌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及遗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使易感患者脱离不良环境因素,可将宫颈癌控制在预防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CYP)1A1和谷胱甘肽转硫酶M1(GSTM1)和T1(CSlTrl)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87例食管癌患者和162例无上消化道肿瘤的健康者的CYP1A1、GSTMl和GSlTrl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食管癌组CYPlAlIle—Val多态位点各等位基因和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Val/Val基因型在食管癌组的频率(29.9%)显著高于对照组(13.0%)(X^2=10.54,P〈0.01),OR值为3.10,95%CI为(1.57,6.14),而CYPlAl的Ⅱe/Val、Ⅱe/Ⅱe多态位点和GSTMl与GSTTl的缺失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lAlVal/Val基因型为食管癌的重要易感因素之一,而GSTMl与GSTTl的基因型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3.
细胞色素P450(CYP)2C19代谢美芬妥英的酶活性在人群中呈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二态分布。突变型等位基因是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目的: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CYP2C19等位基因进行基因分型.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HCC的关系。方法:纳入48例原发性HCC患者和88名健康对照者。设计相应引物,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YP2C19ml和CYP2C19m2突变型等位基因.对两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HCC组CYP2C19慢代谢型(ml/m1和ml/m2)发生率为25.0%(12例).与健康对照组的11.4%(10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3116,95%CI:1140—7113)。结论:CYP2C19慢代谢型与原发性HCC之间存在相关性,可能增加人群对HCC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老年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238例,根据既往病史及心电图将入选者分为2组,心电图诊断AF患者为AF组115例,心电图正常的窦性心律患者为窦律组123例,应用PCR-RELP技术检测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并进行分析。结果 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以TT和CT为主要基因型,与窦律组比较,AF组患者CT+CC基因型更多见(χ~2=4.66,P<0.05)。结论武汉地区汉族老年人群中,AF人群携带CC+CT基因型频率较高,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可能与AF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晨峰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清晨血压水平分为晨峰增高组58例和非晨峰增高组142例。分析2组患者ACE基因I/D、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和血浆RAAS参数的差异。结果 2组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20,P=0.000;χ^2=42.040,P=0.000)。2组CYP11B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0.878;χ^2=0.198,P=0.656)。晨峰增高组DD+TC、DD+TT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vs 3.5%,12.1%vs 2.1%,P<0.01);晨峰增高组II+TT、II+TC基因型比例明显低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vs 29.6%,P<0.05;5.2%vs 22.5%,P<0.01)。晨峰增高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CC、DD+TC、DD+TT、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为血压晨峰的重要影响因素(OR=8.084,95%CI:1.261~51.832,P=0.027;OR=14.459,95%CI:3.804~54.964,P=0.000;OR=9.753,95%CI:2.255~42.181,P=0.002;OR=1.816,95%CI:1.258~2.620,P=0.001;OR=0.634,95%CI:0.437~0.921,P=0.017)。结论 ACE基因DD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是血压晨峰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1A2(CYP1A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年龄、性别、吸烟史相匹配的80例COPD患者(病例组)和74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CYP1A2-163C>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CYP1A2-163C>A位点AA及A/C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90、0.253,P=0.079、0.615);CC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73,P=0.014);两组中A和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40,P=0.011)。结论 CYP1A2-163 C>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OPD遗传易感性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细胞色素P450酶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接受PCI术的患者304例,根据二磷酸腺苷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是否大于50%分为HTPR组73例,非HTPR组231例。行CYP2C19*2、CYP2C19*3基因型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并利用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评价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统计学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HTPR组快代谢型基因比例明显低于非HTPR组(28.8%vs 57.6%,P0.05),慢代谢型基因比例明显高于非HTPR组(13.7%vs 3.9%,P0.01)。慢代谢型患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快代谢型和中间代谢型患者[(76.3±11.3)%vs(35.4±14.2)%和(45.1±15.8)%,P0.05]。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HTPR具有一定影响。慢代谢型患者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快代谢型和中间代谢型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在维吾尔族、汉族冠心病人群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并考察年龄对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55例(维族194例、汉族161例)无亲缘关系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维、汉族 CYP2C19基因特征,并比较两族不同年龄组(<60岁和≥60岁)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结果:与汉族患者比较,维族患者等位基因*1显著增加[(64.9%比75.2%),P<0.01],等位基因*2(29.5%比22.2%)和等位基因*3(5.6%比2.6%)频率显著降低(P均<0.05),;基因型*1/*1显著增加[(38.5%比57.7%),P<0.01],*1/*2显著降低[(44.7%比31.5%),P<0.05],其他4基因型两族无显著差异(P>0.05);快代谢型频率(38.5%比57.7%)显著增加,中代谢型(52.8%比31.5%)显著降低(P均<0.01);同一民族中,年龄对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维、汉族冠心病患者细胞色素 P4502C19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有显著不同,了解其特征对指导临床用药,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心血管疾病当前仍然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重视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研究。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作为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在血管和心脏的生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EET血管作用包括舒张血管、降血压、促进血管生成、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炎作用,以及扭转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从而达到维持血管稳态的目的。在心脏方面,其作用机制为收缩心肌细胞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两大  相似文献   

20.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Chen A  Zhang W  Tang X  Li Z  Lu Q  Qian X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5):298-301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EH)及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将13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LVH组72例,无LVH组64例;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ACE和CYP11B2基因的多态性。结果:(1)无LVH组LVH组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VH组Ⅱ基因型和Ⅰ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LVH组。(2)无LVH组与LVH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VH组CT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无LVH组。(3)LVH组中的CT+Ⅱ联合基因型频率高于无LVH组(P<0.05)。结论:(1)ACE型I/D和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生无相关性。(2)ACE基因Ⅱ多态性与LVH相关。(3)CYP11B2基因-344CT基因型与LVH相关。(4)CYP11B2基因-344CT基因型和ACE基因Ⅱ基因型共存对LVH的发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