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 n=13只)、造模组( n=39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则高脂高糖喂养,8周后造模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35 mg/kg,DN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BMSCs组(n=13)、前列地尔组(n=13)、DN组(n=13)。于造模成功的当天,BMSCs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经体外培养、鉴定、Brdu标记后的BMSCs(2×10^6/ml),前列地尔组为经腹腔注射前列地尔4μg·kg^-1·d^-1,而DN组及正常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入后的第1天、14天、28天检测四组大鼠血糖、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 BUN)和肌酐( Scr);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SCs在肾脏的定位;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nephrin的表达。结果:BMSCs移植后的第28天,与DN组和前列地尔组相比, BMSCs组大鼠尿蛋白、肌酐、尿素氮均有下降(P﹤0.05);BMSCs组大鼠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较正常组降低,但较DN组和前列地尔组明显上升( P﹤0.05);BMSCs组大鼠肾组织可见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结论:BMSCs可以上调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改善足细胞融合,并促进足细胞再生,从而减少尿蛋白,对肾脏起到一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促炎因子TNF-α、IL-6及抗炎因子IL-4、IL-10以及Toll样受体4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炎症失衡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7~8周龄SPF级雄性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56只,喂养高脂饲料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血糖≥11.1 mmol/L)暴露大鼠左侧股骨,人为造成开放性骨折并给与克氏针复位内固定,将培养收集浓缩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于骨折周围肌肉软组织,于实验后第1周、3周、6周、8周分别行X线摄片、下腔静脉取血测定炎症因子、骨折局部软组织检测TLR4表达。结果术后第1周、3周、6周、8周对照组TNF-a、IL-6、TLR-4表达均高于实验组(P0.05),而IL-4、IL-10则低于实验组(P0.05);两组动物在手术后第三周均可见骨折处骨痂生长,实验组更加明显,但对照组骨痂不均匀,骨密度较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移植可以降低GK糖尿病大鼠骨折后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化石墨烯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将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和形态的影响,相关结果采用SAS V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表征分析,改良Hummers法可以成功制备出高纯度的氧化石墨烯。在细胞密度较低时,氧化石墨烯对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裂增殖有抑制作用;而在细胞密度较高,达到生长接触抑制的浓度时,氧化石墨烯具有促进细胞死亡,降低活性细胞数量的作用。连续镜下观察后发现,氧化石墨烯对细胞形态有显著影响,可使细胞伸展性下降,折光率降低。这些细胞形态的变化与氧化石墨烯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氧化石墨烯可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荷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BMSCs实验组;B组: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支架对照组;C组:空白对照组,观察创面愈合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阳性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第3、5、7、14天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20±2.68)%、(30.60±5.50)%、(57.63±9.13)%、(87.35±5.83)%,明显快于B、C组(P<0.05),A组新生表皮较厚,新生血管及皮肤附属器多于B、C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 -BrdU阳性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论 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荷载BMSCs能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骨组织共培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骨组织共培养模型,模拟体内成骨环境,以全面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细胞支架复合物的生物性状.方法:通过插入式培养皿和培养板来构建细胞一组织共培养的模型,将新鲜兔骨碎粒及骨块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观察共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LP活性及矿化能力,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结果:构建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骨组织共培养的模型.共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同期ALP活性高于普通培养对照组,其Ⅰ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组化阳性,对照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弱阳性、骨钙素免疫组化阴性.结论:体外构建的共培养模型部分模拟了体内成骨环境;经过共培养的细胞呈现成骨细胞的表型.  相似文献   

6.
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软骨细胞表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诱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达软骨细胞表型,方法:抽取兔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分离得到MSCs,用生长因子诱导,考察细胞软骨骨特异性基质的表达水平,结果:TGF-β1,IGF-I和维生素C结合可促进MSCs表达软骨特异性的Ⅱ型前胶原mRNA,但并未促进成骨特异性的碱生磷酸酶合成和钙盐沉积。结论:TGF-β1,IGF-I和维生素C结合诱导可促进MSCs增殖,表达软骨细胞表型,而不产生诱导成骨效应。  相似文献   

7.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分析其部分表型特点,为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进行培养,传代扩增,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是否表达具有干细胞特性的标记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荧光检测初步鉴定.结果 分离后的MSCs出现增殖性生长,免疫组化显示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44,CD90阳性,CD45阴性.结论 在体外可培养出较大丰度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且此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对1型糖尿病(T1DM)大鼠淋巴细胞表型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探讨其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MSCs,噻唑蓝(MIT)比色法观察该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SCs对植物血凝素(PHA)作用下淋巴细胞凋亡,周期水平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CD4+CD25+Tregs)比例的影响.结果 大鼠MSCs表型为CD29+、CD90+、CD106+、CD34-、CD45-,对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以淋巴细胞:MSCs为1∶1时(C组)抑制作用最强;共培养体系中,大部分淋巴细胞处于G0/G1期;C组淋巴细胞凋亡水平(58.05±0.89)%显著高于对照组(43.35±0.86)%(P<0.05);CD4+CD25+Tregs的比例C组(22.76±1.15)%显著高于对照组(5.80±0.68)%(P<0.05).结论 MSCs体外可显著抑制PHA刺激的T1DM大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CD4+CD25+Tregs比例增高密切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on the lymphocytes of ra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 in vitro, and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MSCs on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Methods MSCs were isolated from SD rats, cultured in vitro, purified and then identified by testing the phenotypes with flow cytometry (FCM). The third-generation MSCs were planted in 24-well plates. After treated with mitomycin C, MSCs were co-cultured for 72 h with the T1 DM rat's lymphocytes activated by phytohemagglutinin (PHA).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 was measured by methyl thiazol tetrazolium (MTT) method. FCM analysis was done to investigate the apoptosis, cell cycle and the proportion of 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s of the T1 DM rat's lymphocytes after co-cultivation. Results The phenotypes of MSCs from normal SD rats were CD29 + , CD90 +, CD106 + , CD34-, CD45 -. MSCs obviously inhibited th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stimco-culture system, most of the lymphocytes were arrested at G0/G1 phase. The apoptosis rate of lymphocytes (58.05 ± 0. 89)% in group C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43.35± 0.86 ) % ( P < 0. 05 ) as well as the proportion of CD4 + CD25 + regulatory T cells (22.76 ± 1.15 ) % vs (5.80 ± 0. 68) %. Conclusion In vitro, MSCs can obviously inhibit the T1 DM rat' s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stimulated with PHA via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CD4 + CD25 + regulatory T cells.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胰岛样细胞。方法 采用分步法体外诱导后,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诱导前后细胞nestin、胰岛素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诱导前后胰岛转录因子mRNA表达;ELISA检测诱导后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5h,nestin阳性细胞为(44.6±7.3)%。诱导24h,nestin阳性细胞增至(61.8±8.4)%。此后,nestin阳性细胞数目开始下降,诱导第14天后,nestin表达基本消失;同时诱导后的细胞可以表达胰岛素蛋白。另一方面,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可以表达胰岛素-1、葡萄糖转运子-2及其转录因子mRNA。ELISA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不同,5mmol/L和25mmol/L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25.53±6.49)和(53.26±7.56)mU/L,而诱导前MSCs不具备上述特点。结论 大鼠BMSCs体外可以诱导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2):1081-1085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具有强大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可向神经细胞分化,且具有特殊的免疫学特性,不仅能够逃避免疫识别,还有免疫抑制作用,故移植于体内不会引起明显排斥反应,可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而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BMSCs治疗周围神经的体内外实验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体内、外迁移模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胶质瘤的趋向性。方法 体外应用圆环柱细胞共培养体系、Matrigel细胞球体共培养体系和Transwell双室培养体系模型观察BMSCs向胶质瘤细胞的趋瘤效应。建立颅内c6胶质瘤模型,将预先标记BrdU的BMSCs注射人对侧脑半球。免疫学方法检测BMSCs在胶质瘤内的分布。结果 3种体外模型从不同角度显示了BMSCs的胶质瘤趋向性的存在。体内经对侧注射的BMSCs向肿瘤侧发生迁移,主要分布于包括浸润区和肿瘤小灶在内的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部位。结论 BMSCs具有明显的胶质瘤趋向性,可作为治疗胶质瘤新的侯选的基因药物投递系统。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 ,该细胞易于分离扩增 ,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 ,可向多方向分化 ,被称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又由于该细胞在体内外表达各种治疗性外源目的基因 ,被公认为是一种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本文试就其生理功能、表面标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功能1.支持造血 :在网状组织 ,巨噬细胞和微血管等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中 ,通过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F)鉴定MSC ,约占骨髓内单核细胞总数的 10 4至 10 5分之一 ,但是MSC发挥了重要作用。MSC可以同其他间充质祖细胞一起…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义、分离提纯及培养、鉴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拟就以上方面以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作为滋养层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s ESCs)的可能。方法:收集BALB/C小鼠3·5d胎龄的囊胚,接种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滋养层上,培养5~6d后挑取胚胎干细胞集落,胰酶消化传代。观察细胞集落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细胞核型分析对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结果:ES细胞呈集落性生长,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具有正常核型及多向分化潜能。结论:大鼠MSCs可以作为滋养层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并能保持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扩增,测定生长曲线,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 CD29、CD34、CD44和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 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集落状生长,细胞呈梭形、纺锤形,呈放射状生长,传代后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性状相对稳定,1、3、5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一致.流式细胞仪鉴定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CD29表达呈阳性,CD45、CD38表达呈阴性.结论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能获得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大量增生,形成形态均一的细胞集落,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VEGF基因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岩  易成刚  郭树忠  刘丹  黄博  夏炜  潘华  隋继强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998-1001,i0002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MSCs,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MSCs,转染后用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MSCs表达VEGF蛋白的情况,MTT检测MSCs对VEGF质粒转染的敏感性。结果:骨髓中分离得到MSCs,流式细胞检测显示MSCs不表达CD34和CD45,但表达CD90。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浆中含大量粗面内质网和分泌颗粒。VEGF基因转染MSCs后第5天抗VEGF免疫荧光染色约90%的MSCs呈阳性,ELISA检测结果显示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转染后第5天达到峰值。MTT检测结果显示VEGF质粒转染对MSCs增殖无影响。结论:MSC可作为VEGF基因转染的靶细胞用于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慢性胰腺炎(CP)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模型组[20只,尾静脉注射二丁基二氯化物(DBTC)制作大鼠CP模型],假治疗组(20只,尾静脉注射DBTC制作大鼠CP模型后,输入和BMSCs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和治疗组(20只,于CP模型制作成功后尾静脉注射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BMSCs)。80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中白细胞介素(IL)-1、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d、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结果 治疗组中IL-1 (652.326±36.424) ng/L,IL-6(8.347±1.094) ng/L,IL-8( 352.487±69.340) ng/L,rGF-β(0.020±0.006) μg/L,均低于假治疗组与模型组(P<0.05),IL-10(603.799±89.374) ng/L,TNF-α( 507.450±90.130)μg/L则高于假治疗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假治疗组之间IL-1、IL-6、IL-8、IL-10、TNF-α、TGF-β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BMSCs的输入可以降低CP中促炎因子的水平,提高抗炎因子的浓度,有助于减轻CP的炎症反应,减缓甚至阻止CP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培养扩增过程中引起的老化对其修复糖尿病慢性创面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股骨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分析仪鉴定细胞表型,成骨、成脂诱导鉴定其分化能力。取第5、15、25、35和45代(P5、P15、P25、P35和P45)BMSCs,0.25%的胰酶消化后制备1×10^6/m1单细胞悬液。腹腔注射65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8周后,在SD大鼠背部左右两侧用打孔器制备直径1.2 cm的圆形创面。将70只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 ml的P5、P15、P25、P35和P45 BMSCs单细胞悬液(1×10^6/m1),1 ml成纤维细胞(Fb)悬液(1×10^6/m1)和1 ml生理盐水。分别于伤后3、7、14、21 d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取创面组织制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血管生成情况。结果:糖尿病SD大鼠创面较正常大鼠创面愈合延迟(P〈0.05)。伤后14 d,各BMSCs移植组与Fb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明显,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生长活跃、数量多,各BMSCs移植组间无明显差异。伤后14 d,各BMSCs移植组创面愈合率较Fb组和生理盐水组增加,以P5 BMSCs移植组变化最显著(P〈0.05)。伤后7 d,各BMSCs移植组微血管密度均显著高于Fb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以P5 BMSCs移植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全身注射异体BMSCs可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BMSCs在体外长期扩增传代可减少其创面修复能力,其对糖尿病创面的修复作用以P5以内干细胞较好。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重建大鼠缺血心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移植于缺血心肌后的增殖分化情况和对缺血心肌细胞的修复重建能力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方法 实验组为将体外培养SD大鼠的MSCs经溴氮胞苷 (BrdU)标记后显微注射于结扎冠状动脉后的大鼠缺血心肌内 ,并以无血清培养基注射动物为对照组。 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 ,并通过超声多普勒、心肌核素显像、免疫组化和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来检测心功能变化。 结果 实验组MSCs移植 4周后 ,在缺血心肌区内可发现不同分化阶段的心肌样细胞。超声检查发现实验组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 ) ;SPECT显示实验组心肌核素摄取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在促新生血管形成方面 ,实验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 <0 0 5 )。 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可重建缺血心肌 ,增加心肌灌注 ,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的方法。方法:从兔的胫骨中抽取骨髓,分别通过直接培养、经Fichu—Hypeque和Perool两种分离介质进行分离后再培养的方法,收获所培养的细胞,然后测量间充质干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直接培养、经Fichu—Hypaque、Perool分离后再培养的细胞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例分别为67.3%、83.6%、93.4%。结论:采用Perool分离方法可以更好的提高MSCs的纯度,提高MSCs的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