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FIB的关系.结果 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TG、LDL-C、apoB、FIB浓度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和对照组,内膜增厚组TG、LDL-C、apoB、FIB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LDL-C、Lp(a)、FIB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 LDL-C、Lp(a)、FIB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FIB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分为无颈动脉硬化组53例(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68例(B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77例(C组)。三组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72 h血糖,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记录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的监测结果。结果三组收缩压、舒张压、FPG、TC、HDL-C、LDL-C、Hb 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BG、MAGE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逐渐增高(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会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需重视动态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治则中药复方或西药联合行为干预治疗糖代谢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方法:将119例糖代谢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行为干预组(A组)、行为干预加吡格列酮组(B组)、行为干预加中药组(C组),3组患者均治疗16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C、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肝功能(ALT、AST、γ-GT)]的变化。结果:B组和C组患者治疗后FBG、2h BG、Hb A1c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仅Hb A1c下降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血脂仅HDL-C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TC、TG、LDL-C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肝功能改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间比较2h BG、血脂、ALT下降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A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治疗后肝功能、TG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较B组TC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吡格列酮和中药复方均可有效地改善NAFLD患者的糖代谢异常、肝功能、降低肝脏脂肪含量,中药复方在改善血脂方面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智能门诊指引系统应用于老年糖尿病门诊患者的情况反馈。方法将1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采用最新的智能门诊指引系统进行日常的门诊诊疗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日常的门诊诊疗活动,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随访后的满意率,依从性,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在满意率上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0.05);依从性上,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Hb A1c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较之对照组治疗后Hb A1C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TG、TC、LDL-C、HDL-C均有所改善(P0.05),而治疗组患者TG、TC、LDL-C、HDL-C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智能门诊指引系统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门诊患者的满意率、依从性,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Hb A1c和血脂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180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有颈动脉斑块患者(斑块组)104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无斑块组)76例,检测两组血脂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并分析颈动脉不同斑块性质、狭窄程度与血脂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斑块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测定值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斑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 A-I水平均显著低于无斑块组(P<0.05)。钙化斑块组TG、TC、LDL-C、Apo B测定值均显著高于软斑块组和中间斑块组(P<0.05),钙化斑块组HDL-C、Apo A-I显著低于软斑块组和中间斑块组(P<0.05)。重度狭窄组TG、TC、LDL-C、Apo B测定值均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组HDL-C、Apo A-I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老年T2DM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血脂水平与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连续纳入20家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基地医院临床诊断明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10 71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从中筛选出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率≥50%者1 560例,并将存在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重度狭窄(70%~99%)组及轻中度狭窄(70%)组。分析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水平在两组颈动脉狭窄人群中的分布,并依据血脂正常值范围进行量化分类,应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级别血脂水平分布的差异。结果颈动脉重度狭窄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4%(319/586)比48.3%(470/974),P0.05],高脂血症为颈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7,95%CI:1.24~1.30,P0.01)。颈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TC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组[TC:3.98(3.31,4.82)mmol/L比3.91(3.31,4.53)mmol/L;LDL-C:2.48(1.86,3.14)比2.30(1.79,2.80);均P0.01],随着TC和LDL-C水平的升高,重度狭窄与轻中度狭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重度狭窄组患者TC5.80 mmol/L的比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7.3%(43/586)比0.4%(4/974)],LDL-C3.12 mmol/L的比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26.3%(154/586)比10.0%(97/974)]。结论高LDL-C和TC水平可增加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13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将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33名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HbA1c和血脂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HbA1c、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 A1c及血脂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A1c检测阳性率90.2%显著高于血脂检测(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Hb A1c与血脂检测,有助于了解病情进展,为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不同中医证候积分组患者血糖、血脂、血尿酸、凝血等指标情况及其与证候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赫尔特(Holter)分析系统对所有受试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依据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标准筛查出DCAN及其临床前期患者并利用中医证候辨证诊断标准及CAN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进行证候量化积分,依据证候积分分级标准分组观察患者血糖、血脂、血尿酸、凝血等临床多重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并单因素分析证候积分与临床多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278例纳入对象筛查并分类出DCAN阳性组62例(22.30/%),DCAN临床前期组88例(31.65/%),依据证候积分分级标准将筛查出的150例DCAN阳性及临床前期患者分为积分轻度组52例,中度组48例,重度组50例。结果三组间证候积分、年龄及诊断糖尿病时间值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餐后2小时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游离脂肪酸(F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分别与中度组及轻度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证候积分与患者年龄、诊断DM时间、Hb A1c、LDL-C、UA、FIB、Hs-CRP正相关(P0.05),与FPG、PPG、TC、TG、HDL-C、FFA、DD及无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中53.95%可能伴有不同程度DCAN、且年龄偏大及诊断糖尿病时间长者居多,患者主诉及躯体整体症状的增多或加重与临床Hb A1c、LDL-C、UA、FIB及Hs-CRP等多重危险因素失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微量尿白蛋白(MAU)、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210例,根据下肢血管超声分为正常或狭窄30%组、狭窄30%~49%组、狭窄50%~75%组及狭窄75%或闭塞组。测定各组HbA_1c、UACR、LDL-C、HDL-C、Scr等。结果狭窄75%或闭塞组糖尿病病程、UACR、HbA_1c、LDL-C高于正常或狭窄30%和狭窄30%~49%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与糖尿病病程、UACR、HbA_1c、TC、LDL-C、Scr呈正相关(r=0.310、0.760、0.407、0.324、0.260、0.589,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46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CR、LDL-C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UACR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增加,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60例1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脂蛋白代谢的改变与血糖水平和酸中毒代谢的关系。方法 60例1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分成DKA组(n=16)和非DKA组(n=44),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和脂蛋白a有无差异;根据血脂水平分为异常组(n=30)和正常组(n=30),比较两组DKA发生、病程、FBG、甲状腺激素水平和HbA1c差异;分析FBG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结果 DKA组和非DKA组的FBG、HbA1c、TG、TC和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载脂蛋白A1和脂蛋白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发生DKA的百分比分别是30%和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病程、FBG、甲状腺激素水平和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随着FBG水平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HDL-C和载脂蛋白A1随FBG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呈负相关;TC、LDL-C及脂蛋白a与FBG无相关性。结论以DKA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异常,且以TG水平升高为主,高血脂会加重DKA的病情进展,同时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血脂代谢紊乱,形成恶性循环。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血脂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水平与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老年T2DM患者101例均符合T2DM诊断的标准,依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为A组为单纯糖尿病38例;B组为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63例。检查所有患者血清中25-(OH)D3的含量及四肢末梢神经传导功能。对比两组血清中25-(OH)D3含量、25-(OH)D3不足的状况;且将周围神经病变设置为因变量,其余的观察指标设定为自变量[糖尿病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25-(OH)D3含量、肌酐水平、尿素含量及空腹状态下C肽水平]行回归分析。结果 B组糖尿病病程、Hb A1c、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A组;A组空腹C肽显著高于B组;两组其他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25-(OH)D3缺乏显著高于A组(P0.05),血清25-(OH)D3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Hb A1c、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正相关,25-(OH)D3、空腹C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负相关。结论维生素D3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起重要作用,及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3可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33例,无血管病变的32例。非糖尿病健康人30例,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B组)测定FPG、HbA1c、TC、LDL-C指标,较对照组(C组)显著升高(P<0.05)。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组(A组)FPG、HbA1c、TC、LDL-C、Apo-B指标,较对照组(C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与无血管病变组(B组)比较FPG、HbA1c、LDL-C、TC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糖、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依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病变组46例及对照组52例。分析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病程、年龄、SBP、DBP、BMI、HbA1c、TG、TC、LDL-C、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尿微量白蛋白(UMA)的相关性。结果病变组的年龄、SBP、LDL-C、UMA、糖尿病病程、性别、TC、Apo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BP、LDL-C、UMA、糖尿病病程、性别是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应同时进行多因素全面控制,尤其应注意血糖、SBP、LDL-C、UMA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成年人血浆血脂水平与眼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01至2015-09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1 660例,男880例,女780例,年龄40~96岁,平均(68.36±10.98)岁,分为高脂血症组(n=356)和非高脂血症组(n=1 304),所有纳入研究者均测量收缩压、舒张压、眼压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和载脂蛋白B(Apo B)等血浆血脂水平。采用SPSS19.0对血浆血脂水平与眼压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眼压与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和Apo B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28)。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在对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因素进行调整后,分析结果提示眼压与TC、TG、LDL-C、Apo A1和Apo B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高脂血症组与非高脂血症组中,男性及女性的Apo B均与眼压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在所有的血浆血脂指标中,Apo B与眼压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在临床研究中Apo B或许可作为预测眼压升高的指标,而关于其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探讨血脂及部分血脂比值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无狭窄者)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再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测定血脂水平并对其单项血脂和部分血脂比值与冠脉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高于正常对照组,载脂蛋白A1(ApoA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冠心病组的TC/HDL-C、TG/HDL-C、LDL-C/HDL-C高于正常对照组,ApoA 1/ApoB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增加,TG/HDL-C、TC/HDL-C、LDL-C/HDL-C值升高,ApoA1/ApoB值降低(P<0.05).结论 血脂和血脂比值异常对冠心病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上具有一定意义,血脂比值较单项血脂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对糖尿病患者合并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80例,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观察组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轻度AS组、中度AS组及重度AS组,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增厚组及狭窄组。采用氧化酶法及直接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结果观察组中轻度AS组、中度AS组、重度AS组TC、TG、HDL-C及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AS组TC、TG、HDL-C及LDL-C水平,均低于中度AS组和重度AS组(P0.05);中度TC、TG、HDL-C及LDL-C水平,均低于重度AS组(P0.05);增厚组TC、TG、HDL-C水平,均低于狭窄组和斑块组(P0.05);增厚组LDL-C水平,高于狭窄组和斑块组(P0.05);斑块组TC、TG、HDL-C水平,均低于狭窄组(P0.05);斑块组LDL-C水平,高于狭窄组(P0.05)。结论血脂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血脂水平测定能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烟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与女性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A组与B组的TC、TG、FPG和Hb A1c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D组的病程、血压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糖尿病肾病与患者病程、收缩压、Hb A1c呈正相关,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吸烟、性别、TG、TC与糖尿病肾病未见相关性。结论吸烟可以导致糖代谢、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肾病无相关性,需要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吸烟是否为糖尿病肾病发展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DPP)-Ⅳ抑制剂(沙格列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糖及胱抑素C(Cys-C)的影响。方法将62例早期DN患者(Hb A1c7.5%)根据是否应用沙格列汀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沙格列汀组,观察治疗12 w前后Hb A1c、Cys-C水平,同时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症状性低血糖发作频次、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MA)及尿肌酐清除率(ACR)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BMI、Hb A1c、血脂、MA、ACR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沙格列汀组Hb A1c、Cys-C、2 h PG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及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沙格列汀组FPG、TC、TG、LDL-C、MA及ACR与常规治疗组及本组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用DPP-Ⅳ酶抑制剂治疗可能有利于早期DN患者血糖控制,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可降低Cys-C水平,对血脂、肾脏相关指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CHD患者87例,其中无糖尿病46例(A组),合并糖尿病41例(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的年龄、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血脂、空腹血糖(FPG)及HbA1c检测指标,并检测其baPWV,分析CH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组间年龄、腰围、血压、PP、HbA1c、LDL-C、baPWV比较,P<0.01或< 0.05;A、B组腰围、FPG、HbA1c、TG、TC、LDL-C、baPWV比较,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baPWV、DBP、PP、TC、LDL-C、HbA1c是CHD的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高龄、baPWV、DBP、PP、HbA1c、LDL-C、FPG(P <0.01或<0.05).A组baPWV与年龄、SBP、DBP、PP、TC、LDL-C、HbA1c呈正相关,B组baPWV与年龄、SBP、DBP、PP、TC、LDL-C、HbA1c、FPG呈正相关,C组baPWV与年龄、SBP、PP呈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 baPWV与CHD的主要危险因素HbA1c有相关性,baPWV、HbA1c对CHD发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钙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影响。方法 396例确诊T2DM的老年患者根据其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较好组(Hb A1c≤7.0%)115例,一般组(7.0%Hb A1c≤9.0%)150例,较差组(9.0%Hb A1c)131例。抽取静脉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及血清钙水平,比较其差异并分析血清钙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较差组空腹血糖(FBG)、Hb A1c、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血清钙明显高于一般组与较好组(P0.05);一般组FBG、Hb A1c、TC、TG、IRI、血清钙明显高于较好组(P0.05)。血清钙与FBG、Hb A1c、UA、TC、TG、LDL-C、IRI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钙水平通过胰岛素抵抗对T2DM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产生影响,血清钙水平越低,血糖控制水平越差,因此在临床实际中可以通过补充钙离子增加胰岛素抵抗促进血糖水平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