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傅青主女科》中所载的治疗月经病的方剂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从要素、环境、系统角度,将内外环境相结合,分析《傅青主女科》调经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深入探究医家学术思想,丰富中医药理论,提高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傅青主女科·带下》中5首治带下方剂的用药规律及辨证治疗思路。方法 通过对5个治带下方剂中药名的规范整理,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剂量的统计分析,总结其治疗妇人带下的规律与治疗思路。结果 治带下5首方剂共使用药物30种,所使用药物频率前10位依次为白芍、车前子、白术、山药、陈皮、柴胡、茯苓、栀子、黄柏、甘草。所使用药物剂量总量前6位依次为白术、山药、白芍、当归、芡实、黑豆。结论 傅山先生治疗妇人带下,重视应用补虚药和清热药,以补益气血、清热利湿。且用药多平和,处方精炼,重视脾肝肾三脏的相互协调,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傅青主女科》探讨傅山治疗月经病的辨证思维和用药特点。方法:收集《傅青主女科》中血崩篇和调经篇正文部分所包含的中药方剂,对药物组成进行数据整理及规范化处理,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18.2构建中药网络进行关联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25.0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出复方中的高频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傅青主女科》血崩篇和调经篇共包含中药方剂22首,涉及中药55味,总用药频数183次,寒性药、甘味药使用频率最高,药物归经以肝经为主。通过筛选药物出现频次得到8味高频中药,形成2个聚类。高频中药(出现频次≥8次)为白芍、白术、当归、熟地黄、茯苓、甘草、牡丹皮。结论:傅山在月经病的治疗过程中,注重肝、脾两脏对月经的作用,临证多以疏肝行气、健脾益气、滋阴养血、培气补血为治疗原则,擅长运用补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筛选《傅青主女科》中的调经门类方剂,通过SPSS,Clementine及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结合运用GRI算法、相关分析法、层次聚类方法对筛选方剂进行用药挖掘分析,共筛选15首治疗月经病方剂,涉及中药45味.分析发现方中补血药、补气药出现频次较高;频次最高的单味药为白芍,占总处方数的9.6%;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白芍-熟地,白芍-当归.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傅山在治疗月经病的方剂中关联系数达到0.05以上的药物组合有61对,从中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对.通过分析得知《傅青主女科》上卷治疗月经病方剂组方以补益中药为主,涉及肝脾肾3脏,根据气、血、寒、热、湿之变化而辨证用药,可为深入研究傅山学术思想和中医药临床治疗月经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傅青主女科》方药配伍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雁 《光明中医》2010,25(8):1349-1351
目的探析《傅青主女科》中71首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将71首治疗方剂采用用药频率统计、药物功效归类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同时对使用量30g以上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凸显其在方剂中的作用、地位,由此诠释傅山配伍用药的规律及机理。结果本书中使用频率居前者为补气药、补血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药5大类。其组方不是药味的简单叠加,而是多类药物的有机配伍,但以益气补血、扶正固本为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傅青主男科》中的虚劳门类方剂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治疗虚劳用药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方法:收集《傅青主男科》中虚劳门所记载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构建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关联规则方面的分析。结果:对虚劳篇中所载的27首方剂进行分析,频次前3位的常用药物是人参、白术、熟地黄;常用药物组合出现频次≥9的组合共25组,前3位的组合分别是人参、白术,熟地黄、麦冬,陈皮、人参;就药物四气、五味、归经情况而言,甘温药物使用频次最高,药物归经分析发现归脾经的药物最多,其次是心、肺、肾、肝。结论:傅青主以补法为大法治疗虚劳,方中补而不滞,兼顾五脏,不善辛热温补,强调甘温之补,尤重补脾气,益肾阴。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傅青主女科》《妇科心法要诀》中所载产后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傅青主女科》《妇科心法要诀》中所记载的产后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常用药物是当归、川芎、甘草、人参、白术、炮姜、黄芪、桃仁;《妇科心法要诀·产后门》常用药物为当归、人参、甘草、白术、川芎、熟地黄、茯苓、白芍。得到了常用药物组合以及药物规则。四气分析发现温性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五味分析发现甘、苦、辛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归经分析发现归脾经药物最多,其次是心、肝经。结论:《傅青主女科·产后编》核心药物为生化汤化裁而来,《妇科心法要诀·产后门》的核心药物为八珍汤化裁而来。  相似文献   

8.
白芍为傅青主喜用药物,《傅青主女科》中有近半数方剂选用白芍。本文作者在整理《傅青主女科》中对白芍功效阐述及配伍特色的基础上,分析了傅青主运用白芍治疗妇科病证的规律:白芍在妇科不同病证中的治疗作用重在养肝、柔肝、平肝,白芍与不同药物配伍后又可达到疏肝、调气、降火之目的。使我们对傅青主的用药思路有所领悟,对临床妇科治疗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现代科研思路与方法对孟昭阳教授临证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进行全面深入地整理和收集,总结孟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与经验。方法:收集孟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用药方剂,从药物使用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相关内治中药。运用PASW 18. 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寻找高频药物及药类,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药物进行分析,探讨药物的配伍规律。结果:频次在80次以上的为以下13味药即当归、黄芪、川芎、黄连、白芍、生地黄、酸枣仁、麦冬、肉桂、五味子、人参、寄生与水蛭;药类频次多集中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结论:孟教授治疗冠心病有其独特的用药规律,体现出其注重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辨证思路,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杨传华教授独特的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方法收集杨传华教授临床上有关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方剂,从药物使用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相关内治中药。运用PASW18.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寻找高频药物及药类,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药物进行分析,探讨药物的配伍规律。结果频次在100次以上的有13味药物,药类频次多集中在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结论通过数据挖据技术,结合处方用药规律,能体现导师"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的辨证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归纳<傅青主女科>调经方药,分析用药规律.方法 用统计学方法对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气味归经进行统计.结果 功效以益气助阳、滋阴养血为主,分别占到用药总数的26.6%和23.4%;四气以温性药物最多,占到用药总数的45.4%;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占到用药总数的41.9%;归经以归肝脾肾经的药物最多,分别占到用药总数的27.4%、26.3%、17.2%.结论 傅山先生在调经的治疗中肝、脾、肾三脏同补;"用药纯和,无一峻品".  相似文献   

12.
冉青珍  谢静华  李彦茹 《光明中医》2012,27(8):1683-1684
对《傅青主女科》当归的用药规律进行了分析.包括当归的配伍规律与药量选择规律.《傅青主女科》用当归补血时与补气药相伍,和血时与养血柔肝药配伍,活血时通过药物配伍调配其辛温之性味.用之补益时药量宜大,多以量计,用之和血活血时药量宜轻,三至五钱不等.《傅青主女科》组方药味精简,通过药物配伍与药量的选择以发挥药物的不同功效.其组方用药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傅青主女科》中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傅青主女科》全书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傅青主女科》全书方剂154首,使用药物频次≥30次的药物有9味,其中药物归经频率最高为脾经,药物四气频率最高为温性,五味频率最高为甘味。获得高频药物组合有10个,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条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2个,新处方6首。结论:《傅青主女科》重视调养气血,强调肝脾肾三脏,兼以调理心肺。  相似文献   

14.
《傅青主女科》中当归类方的药证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傅青主女科》一书中当归类处方的用药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应用关联规则的方法,通过对125首当归方的数据挖掘试验,深入剖析了药物与药物、药物与证之间的关联,发现当归类方的药物配伍规律及当归的临床用药特点,对大量当归方的方药和证候进行了分析处理,发现在治疗女科病证的方剂中,当归的用药规律及其药证特点,为研究古籍经典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析治疗视疲劳中医方的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为资料来源,按照选方标准把收集到的方剂采用用药频率统计、药物功效归类、配对筛选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针对视疲劳证的特点,在配伍用药时涉及补虚药、解表药、清热等,不是药味的简单叠加,而是多类药的有机配伍,以滋阴补血解表为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妇人大全良方》调经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月经病提供借鉴。方法以《妇人大全良方》中所载的183首调经方剂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12.0结合中医理论研究方法,探析陈氏治疗月经病用药配伍规律。结果《妇人大全良方》中调经方剂以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多(频次233,占15.6%),温性药物使用比例最大(占46.9%),归肝经药物使用率居首位(占22.8%),8个药对置信度均在50.0%以上。结论陈氏调经用药重视补益,尤重补血,喜用加减四物汤养血补血;在经血不通时,用药辅以辛、苦味、温性药物调畅气机、温经散寒,常配伍川芎活血,肉桂温经;善于在寒热虚实错杂中灵活权变,使疾病尽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古代治疗痿证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整理古代文献中主要治疗痿证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系统、SPSS Modeler 14.1软件从单味药频次统计、归经统计、关联规则、聚类以及复杂网络分析等角度对搜集到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17首,包含药物264种,其中使用频次≥30的药物有23味,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牛膝(81次)。药物归经以脾、肾经为主。共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包括“牛膝-熟地黄”“当归-人参”“甘草-人参”等。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可聚为4类。经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包含牛膝、当归、熟地黄、黄芪等药物。结论:中医药治疗痿证标本兼顾,以补虚药为主,配伍清热、祛湿、活血药等以祛邪。用药上,以牛膝、熟地黄、当归等为基础药物。以脾肾为主要脏腑辨治痿证符合古代治疗痿证用药规律。提炼出的核心处方具有补益气血、补肾填精等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竹林寺女科证治》中调节月经周期异常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找出其用药规律并发掘其用药特色,窥知其证治思想,总结前人临证用药经验以指导今人临床。方法:以《竹林寺女科证治》为主要文献进行检索,搜集并整理书中论治月经周期异常的相关文献,统计其使用的方剂及药物,创建《竹林寺女科证治》中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方药数据库。统计其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并进行综合数据分析;使用SPSS25.0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20首用于调节月经周期异常的方剂,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类别包括补气药、补血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等,具体高频药物分别为当归、川芎、香附、甘草、熟地黄、白芍、人参等。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四气类别包括为温(微温)类、(大寒)寒(微寒)等,五味包括苦味、辛味、甘味等,归经包括脾经、肝经、肾经等。核心药物为当归,经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药物组。结论:对上述文献及方药的分析得出竹林僧医在治疗月经周期异常上强调扶正与祛邪并重,尤善调补气血之法;在调节脏腑功能方面,主张调脾为主,滋肾疏肝之药并用,采用先后天同补之法,益精补血。综上,数据分析结果切合传统调经理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何复东主任医师治疗月经不调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何复东主任医师2013—2014年治疗月经不调的内服方剂,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其用药范围、性味、归经和功能等指标加以统计分析。结果:何复东治疗月经不调常用药用药频次从大到小前11味药依次为巴戟天、仙茅、葛根、补骨脂、紫河车、淫羊藿、制何首乌、当归、菟丝子、锁阳、炒白芍;使用最多的药类为补益药,其次为活血祛瘀药;入肾经、膀胱经和肝胆经药物最多;药味以甘、辛为主,药性以温、寒为主。结论:何复东主任医师治疗月经不调以补肾填精为主,疏肝健脾,活血调经为辅,辨病辨证相结合,使精血俱旺,气机调畅,气血调和,月经正常。何复东主任医师用药灵活,温润填精兼顾气血,辛开苦降以调畅气机,补而不滞,寒热平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中药内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5月~2017年5月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为主要治法的临床型文献52篇,选择有关方剂52首,统计方剂中不同功效类别药物的使用频次。结果 :补虚药35味305使用频次,理气药11味96使用频次,清热药13味60使用频次,宣肺化痰药7味56使用频次,泻下药3味51使用频次。使用频次最多的前10味中药是白术、当归、黄芪、火麻仁、甘草、肉苁蓉、苦杏仁、枳壳、枳实、生地。结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方剂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宣肺化痰药、泻下药类别药物为主要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