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探讨授权原理与多阶段改变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糖尿病教育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方法;干预组采用授权原理与多阶段改变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C-DES-SF)、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及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得分及饮食行为改变阶段频数。结果干预组患者,C-DES-SF,SDSCA,DSES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运用授权原理与多阶段改变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提高授权能力及饮食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哮喘控制的最佳管理模式,提高哮喘管理水平。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1-12月在某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哮喘患者350例,随机分为专科护士管理组(A组)和常规自我管理组(B组),每组175例,分别以专科护士定期管理模式和患者自我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治疗1年。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急诊就诊次数、住院次数、肺功能、圣乔治呼吸质量问卷(SGRQ)评分等指标。结果:A、B两组各有169例和152例患者完成研究。A组治疗依从性和控制情况均明显高于B组(P<0.01)。治疗结束时,与B组相比,A组的SGRQ评分更低,而FEV1和PEF则更高。结论:专科护士管理模式在患者依从性、哮喘控制和肺功能改善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患者自我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哮喘健康教育门诊,由哮喘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主动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哮喘疾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连纯玲  郭晓君  陈楷正 《全科护理》2021,19(29):4124-4126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4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包括肺功能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哮喘疾病知识问卷和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FEV1%、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哮喘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哮喘疾病知识掌握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结合随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结合随访的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行为、肺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E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结合随访可提高AECOPD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赋能模式培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技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疾病护理;选取2014年1~7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60例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赋能模式培训。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并采用自我效能量表评价行为改变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FEV1、FEV1/FVC及PEF值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赋能模式培训有利于COPD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慢性持续期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120例确诊为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患者填写哮喘生存质量问卷(AQLQ),记录日间及夜间症状评分并进行肺功能测试,其中99例经规范治疗(90 ± 15) d后依嘱复诊并再次填写AQLQ量表,记录日间及夜间症状评分并进行肺功能测试。按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将治疗前后的患者各分为两组, FEV1%≥80%为A组, FEV1%≤79%为B组。观察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后,A组FEV1、FEV1%、PEF、PEF %和AQLQ均显著高于B组(P < 0.05),且AQLQ得分与FEV1%和PEF %结果高度一致;治疗前,AQLQ得分与FEV1(r =0.84)、FEV1%(r = 0.65)、PEF(r = 0.63)和PEF% (r = 0.44)均呈正相关(P < 0.01),治疗后,AQLQ得分仍与FEV1(r = 0.89)、FEV1%(r = 0.77)、PEF(r = 0.62)和PEF% (r = 0.50)呈正相关(P < 0.01)。结论:哮喘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肺功能联合生存质量量表能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自我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5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比较2组干预后的肺功能各项指标、自我管理评分、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第1秒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自我管理评分、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对COPD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级诊疗模式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支气管哮喘患儿70例(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随机分为分级诊疗模式的观察组(35例)与常规诊疗的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哮喘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FEV1、FVC、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FEV1、FVC、FEV1/FVC水平均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以上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评分均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哮喘症状、活动受限、对刺激源反应及心理功能状态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哮喘症状、活动受限、对刺激源反应及心理功能状态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中应用分级诊疗模式,能促进肺功能改善,有效控制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10月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结果肺功能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肺功能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检测值,跟踪随访半年,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期Fe NO与肺功能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Fe NO[(16.82±2.73)μg/L]低于对照组[(27.34±3.8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病情完全控制期的Fe NO水平低于良好控制期与未控制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在完全控制期时PEF、FEV1及FEV1%pred水平均高于未控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良好控制期,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 NO与肺功能检查对于临床诊断老年支气管哮喘具有重要意义,但Fe NO还可准确反映疾病进展情况,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病情控制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病情控制水平的关系,为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及有效预防、控制支气管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哮喘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于2014年6月15日-2014年11月15日对170例非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病史、症状,并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日间症状、活动受限情况、夜间症状、每周使用缓解药次数、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急性发作次数对哮喘控制水平进行分级。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77.070±13.891)分;支气管哮喘病人完全控制68例(40.0%),部分控制39例(22.9%),未控制63例(37.1%);支气管哮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与疾病控制水平呈正相关(R=0.843,P0.05),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维度与疾病控制水平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用药(R=0.666)就诊(R=0.660)自我监测(R=0.640)避免诱因(R=0.601)症状的识别及处理(R=0.404)。结论随着支气管哮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疾病控制水平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的知识掌握情况、支气管哮喘发作例数、住院率及肺功能状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哮喘发作例数及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肺功能中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哮喘发作,提高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人分泌型磷脂酶A2-X(sPLA2-X)、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为支气管哮喘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来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患者作为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PLA2-X、IL-33水平,利用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对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包括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sPLA2-X、IL-33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患者血清sPLA2-X、IL-33高于对照组、正常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sPLA2-X、IL-33又高于正常组(P<0.05)。(2)观察组肺功能(FEV1、PEF、FEV1/FVC)低于对照组、正常组(P<0.05);对照组肺功能(FEV1、PEF、FEV1/FVC)又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疾病控制的影响。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将7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出院后延续护理模式。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应用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哮喘控制测试(ACT)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哮喘控制水平进行测评。结果: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项目得分、哮喘控制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哮喘控制水平,为哮喘患者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比较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慢性病轨迹模式的干预对院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出院的COPD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基于慢性病轨迹模式的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肺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和FVC)、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慢性病轨迹模式的干预应用于院外COPD患者可改善肺功能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基于两层三阶梯培训教育体系构建医师、护师、肺康复治疗师"三师共管"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推进中的应用成效,旨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为COPD肺康复实践提供新视角。方法:纳入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组;对照组(2018年1月1日~6月30日)52例行常规肺康复指导;观察组(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68例基于受教育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分级两层面差异,对入院、在院、出院三阶段进行个体化培训,以"三师共管"管理新模式进行全程跟踪;比较两组肺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复诊时肺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两层三阶梯培训教育体系构建"三师共管"模式,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队式授权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COPD稳定期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举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团队式授权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6 min步行实验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症状、活动能力、疾病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队式授权教育方案可以将COPD稳定期患者的自护能力有效提升,最大限度促进肺功能积极恢复,进而确保患者可以获得最佳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某院脑卒中患者9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试验组(n=49)、对照组(n=49)。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干预,试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进行干预,均干预2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肺活量(FVC)]水平、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FMA)。结果两组干预前FEV1、PEF、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2个月后FEV1、PEF、FVC水平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干预2个月后FMA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予以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实施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肺功能,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COPD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观察组FEV1、FEV1/FVC%、PEF、TLC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活页教育菜单模式下的医护患共同决策式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2020年1月1日我院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页教育菜单模式下的医护患共同决策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ARS-Ⅱ)]、疾病知识认知度、哮喘控制情况[采用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结果:干预后,两组疾病知识认知度、ACT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AHSMARS-Ⅱ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页教育菜单模式下医护患共同决策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自我管理能力,利于缓解病情,提升对护理服务认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