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秋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1,(2):86-87
大量证据显示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作为全身动脉的一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伴有斑块形成同样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就目前调脂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往有关调脂治疗消退动脉粥样斑块已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和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调脂治疗(尤其是强化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效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有望稳定或消退粥样硬化斑块。但是,调脂治疗使何种类型斑块更易产生有效作用,以及新的影像技术在估价斑块消退中的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运用高分辨率3.0T磁共振成像检测颈动脉斑块的成分,包括纤维帽、脂质核心、出血和钙化等,有助于评估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并指导治疗.文章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磁共振成像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苯妥英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脑梗死住院且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66例,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苯妥英钠治疗组,各33例,两组病人均常规行抗血小板聚集及降纤维蛋白治疗,苯妥英钠治疗组加以苯妥英钠0.2g/d口服治疗90天;治疗前后各检测颈动脉斑块情况1次,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及斑块部位颈动脉内膜的最大厚度。结果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苯妥英钠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颈动脉内膜厚度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苯妥英钠组治疗后斑块表面大多变得较前光滑。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苯妥英钠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妥英钠治疗可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对斑块的纤维帽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不同序列检查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8例,脑梗死患者46例。采用头颈联合线圈,行高分辨MRI检查,先后选用三维时间飞跃法、T_1WI、T_2WI和质子加权成像4种不同序列,分析斑块成分。结果 64例患者中,有完整厚纤维帽25例(39.1%)、完整薄纤维帽20例(31.2%)、破损纤维帽19例(29.7%),脂质池和坏死核心53例(82.8%),斑块内钙化44例(68.8%),斑块内出血31例(48.4%),斑块内纤维化33例(51.6%),脑梗死患者与TIA患者各类斑块成分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MRI不同序列检查对颈动脉斑块的检测有助于分析斑块的成分特征,确定斑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40例颈动脉彩超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分别予以针刺和药物辛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复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针刺组与药物组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治疗6个月对斑块有明显的消退作用(P〈0.05)。结论针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与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成分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进行颈动脉3.0T MR高分辨扫描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54例,男性95例,女性59例,根据MR扫描结果,对斑块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男、女性的斑块成分差异。结果男性斑块内富脂质坏死核(42.1%vs 20.0%,P=0.005)和薄或破裂纤维帽(59.7%vs39.5%,P=0.046)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斑块内钙化的发生率有高于男性的趋势(74.6%vs 65.3%,P=0.225),男性与女性斑块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vs 22.0%,P=0.756)。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男性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有助于解释脑卒中发病率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1)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单个核细胞C-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2(CCR2)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32例,予瑞舒伐他汀5~20mg/d治疗3个月。分别于基线及3个月时,行颈动脉MRI检查,应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颈动脉管壁体积、脂核体积,计算脂核体积占管壁体积的百分比;并进行血脂化验及流式细胞学检测单个核细胞表面CCR2的表达。结果与基线时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LDL-C水平降低(45.18±16.37)%(P=0.000),HDL-C升高不明显(P0.05)。MRI显示,与基线比较,3个月时脂核体积下降了7.3%,脂核体积百分比从(18.9±11.9)%降至(17.9±11.5)%(P0.05);管壁体积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较基线单个核细胞CCR2的表达减少(P0.05)。治疗前后单个核细胞CCR2表达的变化与LDL-C、TC、TG和HDL-C水平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不但有良好的调脂作用,而且可能通过缩小斑块内脂质成分及减少单个核细胞CCR2的表达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病变的出现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时进行,而往往早于冠状动脉,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因素.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文治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41-42
目的 评估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脑心通组,对照纽给予常规治疗,脑心通组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3粒,3次/d,疗程为6个月,通过颈动脉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脑心通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斑块个数、斑块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斑块的发生发展并降低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块的干预,观察其能否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进展,从而达到防治脑血管疾病(CVD)的目的 .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 治疗组在氯吡格雷治疗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三精制药厂生产,20 mg/次,每晚1次),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复查彩超,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等. 结果比较两组软斑块消退、软斑块数目减少、斑块稳定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能逆转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5)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血脂异常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360例血脂异常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80例,试验组服用黄连素,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均服用2年,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年、2年后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血脂及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尿酸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黄连素和辛伐他汀两组治疗两年后各项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年后与治疗前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AD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2年后与治疗前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进一步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AD进一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幅度显著(P0.05)。结论黄连素可使血脂异常病人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明显缩小或消失、CCAD增加,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提示黄连素治疗血脂异常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适度调脂稳定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过程起始于LDL-C在内膜下的堆积,内皮细胞的激活以及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募集,促进炎症反应;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吞噬经修饰的脂蛋白,最后成为泡沫细胞;斑块中的T细胞识别该区域的抗原,上调Th1反应,诱发局部的炎症反应,使斑块增大;炎症反应激活引起局部蛋白质水解、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管腔闭塞~([1]). 相似文献
14.
调脂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合并脑卒中的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调脂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合并脑卒中的干预作用。对 10 2例高血压病患者应用微粒化非诺贝特进行为期 2 4个月的调脂干预并与 10 5例患者对照 ,观察干预前后患者颈动脉超声及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 ,干预组调脂 2 4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基本保持稳定 ,内膜中膜厚度 内径比率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比调脂前有明显降低 (P <0 .0 5 ) ;与对照组相比 ,干预组脑卒中的相对危险性降低 34%。提示在有效降压治疗的同时加用调脂 ,对高血压病患者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降低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卒中足严苇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由于与卒中存在密切联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神经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MRI技术的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文章对MRI在颈动脉斑块评价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卒中足严苇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由于与卒中存在密切联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神经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MRI技术的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文章对MRI在颈动脉斑块评价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卒中足严苇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由于与卒中存在密切联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神经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MRI技术的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文章对MRI在颈动脉斑块评价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卒中足严苇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由于与卒中存在密切联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神经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MRI技术的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文章对MRI在颈动脉斑块评价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卒中足严苇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由于与卒中存在密切联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神经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MRI技术的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文章对MRI在颈动脉斑块评价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卒中足严苇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由于与卒中存在密切联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神经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MRI技术的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文章对MRI在颈动脉斑块评价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