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者HPVB19感染状况。方法采用EIA对献血者血进行HPVB19 IgG、IgM筛查,并用PCR法对HPV B19抗体阳性血样进行HPV B19 DNA检测。结果HPV B19 IgG阳性率为38.6%(679/1760),HPVB19 IgM阳性率为1.9%(33/1760),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33例HPVB19 IgM阳性样本,HPVB19 DNA阳性检出率为63.6%(21/33);56例HPVB19 IgG阳性样本,HPVB19 DNA阳性检出率为1.8%(1/5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21例HPV B19 DNA阳性样本中,病毒载量≥1×104Copies/ml占51.9%(13/21)。结论广州地区献血者HPV B19病毒既往感染率较高,但HPV B19病毒急慢性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厦门地区献血者细小病毒B19感染情况。方法:对中国厦门地区部分献血者标本进行细小病毒B19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型分析。结果:在总共10 452人份献血者标本中检出6例B19核酸阳性,阳性率0.06%,阳性标本的DNA定量结果为3.59×10~2-1.07×10~4IU/ml;6例核酸阳性标本测序分析结果均为基因I型。B19-Ig M抗体阳性率为4.64%(50/1078),B19-Ig G阳性率16.79%(181/1078);B19-Ig 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7.964,P0.05),与性别差异无关。结论:中国厦门地区献血者细小病毒的总体感染率较其他地区偏低,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病毒血症,在今后的输血保障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海南地区O型献血者血清中Ig M抗A(B)与Ig G抗A(B)抗体的效价,了解海南地区O型献血者Ig M类及Ig G类抗体效价分布情况,分析不同抗体间效价关系,为海南地区O型通用血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80份O型健康献血者的全血标本,采用试管法测定Ig M抗A、抗B抗体,采用微柱凝胶法测定Ig G抗A、抗B效价。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以及相关分析,进行不同抗体类型间比较。结果:Ig M抗体效价分布于4-1024,Ig G抗体效价分布于2-2 048。Ig G抗A抗体效价显著高于Ig M抗B、Ig G抗B、Ig M抗A的效价(P0.05),且Ig M抗A与Ig M抗B、Ig M抗B与Ig G抗B、Ig G抗A与Ig G抗B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海南地区O型献血者抗体效价偏高,用于异型输注的O型悬浮红细胞应先通过初筛Ig G抗A效价,再进行Ig M抗A、抗B与Ig G抗B抗体效价检测,可显著提高O型通用血筛选的合格率,并降低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献血人群中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流行率、病毒载量及抗体检出情况。方法构建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测来自重庆、洛阳、乌鲁木齐、绵阳和柳州等5个采供血机构3 794(人)份献血者血浆标本的HSV DNA,并测定DNA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同时随机抽取其中292(人)份标本用ELISA法检测Ig G和Ig M抗体的感染情况。结果在本组献血者人群中,发现43份HSV DNA反应性标本,占1.13%(43/3 794),5个采供血机构的检出率分别为重庆1.24%(20/1611)、洛阳0(0/624)、乌鲁木齐3.63%(14/413)、绵阳1.88%(9/479)和柳州0(0/667);病毒载量(9.15×102-9.65×104)(中位数3.53×103)cp/m L。292份经ELISA检测的标本中,Ig G抗体阳性率16.44%(48/292),Ig M抗体阳性率4.45%(13/292),Ig G、Ig M抗体双阳性率2.40%(7/292)。结论目前HSV在我国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的流行率,但是检测出的HSV DNA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较低;是否需要对特殊受血者做血液HSV检测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中病毒后亚甲蓝残留量结果范围。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检测462袋不同规格的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并分析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结果亚甲蓝残留量≥0~0.10μmol/L 126袋,≥0.10~0.20μmol/L 191袋,≥0.20~0.30μmol/L 112袋,≥0.3μmol/L共33袋(其中金坛分站11袋)。按照2012年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抽检合格率≥75%符合要求,而常州地区2012~2015年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亚甲蓝残留量总合格率为92.86%(429/462),总不合格率为7.14%(33/462)。Waters Oasis小柱的吸附效果明显好于北京瑞尔达小柱。结论根据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监测,以减少亚甲蓝残留量超标现象,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通过对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观察制备过程中滤除亚甲蓝对凝血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袋全血(保养液为ACD-B)分为A、B两组,A组制备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不滤除亚甲蓝,B组制备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滤除亚甲蓝。使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A、B两组的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参考国外相应标准,将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的合格标准定为≥70I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合格标准定为≥140mg/袋,两项质控指标抽检合格率必须≥75%。结果 A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为(102.89±19.2)IU/袋,抽检合格率为90%;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86.5±49.2)mg/袋,抽检合格率为80%。B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为(89.9±16.4)IU/袋,抽检合格率为85%;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52.8±58.4)mg/袋,抽检合格率为40%。结论为确保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不能对其进行亚甲蓝的滤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酸、NS1抗原和Ig M/Ig G抗体在登革热(DF)不同病程中的检测价值,为合理选择DF检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开始发热为病程第1天,收集138例DF住院患者不同病程的血清标本共254例,以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免疫层析法分别检测登革病毒特异性NS1抗原和Ig M/Ig G抗体,分析这4个指标在DF不同病程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核酸总阳性率为78.7%,其中第1~5天核酸阳性率均为100%,第6天开始下降;NS1总阳性率为85.4%,第1~8天均大于80%,第9天开始降低;Ig M抗体总阳性率为68.9%,从第3天开始检出,第5天以后大于80%;Ig G抗体总阳性率为28.7%,第1~7天阳性率均低于20%,第8天开始迅速升高。第1~8天核酸联合NS1检测阳性率均为100%,第7天开始NS1联合Ig M/Ig G检测阳性率为100%。结论核酸、NS1和Ig M/Ig G抗体分别适用于病程早期、中期和后期的检测,而病程早中期核酸联合NS1、后期NS1联合Ig M/Ig G可以实现100%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是保障安全输血的措施之一,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人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其病毒滴度减少程度与所用的紫外光照强度和亚甲蓝浓度直接相关[1,2]。我们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前后血浆蛋白浓度和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以及照射后过滤吸咐亚甲蓝的血浆经速冻并最终制备成冷沉淀制品中凝血因子的变化。1材料与方法1.1试剂与仪器Dade Behring Marbury GmbH凝血因子检测试剂(德国Marburg,批号436515),总蛋白液体检测试剂(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批号040261);四联采血袋(长春泰尔茂,批号20040612),一次性使用病毒灭活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现有血液筛查模式下,对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感染人微小病毒B19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9―12月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893名,用ELISA法进行B19血清学IgG、IgM抗体检测,并对抗体阳性者进行B19 DNA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893份标本中,B19抗体总阳性率为20.7%(185/893),IgG、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4%(173/893)、1.9%(17/893),2者有差异(P<0.05);男性与女性B19 IgG及IgM抗体阳性率(20.1%,1.5%vs 18.0%,2.6%)均无差异(P>0.05);B19 IgG抗体阳性率随着献血者年龄增长逐渐升高(P<0.05),但IgM抗体阳性率无差异(P>0.05);不同血型人群B19 IgG及IgM抗体阳性率均无差异(P>0.05);重复献血者B19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初次献血者(21.5%vs 15.9%)(P<0.05),IgM抗体阳性率则无差异(P>0.05);在B19抗体阳性标本中,检出B19 DNA阳性3份,阳性率为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盐城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献血者戊型肝炎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献血者Ig M/Ig G抗-HEV,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献血者HEV RNA。结果 631名献血者抗-HEV检测未检出Ig M+/Ig G-者;检出Ig M+/Ig G+10例,阳性率为1.58%;检出Ig M-/Ig G+阳性241例,阳性率为38.19%;未检出HEV RNA阳性。结论 HEV在盐城地区献血人群中既往感染率较高,但是否对输血安全构成威胁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细小病毒(HPV)B19感染现状。方法采用ELISA检测血液中的HPV B19IgG和IgM抗体,并用PCR检测抗体阳性标本HPV B19DNA。结果 36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检出HPV B19IgG阳性92例,阳性率为25.00%;检出HPV B19IgM阳性2例,阳性率为0.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例抗体阳性标本中,检测HPV B19DNA阳性4例,阳性率为4.26%。结论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存在较高的HPV B19既往感染率,急、慢性感染率较低,慢性感染者HPV B19病毒载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照法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及其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随机抽取200份病毒灭活血浆,检测灭活前后的血浆容量、总蛋白、凝血因子及亚甲蓝的残余量;选取15756人份HBsAg、抗-HCV、抗-HIV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阴性者的血浆,在病毒灭活前后分别进行HBV、HCV、HIV的核酸检测;临床随机抽取200例输注病毒灭活血浆的患者,观察病毒灭活血浆输注后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果经亚甲蓝/光照法进行灭活处理的血浆,血浆容量达到(227.34±5.21)g,回收率达到(96.67±2.34)%;血浆总蛋白、血浆凝血因子(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回收率分别达到(88.69±3.32)%,(86.84±2.16)%和(84.62±1.86)%,与处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经病毒灭活后亚甲蓝的残余量为(1.17±0.05)μmol/L,而过滤后残余量减少至(0.16±0.03)μmol/L,去除率达到86.32%;对15756人份血浆进行HBV、HCV、HIV核酸检测,发现HBV阳性23例,HIV阳性1例,阳性率为1.52‰,进行病毒灭活后,HBV、HCV、HI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病毒灭活血浆输注人体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亚甲蓝/光照法进行病毒灭活的血浆,临床使用较安全;病毒灭活血浆能够有效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B病毒(EBV)特异性抗体对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和ANA阴性健康对照者的免疫反应。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0例ANA阳性患者和48名体检健康者血清EBV-衣壳抗原(VCA)Ig M、EBV-VCA Ig G、EBV-早期抗原(EA)Ig G和EBV核抗原(EBNA-1)Ig G水平,比较ANA阳性患者与ANA阴性健康对照者的EBV抗体阳性率、EBV抗体水平差异,分析ANA阳性患者EBV抗体水平与ENA抗体种类、个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ANA阳性组血清EBV-VCA Ig G、EBV-EA Ig G和EBNA-1 Ig 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EBV-EA Ig G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5.747,P=0.017)。抗ENA抗体谱中,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阳性组分别与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阴性组比较EBNA-1 Ig G水平明显升高(Z=-2.630,P=0.008;Z=-2.515,P=0.011),EBV-VCA Ig G和EBV-EA Ig 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与抗核小体抗体阴性组比较EBV-VCA Ig G、EBV-EA Ig G水平明显升高(Z=-2.355,P=0.018;Z=-2.017,P=0.043),但2组之间EBNA-1 Ig 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ENA抗体谱中自身抗体阳性个数不同的ANA阳性患者EBV-EA Ig G水平不同(χ~2=11.380,P=0.023)。结论EBV复发感染在ANA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血站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冷上清中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的含量是否符合《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GB18649-2012)的质量要求。方法随机采集100袋新鲜冰冻血浆,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过滤后留取1份标本(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实验组),解冻后制备冷沉淀前各留取1份标本(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实验组),采用改良快速融化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后各留取1份标本(冷沉淀实验组),留取冷上清标本各1份(冷上清实验组),三个实验组分别检测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含量。结果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总蛋白和凝血因子Ⅷ含量分别为57.7g/L、0.66IU/ml,冷沉淀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含量分别为154.4mg/袋、87.8IU/袋,冷上清的总蛋白含量为46.3g/L。结论本站制备的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符合《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GB18649-2012)的质量要求,冷上清的血浆蛋白含量不足,不能标注为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献血者常规核酸筛查同时进行人细小病毒B19 (HPV B19)、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核酸联合检测的可行性,分析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HPV B19、HAV和HEV感染状况,为制定合理的献血者血液筛查方案提供数据。方法 对2021年11月—2022年5月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采用核酸检测(NAT)方法检测其HPV B19 DNA、HAV RNA和HEV RNA,对核酸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 3 440名无偿献血者中HPV B19 DNA检出3例,阳性率0.09%,其中2例HPV B19 DNA阳性献血者HPV B19-IgM为阴性,1例因标本量不足未能检测;3 440例献血者中HAV RNA和HEV RNA未检出。HBV、HCV、HIV核酸筛查同步进行HPV B19、HAV和HEV核酸检测,较常规工作约延缓20 min发放检测报告。结论 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HPV B19,HAV和HEV核酸阳性率较低,但仍然存在输血传播感染风险,核酸检测可以降低其输血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血浆混合增加了经血液感染病毒的危险。使用SD处理血浆,能有效地灭活包膜病毒,但对非包膜病毒无效。研究设计和方法 本研究由343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组成,随访至术后6~12个月和2年。检查其血清的HBsAg、HAV、HBV、HCV、CMV、HIV、HTLVⅠ和Ⅱ以及人类微小病毒(B19)的特异性抗体。共使用了25批由挪威人血浆制备的SD灭活血浆。总共使用25批挪威SD处理的血浆,所有批号血浆均用核酸放大技术检测了HAV和B19,并调查了这些病毒的中和抗体。结果 输注SD处理血浆的受者中,B19的血清转阳率与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过程中,采用不同光照度对血浆进行灭活,探讨血浆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找出对血浆影响最小的灭活光照度。方法将300袋机器单采血浆(200ml/袋),处理为含MB浓度为1μmol/L的MB血浆。分3组(100袋/组),分别置于3种不同光照度下处理35min(其它灭活条件相同),并检测血浆相关质控指标。结果在MB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的过程中,不同光照度对血浆总蛋白浓度和凝血因子Ⅷ含量会造成不同影响,而对血浆其它主要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初步证明,当可见光的光照度为30000—33000Lux时,MB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的主要成分和生化指标变化最小,较适合于输注人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2014年9-10月对1 144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ELISA抗-HEV Ig M和Ig G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取Ig M阳性标本的病毒RNA,进行逆转录和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用Mega 6.0软件分析测序结果并构建进化树,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本次筛查HEV Ig M阳性率为1.49%;HEV Ig G阳性率为19.23%。HEV Ig M阳性率在年龄、男女比例、职业、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5份HEV Ig M初筛反应性标本经巢式PCR扩增,3份HEV-RNA阳性,献血者中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26%;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例为Ⅳ型HEV感染;1例未能确定基因型。结论江苏地区献血者中HEV病毒核酸阳性率较高,有必要扩大筛查数量,并对输血后戊肝的潜在危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采集2020年3月17日至4月20日入院患者4 825例血液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SARS-CoV-2 Ig M和Ig G抗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抗体阳性患者咽拭子标本核酸。结果 4 825例血清标本中11例SARS-CoV-2 Ig M阳性,111例SARS-CoV-2 Ig G抗体阳性,经SARS-CoV-2核酸检测、CT检查及流行病学特点判为假阳性,Ig M和Ig G抗体总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23%(11/4 825)、2.30%(111/4 825)。1 471例50岁患者中Ig G抗体假阳性率为0.75%(11/1 471),3 354例50岁患者中Ig G抗体假阳性率为2.98%(100/3 3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1例Ig G假阳性病例中,以肿瘤(57.66%)、血液病(10.81%)等患者居多。结论SARS-CoV-2 Ig M和Ig G抗体检测存在较高的假阳性,须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并不适用于复工复产复学人群或一般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东莞市及文献报道无偿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类型,为电子交叉配血的开展提供基础。方法 2013年7月21日-2014年4月16对在本市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血标本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其结果及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 677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中共检出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129例,其中男81例,女48例,总阳性率0.216%,国内文献报道了572 959例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193例阳性,阳性率0.034%,远低于国外报道的0.43%(P0.01)。Ig M型不规则抗体95例,远高于Ig G型34例(P0.01),不规则抗体与效应细胞的凝集强度"2+"的达到88.37%(114/129)。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286%,显著高于男性0.189%(P0.01)。结论本市无偿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216%,以Ig M型抗体为主。考虑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开展电子交叉配时进行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