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是指以生物电变化,即跨膜电位变化为基础而形成的心肌细胞在生理功能上的某些特殊性能,包括自动节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自动节律性叙述兴奋的自发,兴奋性叙述兴奋的难易,传导性叙述兴奋的扩布,三者都描述兴奋过程,而兴奋过程是以动作电位作为指标,故合称为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是心律失常的直接原因,因而对其了解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醛固酮致心律失常机制与钙稳态失调的关系。方法:分离心室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醛固酮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记录延迟后除极(DAD)、触发活动,共聚焦显微镜记录钙火花。结果:醛固酮组发生DAD为24/30,对照组为7/30,P<0.05;对照组发生触发活动为5/30,醛固酮组为20/30,P<0.05。钙火花的空间范围:对照组为(0.011±0.001)s-1.m,醛固酮组为(0.024±0.001)s-1.m,P<0.05;钙火花幅度:对照组为(1.03±0.07)F/F0,醛固酮组为(1.46±0.10)F/F0,P<0.05。钙火花持续时间:醛固酮组为(7.0±0.9)ms,对照组为(13.0±1.2)ms,P<0.05。结论:醛固酮可能通过调节胞内钙产生促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Marshall韧带(ligamentofMarshall, LOM)内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组织块酶解法分离犬LOM内单个心肌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直接比较细胞形态;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时程 (APD90,APD50 )和振幅 (APA),测量ICa,L、Ito、IK1、IK、INa等离子电流密度。结果 LOM内有两种不同形态的心肌细胞:一种为短矩形,另一种为长杆形,两者的长宽比分别为 2 .99±0. 95和 12. 05±2 .41,P<0. 01。两种形态细胞均表现为快反应动作电位,短矩形细胞的APA(mV)、APD50 (ms)和APD90 (ms)均小于长杆形细胞,分别为 80. 02±3 .68比 91 .72±7. 56、69 .62±6 .33比 83. 14±3 .66和 107. 55±4 .25比 144. 00±5 .15,P<0 .05。两种细胞的INa、ICa,L、Ito、IK1等离子的电流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arshall韧带中肌细胞呈现两种形态,并且在动作电位及许多离子电流密度上存在差异,两者的细胞电生理呈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5.
6.
7.
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其安全性,尤其是移植分化的心肌细胞与宿主心肌间电生理异质性及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尚存争议,现对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9.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衰老密切相关,本文就衰老引起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改变进行综述,有助于对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深入认识.
1 衰老引起体表心电图(ECG)改变
对平均年龄(67.2±6.8)岁老年人进行直立倾斜实验发现,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低于年轻人,其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功能下降[1].进一步研究发现,心脏的传导系统随年龄的增加表现为细胞成分减少、纤维组织增多、脂肪浸润. 相似文献
10.
腺苷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微电极技术及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研究腺苷对豚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腺苷可明显缩短心房肌及房室结区细胞动作电位时程,降低房室结区细胞动作电位振幅、零相最大去极化速率,膜片钳上证明此为腺苷加强延迟整流性钾通道电流和抑制L型钙通道电流所致。对心室肌细胞无此明显的作用,但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后证明腺苷能拮抗β1受体的作用。腺苷的作用能被选择性腺苷A1受体阻断剂8-环戊基-1,3-二丙基黄嘌呤消除,提示腺苷对心肌细胞的作用由A1受体介导。本研究也探讨了腺苷对心房肌和心室肌作用区别的可能原因,以及心房肌和心室肌对异丙肾上腺素合用腺苷时反应不同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心肌细胞电生理和临床心电图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心肌细胞电生理是临床心电图的理论基础。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是理解和解释体表心电图的理论依据。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图 (APG ,action -potention - gram )的 0位相和 1,2 ,3位相分别反应在体表心电图 (ECG ,electocardiogram )为QRS ,和ST -T波。近年来 ,随着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 ,大大提高了对复杂心律失常的认识 ,特别是显性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应用体表心电图鉴别长QT间期综…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血钾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是以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不均匀分布及其跨膜运动决定了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其中钾离子浓度决定了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水平及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因而血钾的变化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有着重要影响.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培养原代乳鼠心室肌细胞,观察其搏动性,并探索其静息电位(RP)、自发性动作电位(AP)等电生理特征。方法用0.1%胰蛋白酶分离新生1~2 d SD大鼠心室肌细胞,并用差速贴壁法和5-溴脱氧尿嘧啶纯化心肌细胞;通过光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和搏动情况;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的RP、自发性AP及钠离子电流(INa)特征。结果光镜下见培养12 h后心肌细胞基本贴壁,培养至第5 d时85%左右的心肌细胞都有自发性搏动,搏动频率80次/分左右;记录到自发性搏动心肌细胞RP为-85.34±4.15 mV,并可记录到同步产生的自发性AP,频率84±12次/分,而无自发搏动的心肌细胞RP为-42.1±6.5 mV,未能记录到自发性AP;心室肌细胞INa的阈电位为-60mV。结论该方法分离培养的原代乳鼠心室肌细胞搏动比例高,同时证实了自发搏动性是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状态佳,并具有良好电生理特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钼(Mo)和硒(Se)都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与某些心脏病、克山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关。但是,哪一个与上述疾病关系更密切说法不一。我们曾证明 Mo 和 Se 对培养心肌细胞生长发育和自发性收缩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Se 比 Mo 更明显。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本实验利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对比观察二者对培养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其结果表明:Mo 和 Se对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是,动作电位时程延长;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提示了,Mo 和 Se 可能与 Ca~(2+)、K~+通道的活性有关,对比之下,Se 比 Mo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氟中毒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变化及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观察氟中毒大鼠心肌生理变化及硒对变化的影响,两组Wistar大鼠饮1.58、2.63mmol/L高氟水,两组大鼠饮高水加饲2.0mg/kg硒饲料。实验进行4个月、8个月时服硒鼠尿硒、氟升高;8个月时血硒上升,血氟下降。心民生理参数显示氟中毒大鼠RP、APA、Vmax降低,APD50、APD90缩短。投硒则使RP、APA、Amax程度不同 的恢复,APD50、APD90达到对照组水平。表明氟中毒大 相似文献
19.
柳建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2,20(3):158-160
目的 对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1 .7kDa膜蛋白分子 (SjC2 1 .7)进行体外重组表达 ,纯化并分析其免疫特性。 方法 将SjC2 1 .7分子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 pGEX 4T 3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经IPTG诱导 ,表达GST SjC2 1 .7融合蛋白 ,用亲和层析及蛋白酶切制备纯化的重组SjC2 1 .7分子。将重组SjC2 1 .7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 ,用Westernblotting分析其免疫特性。 结果 SjC2 1 .7分子基因被成功地克隆到表达质粒 pGEX 4T 3中 ,并获得能表达GST SjC2 1 .7融合蛋白的转化子。纯化的重组SjC2 1 .7蛋白免疫昆明鼠能产生高效价的抗体。该重组蛋白能被免疫鼠血清和重感染兔血清所识别 ,免疫鼠血清能识别成虫抗原 (AWA)中相应分子量的蛋白质条带。 结论 本研究获得具有较好免疫原性的重组SjC2 1 .7蛋白质分子 ,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保护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铬灌流对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采用灌流方法观察铬对大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效应。结果表明:铬可使心肌细胞的APD缩短,而对AP的其它参数无作用。用1.9×10~(-5)mol/L灌流时,APD_(50)和APD_(90)均缩短,5min时开始缩短,20~30min时达最大值,60min时由缩短又开始延长;1.9×10~(-6)mol/L时,APD也缩短,但幅度较小;9.6×10~(-5)mol/L时、APD虽明显缩短,但心肌的应激性明显降低。心肌细胞APD的缩短,可能是铬影响了钙离子及钾离子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