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几种影像方法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 93例脊柱转移瘤的MRI、ECT、SCT、X线平片征象 ,以提高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93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ECT、SCT、X线平片表现。结果 :93例脊柱转移瘤共发现2 79个椎骨异常、184处椎管受累、12 0处椎旁软组织肿块、12 0处椎体病理性骨折。MRIT1 WI表现为低信号 73 .3 %( 198/2 70 ) ,T2 WI表现为高信号 62 .2 %( 168/2 70 ) ,FS T2 WI表现为高信号 85 .2 %( 2 3 0 /2 70 ) ;ECT检出的 2 61处病灶表现为多处放射性浓聚或单发放射性浓聚 ;CT检出 184处病灶表现为局限性或大片骨质破坏 ;X线平片检出的 92处表现为骨质破坏。结论 :MRI及ECT敏感性高于SCT和X线平片 ,MRI、SCT、X线平片特异性高于ECT ;MRI是诊断脊柱转移瘤一种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方法 ,优于ECT、SCT、X线平片 ;脊柱转移瘤首选ECT并结合X线检查 ,必要时SCT或 /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平片分析脊椎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脊椎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8例23个椎骨转移瘤、10例20个椎骨结核和5例13个椎骨多发性骨髓瘤的CT影像及平片表现。结果:23个椎骨转移瘤中,椎体完全破坏者多见双侧椎弓根破坏(6/12),椎体编侧破坏者多见单侧椎弓根破坏(6/8),微转移灶集中破坏堆体,单独破坏附件者罕见(15个病灶)。转移瘤与多发性骨髓瘤椎体内病变分布及椎弓根破坏率无显著性差异,二者与结核存在显著性差异。转移瘤与结核侵犯根后附件的机率无显著性差异,二者与多发性骨髓瘤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脊椎转移瘤最初侵椎体,平片椎弓根骨质破坏是椎体病变向后扩展的结果,椎弓根骨质破坏对转移瘤与多发性骨髓瘤无鉴别意义,椎旁软组织肿块、椎体破坏部位及椎骨内病变分布特征有助干转移瘤与结核及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全祥 《西南军医》2012,14(4):582-584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的CT表现,探讨二者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脊柱结核与转移瘤40例,观察椎体、附件骨、椎间盘破坏方式,椎旁、椎管内脓肿的范围及脊髓受压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26例脊柱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高密度死骨形成、椎体压缩、椎间盘破坏、椎旁、腰大肌脓肿、或椎管狭窄等症状;14例脊柱转移瘤征象是椎骨骨质破坏、增生或两者并存;以溶骨性破坏多见,常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椎体引起压缩。结论多层螺旋CT能对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脊柱转移瘤MRI诊断(附4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 ,以提高脊柱转移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45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 ,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45例中共累及 14 9节椎体 ,累及椎弓根 19例 3 2根 ,棘突及横突 7例 11处。椎体压缩呈盘状 8例 2 1节 ,呈楔状 7例 11节 ,病椎轻度膨胀 4例 ,有软组织肿块 18例 ,硬膜囊、脊髓受压 15例 ,脊髓受侵 2例。病椎信号均匀 2 8例 ,不均匀 17例。T1WI为明显低信号 15例 ,略低信号 2 7例 ,等信号 3例。T2 WI为明显高信号 17例 ,略高信号 2 5例 ,等信号 3例。增强 18例 ,病灶明显强化 11例 ,轻度强化 6例 ,不强化 1例。软组织肿块边缘水肿、受压和受侵脊髓在MRI上均显示阳性。结论 MRI检查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和X线平片 ,尤其肿瘤浸润椎骨尚属水肿、出血、坏死阶段时。  相似文献   

5.
作者分析了1975年至1982年时19例经病理证实的中轴脊索瘤的CT 表现。其中骶骨9例,椎体7例,斜坡3例。这些肿瘤的特征性表现为椎旁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如正常肌肉,常向脊柱的前侧方延伸,它比局部骨破坏要大得多。16例椎体和骶骨病变中15例出现混合性或溶骨性破坏,偶见轻微的硬化边。椎体破坏常合并后部附件受累,它们依次为椎弓根、椎板和棘突,单独椎体破坏少见,无一例破坏仅见于后部附件。肿瘤钙化在骶骨相当常见,本组9例有8例(89%)出现不规  相似文献   

6.
螺旋CT诊断脊柱骨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脊柱骨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脊柱骨折的X线平片及螺旋CT表现.结果螺旋CT诊断98例110个椎骨骨折,X线平片诊断94例106个椎骨骨折.螺旋CT横轴位、MPR和3D分别显示椎体骨折105,107,96个和椎弓根骨折19,23,加个以及椎板骨折32,35,31个和骨折片突人椎管61,66,66个;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分别为56处(52.3%)、11处(47.8%)、10处(28.6%)和22处(33.3%).脊柱爆裂型骨折55例中,X线平片诊断为单纯性压缩性骨折12例(21.8%).3D重建显示椎体高度压缩、椎体旋转及椎体脱位比X线平片更直观.结论综合应用螺旋CT横轴位、MPR和3D图像能清楚显示脊柱骨折、椎管狭窄的程度,判断脊髓损伤的情况,对脊柱骨折的诊断、分型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正侧位X线平片和CT诊断脊柱结核的意义。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且均有正侧位X线片及CT片的 2 0 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脊柱正侧位X线片、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3 .7%、98%。 (2 )正侧位X线片、CT对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 74.4%、89.9%。 (3 )凭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便可确诊 90 %。 (4 )对死骨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腰大肌肿胀、骨性椎管受累、附件破坏的显示CT优于X线平片 ,差异有显著性 (Ρ <0 .0 1)。结论  (1)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是诊断脊柱结核的基础方法。 (2 )如需进一步了解死骨、椎旁软组织肿胀、脓肿、附件 ,特别是了解骨性椎管内的情况以指导手术时 ,须CT检查  相似文献   

8.
病例资料 患者,女,16岁。腰部疼痛、活动后加重10d。查体:L3 、L4椎体棘突及其右侧缘处有4cm×5cm皮肤色素沉着区,压痛明显,无放射痛。X线检查:L3 椎体棘突区见一类圆形的骨性凸起,边缘清晰,可见环形密度增高影;两侧椎弓根显示正常(图1)。X线诊断:L3 椎体棘突占位性病变,良性肿瘤可能性大。CT检查:L3 椎体棘突膨胀性骨质破坏累及右侧椎板、横突、关节突,病变以向外后方延伸为主,其内可见不规则骨性密度影;两侧缘及外后缘不规则,但连续完整;前缘部分突入椎管内,与硬脊膜囊界限不清(图2 )。CT诊断:L3 椎体棘突占位性病变累及L3 右侧椎…  相似文献   

9.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提高对浆细胞瘤的认识与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例,总结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病灶均为单发椎骨受累,其中胸椎3例,腰椎2例,3例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X线及CT多表现为穿凿样溶骨性破坏、膨胀性生长及软组织肿块,MRI信号具有多样性,增强扫描呈明显增强.结论:X线平片对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敏感性较低,有助于排除多发骨髓瘤;CT及MRI可明确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病灶范围及形态特征,CT较MRI更能清晰地显示瘤体内增厚的骨小梁或残存的骨质,MRI检查则为该病的诊断、鉴别、分期提供诸多信息,是该病最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MRI在脊柱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附8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5例脊柱转移瘤的MR表现,其中46例曾做平片或/和CT检查.结果 85例共累计388个椎体.所有病椎T1WI均呈低信号,T2WI中354个椎体呈混杂信号,34个椎体为低信号,T2WI/STIR病椎均呈高信号改变.54个椎体不同程度病理性骨折,53个被压缩椎体后缘隆起,54例病变附件破坏,30例伴椎旁软组织肿块及侵犯椎管.46例有平片或/和CT资料,其中18例发现病变,总阳性率39.11%(18/46).结论 MRI较平片及CT更早发现脊柱转移灶,并可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11.
骨髓瘤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瘤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骨髓瘤影像表现。23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检查,19例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2例单发性骨髓瘤股骨、骨盆各1例。21多发性骨髓瘤,主要侵犯头颅18例,胸椎17例,腰椎15例,肋骨3例,骨盆2例。在X线片上,1例正常,4例骨质疏松,18例骨质破坏;CT示100%均有骨破坏,12例伴软组织肿块;9例脊椎MRI均示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结论:X线对骨髓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椎体多骨多灶性破坏、长骨溶骨性破坏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对骨髓瘤侵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儿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X线平片、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小儿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患者47例,分析骨转移在X线平片、CT和MRI上的特征,并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89.2%位于长管状骨、骨盆、头颅和脊柱.形态上包括溶骨型(71.4%)、混合型(28.6%)和单纯成骨型.X线和CT表现为虫蚀样、不规则、极小透光区,部分伴有硬化边缘或骨膜反应.CT在头颅、骨盆、椎体等部位显示更细微、更广泛的病变.MRI骨髓侵犯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MRI发现髓内转移的时间早于CT和X线,显示病变范围更大.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的基本影像学方法,为观察长骨转移最佳方法;CT利于显示骨结构重叠较多部位的病变和细节;MRI早期发现髓内、椎管内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椎骨巨细胞瘤的 X 线、CT 和 MRI 影像学特点,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胸椎骨巨细胞瘤患者的 X 线、CT 和 MRI 资料并对其回顾性分析。7例行 X 线检查,6例行 CT 检查,7例行 MRI检查。结果9例胸椎骨巨细胞瘤中,8例单椎体发病,1例同时累及左侧第9后肋。X 线检查:6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边界清楚,3例病变椎体变扁,4例周围见软组织肿块形成。CT 检查:5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呈膨胀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边界清楚并可见少许硬化边,4例内见骨嵴影,5例周围见软组织肿块,椎附件、硬膜囊及脊髓不同程度受累及。MRI检查:T1 WI 低信号 5例,等信号2例;T2 WI 等信号 1例,高信号 4例,高低混杂信号2例。结论胸椎骨巨细胞瘤较为少见,应充分分析影像学特点,对提高诊断、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全身静态骨显像(ECT)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用ECT检查发现的35~85岁肺癌脊柱骨转移76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49岁以下组及50岁以上组(包括50岁),分析其临床特点及ECT表现,并结合X线检查结果分析其早期诊断优势。结果:50岁以上组61例,占80.3%;49岁以下组15例,占19.7%;76例脊柱转移患者中50例为多发病灶(占65.8%),26例为单发病灶(占34.2%)。转移灶尤以胸腰椎最多见。全组病例的78.9%表现为溶骨性破坏,14.5%表现为蜂窝状溶骨性骨破坏,5.3%表现为小片状、斑片状成骨性改变,1.3%表现为斑片状溶骨及成骨混合性改变。结论:肺癌脊柱骨转移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及特点,较之X线检查,核素全身骨显像对于肺癌脊柱骨转移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可视化技术的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CRAS-2型)引导颈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可行性。方法 3例成人颅-颈椎标本,以不同单一椎体作为独立目标分别进行1 mm的薄层扫描,不同的椎体图像序列分组在手术规划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对标本的颅颈和上位颈椎切开暴露,以完全暴露同一椎体表面突出的、细小的、唯一的(CT上能清晰显示的)骨性标志为准;在目标椎体的薄层CT图像上,选择突出的、容易在标本上识别的唯一性骨性标志作为空间位置注册点,用5个自由度的CRAS-2型无框架立体定向机械臂进行靶点的注册。将目标椎弓根和侧块作为一个容积块对待,在每一个断层平面上对其进行轮廓的逐层标记。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进行椎弓根的三维容积重建,确定钉头预达点为靶点后,将可能的路径显示在重建的三维模型上,并在容积块内调整选择合适的路径。利用机械臂对骨性注册点在手术空间和图像空间的测量结果,计算机辅助直接将手术空间中实物结构坐标映射变换到图像空间中去;在手术空间中移动机械臂末端的手术导引探针;当手术导引针图像的轴向与预先设计的轨迹重合时锁定机械臂;在机械臂末端的操作把持平台上,严格按照导引方向细钻钻孔后,插入导向钢针,最后CT复查验证导向植入螺钉的准确性。结果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25枚(部分标本因为下颈椎缺失,未行椎弓根钢钉植入),钢钉完全与规划路径吻合,准确率达到100%。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引导的颈椎弓根螺钉植入具有精确度高、操作简便、图像引导直观清晰、经济实用等特点,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MRI对脊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 7例中发生予胸椎2例,腰椎4例,骶椎1例;其中2例仅累及椎体,5例累及椎体和附件;6例累及单个椎体,1例累及相邻2个椎体。MRI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其中6例病灶为囊实性混杂信号灶,1例为中等信号相对均匀实性肿块灶;5例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中等强化,囊变区中心不强化,囊壁中度强化。结论 MRI对脊椎骨巨细胞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结合CT扫描对多数病例术前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脊柱多发骨髓瘤与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为了提高对脊柱多发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和转移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骨髓涂片或局部病灶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多发骨髓瘤17例,脊柱转移瘤32例,分析二者的MRI特点,归纳其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 脊柱多发骨髓瘤累及154个椎体,其中累及附件18个,占11.7%;椎体破坏变形8个,占5.2%;椎旁软组织多呈“围髓”生长。转移瘤累及椎体89个,多为跳跃状分布,累及附件45个,占50.6%;椎体破坏变形51个,占57.3%,椎旁软组织常以破坏区为中心生长。结论 MRI检查在鉴别脊柱多发骨髓瘤和转移瘤中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MRI、CT诊断脊椎转移瘤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RI及CT征象,以提高脊椎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38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MRI与CT检查,比较脊椎转移瘤在MRI和CT上的表现。结果:138例脊椎转移瘤共发现399个椎体异常,237处椎管受累,190处椎旁软组织肿块,178处病理性骨折。MRI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74%(294/399);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62%(249/399);脂肪抑制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86%(344/399)。CT检出273处病灶表现为不同形态的骨质破坏,溶骨型66%(179/273),成骨型24%(65/273),混合型10%(29/273)。结论: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T,MRI和CT联合应用可提高脊椎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We analyzed CT scans of the spine obtained in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metastases to determine what specific portion of the vertebra is initially involved by metastasis. The CT findings were then correlated with the abnormalities seen on plain films. Forty-five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d metastases in 95 vertebrae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In all patients, CT scans and plain films of the spine were obtained within 1 week of each other. Analysis of the CT scans showed that the vertebral body was the portion of the vertebra that was most frequently destroyed by the metastases. Destruction of a pedicle was never identified in the absence of involvement of the body. The opposite was true on plain films, in which the most common finding was destruction of the pedicles. CT showed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metastases in the vertebra correlated with the sites of entry of the vertebral vessel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anatomic location of metastases within vertebrae is in the posterior portion of the body. Analysis of CT scans shows that the body is involved before the pedicles, although destruction of the pedicles is the most common finding on plain films. The pedicles are not the primary site of metastatic involvement. Destruction of the pedicles occurs only in combination with involvement of the vertebral bo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