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260例成人房间隔缺损(房缺)心内直视术后患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心律失常发生率达41.6%,其中窦性心动过缓占51.2%、房颤24%、室性早搏16.8%、窦性心动过速7.2%、室颤0.8%。发生时间多在术后2~7h。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与患的年龄、心胸比值(C/T)、房缺大小、手术方式及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等密切相关。连续监测心电图的动态变化,针对上述发生因素进行预防,及时正确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收到良好效果。因此,护士应熟悉疾病的特点,掌握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护。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3岁以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室缺)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有效观察。方法 对1990年1月-1998年12月的389例婴幼儿室缺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其与年龄,术前心胸比值(C/T),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大小,手术方式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关系。结果 389例中心律失常30例,发生率为7.7%,年龄≤1岁,C/T≤0.5,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1cm,手术为补片修补,主动脉阻断时间≥30min为高危因素,是手术的主要死亡的原因,本组死亡9例,死亡率为2.3%,婴幼儿室缺心内直社修复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术前C/T,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大小,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方式相关。结论 对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应是观察的特点,有针对笥的进行观察,及时采时效防治措施,可降低手术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手效果。 相似文献
4.
房间隔缺损(ASD)是临床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主要累及右心。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继发孔ASD,具有创伤性小,疗效可靠等优点,是近年来治疗心脏畸形的热门新技术。心律失常是心导管术常见的并发症[1],虽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相关报道甚少。本研究对我院近4年来经导管封堵治疗AS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封堵术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证实为单纯继发孔ASD,成功行经皮导管穿刺ASD封堵术患者49例,男17例,女32例,年龄2~70岁,平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加强对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监测和预防。方法:对2000年9月-11月我院收治的247例成人心脏外科术后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116例,发生率46.96%,其中心房纤颤81例(32.79%),室性早搏28例(11.34%),心律失常多发生在术后72h内。结果: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病种,高龄,心律失常史,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血氧分压低,循环血量不足,电解质代谢紊乱,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618例房间隔继发孔缺损修补体外循环管理体会。小龄特别是婴幼儿患者要掌握血液稀释度。本组〈6岁预充液中均加入一定量的全血以维持中度血液稀释。采用高流量灌注。成人型ASD宜采用中度降温以加强心肌保护,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缺损较大成人患者的心脏复跳后避免心腔内容量过多,剩余机血回输切忌过多过快,密切监测左房压和血压来掌握容量补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我院1194例先心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了发生率和发生类型、影响因素。发生率为33.17%,类型以室心性心律失常为多。影响因素与心功能状态,心肌肥厚劳损、血清钾浓度等有关。提出了预防与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心脏直视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往往影响患者的恢复,且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不良的预后。因此尽早地发现并预防其发生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8月 ̄2006年8月体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相关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探讨介入治疗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对2005-01-2010-09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36例行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的心律失常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11例,发生率30.6%。其中术中出现的心律失常为8例,6例频发房性早搏,2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例,1例Ⅱ度Ⅰ型AVB,1例阵发性房颤,1例心房扑动。结论在ASD介入治疗过程中,较多的发生一过性房性心律失常,也可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一般预后良好,无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外科并发症的类型及原因,以减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发生需要外科治疗的并发症的临床病例。共计1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残余分流6例;封堵器脱落4例;急性心脏压塞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全组病例经外科治疗后痊愈,无特殊并发症。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可能出现的外科并发症包括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封堵器磨损周围组织,封堵器脱落,二尖瓣关闭不全等。临床上,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时,应选择适当的手术适应症,以避免外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外科并发症的类型及原因,以减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房问隔缺损封堵术后发生需要外科治疗的并发症的临床病例。共计1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残余分流6例;封堵器脱落4例;急性心脏压塞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全组病例经外科治疗后痊愈,无特殊并发症。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可能出现的外科并发症包括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封堵器磨损周围组织,封堵器脱落,二尖瓣关闭不全等。临床上,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时,应选择适当的手术适应症,以避免外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病人术后监护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1999年7月~2001年6月,我科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26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电解质、引流液、输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血液动力学稳定,多巴胺用量少,低心排发生率低,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麻醉清醒早,引液量、输血量少,拔管早,住院天数缩短。结论 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可早期拔除各种引流管,早期活动和早期进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胸非体外循环微创封堵术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间缺损(ASD)的疗效及护理,总结非体外循环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治疗护理经验.方法 经胸封堵术组50例,在全麻下右侧胸骨旁第4肋间4~6 cm切口,经食管超声(TEE)测量房间隔缺损最长径,选择适当封堵伞,TEE监测下释放封堵伞.了解有无残余分流等异常现象.心脏直视术组50例,采用全麻下气管插管,正中切口30例,右侧切口20例.用自体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缺损.对以上10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两种治疗护理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全组无死亡;经胸封堵术组和心脏直视术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8%和100%(P>0.05);两组治疗费用相似;经胸封堵术组和心脏直视术组的输血量、住院天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刨封堵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强,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无需输血、术后循环稳定、护理措施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治疗术后并发症监护治疗的经验。方法:6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脏病患者均采用经由胸小切口,直视超声引导下置入Cardiacure-TM封堵器。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5例1次封堵成功,1例术后2h发现封堵伞脱落,立即给予2次开胸封堵。1例术后出现频发室性多源早搏,伴短阵室速。1例由术前的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转成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术后有少到中量胸腔积液。结论:虽然微创封堵术手术创伤小,但术后监护有其特殊性,ICU医师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是应用Sideris纽扣式补片经输送鞘管把正面补片送至左心房,在彩超观察下,证实补片位置恰当后,沿输送系统送入反面补片,用锁扣装置把正、反面补片扣在一起,达到修补房间隔的目的〔1〕。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的特点〔2〕。近年来,开始有ASD封堵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报道〔3,4〕,主要有:封堵器位置不当、脱落、栓塞、封堵相关的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等。我科自2003年2月~2005年4月,共实施ASD封堵术69例,发生并发症4例,经积极抢救治疗护理,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9例ASD封堵术患者,发生下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SD)外科修补手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的少见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350例行ASD修补术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对术后随访检出少见异常情况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进行详细评估及分析。结果22例ASD修补术患者术后检出少见异常情况,2例为下腔静脉修补入左心房,12例术后仍存在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为ASD补片处炎性假瘤,3例心腔或补片处血栓形成,4例ASD残余分流。8例进行再次手术,超声诊断与手术所见吻合。结论ASD修补术虽为外科常规手术,但术后仍可发生异常,超声心动图详细探测有助于检出异常情况,术前正确诊断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病人术后监护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分析1999年7月~2001年6月,我科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26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电解质、引流液、输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组病人术后血液动力学稳定,多巴胺用量少,低心排发生率低,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麻醉清醒早,引液量、输血量少,拔管早,住院天数缩短. 结论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可早期拔除各种引流管,早期活动和早期进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术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变异现象,并分析变异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72例行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提取诊疗资料,将主要数据信息与卫生部临床路径进行对比,筛选变异病例,通过SPSS 17.0非参数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确定变异事项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患儿年龄、体重、入院时情况、有无次要诊断、术前评估天数、主刀医生、术后恢复天数、术后ICU时间、使用抗生素天数、术中输液量、有无术后并发症等11个因素为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路径主要变异因素。结论应细化完善临床路径文本,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机制,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以减少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