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固定正畸矫治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后牙合平面及上牙轴倾斜度的变化。方法:对13例经直丝弓矫治技术,拔除4颗双尖牙矫治完成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相关项目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后牙合平面、U1-FH角及U7-FH角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5-FH角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后牙合平面陡度减少,上颌牙牙轴由向心聚拢倾向于平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青少年骨性Ⅱ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前、后平面的特点。方法:选取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共158例,按垂直生长型将其分为高、低及均角三组,采用Winceph8.0软件对每例患者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前、后平面及其相关颌骨指标的定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后平面倾斜度,下颌支角(Go-A)和下颌支倾斜角(RAM-I)均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结论:青少年骨性Ⅱ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前后平面存在差异,高角者前后平面更为陡峭,颌骨也表现出相应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成人与青少年均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后硬组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矫治中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均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病例,其中成人组25例,青少年组40例,经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两组矫治前后硬组织的改变情况。结果:青少年组矫治后,∠ANB、∠U1-SN、∠L1-MP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o-Me、∠SArGo、∠U1-L1均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矫治后,∠U1-SN、∠L1-MP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SN-OP、∠U1-L1均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均角型错患者经矫治后,成人与青少年前牙均明显改善,但成人平面矫治后发生了顺时针旋转,骨组织未见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4.
多用途弓在矫治安氏Ⅱ^1类高角深覆[牙合]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用途弓在矫治安氏II1类打开咬合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前牙深覆[牙合]达Ⅱ度以上的高角正畸病例,平均年龄13.8岁。在矫治中使用多用途弓打开咬合,咬合打开的时间平均3.9个月。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患者的ANB角减小1.2°;U1-PP距减小0.85mm;LI-MP距减小1.05mm;OB减小4.6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U6-PP距增加0.72mm;L6-MP距增加0.54mm;GoGn-SN增加0.83°;后前面高的比值(S-Go/N-Me)增加1.6%;下前面高的比值(ANS-Me/N-Me)增加2.8%(P〉0.05)。结论:多用途弓在安氏Ⅱ1高角深覆病例的矫治中,能快速有效地压低前牙,打开咬合,上下颌磨牙的垂直高度、面下1/3高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骨性安氏Ⅲ错在替牙早期进行双期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骨性安氏Ⅲ类错替牙早期患者50例,男22名,女28名,年龄范围6.0~8.5岁,平均年龄7.2岁。应用直丝弓矫治器,上颌加辅弓,进行扩弓、前方牵引和颌间Ⅲ类牵引,矫治前牙反,并进行正畸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SNA角增大,平均增大1.20度,SNB角缩小,平均缩小1.15度,ANB角平均增大3.07度。结论:对儿童替牙期骨性安氏Ⅲ错早期矫治,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加辅弓,进行扩弓、前方牵引、颌间Ⅲ类牵引治疗,使双期矫治相连贯和结合,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抑制、后缩,前牙反纠正,面型改善。将双期矫治相连贯和结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正畸配合相关肌功能训练改善骨性错患者微笑美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骨性错患者(男11例、女19例),其中安氏Ⅱ类24例(ANB角5°~8°),安氏Ⅲ类6例(ANB角0°~-6°)。年龄13~34岁,平均(21.08±6.67)岁,拔牙设计26例,非拔牙设计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正畸治疗中配合微笑美相关肌功能训练。两组矫治技术、矫治原则相同,基线条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正面微笑像以评价两组矫治前后微笑指标变化的差异。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矫治前后口角高度、微笑宽度、颊廊比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矫治前后理想笑弧例数、平行笑弧例数变化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矫治前后各微笑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矫治后口角高度、上颌牙龈暴露量、下前牙平均暴露量、颊廊比例及笑弧形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同时配合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可使骨性错患者口周组织改建与正畸牙颌变化同步、协调,使骨性错患者在矫治错畸形的同时,微笑美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畸形患者设计一种卡环式垫前牵引矫治器,并对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08年1月-2017年1月正畸科门诊采集2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畸形患者,由同一人制作的卡环式垫前牵引矫治,矫治器佩戴10个月,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法测量,再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0例患者临床结果统计数据显示:A-Np(mm)、OB(mm)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SNA(°)、ANB(°)、Mx L(mm)、Co-A(mm)、Wit′s(mm)、LFH(mm)、OJ(mm)、面突角(°)、UL-E(mm)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笔者设计的该卡环式垫前牵引矫治器,简单易做、经济实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畸形患者疗效显著,对上颌发育不足患者矫治效果良好,矫正后上颌骨长度加长、前牙覆覆盖加大、上下颌位置正常、面凸度加大,牙合、颌、面趋向正常型发展,但下面高略有加大,高角型患者慎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颌垫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牙的变化。方法:选择11例安氏Ⅱ类错患者,双颌垫矫治器治疗平均约10个月,治疗结束后测量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过平均10个月的功能矫治器治疗后,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前牙明显内收,上颌磨牙平均远中移动(U6-PTV)0.76mm,伸长(U6-PP)0.62mm;下磨牙平均近中移动(L6-PTV)0.90mm,伸长(L6-MP)0.61mm,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平均远中移动(U1-PTV)1.18mm,伸长(UI-PP)0.66 mm,下切牙平均近中移动(LI-PTV)1.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切牙伸长(LI-MP)0.58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颌垫功能矫治器对替牙或恒牙初期安氏Ⅱ类错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它可以减少切牙的突度,减少覆盖,较好地改善Ⅱ类磨牙关系,提高安氏Ⅱ类错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学分析,探讨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上颌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来笔者科室接受正畸治疗的46例初次矫治患者,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18~30岁。所有患者均为骨性Ⅱ~1类错牙合,以FMA角及前后面高比值为分组标准,分为高角组和均角组,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三维影像,测量两侧上颌尖牙的牙与颅骨的关系,牙槽骨高度、厚度及旋转角度,以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评估。结果:上尖牙牙根的颊侧旋转角度在高角骨面型中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角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尖牙区的牙槽骨形态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Enlow分析法评价肌激动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骨面型的变化,探讨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10-12岁。由作者测量其SNA角、SNB角、ANB角、Y轴角、U1/PP角、L1/MP角、A-Ptm值、B1值、J-B值、LI-MP值、U1-PP值、Go-Cd值、A1值及A2值。每项指标测量3次取平均值,对测量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对矫治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矢状向上,SNA,U1/PP,A-Ptm矫治后均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矫治后增大,但是与矫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B、ANB、L1/MP、J-B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轴角矫治后增大,但是与矫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垂直方向上,U1-PP、L1-MP、Go-Cd、A1、A2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激动器可以改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下颌骨的矢状向以及垂直向的相互关系,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面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方丝弓技术拔牙矫治恒牙期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名前牙深覆盖达到8~11mm且ANB平均为7.4°伴Ⅲ°深覆的恒牙期患者,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并对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治疗后覆盖、覆牙合均达到正常,NA-PA平均减少4.4°,ANB减小2.3°,SNA减小1.9°。下颌Spee氏曲线与上颌补偿曲线明显整平。结论: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拔牙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矫治恒牙期骨性安氏II类1分类错,其改善的关键在于上切牙内收前深覆的矫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分裂簧式改良斜面导板,矫治恒牙列后期伴上颌缩窄、下颌后缩的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选取30例恒牙列后期伴上颌缩窄、下颌后缩的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分裂簧式改良斜面导板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代表软组织侧貌的各项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面角、鼻突度增大,颏部软组织增厚,H角、下唇突点-H线距离、鼻下点-H线、上唇凹深、颏唇沟深度减小,矫治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突角、上唇基部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同时配合分裂簧式改良斜面导板,可有效减小恒牙列后期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侧面型突度,改善其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生长治疗反应量分析(GTRV)法分析评估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14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儿均采用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所有研究对象于治疗前(T1)及治疗后(T2)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运用生长治疗反应量分析(GTRV)法及头影测量分析法分析评估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对替牙期Ⅲ类错畸形的矫治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后,14例患者GTRV指数均0.38,侧貌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期间,上下颌骨发生顺时针旋转,比较ANB、Wit’s值、N-ANS、SN-MP、SNA、U1-L1、FMA、SN-OP、AB-NPo、NA-APo、FCA治疗前后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B、FH-NPo、NB-Po、Y轴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可有效刺激上颌骨的生长,上下颌骨呈顺时针旋转,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牙性效应(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生长治疗反应量分析(GTRV)法简便快捷,可用于骨性Ⅲ类错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的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4.
玻璃离子垫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牙玻璃离子垫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打开咬合的机制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选择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30例,实验组15例采用后牙玻璃离子垫加固定矫治器,对照组15名采用上颌前牙平面导板加固定矫治器。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X线头影测量结果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ANS-Me(mm)、N-Me(mm)、S-Go(mm)、U6-PP(mm)、L6-MP(mm)、U1/SN(°)、L1/MP(°)增大,而U1-PP(mm)、U1/L1(°)、Overbite(mm)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前后面高增加,上下后牙伸长,上前牙压低,上下前牙唇倾。两组相比,除U1/SN、L1/MP、U1/L1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后牙玻璃离子垫配合固定矫治器是治疗氏Ⅱ类2分类错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文安县医院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例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其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SNA角、ANB角、U1/SN、SN/MP、OP/FH、Y轴角、上唇突角、下唇倾角、下唇至审美平面均大于治疗前;SNB角、L1-MP、U1-NA、L1-NB、鼻唇角、下唇颏突角、上唇至审美平面均小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中性关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软硬组织得到显著改善,便于纠正牙性、骨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肌功能训练矫治器(MRC)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82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均采用MRC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头影测量结果及前牙覆(牙合)覆盖情况。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侧貌改善明显;硬组织头影测量值SNA、SNB、L1-NB和L1-MP显著升高,ANB、U1-SN和U1-NA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侧面软组织角度中OE-Prn-Pos角、OE-N'-B'角、OE-N'-Sn角、OE-N'-Pos角、N'-Prn-Pos角以及N'-Sn-Pos角均大于矫治前,Sn-N'-B'角小于矫治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牙合)、覆盖情况相比于矫治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RC功能矫治器可以改善患儿后缩的错(牙合)畸形,改善患儿的下颌前突侧貌,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颧牙槽嵴区高位种植钉与高位头帽口外弓联合横腭杆矫治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错■畸形的外观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错■畸形患者86例,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颧牙槽嵴区高位种植钉+横腭杆直丝弓矫治术,对照组患者予以高位头帽口外弓+横腭杆直丝弓矫治术。观察治疗前后骨组织指标[上下齿槽座角(ANB)、上齿槽座角(SNA)、下齿槽座角(SNB)、牙合平面与SN平面夹角(OP-SN)、下颌角颏顶点连线与SN平面夹角(GoGn-SN)、眼耳平面与下颌平面夹角(FMA)]、软组织指标[上唇突度(ULP)、下唇突度(LLP)、上唇到E线距离(ULEP)、下唇到E线距离(LLEP)、侧貌线与眼耳平面夹角(Z角)]、牙齿相关指标[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夹角(U1-SN)、上中切牙切缘至NA连线距离(U1-NA)、翼上颌裂后缘至上颌磨牙远中邻面垂直距离(Ptm-U6)、Apg线至上中切牙切缘距离(Apg-U1)]、前面高(N-Me)等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矫治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美容效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NB、OP-SN、FMA均较治疗前变小,观察组OP-SN、FMA小于对照组(P0.05),ULP、LLP、ULEP、LLEP、U1-SN、U1-NA、Ptm-U6、Apg-U1、N-Me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Z角与治疗前相比变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矫治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美容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高位头帽口外弓联合横腭杆矫治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错■畸形比较,颧牙槽嵴区高位种植钉矫治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建立更为良好的咬合关系,面部外观更符合美学标准,且能缩短矫治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和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应用MEAW技术治疗恒牙初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患者12例,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配对t检验以评估疗效。结果: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建。通过A点的前移,下磨牙的直立和远中移动使磨牙关系和前牙覆盖关系明显改善。下前牙舌向移动和升高,平面变平。结论:MEAW可以有效矫治恒牙初期轻、中度骨性Ⅲ类错。  相似文献   

19.
郭丹  宋杨  刘鑫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606-1608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错4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分布情况的统计,了解其使用比例及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对2007~2011年的9759例完成病例进行调查,筛选出矫治前磨牙关系为安氏Ⅱ类关系的2864例患者,并统计使用分别以推磨牙向远中、导下颌向前、拔除4颗前磨牙、拔除2颗上颌牙齿为矫治方法治疗安氏Ⅱ类错患者的人数和比例。结果:4种方法中,使用导下颌向前治疗为32%,所占比例最大。5年来,使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在逐渐减少,而使用其他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错患者在逐渐增加。结论:安氏Ⅱ类错矫治中,导下颌向前是使用最多的方法,采取非拔牙矫治在逐年减少,使用成人"MTM"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颧牙种植钉与口外弓联合横腭杆治疗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错(牙合)畸形的垂直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4例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错(牙合)畸形患者,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研究组采用颧牙种植钉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外弓联合横腭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矫正后面部垂直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颧牙种植钉治疗高角骨性Ⅱ类前突型错(牙合)畸形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侧面改善显著,矫治畸形垂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