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衣霉素所致的小鼠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取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DMSO组给予小鼠玻璃体内注射DMSO溶液1 μL;衣霉素低剂量组给予小鼠玻璃体内注射50 mg?L-1衣霉素1 μL,衣霉素中剂量组注射100 mg?L-1衣霉素1 μL,衣霉素高剂量组注射150 mg?L-1衣霉素1 μL;对照组给予相同条件下喂养。采取小鼠玻璃体内注药建模后,分别进行OCT检查及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改变;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测评估视网膜视功能;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Iba1及IL-6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衣霉素低剂量组视网膜各层结构紊乱,视网膜外层呈波浪状改变,并出现细胞核排列紊乱;衣霉素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视网膜各层结构紊乱更加明显,并出现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浅层脱离,IS/OS层及外丛状层消失。造模后第7天,闪光视网膜电图结果显示:对照组与DMSO组a波及b波振幅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衣霉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a波、b波振幅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a波振幅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衣霉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视网膜内核层及外核层中Iba1表达量明显增多,且呈剂量依赖性(均为P<0.05);IL-6视网膜中呈现与Iba1相似的表达。结论 小胶质细胞参与衣霉素所致的小鼠视网膜损伤过程,并产生相关炎症因子引起视网膜功能及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择性干扰黄斑区Mller细胞,试图建立特发性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erifoveal telangiectasis,IPT)动物模型。方法:恒河猴12只随机分为6组,前3组单眼视网膜下注入DL-α-AAA(DL-α-aminoadipic acid)5,10,50mmol/L30μL,后3组单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入DL-α-AAA16,50,80mmol/L100μL。术前1wk及术后6,12wk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黄斑自发荧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测,并摘除眼球行光镜检查。结果:视网膜下5,10mmol/LDL-α-AAA及玻璃体腔50mmol/LDL-α-AAA,给药后6wk均出现IPT且OCT和光镜亦有相应病理改变;视网膜下50mmol/LDL-α-AAA,及玻璃体腔80mmol/LDL-α-AAA,病理损伤严重但未出现IPT。结论:视网膜下5~10mmol/LDL-α-AAA、玻璃体腔50mmol/LDL-α-AAA均可诱发IPT。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性干扰黄斑区Mueller细胞,试图建立特发性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erifoveal telangiectasis,IPT)动物模型。方法:恒河猴12只随机分为6组,前3组单眼视网膜下注入DL—α—AAA(DL—α-aminoadipic acid)5,10,50mmol/L30μL,后3组单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入DL—α—AAA16,50,80mmol/L100μL。术前1wk及术后6,12wk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黄斑自发荧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h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测,并摘除眼球行光镜检查。结果:视网膜下5,10mmol/LDL—α—AAA及玻璃体腔50mmol/LDL-α-AAA,给药后6wk均出现IPT且OCT和光镜亦有相应病理改变;视网膜下50mmol/LDL—α—AAA,及玻璃体腔80mmol/LDL-α-AAA,病理损伤严重但未出现IPT。结论:视网膜下5~10mmol/LDL-α-AAA、玻璃体腔50mmol/LDL-α-AAA均可诱发IPT。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不同次数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beyacizumab)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occlusion,CRVO)伴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4/2009-10我院就诊,经眼底检查、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捕(OCT)检查确诊的CRVO伴ME患者72例75眼,A组38例39眼,其中A1组20例21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1.25mg(0.05mL);A2组18例18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1.25mg后间隔4wk再次重复治疗。B组34例36眼,其中B1组16例16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2.0mg(0.08mL);B2组18例20眼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2.0mg后间隔4wk再次重复治疗。对比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2,4wk的视力、眼压、眼底,治疗前和治疗后4wk的FFA表现和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72例75眼中有58例61眼视力和黄斑水肿改善,A2组与A1组、B2组与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可改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和黄斑水肿高度,重复治疗效果更明显,但增加剂量并不会明显改善黄斑水肿高度。  相似文献   

5.
侯长军  刘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2):2446-2448
目的:比较普通治疗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经眼科常规检查,眼底荧光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共75例,患者被分成普通治疗组(血塞通、葛根素静点2wk+山莨蓉碱、地塞米松球后注射1wk+出院后口服活血化瘀类药物12wk)和玻璃体腔注射TA组(血栓通、葛通素静点2wk+抗生素滴眼液滴眼3d+玻璃腔注射TA+出院后口服活血化瘀药物12wk)。普通治疗组31例,玻璃体腔注射TA组44例,两组在术前年龄,病程,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比较治疗后4,12wk眼压,BCVA,CMT,的改变。结果:普通治疗组和玻璃体腔注射TA组在治疗后12wk均改善中心视网膜厚度,玻璃体腔注射TA组较普通治疗组效果显著。4,12wk均能改善视力,组间无显著差别。玻璃体腔注射TA组术后4wk眼压升高(>5mmHg),组间显著差异,12wk眼压回落,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普通治疗组和玻璃体腔注射TA组均能明显减轻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改善视力,但是术后眼压升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对光化学诱导大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血管生成及Notch通路的影响。

方法:制备光化学诱导BRV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BRVO模型组、玻璃体腔注射TA后1、7、21d组; 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对照。眼压计测量大鼠眼压状况; 眼底彩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大鼠眼底情况; 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视网膜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Notch通路重要因子Notch1、Jagged1、DLL4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正常对照组眼底血管排列整齐、状态清晰。BRVO模型组眼底出现水肿,视网膜变白,血管排列紊乱,视盘凹消失,视网膜血管收缩。玻璃体腔注射TA后1、7、21d组水肿逐渐减轻,血管扩张和弯曲逐渐减缓,视盘凹恢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RVO模型组眼压升高,损伤处视网膜、损伤250μm处视网膜厚度增加,VEGF、VEGFR2、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升高,DLL4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BRVO模型组相比,玻璃体腔注射TA后 1d组损伤250μm处视网膜厚度减少,VEGFR2、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降低,DLL4蛋白表达升高; 玻璃体腔注射TA后7d组损伤处视网膜、损伤250μm处视网膜厚度减少,VEGFR2、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降低,DLL4蛋白表达升高; 玻璃体腔注射TA后21d组眼压降低,损伤处视网膜、损伤250 μm处视网膜厚度减少,VEGF、VEGFR2、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降低,DLL4蛋白表达升高(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可能通过调控Notch通路抑制VEGF激活从而抑制血管生成,实现对BRVO大鼠视网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兔眼玻璃体腔注射后的生存情况及安全性.方法 27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玻璃体腔注射1、2、4周组,每组9只兔.右眼为hUC-MSCs玻璃体腔注射组(实验组),左眼为培养液玻璃体腔注射组(对照组).注射前后分别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前节检查,间接检眼镜、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眼底检查,Tono-pen眼压计测量眼压.体外碳花氰荧光染料CM-Dil荧光标记hUC-MSCs.兔眼玻璃体腔hUC-MSCs注射后4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UC-MSCs在体内的存活情况,然后摘除眼球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 hUc-MSCs玻璃体腔注射后4周.大量hUC-MSCs仍旧存活于玻璃体腔,结构完整.兔全身情况良好;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眼前节无明显改变;间接检眼镜和眼底照相检查显示实验眼和对照眼视网膜无明显改变;FFA检查显示注射后1、2、4周视网膜血管无异常荧光和荧光渗漏;注射前后各时间点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5,P>0.05);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显示兔眼角膜、房角、晶状体、视网膜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 hUC-MSCs在玻璃体腔注射后4周仍存活于体内;hUC-MSCs玻璃体腔注射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兔眼玻璃体腔注射的视网膜毒性作用。 方法 16只新西兰无色素兔的32只眼随机分为药物注射组和对照组,药物注射组又根据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剂量不同分为A、B、C组,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剂量分别为0.05、0.10、0.25 ml,分别含Bevacizumab 1.25、2.50、6.25 mg。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0.9%生理盐水0.10 ml。注药后1、2、4周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另外 ,在兔眼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后1、2、4周,每组各摘除2只兔眼,行视网膜组织形态及超 微结构的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果 兔眼玻璃体腔注射 Bevacizumab后1、2、4周,兔眼ERG各项反应波形均正常,振幅均未出现异常改变(P>0.05)。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药物注射组和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组织形态在各时间点均未见异常。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A、B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C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出现部分线粒体损伤,发生肿胀和积 水变,4周时病变无缓解。 结论 单次兔眼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1.25 mg或2.50 mg是安全的。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93-196)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不同质量浓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兔眼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以右眼为实验眼,按照计算机数字随机分配法随机平均分为0.125 mg rh-endostatin组、0.250 mg rh-endostatin组、0.500 mg rh-endostatin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各注射组玻璃体腔注射100μl不同剂量的rh-endostatin或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玻璃体腔注射前,注射后1、3、7、14、30和60 d,裂隙灯显微镜和间接检眼镜下分别检查术眼眼前节和眼底,测量术眼眼压;于注射前,注射后7、30和60 d分别进行兔眼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于注射前,注射后14和60 d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于注射后60 d摘除眼球,各组取其中3只眼球制作石蜡切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另取3只眼球,分离视网膜组织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各注射组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间点眼前节、后节均未见明显改变,其中0.125 mg rh-endostatin组、0.500 mg rh-endostatin组于注射后1 d各有1眼前房出现絮状渗出,分别于注射后7 d和14 d渗出完全吸收。OCT图像显示未出现异常光反射及形态改变。观察期间,各组注射前后各时间点间眼压值、a波振幅、b波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134、0.101、0.476,F时间=1.709、2.479、1.706,均P>0.05)。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各组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兔眼玻璃体腔注射0.125~0.500 mg rh-endostatin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洪浩  刘庆淮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176-217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avastin)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22眼湿性ARMD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1.25mg,间隔6wk再注射1次,第12wk对检查发现黄斑区水肿或渗漏明显的再注射1次。随访6mo,术后第1wk;1,3,6mo行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第3,6mo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平均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macular thickness,CMT)的改变。结果:至第6mo随访,平均视力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平均CMT比治疗前减少92.59μm,均有显著意义;FFA显示黄斑区渗漏均消失或明显减轻。除4例局部球结膜下出血,没有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能够提高湿性ARMD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重复注射可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长期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病例和更长随访观察时间来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B-cell lymphoma factor,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上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60mg/kg)制作大鼠早期糖尿病模型。于造模后4、8、12wk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双眼全眼球组织做石蜡切片并做视网膜铺片,通过HE染色观察视网膜各层的形态学和血管分布变化; 取双眼视网膜组织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和VEGF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行ADP酶视网膜血管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形态、细胞中Ca2+的荧光强度和分布变化。

结果:糖尿病组造模12wk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个数呈递增趋势。糖尿病组视网膜中周部和周边部可见无血管区,无血管区面积也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大鼠VEGF、Bcl-2和Bax光密度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大鼠造模4、8、12wk比较,RGCs内钙离子荧光浓度逐渐升高,荧光染色强度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Bcl-2和Bax表达非常明显,从而上调 VEGF的表达。Bcl-2、Bax和VEGF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茜  王菁  魏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2):204-208

目的:探讨五苓散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采用五苓散水煎液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大鼠右眼球内注射康柏西普。给药12wk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伊文思蓝(EB)渗漏试验观察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

结果: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视网膜组织EB渗透量、CRP和sICAM-1表达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组织EB渗透量、CRP和sICAM-1表达均低于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结构紊乱,视网膜水肿,VEGF表达明显升高; 与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神经节细胞排列较清晰,水肿减轻。

结论:五苓散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视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减轻水肿,保护血-视网膜屏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对模拟高海拔缺氧大鼠视网膜自由基代谢及病理学形态改变的影响。

方法:选取60只健康不伴有眼疾的SD大鼠,依照随机分组法分为黄芪注射液组(干预组)与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各30只。每组大鼠中,随机各选取6只于放入模拟舱前分别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5mL/kg)与生理盐水(15mL/kg)。注射完30min之后放入5 000m的模拟舱,分别生存2、6、8、12、24h。出舱后立即处死并摘除眼球,用HE染色法观察视网膜形态的改变,比色法测定视网膜SOD和MDA含量。

结果:HE染色示2h时两组视网膜均无形态学改变,随着缺氧时间延长,视网膜各层水肿逐渐加剧,但干预组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随高海拔缺氧时间的延长,两组SOD活性均下降,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MDA的含量均逐渐升高,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OD活性在同时间点进行比较,除2h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间点两组MDA含量进行比较,除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改善高海拔缺氧环境下大鼠视网膜病变的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增强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刁慧杰  刘芳  李金颖  崔红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0):1663-1666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低剂量褪黑素组和高剂量褪黑素组,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结构改变,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P53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清晰,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层次欠清晰,神经纤维层水肿,低剂量褪黑素组视网膜细胞分层基本分明,层间细胞排列较整齐,内外核层排列稍紊乱,高剂量褪黑素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较低剂量褪黑素组进一步改善; 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糖尿病组比较,褪黑素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形态均不同程度改善; 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结果显示,褪黑素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OD水平高于糖尿病组,MDA水平低于糖尿病组(均P<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高剂量褪黑素组与糖尿病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逐渐升高,Bax、P5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褪黑素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改变、细胞早期凋亡率、caspase-3和p53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在模拟高海拔缺氧条件下大鼠视网膜损伤机制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10只,饲养于海拔高度为1500 m的室内环境;实验组为60只,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饲养于模拟的海拔高度为5000m的高原环境模拟实验舱中2、6、12、24、48、72h.各组大鼠处死后,每组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形态的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caspase-3和p53表达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模拟的高海拔缺氧条件可造成大鼠视网膜的组织损伤,且缺氧时间越长视网膜病理损伤越明显.caspase-3和p53的表达于2 h检测到,随着缺氧时间增加,两者表达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细胞早期凋亡率随缺氧时间逐渐上升,48 h升高明显.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参与模拟高海拔缺氧的大鼠视网膜损伤机制,并通过caspase-3依赖的凋亡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高眼压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大鼠通过烧灼巩膜上静脉法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剪开球结膜,不烧灼巩膜上静脉; 姜黄素治疗组给予4mL/kg姜黄素灌胃,假手术组和高眼压模型组给予4mL/kg纯水灌胃,连续3wk。造模后3wk,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病理变化、RGCs数量及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 采用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RGCs和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高眼压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紊乱,RGCs数量减少,GCL变薄,RGCs和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均升高,GCLM和HO-1表达量均升高; 与高眼压模型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基本正常,RGCs数量增多,GCL增厚,RGCs和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均降低,GCLM和HO-1表达量均升高。

结论:姜黄素在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中可通过上调抗氧化基因GCLM与HO-1的表达抑制RGCs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模型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的机制。

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及糖尿病组(DM),糖尿病组一次性腹腔注射1% STZ诱发糖尿病鼠模型,两组于第4,8,12wk分别行HE、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RGCs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结果:糖尿病组第8wk开始出现RGCs数量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的病理改变,第12wk更为明显。糖尿病组透射电镜下可见第4wk时RGCs出现线粒体肿胀; 第8wk时RGCs内肿胀的线粒体更为明显、数目增多,染色质边集于核膜周边,部分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减少; 第12wk时出现RGCs体积变小,甚至出现细胞核断裂。TUNEL阳性RGCs最早于糖尿病组第4wk时出现,随病程延长凋亡的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凋亡指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第8,12wk时RGCs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糖尿病组第8wk与第12wk比较,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早期出现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姜双  徐海月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6):1036-1038
目的::探讨碘酸钠鼠尾静脉注射导致的C57 BL/6 J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0只6~8周龄C57 BL/6 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碘酸钠组。碘酸钠组经鼠尾静脉注射碘酸钠(35mg/kg),分别于注射后6h,1、3、5、8d进行眼底照相、OCT和电生理检测;正常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所有小鼠摘除眼球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呈淡红色,视盘呈黄色,视网膜血管呈放射状走行。鼠尾静脉注射碘酸钠后6h即可见到眼底黄白色类似玻璃膜疣样改变,但此时OCT和ERG尚无明显变化。注射后1d,眼底改变加重,类玻璃膜疣的改变逐渐增加,OCT可见RPE层色素紊乱,光感受器和外核层受损。注射后3d,视网膜损伤进一步加重,视网膜出现水肿,注射后5d水肿消失,视神经变白,眼底病灶进一步增多。注射后8d,RPE层、感光细胞层及外核层结构破坏明显,几乎没有正常结构。在此过程中, ERG表现为a波、b波振幅下降,并呈时间依赖性加重。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规则整齐,密度均匀。碘酸钠组小鼠外层视网膜呈波浪状改变,RPE层正常结构消失,可见黑色圆形沉积物,随时间延长,黑色沉积物逐渐增多,至注射后第8 d时几乎没有正常RPE结构。结论:碘酸钠经鼠尾静脉注射后,可以很好地模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过程,视网膜出现明显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提供一个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2019-03于我院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PDR合并局部TRD(无牵拉性视网膜裂孔)患者32例3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观察系统进行分组,试验组16例19眼采用3D手术视频系统手术,对照组16例19眼采用传统显微镜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和硅油注入情况。术后至少随访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眼,硅油注入1眼; 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 术后1d玻璃体出血4眼,2~4wk后自行吸收; 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6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 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2眼; 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5眼。对照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眼,硅油注入5眼; 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 术后1d玻璃体出血6眼,2~4wk后自行吸收; 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5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 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3眼; 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4眼。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但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7.3±4.8min vs 41.2±5.1min,P=0.020)。

结论:3D手术视频系统在PDR合并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朱江  施叶雯  康前雁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212-2217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延缓大鼠生理性视网膜衰老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3月龄健康无眼疾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9月龄后开始给予干预,辛伐他汀组大鼠用5mg/(kg·d)辛伐他汀灌胃,对照组大鼠用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均饲养至17月龄.采用HE染色检测两组大鼠视网膜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和色素上皮层氧化应激相关蛋白Cu-Zn-SOD、NOX2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视网膜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组神经感觉层排列整齐,细胞形态差异不大,细胞未见明显丢失,色素上皮层结构紧密;神经感觉层及色素上皮层的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表达增强,过氧化物酶NOX2的表达减弱;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减弱,Bax的表达增强,Bcl-2/Bax的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增加细胞凋亡等机制延缓生理性大鼠视网膜的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