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掌握治疗的方法和适应证。明确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方法:本试验采取自身对照分析,共纳入30例行果酸治疗的黄褐斑患者。使用果酸(20%~70%)行剥脱治疗,每2周1次,共治疗4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30天、45天、60天)进行无创性皮肤测试仪检测皮肤黑色素及红色素,并评估术后MASI评分,收集患者主观感受及疗效。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及次数的增加,果酸治疗黄褐斑患者皮损处黑色素、红色素数值降低,且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评估疗效,基本治愈10例,明显改善15例,轻度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或加重3例,有效率90%;患者对果酸治疗满意度较高,且患者皮肤整体光泽度、肤色均匀性及黄褐斑皮损均改善,随着时间推移改善趋势越来越明显。结论:果酸治疗黄褐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通过降低黑色素、红色素指标从而改善皮损处色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药面膜结合石墨烯电热膜面罩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皮肤科门诊黄褐斑患者和志愿者病例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34例,石墨烯电热膜面罩结合中药面膜治疗;对照组:34例,中药面膜治疗;观察组:32例,石墨烯电热膜面罩治疗。每周治疗3次,每次30min,4周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使用临床观察表、皮肤镜检测并收集临床照片判断疗效,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药面膜结合石墨烯电热膜面罩治疗组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85.30%)和观察组(37.5%),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与观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治疗评分两两进行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与观察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皮肤镜评分L值、a值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L值、a值、b值、ITA值与观察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a值相比(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值、b值、ITA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面膜结合石墨烯电热膜面罩治疗黄褐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纯使用中药面膜组显效率更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其在RCM下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用果酸治疗;治疗组:40例,在果酸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胶囊。8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RCM监测其影像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有效率为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CM(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监测下,两组患者树突状细胞减少,色素密度降低,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果酸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纯外用果酸治疗,RCM下影像学变化能很好地评估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科室门诊收治的162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采用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果酸组:采用单纯果酸治疗;激光组:采用单纯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三组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m MASI评分下降更明显(t=8.52,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74%,激光组有效率59.26%,果酸组有效率53.70%,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激光组和果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满意率88.89%,激光组患者满意率55.56%,果酸组患者满意率57.41%,三组间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及单纯果酸治疗,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像素铒激光(2940nm)联合羟基乙酸(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掌握像素铒激光和果酸换肤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质量浓度20%、35%的果酸对3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2~3周1次,5次为1个疗程;应用短脉宽像素铒激光对3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每2~3周1次,4次为1个疗程。两种方法交替使用,15天治疗1次。结果: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褐色斑逐渐变淡,MASI评分逐渐下降,有效率为60%。30例患者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有效率表皮型黄褐斑83.33%,混合型44.44%,表皮型比混合型患者MASI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像素铒激光联合果酸治疗黄褐斑是一种安全性好,修复快,不良反应少的方法,对于表皮型黄褐斑比混合型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面部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笔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42例面部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观察组:71例,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氢醌乳膏进行治疗;对照组:71例,采用氢醌乳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屏障生理功能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皮损面积、颜色。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屏障生理功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经皮失水值以及皮肤黑色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褐斑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褐斑颜色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面部黄褐斑安全、有效,并能够通过调节患者血清性激素的表达水平改善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调Q 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或单纯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学院)整形外科就诊的84例黄褐斑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给予单纯果酸治疗(每4周治疗1次,共治疗10次,为2个疗程)。观察组(40例)给予果酸联合调Q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将根据患者的皮肤状况穿插进行于果酸治疗期间(每4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全部治疗结束后6个月对患者的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 MASI)进行疗效统计,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MAS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MASI评分下降率(41.23±12.34)%高于对照组(26.19±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72.5%和45.45%)以及患者满意率(65%和40.9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产生的刺痛、瘙痒和结痂等不良反应均在对症处理后消失,无导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果酸产品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芯丝翠果酸产品治疗73名女性黄褐斑患者,包括果酸活肤治疗及日常治疗过程。活肤治疗过程每次持续3~5mi n,每3周1次,浓度从20%递增至35%,共5~10次。治疗前、后应用数码相机摄取面部照片,医生进行MASI评分、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经5次果酸活肤治疗及日常治疗,患者MASI评分从14.97下降至9.11,患者满意率为70%;经6~10次治疗后下降至8.77,患者满意率达到83%。果酸活肤治疗过程仅出现轻度刺痛、瘙痒、皮肤潮红等轻微不良反应,日常治疗过程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芯丝翠果酸产品能有效治疗女性面部黄褐斑,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果酸产品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芯丝翠果酸产品治疗73名女性黄褐斑患者,包括果酸活肤治疗及日常治疗过程。活肤治疗过程每次持续3~5min,每3周1次,浓度从20%递增至35%,共5~10次。治疗前、后应用数码相机摄取面部照片,医生进行MASI评分、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经5次果酸活肤治疗及日常治疗,患者MASI评分从14.97下降至9.11,患者满意率为70%;经6~10次治疗后下降至8.77,患者满意率达到83%。果酸活肤治疗过程仅出现轻度刺痛、瘙痒、皮肤潮红等轻微不良反应,日常治疗过程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芯丝翠果酸产品能有效治疗女性面部黄褐斑,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技术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由两名固定医师及患者共同评价疗效的方式,对2008年7月~2011年9月应用强脉冲光(波长560~1200nm,脉宽3.2~3.6ms,脉冲延时10~30ms,双脉冲模式,能量密度19~26J/cm2)治疗的156例不同病程、部位、色泽以及治疗次数的门诊瘢痕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瘢痕病程在1个月内的与大于1个月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短,效果越显著。面部瘢痕疗效明显优于其他部位,红色和色素沉着性瘢痕治疗效果好于近肤色的瘢痕。整体疗效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而提高,治疗2次与3~5次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3~5次效果最满意,但组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次后的效果不如4~5次明显。结论:强脉冲光技术无创安全、操作便捷,疗效满意,不失为防治瘢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确诊为黄褐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术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m MASI评分,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治疗组m MASI评分下降更明显(t=-3.52,P0.05)。治疗组有效率83.5%,对照组有效率55.2%,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治疗组的满意率84.6%,对照组的满意率58.6%,两组间的满意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49,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1 064nm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术优于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果酸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果酸和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盐酸米诺环素口服治疗。果酸治疗间隔时间为2周,5次为1个疗程;盐酸米诺环素口服100mg,1次/d,共口服治疗20d。治疗后1月、3月、6月进行随访,记录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月、3月、6月治疗组有效率依次为60%、85%、90%,对照组有效率依次为37.5%、49.5%、5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瘢痕及色素沉着的有效率及患者皮肤自我评价的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果酸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755nm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笔者科室门诊黄褐斑患者52例,使用755nm皮秒激光治疗,7周治疗1次,1个疗程治疗3~4次,疗程结束后进行黄褐斑平均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同时患者接受满意度调查,记录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黄褐斑患者经2~4次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2例的改善率达到60%以上,32例达到50%以上改善,无1例出现严重副反应,同时还有改善皮肤质地的作用,90%以上的患者表示满意。结论:755nm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并且副作用小,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肤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在黄褐斑皮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黄褐斑患者127例,根据近期皮损面积扩大、颜色加深情况将黄褐斑分为活动期和稳定期。用皮肤镜、RCM观察不同分期的黄褐斑皮损,分析临床分期与皮损处血管的形态及数量、树突状黑素细胞形态及折光度、黑素数量和炎症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127例患者中,进展期52例(占40.94%)、稳定期75例(占59.06%)。进展期患者RCM下树突状黑素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2,P0.05);皮肤镜下血管数量、RCM下炎症细胞进展期患者多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展期及稳定期患者RCM下黑素细胞数量、皮肤镜下血管形态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CM、皮肤镜下分别观黄褐斑皮损处的树突状黑素细胞形态、炎症细胞数量及血管数量的改变可作为黄褐斑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果酸联合点阵式铒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于笔者医院因皮肤老化进行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联合组采用果酸联合点阵式铒激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点阵式铒激光治疗,采用分光测色仪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眼外眦、颧骨最高点和口角与下颏角连线中点处的L~*值(明度指数)和a~*值的变化,采用皮肤水分测试仪测试角质层含水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光老化整体评分(GSD)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眼外眦、颧骨最高点和口角与下颏角连线中点处的L~*值和a~*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三个部位的L~*值和a~*值均显著上升(P0.05),且联合组的L~*值和a~*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皮肤含水量、GSD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的皮肤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症状改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远期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果酸和点阵式铒激光能显著改善光老化皮肤的色泽和含水量,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点阵式铒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4例患者被随机分成强脉冲光(IPL)联合果酸治疗组和IPL治疗对照组。治疗组:22例,每次先行果酸治疗,2周后IPL治疗,果酸、IPL治疗间隔均4周,分别治疗5次;对照组:22例,单纯采用IPL治疗,4周1次,共5次。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完成治疗后1个月,观察皮损积分治疗前后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合患者治疗前及完成治疗后1个月的面部VISIA检测数据变化,对包括皮肤纹理、色斑、红色区的改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1个月,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积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囊性丘疹积分治疗前后对照组变化不显著,而治疗组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部皮肤VISIA结果显示,两组在色斑、红色区项目上的绝对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纹理项目分值仅治疗组有下降(P0.05)。患者满意度调查,包括面部光滑度及色斑等改善,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IPL联合果酸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个研究中心,65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应用Medlite C6 Q-开关激光,以1064nm波长,6~8mm光斑照射面部,每周1次,10次为一个总疗程。治疗组术中同时给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于20ml生理盐水冲洗激光术后创面后持续多次喷雾治疗(3~4喷/cm2,6~8次/天),连续应用7~14天。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及喷雾。采用MPA9(MultiProbeAdap-ter)型皮肤图像分析仪和SOFT5.5皮肤性质测试仪检测皮肤瘢痕状况、色素沉着,并评价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红斑状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8%vs36%)及总有效率(88%vs74%)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rh-aFGF治疗后皮肤TEWL值(18.4±8.7vs25.8±11.4),黑色素指数(94.8±30.6 vs 104.2±27.9,P=0.014)相比于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另外治疗组激光治疗后创面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10.3%vs38.7%)。远期随访显示,治疗组色素沉着面积2.4±1.6vs4.1±2.1,色素沉着评分1.2±0.3vs1.8±1.1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h-aFGF术中应用联合术后序贯应用,可显著提高黄褐斑治疗疗效,减少激光术后并发症,远期可减少术后色素沉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QS-1064 nm Nd:YAG激光Q-PTP模式大小光斑序贯技术联合氨甲环酸片口服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对42例面部黄褐斑患者采用QS-1064 nm Nd:YAG激光Q-PTP模式进行治疗,间隔4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单次激光治疗先采用大光斑、低能量、全面部治疗(7 mm,1.4~3.0 J/cm~2,2、3遍),序贯小光斑、中能量针对色斑的精准治疗(4 mm,4.0~6.0 J/cm~2,1遍)。联合氨甲环酸片口服,每次250 mg,每天2次。治疗前后用m MASI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并评估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8.6%和64.2%,m MASI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时间点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0.1%和69.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QS-1064 nm Nd:YAG激光Q-PTP模式大小光斑序贯技术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为常规治疗黄褐斑提供了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黄褐斑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激光组:15例,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1次/月,共治疗6个月;联合组:15例,采用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激光治疗1次/月,两次激光治疗中间接受1次微针治疗,两种治疗交替进行,共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组MASI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73.3%)显著高于激光组(53.3%)(P0.05),联合组的满意率(60.0%)显著高于激光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在黄褐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 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 氨甲环酸口服治疗,观察给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黄褐斑严重程度指 数(MASI评分)、医生整体评价(PGA评分)、满意度及皮损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 于对照组的77.14%(P <0.05);观察组治疗后MASI评分、P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 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纳晶 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黄褐斑严重程度,减轻皮损症状,促进 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