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结直肠癌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基因。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肿瘤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该文概述了lncRNA在结直肠癌中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如何发挥其功能以及它们的表达是如何被调节,并重点介绍了以下lncRNA:HOTAIR、MALAT1、NEAT1在结直肠癌预后与肿瘤进展、侵袭、转移、细胞凋亡、放射抵抗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福荣  李龑杼  刘勇敢 《检验医学》2023,(12):1206-1210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ncRNA SNP作为新的、低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对结直肠癌的易感性预测、预后评估、病理分级判定、药物敏感性监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ncRNA),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IncRNA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以通过诱饵分子、支架分子和向导分子等形式,在表观遗传学水平、转录水平及转录后水平,调控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表达.lncRNA与肿瘤细胞生长和凋亡、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进一步阐明I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研究者开发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提供思路.笔者拟就lncRNA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作为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症状不典型,通常确诊时已是晚期,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及个性化治疗方法迫在眉睫。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H19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等过程,在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概括lncRNA H19作为结直肠癌诊断、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的现状,同时总结分析lncRNA H19参与结直肠癌上皮-间质转化、细胞自噬、化疗耐药、癌症干细胞等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随着研究的深入,lncRNA H19在结直肠癌中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望逐一被挖掘,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靶向干预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早期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缺乏是导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由于在CR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在外周血中稳定存在,而被认为是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涉及多步骤、多基因的相互作用等复杂过程。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无蛋白质编码功能却被证明具有广泛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的RNA分子。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大量LncRNA在结直肠癌中发生了异常表达(上调或下调),发挥着潜在的促癌和抑癌的作用。本文就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或下调的LncRNA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有效的诊断方式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关键,但是现有的检测方法,如结肠镜、粪便潜血试验等,在结直肠癌诊断中均有局限性。长链非编码RNA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长链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长链非编码RNA与结直肠癌的诊断进行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能够调控基因表达, 有望成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并且大量研究证明lncRNA在冠心病及其亚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lncRNA被认为是新的功能调控分子参与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其中一些lncRNA还具有成为诊断标志物的潜力。本文旨在从lncRNA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在冠心病进展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核苷酸,无开放阅读框架的非编码RNA分子,可通过转录调控、染色质修饰、X染色体沉默等多种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lncRNA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内多种生物学过程,有望成为新型的肿瘤诊断和预后分子标志物及药物作用靶点。本文就lncRNA在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居于前列,严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虽然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仍然不佳,因此需要深入理解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竞争内源性RNA理论的提出加深了对肿瘤形成机制的理解。竞争内源性RNA理论认为假基因转录本、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mRNA能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它们拥有编码蛋白mRNA相同microRNA反应元件,能竞争结合microRNA的结合位点,影响功能蛋白的表达而发挥促癌或抑癌的作用。近来大量研究表明竞争性内源性RNA分子在结直肠癌恶性行为中发挥重要功能,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梳理,本文目的在于将这些在结直肠癌中研究的竞争性内源性RNA分子进行归类,并阐述这些分子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各种疾病中lncRNA的异常表达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其增殖、凋亡、转移和分化等。在CRC也发现了lncRNA的异常表达。本文阐述了不同lncRNA在CRC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临床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ELFN1-AS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未予手术和放化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提取两组研究对象血清总RN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lncRNA ELFN1-AS1相对表达水平;分...  相似文献   

13.
14.
哺乳动物基因组转录大量RNA转录本,包括编码RNA和非编码RNA(ncRNA)。随着对非编码RNA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细胞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Xist lncRNA被认为在雌性动物细胞内能够起到剂量补偿(dosage compensation)作用,在许多疾病中检测出Xist lncRNA的异常表达,表明Xist lncRNA可能在多种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Xist lncRNA在X染色体相关疾病中的分布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非编码RNA参与了多种疾病尤其是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过程,是近期研究热点之一。随着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完善,越来越多的lncRNA分子被发现,并有望成为新型肿瘤诊断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靶点。近期研究提示IncRNA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lncRNA近期研究进展,相关lncRNA数据库的使用,并着重介绍了lncRNA与肿瘤诊断和预后关系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lncRNA在乳腺正常发育及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的改变与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丰富,与乳腺癌相关的lncRNA被大量发现和验证。为此,该文就lncRNA在乳腺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调控RNA,可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和凋亡.miRNA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若干miRNA直接或间接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miRNA表达谱与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为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将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肝癌(HCC)是肝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患者病死率高。对HCC发生发展机制的认知局限是其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基因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疾病患者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近年来,lncRNA在癌症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这为HCC早期诊断、病情控制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就长链非编码RNA在HC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一类由基因组序列转录形成,但不具备蛋白质合成功能的RNA。根据分子链长度不同,ncRNA可分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200bp)和短链非编码R NA(shor tnon-codingR NA;<200bp)。其中,短链非编码R NA又分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内源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PiRNA(PIWIinterferingRNA)等。目前发现多种miRNA和lncRNA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表达异常,与肠黏膜炎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炎症性肠病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到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其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缺少特异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等多种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等进程。本文就近年来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的lncRNA研究进展及其分子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预后监控等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