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 PMD 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 NIHSS 评分分为 PMD 组和 NPMD 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梗死模式差异,分析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 PMD 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MD 组高脂血症、LDL-C、基线 NIHSS 评分、内分水岭梗死和大穿支动脉梗死比例明显高于 NPM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 NIHSS 评分≥4、内分水岭梗死、大穿支动脉梗死是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后 PMD 的独立预测因素(P 均<0.01)。结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 PMD 显著相关性,基线 NIHSS 评分≥4、内分水岭梗死、大穿支动脉梗死是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后PMD 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54例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Fas、bcl-2、Ts含量,拟了解深穿支小动脉梗死引起腔隙性梗死的机制和早期诊治对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Fas、bcl-2、Ts的百分含量与皮层区脑梗死对比研究。结果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Fas、bcl-2、Ts含量(2.67±1.30)、(1.88±0.79)、(2.97±1.02)%,高于对照组的(1.73±0.74)、(1.03±0.21)、(0.62±0.05)%(P<0.05)。而在不同部位比较中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又以(2.36±0.87)、(1.98±0.56)、(2.63±1.02)%,明显高于皮层梗死组(P<0.05)。结论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是具有较高危险预后的高发病率大脑小动脉病变。发病时存在细胞凋亡因子和粘附分子的异常改变。加强高血压、高血糖及吸烟危险因素防治,方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邓志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96-3097
腔隙性脑梗死系指直径在15~20mm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腔部小梗死的总称。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  相似文献   

4.
<正>脑穿支动脉闭塞常常引起带有经典临床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尽管很多患者预后良好,仅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但是仍有27%62%[1]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可见于脑穿支动脉病(PAD),其中常见病变在豆纹动脉(LSA)、脑桥穿支动脉APA)和大脑后动脉穿支。我们将早期运动功能损害定义在起病第1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分数增加>1分[1,2]。  相似文献   

5.
腔隙性脑梗死是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约占脑梗死的20%,是最常见的高血压脑血管病变。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4年11月以来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腔隙性脑梗死是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梗死灶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cm。这种梗死多发生在脑的深部,尤其是基底节区、丘脑和脑桥。笔者就其临床发病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雪梅  陈卫红  邓红亮 《河北医药》2013,35(12):1851-1852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是指发生于脑的2条或2条以上主要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的脑梗死,可见于大动脉皮质动脉之间、皮质支和深穿支之间以及深穿支和深穿支之间的边缘带,又称边缘带脑梗死,约占所有脑梗死的10%[1]。CWI可以分为皮质分水岭梗死(CBZ)和皮质下分水岭梗死(IBZ)[2]。CBZ为累及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  相似文献   

8.
<正>颅内大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在我国高达33%的脑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其预后较差。长期以来抗血小板、调脂等内科疗法一直被认为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严重颅内动脉狭窄,即使予以正规的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仍然很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隙性卒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比较腔隙型脑梗死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确定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3.89±11.17)岁,颅内动脉狭窄组121例(67.7%),其中单发性动脉狭窄29例(24.0%),多发性动脉狭窄92例(76.0%)。1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当中,合并高血压病120例(60.6%),高脂血症98例(49.5%),冠心病62例(31.3%)。颅内动脉狭窄组冠心病(42.1% vs.14.3%;χ2=9.205,P =0.002)和糖尿病(25.6% vs.10.4%;χ2=3.173,P =0.007)以及颈动脉 IMT 增厚(29.7% vs.7.8%;χ2=3.962,P =0.04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颅内动脉狭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性低于无颅内动脉狭窄组[(1.31±0.52)mmol/L vs.(1.57±1.54)mmol/ L;t =-2.242,P =0.026]。多变量 Lol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优势比(OR)10.013,95%可信区间(CI)1.079~92.900;P =0.043]和糖尿病(OR 6.766,95% CI 1.704~26.870,P =0.006)是腔隙性梗死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而 HDL 水平较高(OR =0.015,95% CI =0.001-0.299)是腔隙性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多合并颅内动脉狭窄,冠心病和糖尿病是腔隙性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性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颈动脉斑块的特点。方法:将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腔隙性梗死组和非腔隙性梗死组、进展性卒中和非进展性卒中组、吸烟组和非吸烟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并应用颈动脉超声对斑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进展型卒中组、非腔隙性梗死组、吸烟组与青年组、稳定型卒中组、腔隙性梗死组和非吸烟组相比,前者hsCRP值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颈动脉超声显示有斑块患者73例(65.18%),共检出斑块230块,斑块绝大部分(79.56%)位于颈总动脉。随着年龄的增加,超声检出的斑块数相应增多。斑块以中回声斑块为主,青年组以中低回声斑块为主,老年组以混合回声斑块为主,其余各组斑块回声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年组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发现斑块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时,年龄、梗死面积愈大,病情愈不稳定,hsCRP水平愈高。颈动脉超声通过描述斑块的声学特征,间接反映了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改善情况;并对不同卒中亚型的疗效进行比较,对阿加曲班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9年12月1日—2021年6月1日新疆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急性非心源性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患者是否使用阿加曲班治疗作为分组的依据,390例入选患者分为阿加曲班组(285例)和未使用阿加曲班的对照组(105例),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吸烟史等基线资料,收集治疗前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入院时及治疗7 d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卒中病因分型等数据。卒中分型诊断标准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以住院第7天时NIHSS评分和mRS评分为疗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阿加曲班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冠心病患病人数,吸烟史,LDL-C、HDL-C、TC、TG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种类等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7 d时NIHSS评分、治疗7 d时NIHSS评分变化、治疗7 d时mRS评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例数、穿支动脉病变型例数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亚组中,两组间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治疗7 d时NIHSS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支动脉病变型亚组中,两组间入院时NIHSS评分、治疗7 d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NIHSS评分改变与使用阿加曲班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高血压与治疗7 d时NIHSS评分,冠心病史、LDL-C水平与治疗7 d时mRS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卒中病史与治疗7 d时NIHSS评分改变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可以改善非心源性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预后,卒中分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史、既往卒中病史等因素对阿加曲班疗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同期42例单纯脑卒中患者及5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患者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冠脉造影结果和颅脑CT或MRI等结果。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及单纯脑卒中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单纯冠心病及单纯脑卒中患者;冠脉造影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评分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颅脑CT或MRI检查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以腔隙性梗死和多发性梗死为主,两组患者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和血脂对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敏  陈科宇  杨雪梅 《天津医药》2020,48(9):862-865
摘要:目的 探讨颈-脑动脉僵硬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因急性缺血性卒中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26例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53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73例)。应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测定患者的颈-脑动脉脉搏波速度(ccPWV),对比2组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资料及脑卒中类型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cPWV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危险因素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冠心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ccPWV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ccPWV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最佳临界值为6.79 m/s,敏感度为83.84%,特异度为76.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NIHSS评分≥6分(OR=6.588,95%CI:2.197~15.342)、ccPWV≥6.79 m/s(OR=2.638,95%CI:1.367~5.647)、高血压(OR=2.146,95%CI:1.079~3.254)、糖尿病(OR=2.014,95%CI:1.403~5.341)、冠心病(OR=5.349,95%CI:3.246~18.298)及年龄≥70岁(OR=2.341,95%CI:1.579~6.241)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cPWV≥6.79 m/s可能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分析80例2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本组80例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10例(第1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0例(第2组),合并冠心病16例(第3组),合并脑梗死12例(第4组),合并高脂血症22例(第5组)。采用日本ALOKA-SSD-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了解患者在安静时,其两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的频谱形态,并比较患者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Am)和搏动指数(PI)。结果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其两侧MCA、PCA、BA、ACA、VA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和搏动指数均高于单纯糖尿病者。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脑血管病变情况时所带来的严重性与其所患合并症有关,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评价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经头颅CT或/及MRI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老年患者(≥65岁)268例作为观察组,207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疾病特点及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部位、性质及相应血管狭窄情况.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P〈0.01);斑块发生部位以颈动脉窦部较多见、且左侧较右侧多发;硬斑较多,其中,颈内动脉虹吸部硬斑较多,软斑以颈动脉窦部最多;轻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结论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中,动脉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起重要作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对控制老年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发展,防止腔隙性脑梗死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方法收集2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老、中、青三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梗死部位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1)三组间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差异性显著(P〈0.05)。(2)中青年组典型胸痛者、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而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于老年组,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3)中青年组以前壁梗死、单支血管病变为主,老年组以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发,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为区别于老年组的特征;多突然起病,有典型胸痛;预后好,并发症及死亡率低;冠状动脉血管以单支病变为主,三支病变较少。(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比例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症状多不典型;预后差,并发症及死亡率高;冠状动脉血管以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或狭窄程度大于85%)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脑梗死组),共94例,其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65.02±14.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白细胞及分类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收治的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按照梗死部位的不同分为左侧组54例和右侧组51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1周内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肺部感染发生情况,1个月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和残障程度评分( mRS)。结果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肺部感染率,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乙.05);按有无肺部感染分层后,2组中肺部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左侧组中无肺部感染患者发病第1天的白细胞及其分类与右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趋势不同,左侧组中无肺部感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在发病后第1天即升到最高,在1周内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而右侧组在发病第3天出现一过性升高;左侧组无肺部感染患者的淋巴细胞比例在发病第1天即降到最低,1周内呈逐渐增高到正常水平,而右侧组在发病第3天出现一过性降低( P <0.05)。结论未发生肺部感染的不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白细胞变化趋势不同,提示不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引起的免疫抑制的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高分辨率MRI(high resolution MRI,HR-MRI)在脑梗死患者颅内责任血管管壁特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7例、女13例,年龄22~75(58.4±6.00)岁,合并高血压者63例、糖尿病者44例、高脂血症者27例、心房颤动者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就诊资料及HR-MRI影像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t、秩和检验。结果 80例脑梗死患者中,52例患者的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MCA),28例为基底动脉(BA)。MCA狭窄患者位于背侧壁、下侧壁的斑块占比较高,BA狭窄患者的斑块则位于腹侧壁、背侧壁较多,两组患者的斑块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1,P=0.020)。责任血管为MCA的患者,多为皮层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灶;责任血管为BA的患者,多为桥旁脑梗死、小脑半球梗死。80例患者中,早期、中期、晚期患者分别为52例、18例、10例,其斑块强度逐渐降低,早期患者的斑块2级强化占比最高(χ2=26.510,P<0.001)。结论 HR-MRI可清晰识别梗死患者颅内责任血管管壁特征,患者发病至检测的时间越短,其斑块强化程度越高,HR-MRI影像对于脑梗死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10例有造影指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对脑动脉狭窄程度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均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糖尿病、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更为密切;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脑动脉中度狭窄的发生率较高血压高(P<0.05),糖尿病脑动脉重度狭窄的发生率较冠心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更为密切;糖尿病可能是脑动脉严重狭窄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