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研究证实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与静脉溶栓相比 ,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再梗死率和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 ,而冠状动脉内支架应用 ,有效地降低了冠脉再狭窄的发生率。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9月我们为 2 8例 AMI患者应用了冠状动脉内支架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 AMI中 ,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 47~ 79岁 ,平均 5 6~ 9.2岁。其中前壁及广泛前壁心梗 16例 ,下壁 侧壁心梗 2例 ,下壁心梗 5例 ,后壁心梗 2例 ,前壁 下壁心梗 3例。既往有糖尿病史 12例 ,高血压史 2 1例 ;心功能 1~ 2级 2…  相似文献   

2.
1998年11月以来,我们对24例冠心病患者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41例次,并在其中29支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36个,置入成功率为97.2%。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3例;年龄34~60(平均55.40±9.60)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7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者1例,不稳定心绞痛12例,稳定型心绞痛4例;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病7例、高脂血症4例,有吸烟史7例,心功能~级4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3例,多支病变(包括左主干1例)3例。前降支(LAD)病变26处,对角支(Diag)3处,回旋支(LCX)7处,右冠状动脉(RCA)12处,共…  相似文献   

3.
1996年 10月至 1998年 9月 ,我院对 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施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其中 3例置入冠脉内支架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7例、女 1例 ,年龄 47~ 6 8岁 ,发病 1~ 8小时。AMI部位为广泛前壁 2例 ,下壁、正后壁 3例 ,合并右室梗塞 2例 ,心内膜下心梗 1例。冠状动脉造影为多支病变6例 ,单支 2例 ,双支 3例 ,3支 3例。除 1例心内膜下心梗患者冠脉狭窄 95 %以外 ,其余均为 10 0 %闭塞。急诊 PTCA均置入临时起搏器 ,用 76 %泛影葡胺行冠状动脉造影。先行非IRA造影 ,经右侧股动脉方式。采用 7F、…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早期ST段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恢复的ST段移位变化用于其预后判断尚少报道。本院自 1995年开始对溶栓治疗中的 40例AMI进行 1~ 12个月的观察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参照国内有关资料制定溶栓疗法选择标准。入选对象 4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34~ 76岁 ,平均年龄 5 8 3岁。梗塞部位 :下壁 18例 ,广泛前壁 10例 ,前间壁6例 ,前壁合并下壁 4例。ST段监护方法 :溶栓方法 :①溶栓前服蚓激酶 80 0mg(青岛双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②静注地塞米松 5mg;③尿激酶 (广东天普洛欣 ) 15 0~ 2 0 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 10 0…  相似文献   

5.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首次AMI入住心脏监护病房的老年患者 75例 ,均无心源性休克 ,发病距治疗时间≤ 10h。溶栓组 4 4例 ,年龄 6 0~ 75岁 ,平均 (6 6 4±7 6 )岁 ,男 2 9例、女 15例 ;其中广泛前壁梗死 9例 ,前间壁、前壁 17例 ,下壁 11例 ,下壁、后壁 3例 ,下壁、右室 2例 ,高侧壁 2例 ;并存高血压 11例 ,糖尿病 9例 ,脑梗死 5例。支架组 31例 ,年龄 6 0~ 83岁 ,平均 (6 7 9± 8 9)岁 ,男 2 2例、女 9例 ;其中广泛前壁梗死 13例 ,前间壁、前壁 8例 ,下壁 8例 ,下壁、右室 2例 ;合并高血压 14例 ,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发病至入院时间<12小时的28例患者行直接PTCA并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果28例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CA)均为左前降支(LAD)近端或起始部,TIMI血流0~Ⅰ级,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4例,PTCA即刻成功率100%,IRA血流均达TIMIⅢ级灌注.1例未置入支架者手术后第二天再发胸痛,并发急性肺水肿死亡.27例存活病例随访1~36个月无死亡,LVEF59.8±6.5%.结论对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包括对升压药有反应的KillipⅣ级患者行直接PTCA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16例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自 2 0 0 1- 0 1~ 2 0 0 2 - 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16例AMI患者 ,均在发病 2 0h内行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其中男13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5 5 8± 9 1)岁。心肌梗死部位 :前壁 8例 ,前间壁 2例 ,下壁 6例 ;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2例 ;Killip分级 :Ⅰ~Ⅱ级 14例 ,Ⅲ级 2例。冠脉内支架术 :所有确诊AMI的患者均常规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确定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靶病变。病例选择标准 :靶病变狭窄程度为 70 %~ 90 % ,血管直径…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置入国产支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金新动脉支架置入小型猪正常冠状动脉内的可行性 ,观察支架置入后各时相支架段血管开通情况及血管内膜反应。方法 将 39枚国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 2 0头小型猪冠状动脉内 ,每头小型猪的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各被置入支架 1枚 ,观察置入 2 4h、1周、2周、4周、12周及 6个月血液动力学、肝功能、肾功能变化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 ,并对支架置入段血管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①该种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97 5 % ,支架置入对血液动力学、肝功能、肾功能无影响。②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示所有支架置入即刻和动物处死前支架段血管开通率10 0 %。支架X光下清晰可见 ,未经特殊抗血栓治疗 ,支架段血管内无血栓形成。未见与置入支架有关的心脏事件发生。③组织病理学形态分析显示新生内膜由不同排列的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细胞 (SMCs)组成 ,置入支架 1周开始有内膜覆盖支架丝 ,2周时可检测到光滑的新生内膜 ,置入支架后 1周、2周、4周、12周、2 4周支架小梁处新生内膜厚度分别为(5 6 17± 31 15 ) μm、(10 9 72± 4 1 6 1) μm、(348 2 5±5 6 78) μm、(2 5 6 2 5± 5 5 97) μm、(14 8 6 1± 39 82 ) μm。支架小梁间新生内膜厚度分别为 (37 2 1± 2 7 5 0 ) μm、(6 4 5 6±36 5 7) μm、(1  相似文献   

9.
我们将高频喷射通气(HFJV)应用于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泵衰竭患者,获得良好效果。 1.一般资料:6例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年龄36~74岁,平均55岁;广泛前间壁梗塞4例,下壁2例。  相似文献   

10.
1989年以来,我院采用静滴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21例。患者年龄36~73岁,病程30分钟至22小时。梗塞部位在前壁及前间壁4例,下壁8例,前壁并下壁、广泛的壁并下壁右室梗塞及前间壁并右室梗塞各1例,前侧壁2例,经与对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分析1971年至1987年间收治的急性室间隔破裂患者20(男14、女6)例,年龄66.8±7.9(46~79)岁,均经心脏插管检查。在18例中,心肌梗塞症状出现至临床医师闻及收缩期杂音平均6.6(1~22)天。其余2例持续胸痛7天和14天,临床未能确诊心肌梗塞,但手术发现左室后壁表面有纤维化。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部位如下:下壁或下后壁梗塞8例(其中1例兼有右室梗塞),前壁梗塞4例(其中1例兼有右室梗塞),前壁和前侧壁梗塞6例。插管检查前心功能 Killip 分级如下:4级11例,3级6例,2级2例,1级1例。9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AMI)24例,年龄51~70岁(平均59.06±5.72岁),全部男性.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5例,下壁及右室梗塞5例,前间壁梗塞4例,前壁梗塞9例及心内膜下心肌梗塞1例.患者入院距胸痛发病1~6h(平均3.4±1.2h),PTCR开始距胸痛发病1.5~8.0h(平均4.5±1.5h).UK用量;96万u10例,再通9例,120万u9例,再通8例,144万u5例,再通1例,总共18例再通,平均再通率75%.PTCR开始至再通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90分钟,平均45±15分钟.其再通距发病时间2.0~9.5h,平均5.5±1.7h.再通时间<3h者近期预后好;>6h者近期并发症多.全组24例无脑卒中及重要脏器出血,仅穿刺部位血肿4例,18例再通者无急性冠再闭塞现象,但有不同程度再灌注损伤,未通组6例中2例有频发室早.本组有7例并发糖尿病,占AMI发病率29.2%,5例以“心性哮喘、急性左心衰”、2例以“心源性休克”入院.1例糖尿病再通患者于溶栓后第4天死于泵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本院1993~1998年收治的13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老年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38例7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以下2个或2个以上标准:1典型的心绞痛病史;2谷草转氨酶(GOT),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升高2倍或2倍以上;3心电图动态变化。其中男性81例,女性57例,年龄70~91岁,(平均75.2±3.7)岁。梗塞部位分布:广泛前壁9例,前间壁26例,前壁6例,高侧壁3例,下壁33例,下壁 后壁9例,下壁 广泛前壁5例,下壁 右室梗塞25例,多部位…  相似文献   

14.
报告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5岁以下的48例对照分析,探讨老年AMI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老年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60~84岁,平均72.3岁。其中再发梗塞4例。非老年组:男37例,女11例;年龄40~55岁,平均51.4岁。二、发病季节2组病例均以冬季最多,春季次之,高峰期11月~2月。其间无差异。三、梗塞部位依据心电图检查,老年组梗塞部位:前侧壁23例,前间壁17例,广泛前壁13例,下壁7  相似文献   

15.
1984~1991年我们收治60岁以上老年再发性心肌梗塞31例;男18例,女13例。其中28例为2次梗塞,3例为3次梗塞。梗塞间隔为2个月至10年,平均5年。初次心梗部位:下壁16例,前间壁12例,前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18例60岁以上血流动力学资料,以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老年AMI的临床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18例AMI均为住院患者,符合WHO(1979)公布的AMI诊断标准。男15例,女3例,年龄60~80(平均63±5.5)岁。梗塞部位:前间壁5例,广泛前壁4例,前间壁 下壁3例,广泛前壁 下壁1例,广泛前壁 高侧壁1例,下壁 正后壁3例,下壁 右室1例。合并心律失常10例(室性心律失常8例,  相似文献   

17.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逐年增多 ,尤其是冠状动脉 (冠脉)介入治疗日益引起关注 ,本文回顾性总结≥ 70例 70岁AMI患者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的情况 ,旨在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入选病例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并接受PCI的≥ 70岁的AMI患者共70例 ,男 5 3例 ,女 1 7岁 ,年龄 70~ 84( 72 .4± 5 .3)岁。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2 8例 ,下壁心肌梗死40例 (并发右室梗死 1 9例、后壁梗死 8例 ) ,高侧壁心肌梗死 2例。并发高血压 5 7例 ( 81 .4% ) ,糖尿病 4…  相似文献   

18.
1996~ 1998年 ,我院应用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 83例 ,根据其发病 2 4 h有无心电图 (ECG)T波倒置分为 A、B两组进行对照分析 ,以观察溶栓后早期 T波倒置与临床判定冠脉再通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62例 ,女 2 1例 ;年龄 4 3~ 71岁 ,平均55± 3 .5岁。均符合 1979年 WHO制定的 AMI诊断标准。梗塞位于下壁 2 3例 ,广泛前壁 2 0例 ,前间壁 19例 ,高侧壁 8例 ,下后壁 6例 ,下壁伴正后壁 6例 ,下壁伴右室 1例。冠心病病史时间 2个月~ 15年。既往有心绞痛发作史 3 5例。其中合并高血压 2 6例 ,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我们在急诊室内对 16例≥ 75岁的 AMI患者实施溶栓治疗 ,未见有出血等并发症 ,且效果优于同期相匹配的非溶栓治疗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观察组 16例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 75~ 82岁。均符合 WHO的 AMI诊断标准 ,其中广泛前壁梗塞 10例 ,前间壁梗塞 6例。另取对照组 2 2例 ,男 18例 ,女 4例 ,为同期未溶栓的 AMI。其中广泛前壁心梗 12例 ,前壁 4例 ,前壁 下壁 4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1发病 4小时以内入院 ;2无糖尿病史 ;3非下壁及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4心功能 (Killi P分级 ) 级以上 ;5无溶栓的其它禁忌症。两…  相似文献   

20.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住院,急性前壁心肌梗塞者17例。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36—61岁。7例于发病后12小时内入院,其余于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其中前壁心肌梗塞包括,前间壁梗塞9例、前间壁并心尖部梗塞7例、广泛前壁梗塞5例。均以典型症状,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变化和血清酶学改变,作为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依据。患者住院过程中,仍作常规处理。必要使用利尿剂和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6例、苯妥英钠3例)。 胸壁R波、Q波和ST段标测方法:前壁心肌梗塞患者,采用Maroko氏35个标测点进行标测;五个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