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1995年8月-1998年8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40例,现将资料完整的30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叨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1.4岁。30例中,巨块型26例,其中右肝叶20例,左肝叶4例,左右肝叶同时占位1例,右肝叶和方叶占位1例;弥漫性肝癌4例,其中左、右肝叶占位各1例,全肝占位2例。肿瘤大小在10.5×6.2×8-17.8×18.9×10cm3之间。AFP值>400mg/ml者26例,伴轻度及中度腹水者28例,大量腹水者2例。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2.
自制碎石工具治疗巨大胃石33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7月至1999年3月,我们自制碎石工具,对33例巨大胃石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33例胃石(食用黑枣或柿子引起)病人中,女19例,男14例。年龄为22~68岁。结石为3~4cm者20例,5~6cm者10例,3例胃内有多发结石,大小为3~5cm不等。就诊时病程为15~60d者31例,有两例病程分别为6及11个月。就诊前均采用过药物治疗。 2.器械:Olympus GIF-XQ20胃镜和BML-3Q(或4Q)旧碎石网线及其外包装塑料管,Wilson-Cook的Soehe…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甲胎蛋白mRNA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由于PCR技术的应用,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检测近有很大进展.本文用RTPCR检测肝癌(HCC)和其他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藉以反映HCC细胞的存在,并与其他血清标记物比较.方法HCC患者22例,肝硬变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10例,健康成人受试者(对照)5例.取患者和对照的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总RNA并作电泳鉴定,用合成的两对引物进行巢式RTPCR扩增AFPmRNA,同时分析血清AFP和乙肝标记物.结果AFPmRNA在13例HCC(591%),2例肝硬变(200%)患者外周血中测到,其余标本均为阴性.AFPmRNA阳性的13例患者肿瘤均大于5cm,为晚期患者.在该13例患者中仅有6例(461%)在血清中测到AFP,但有12例(923%)HBsAg,抗HBe,抗HBc全阳性,而AFPmRNA阴性的5例该3标记物全阴性.结论RTPCR扩增AFPmRNA是检测HCC和肝硬变患者循环肝癌细胞的敏感方法.患者外周血中的AFPmRNA有可能作为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标记对HCC诊断、随访观察和疗效评定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应用ELISA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含量,探讨了IL-6含量与肝癌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1;IL-6在PHC病人明显高于硬硬化组对照组;2.IL-6与AFP含量呈正相关;3.IL-6在肿瘤直径大于5cm单发组,明显高于直径小于5cm单发组,明显高于直径小于5cm单发组;4.肝内转移组,又明显高于无肝内转移组。  相似文献   

5.
综合序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采用综合序贯介入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36例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组16例,肝功能ChildA级10例,B级6例。癌块<5cm者1例,>5cm者15例,合并门脉癌栓者7例。肝动脉栓塞化疗(TAE)组20例,ChildA级及B级各10例,癌块<5cm者2例,>5cm者18例,门脉癌栓7例。TAE组按常规行TAE治疗。综合治疗组的措施是:TAE.B超引导下门静脉栓塞化疗、无水乙醇肝内注射(PEI)、B超引导下门脉癌栓的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碘油及化疗药物肝内直接注射、其他措施有免疫制剂及90Y-玻璃微球肝内注射等,以上治疗序贯进行。结果随访时间3年,综合治疗组病程4~34个月,最长生存湖34个月(存活),半年生存率为87.5%,一年生存率为56.2%.TAE组病程3-29个月,最长生存期29个月(死亡)。半年生存率为60.0%,一年生存率为20.4%。结论综合序贯治疗的半年及一年生存率均较单纯TAE组显著延长,在改善肝癌预后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200颗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院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应用国产LDRF-50A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摘除食管、胃、十二指肠、大肠息肉共计200颗,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200颗息肉共在131例病人身上发现,患者均以腹痛和(或)便血就诊接受电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为息肉者。男107例、女24例。年龄2~78岁,平均42+3岁。息肉单发97例,多发34例,其中散发性腺瘤病3例,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息肉直径0.5cm以下50颗,0.6~1.0cm119颗,1.1~1.5cm17颗,1.6~2…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雌激素受体表达及内分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内分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Lee氏荧光配体细胞化学法检测41例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ER的表达.本组男38例,女3例,年龄25岁~72岁.同时检测肝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血清AFP及CEA.6例ER阳性者采用他莫昔芬治疗(每次20mg,2次/d,长期服用)并观察疗效.结果肝癌组织ER阳性20/41例,阳性率488%.ER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AFP、CEA含量及组织类型(梁状型ER阳性450%,腺样型333%,实体型714%,硬化型667%,透明细胞型250%;P>005)无明显关系,与肿瘤体积(≥10cm,ER阳性率750%;<10cm,ER阳性238%;P<001)和分化程度(分化好26例,ER阳性346%;分化差15例,ER阳性733%;P<005)有显著关系.本组ER阳性病例中6例经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有效5/6(833%),其中4例AFP下降.结论ER阳性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ST-E1管引导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5月~1997年4月,我院在ST-E1管引导下栓塞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45例。本法栓塞硬化均为一次注射完成,对比以前内镜下需多次硬化治疗才能达到曲张静脉消失,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33例,女12例。大出血史1~7次。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7例,B级12例,C级6例。合并肝癌3例,门脉分流术后6例。45例中急性大出血12例,行三腔管压迫,内科综合治疗33例,均为住院患者。2.治疗方法:应用OlympusGIFXQ30胃镜,外径为2cm的透明塑料管(Olym…  相似文献   

9.
1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1995年9月~1999年12月住我院28例心力衰竭(CHF)患儿,男19例,女11例,年龄2~13(平均6.0±2.5)岁;诊断标准参照1985年全国小儿青岛会议制订的“小儿心力衰竭标准”。原发病为扩张型心肌病6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7例,先天性心脏病8例9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例;其中心功能(NYHA) Ⅱ级12例, Ⅲ级9例,Ⅳ级7例;病程6个月~9年(平均18.5±20.3个月),全部患儿采血前3周均未用免疫制剂或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或阻滞剂;另设健康儿童20例…  相似文献   

10.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610/199812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36岁~68岁.均经B超、CT、AFP及肝穿剌活检确诊.AFP>200ng/mL者25例;肿瘤位于肝右叶者15例;肝左叶者9例;双叶者8例;伴门静脉癌栓者12例.1.2 方法 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剌插入导管,超选择插入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行经肝动脉灌注(THAI)治疗,用药采用HPF方案,即羟基喜树碱(HCPT)24mg…  相似文献   

11.
埋植式药泵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36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36例肝细胞肝癌中男33例,女3例,年龄32岁~65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AFP检测,B超和(或)CT检查,经手术探查证实无法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病例中巨块型22例,结节型10例,弥漫型4例;肿瘤直径<5cm2例,5cm~10cm...  相似文献   

12.
1996年3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对15例复发性膀胱肿瘤患者施行经尿道激光切除术(TULBt),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52.3(36~80)岁。曾接受1次开放性肿瘤切除术者11例,2~3次者4例。肿瘤位于膀胱侧壁8例,输尿管口及颈部3例,顶部4例。B超及CT检查发现肿瘤20枚,其中<1cm12枚,1~2cm5枚,2.1~3cm2枚。肿瘤单发12例,多发3例。膀胱镜及活检病理检查,肿瘤为Ta期6例,T1期7例,T2期2例,移行上皮癌14例,腺癌1例。细胞分…  相似文献   

13.
1994年3月~1998年12月,我科对15例中低位直肠癌施行改良Parks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9例;年龄40~76岁,平均56岁。肿瘤位于肛缘上5~7cm。Dukes分期:A期4例,B期8例,C期3例。大体病理...  相似文献   

14.
内镜直视下放置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狭窄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1996年12月起,我院采用国产食管金属带膜支架在内镜直视下放置的方法,治疗各种良、恶性疾病所致的食管狭窄,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0~84岁,平均65岁;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1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6例,无法手术食管癌8例,贲门癌4例;食管癌放疗后狭窄3例。狭窄长度为3~15cm,其中3~5cm22例,6~10cm8例,10cm以上2例。狭窄内径为0.3~0.5cm,狭窄位于食管上段1例,中段17例,下段14例。临床均有吞咽困难,按吞咽能…  相似文献   

15.
经内镜扩张联合微波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经内镜Savery探条扩张联合微波技术对92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进行了276次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92例中,男82例,女10例。年龄35~76岁,平均51.6岁。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时间:15~30天6例,1~5个月47例,6~12个月31例,1年以上8例。狭窄部位:上段41例(44.56%),中下段51例(55.44%)。狭窄长度;小于2cm12例,2~5cm36例,5~10cm28例,大于10cm16例;狭窄程度:完全闭塞17例,吻合…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与乳腺癌较难鉴别。近年来,随着病理检查的普遍开展,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986~1997年,我们收治本病患者38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9~62岁,其中31~50岁者27例。病程1个月内者14例,2~12个月13例,13个月至5年7例,6~11年4例。乳房出现肿块32例(位于乳晕深部17例,乳晕区外12例,占据整个乳房3例),肿块为1cm×1cm×1cm~8cm×8cm×7cm;乳房溢液16例(淡黄液8例,脓性液5例,血性液3例),乳房皮肤…  相似文献   

17.
GM—CSF及IL—4增强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及白介素4(IL4) 对正常成人及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 表面人白细胞抗原(HLA)DR 及B72 等免疫分子表达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正常成人(n = 10) 及肝癌患者(n = 10)DC,检测经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前后DC 表面HLADR 及B72 表达水平及DC 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经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后DC 表面HLADR 及B72 表达水平在肿瘤患者(6-7 ±1-6 、6-1 ±1-1 增至13-1 ±2-3 、11-4 ±2-0VOF,P< 0-01) 及正常成人(10-7 ±1-4 、9-6 ±1-2 增至14 ±2-2 、11 ±1-7VOF,P< 0-05) 均有增高;该DC 免疫诱导能力亦相应增强( 肝癌患者:由3100 ±120 增至6400 ±140cpm ,P< 0-01 ;正常人:由6200 ±90 增至7000 ±110cpm ,P> 0-05) 。结论 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能增强正常成人及肝癌患者DC 表面HLADR 及B72 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增强DC 免疫功能。提示联合应  相似文献   

18.
分泌抗细粒棘球蚴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棘球蚴囊壁生发展制备抗原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SP2/O进行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克隆后建立了分泌抗细粒棘球蚴单克隆抗体细胞株C5F2C11A11,C12C11F6G3,C12H12F8D5三株。应用ELISA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该三株具有特异性,培养上清分泌抗体滴度分别为1:2560,1:5120,1:5120。  相似文献   

19.
标题 Flolan国际随机存活试验(FIRST);最后的结果作者 CaliffRM,etal.JAmCollCardiol,1996,27:141A(英文)  研究疾病:末期心力衰竭。目的:评估epoprostenol(前列环素)对末期心衰患者之病死率和发病率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式。病人资料:471例(预定875例),平均年龄为(65±10)岁,左心室射血分数<25%,充血性心衰,NYHAⅢ或Ⅳ级,肺毛细血管楔压>15mmHg,心功能指数<2-5L/min·m2。随访:12个月;6个月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探讨人外周血AFPm RNA 与肝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反转录—巢式PCR 技术,检测了38 例不同肝病患者和9 例非肝病患者外周血中的AFPm RNA。结果 其检出结果分别为:对照组0/9 ;肝硬化组2/11 ;肝癌未发生转移组2/7 ;局部转移组6/12 ;远处转移组7/8 。其中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肝癌无远处转移与远处转移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 及 P< 0 .05) 。另外,肝癌患者中,直径> 5 cm 组外周血中AFPm RNA 阳性率明显高于直径< 5cm 组( P< 0 .05) 。肝癌患者血清AFP> 400ng/ml 组外周血中AFPm RNA 阳性率具有明显高于AFP< 400ng/ml组(P< 0 .01) 。肝功能分级与外周血中AFPm RNA 阳性率无关。结论 人外周血中AFPm RNA 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可用于预测肝癌远处转移,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