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市小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近日对该市1000多名小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43.7%的孩子放学后常和同学、邻居玩耍;有46.7%的孩子由于缺乏玩伴,经常一个人独自在家里玩。平时只有9.7%的家长经常和孩子玩,节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长能陪孩子玩。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铅冶炼厂周边村庄群发性铅中毒住院患儿的特点,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铅中毒防治知识的认识,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和行为,减轻儿童铅中毒。方法 对收治的69名群发性铅中毒患儿,进行不良卫生习惯的调查分析,根据结果在驱铅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通过调查,发现铅中毒患儿不良卫生习惯越差,中毒程度越深,住院期间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不良卫生习惯有了明显改善,血铅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群发性铅中毒患儿治疗期间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家长对儿童铅中毒预防知识的了解,对有效避免患儿治愈出院后的再次铅中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孩子新入园,家长都担心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容易生病。玲玲的妈妈来到幼儿园,就这个问题向保健医生黄医生咨询。黄医生说:家长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很重视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种:正好与你们家长沟通一 相似文献
4.
有些孩子习惯用左手,也就是俗称的左撇子。年轻的家长们往往认为这是一个坏习惯,常常千方百计的促使孩子改正过来,有时甚至采取打骂的方式逼孩子改用右手。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顺其自然就好。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对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效果。【方法】在2004年,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采集辖区内幼儿园393名儿童血样,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进行血铅测定。对检测结果与2002年幼儿园儿童血铅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0.398μmol/L,明显低于2002年幼儿园儿童血铅水平(t=12.026,P<0.01)。血铅浓度≥0.483μmol/L者118人,铅中毒发生率为30.02%,比2002年下降了36.39%(χ2=104.198,P<0.01);血铅浓度≥0.966μmol/L者9人,占调查人数的2.29%,比2002年下降了23.92%(χ2=92.003,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预防儿童铅中毒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儿科急诊在夏季进入了高峰期,而发热往往是儿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面对孩子发热,有的家长冷静对待,有的家长却惊慌失措。孩子一旦发热,第一时间究竟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相似文献
7.
春节到了,孩子累了一学期,家长们都准备为孩子好好“补身体”,孩子们更无法抵挡美食的诱惑。但首都儿科研究所张建娜大夫提醒,家长可别忘了融入健康饮食的观念,让孩子吃得更健康,更快乐。张大夫说,“春节应该像平时一样,均衡营养,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常常遇到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爱走神,不能集中精神认真听讲,写字速度慢甚至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常常东倒西歪。家长、老师屡次批评也毫无效果那么,是因为这些孩子就是爱和家长、老师对着干,不听话吗?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孩子可能是“感统失调”了。 相似文献
9.
发热是儿童就诊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儿科门诊中,经常遇到许多发热患儿的家长由于缺乏相应疾病的健康知识,一旦小儿出现高热就显得手足无措,或者使用一些错误的降温方法,如采取“捂”即加强保暖来发汗这些措施,结果导致体温快速升高,病情加重,甚至高热惊厥的发生。我们针对这些情况,在患儿就诊期间,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关发热健康知识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市1 500名6岁以下儿童进行调查,其中221名儿童血铅≥101μg/L,进行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分析儿童铅中毒发生率及铅中毒危险因素。结果 4~6岁儿童铅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3岁以下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的铅中毒发生率、平均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吮手指、勤洗手、玩具清洗频繁、经常在马路边玩耍、家人从事铅接触工作的儿童铅中毒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儿童平均血铅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家长对铅中毒防范知识、行为、态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铅中毒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健康教育可提高家长对铅中毒的防范知识,帮助儿童养成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补锌对轻中度铅中毒儿童防治教育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轻中度铅中毒儿童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补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铅、肝功能、症状消失时间、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4、8及12个月血铅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2个月后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及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厌食、腹胀腹痛、夜寐不安、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康复锻炼、定期复查、按时用药、饮食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补锌用于防治轻中度儿童铅中毒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连市区小学生家长对儿童铅中毒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其健康相关行为的现况,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两个市区15所学校的3~5年级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全校师生及家长开展相关知识及行为的健康教育干预,以相同的方法和相同的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学生家长关于儿童铅中毒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显著提高(P<0.01);家长和学生的某些健康相关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变。结论对小学生家长进行预防儿童铅中毒健康教育,可以同时指导家长及其子女的健康相关行为改变,对于改善我国儿童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发出“高血压是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警告。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1亿多高血压患,其中7-17岁孩子患高血压的比例已近10%。由于儿童高血压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发病率仍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和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从而得到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支持与理解,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以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5.
乐乐妈为了让乐乐吃饭想尽了花招,不断地变换菜式,种种“威逼”、“利诱”的手段都用过了,乐乐还是不爱吃饭。对一些没有多少营养的零食、他却“情有独钟”,眼看着别人的孩子都一个个白白胖胖的,乐乐妈急了,打电话向医生咨询,营养师向她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18.
家长带孩子看病,总盼着能早点排到,更希望医生能多听自己讲讲孩子的病情。而科室就诊时间有限,大夫们最希望家长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足够的有效信息来帮助他(她)诊断病情。如何在短时间内向医生传达有效的内容,避免重复没用的信息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余自华总结了自己出诊时的感受和经验,希望能帮助家长们更有效率地带孩子看病。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北京朝阳医院曾接诊学生161人,其中19名孩子被检查出血铅超标。铅是污染人类环境,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重金属,儿童是铅中毒的高危人群,血铅含量或多或少可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家长和社会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璐璐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12,(21):38
儿科门诊,常有幼儿因下腹疼痛、哭喊不停而来求诊。经医生诱导和检查,孩子把尿排出后,腹痛很快就消失了。原来,有些孩子刚入托儿所,想小便又不敢叫老师;上课前,有的家长为赶上班,孩子没有及时排尿。其实,幼儿憋尿对生长发育十分有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