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外踝韧带和关节囊撕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90例(91个踝关节)外踝韧带断裂和关节囊撕裂的病例,指出:外踝韧带断裂和踝前外侧关节囊的撕裂是踝足旋后伤所致;外踝韧带断裂易发生在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外踝韧带断裂分为4型,对于运动员的Ⅲ度外踝韧带断裂应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效果令人满意;外踝韧带损伤可导致腓骨长短肌的瞬时反应时延长;术后应加强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和外翻肌力的练习,恢复关节的平衡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韧带(ACJL)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09年4月至2013年8月间共52例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的肩锁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的MRI检查,对ACJ韧带损伤的核磁共振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并按Tossy标准进行分级。结果52例ACJL损伤中Ⅰ级损伤19例,表现为肩锁韧带部分撕裂。Ⅱ级损伤19例,表现为肩锁韧带完全撕裂,伴有喙锁韧带的扭伤或部分撕裂。Ⅰ至Ⅱ级5例。Ⅲ级损伤9例,表现为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完全撕裂。ACJL损伤的间接征象主要有肩锁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囊积液、邻近骨折及骨与周围软组织挫伤等。结论 MRI对ACJL损伤的显示率高,并能进行准确分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急性肩锁关节Ⅲ度脱位二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急性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治疗方法和手术选择 ,目前仍存在争议。根据肩锁关节脱位的病理特点 ,笔者通过张力带技术对肩锁关节进行固定 ,设计出用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的手术方法 ,并对手术入路进行改进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手术设计  (1)麻醉和体位 :采用颈丛加臂丛麻醉或全麻。取仰卧位 ,肩部抬高 ,并将手术侧肩部垫高。 (2 )手术入路 :以肩峰、喙突以及锁骨中端内侧为标志 ,作肩前的弧形切口。 (3)手术步骤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于深筋膜表面将皮瓣向上翻起达锁骨上缘 ,切开深筋膜 ,显露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以及三角肌在锁骨远端的…  相似文献   

4.
牵引对颈椎小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不同牵引角度对颈椎小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8具成人尸体颈椎标本(C  相似文献   

5.
目的 模拟空降兵着陆瞬间踝关节由跖屈位到内翻位的变化,测定外侧副韧带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时的负荷,并分析其在受力过程中所表现的特性,为研制新式伞兵护踝及伞靴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人体踝关节标本6具,通过自制夹具固定在MTS-858生物材料试验机上,施加轴向力,轴向压缩范围10 cm,当负荷曲线出现峰值时停止.记录负荷峰值及达到峰值的时间,绘制负荷-时间曲线. 结果 模拟空降兵着陆瞬间踝关节由跖屈位到内翻位试验中,标本踝关节负荷在达到峰值前随时间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负荷峰值约2207.18 N,达到峰值时间约9.76s.当负荷达到峰值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及关节囊主要呈现钝性断裂损伤,断端极不整齐.全部标本经C型臂摄X线片,均无骨性损伤. 结论 模拟空降兵跳伞着陆瞬间踝关节由跖屈状态到内翻状态下,外侧副韧带及关节囊纤维组织在负荷-时间曲线中表现出“等长收缩”及“等张收缩”特性.本试验为改进护踝或伞靴设计,以更好地防止外侧副韧带及相关软组织损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Ligs关节韧带数字体查仪测量麻醉下膝关节前向松弛度的可靠性,并与KT-1000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方法:2022年2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就诊于本院运动医学科诊断为单侧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完全损伤患者为受试者。受试者在手术室麻醉后,采用Ligs关节韧带数字体查仪和KT-1000进行双膝关节前向松弛度的测量,计算患侧与健侧胫骨前移侧-侧差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不同方法测量膝关节前向松弛度的观察者间信度和复测信度,并比较Ligs装置与KT-1000在不同拉力(67 N、89 N、133 N)下所得膝关节前向不稳定的测量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例患者,平均年龄27.4±6.3岁。Ligs测量膝关节前向松弛度的观察者间信度为0.78~0.80,复测信度为0.83~0.86。67 N拉力时,KT-1000测量的胫骨前移侧-侧差值为5.7±1.4 mm,Ligs测量结果为5.9±1.5 mm,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89 N和133 N测量时,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C...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的关节囊松弛薄弱,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韧带和肌肉。以内侧副韧带最为重要,其次为外侧副韧带及前、后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系统性康复锻炼对交叉韧带重建关节镜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交叉韧带重建关节镜术后患者64例,按照不同的康复锻炼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29)给予传统康复锻炼,研究组(n=35)给予系统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主观评价量表评分(IK-DC)及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寰枢关节失稳的翼状韧带形态学改变并评价MRI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病变组包括39例寰枢关节失稳,其中寰椎前移位型失稳7例,侧方移位型失稳6例,旋转型失稳26例;另随机选取50名无症状自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高分辨质子序列MRI.依据高信号区与韧带截面积比例将翼状韧带分为0~2级.结果 0~2级翼状韧带病变组分别占33.33%、38.46%和28.21%;对照组分别占78.00%、20.00%和2.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2级翼状韧带旋转型失稳分别占19.23%、42.31%和38.46%;合并组(前移位型+侧方移位型失稳)分别占61.54%、30.77%和7.70%,较高分级韧带前者多于后者(P=0.023),翼状韧带信号升高与旋转型失稳相关(r=0.440,P=0.005).结论 MRI高分辨质子序列对翼状韧带成像有重要价值,翼状韧带信号升高可作为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失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运动对制动后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运动对制动后兔膝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 18只新西兰白兔 ,6只内固定8周后主动活动 8周 ,6只内固定 8周后被动 +主动活动 8周 ,另 6只作为正常对照。取外侧副韧带进行生物力学试验。结果 :制动侧外侧副韧带的横截面积小于对侧和正常组 ,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P <0 .0 1)。活动 8周外侧副韧带的结构特性指标较对侧和正常组小 ,与对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侧副韧带的材料特性指标与对侧和正常组接近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在断裂方式上 ,已出现其他部位的断裂。结论 :制动后活动韧带物质的材料特性比结构特性恢复更快 ,活动对改善韧带的结构和功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膝关节损伤的研究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膝关节的稳定性包括静力和动力稳定性。静力稳定性通过侧副韧带、交叉韧带以及半月板来维持,其又可分为侧向不稳定和前后向不稳定两种。前者主要通过侧副韧带来维持,内侧副韧带有浅深两层组成,其中深层附着于内侧半月板,而外侧副韧带则不附着于外侧半月板。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寰枢关节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寰枢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表现特点和临床资料。结果寰枢关节椎韧带损伤直接MRI征象包括韧带连续性中断,局部挛缩,T2WI高信号18例次;齿状突周围脂肪垫信号异常、齿状突与前弓或两侧块间组织嵌入同时合并寰齿间距增咽后壁软组织挫伤出血、枕部及颈椎骨折等韧带损伤间接及伴随MRI征象36例次。结论寰枢关节韧带损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不同韧带损伤MRI扫描也有一定技巧,只要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给予足够重视,熟悉寰枢关节韧带断层解剖结构,根据MRI直接或间接表现得出正确诊断其实并不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术时机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自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88例(88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41)在受伤后3周内接受重建手术,B组(n=47)在受伤后超过6周接受重建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以及前抽屉试验阳性、Lachman试验阳性比例;同时,在术中观察两组患者的合并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麻醉意外及死亡患者,术后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膝关节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膝关节无二次手术。A组和B组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大于术前,且A组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合并半月板损伤内侧7例(17.1%)、外侧11例(26.8%)、双侧9例(22.0%),B组合并半月板损伤内侧8例(17.0%)...  相似文献   

15.
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前交叉韧带 (ACL)断裂所致的膝关节不稳对关节半月板及软骨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1992~ 2 0 0 2年间收治的 4 8例ACL断裂患者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分布、程度、发生率与伤后不同时段的关系。 结果 半月板损伤率从急性期组→亚慢性期组→慢性期组分别为6例 (5 5 % ,6 11)、13例 (6 8% ,13 19)、17例 (94 % ,17 18)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各组中内侧半月板损伤率明显高于外侧半月板 ;慢性期组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 10例 (5 6 % ,10 18) ,是该期半月板损伤的主要类型 ;亚慢性期、慢性期组内髁软骨损伤率明显高于外髁 ;随病程延长软骨损伤程度加重 ,至慢性期组 ,Ⅲ度软骨损伤达 32处 (6 8% ,32 4 7) ;内髁软骨损伤与内侧半月板并内髁软骨损伤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而外髁软骨损伤与外侧半月板并外髁软骨损伤发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ACL断裂后可并发半月板及软骨损害 ,并随病程延长而加重 ,ACL损伤后胫骨向前半脱位和过度内旋是造成内髁软骨损伤的主要原因 ,而外髁软骨损伤主要是由于外侧半月板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16.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1987年,Magerl等首次运用经关节螺钉(transarticular screw,TAS)固定寰枢关节。这一固定方法虽然在生物力学上明显优于其他方法,但由于C1/2复杂的解剖关系,因此对技术要求很高,且椎动脉损伤的风险大。然而,2003年,Takayasu等在25例患者中应用下颈椎TAS固定,共置入81枚螺钉,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经过3个月-5年的随访,无一例螺钉松动或脱出,且都成功融合。笔者认为,下颈椎TAS钉道穿过上、下关节突四层皮质骨,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而且这一技术相对安全、简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法,对比分析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正常时和缺失后膝关节半月板前角、体部和后角的应力变化。方法:构建并运用胫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ACL正常时和缺失后膝关节在伸直位、15°和30°屈曲位的运动状态,并在股骨上施加700 N轴向载荷和134 N后向载荷,比较ACL正常时和缺失后内、外侧半月板前角、体部和后角各自的应力分布变化。结果:当ACL缺失后,在膝关节伸直时,内侧半月板前角的应力比正常膝增加100.7%,大于外侧半月板前角的应力增幅(30.7%);在15°和30°屈曲位时,内侧半月板后角的应力分别比正常膝增加36.4%和59.7%,而外侧半月板后角的应力增加不明显;除了外侧半月板体部的应力在膝伸直位比正常膝增加39.5%以外,内、外侧半月板体部的应力变化不明显。结论:ACL缺失对半月板各部分应力的影响并不相同,其主要导致内侧半月板前角和后角的应力分别在膝伸直位和屈曲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移植物的韧带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的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关节松弛度评分(Beighton评分)、ACL断裂病程时长和半月板处理情况。术后6月、1年、2年和4年随访时进行膝关节稳定性检查,并通过核磁检查测量韧带移植物近端、中部和远端的信号强度,分别计算信噪比(SNQ),用以评估重建韧带的韧带化情况。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韧带移植物的韧带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膝关节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共计71例ACL重建患者入选研究,结果显示韧带移植物近端、中部和远端的SNQ值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韧带中部的SNQ值在术后2年、韧带近端和远端的SNQ值在术后4年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Beighton评分、ACL断裂时长和半月板处理情况等因素对韧带移植物的SNQ数值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SNQ数值与随访时膝关节稳定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CL重建术后韧带移植物的韧带化情况随时间...  相似文献   

19.
如何评定关节-肌肉系统在不同施力条件下所产生的外力效率,是从事人-机系统工程和运动医学研究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关节-肌肉产生外力的效率不仅受机械因素的影响,而且与肌肉本身的生理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测出关节-肌肉系统产生外力的“绝对”效率是人们十分希望的,但有许多困难;对人-机系统工程设计人员而言,知道关节-肌肉系统在不同施力条件下所产生的外力的效率也是极有意义的。本文提出了关节-肌肉系统“生物-力学”效率的概念,给出了测定和计算方法,以上臂肱二头肌和肘关节为主要对象,用6名被试者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测得的皮肤表面肌电信号的平均积分电位(mIEMG)及所产生的外力为参数,结合肌肉不同施力条件,对关节-肌肉系统产生外力的生物-力学效率进行了相应的计算。结果表明,在肌肉静态(等长)收缩条件下,其效率与肘关节的角度和所给出外力的大小有关,在各种用力水平条件下,生物—力学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肘角为45°或75°。随着所施外力的加大,效率下降;但下降速度却随力的加大而变慢。在所施外力较小时(<60%最大值),45°肘角条件下的效率高于90°肘角时的相应值;但当所施外力加大后(>60%),两肘角条件下的效率无差异。在动态(等张)收缩条件下,在不同用力水平,效率和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当所施外力较小时(<20%最大值),效率随所施外力的加大而减小;但当用力水平较高时,效率随运动速度变化不明显。在相同运动速度下,效率随所施外力的增加而下降,但与静态收缩条件下的结果类似,当所施外力增加后(>50%),效率不再随力的加大而明显的下降。在相同用力水平,动态收缩效率低于静态的值。讨论了可能影响关节-肌肉系统生物-力学效率的机制进行了较深入详细提出了生物-力学效率的可能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同种异体组织重建关节韧带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组织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外侧副韧带(LCL)和肩关节喙锁韧带(CCL)的疗效. 方法回顾调查43例患者,将其分为3组,A组ACL或ACL/MCL损伤34例;B组PCL或PCL/LCL 损伤6例;C组完全肩锁关节损伤3例.分别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 、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胫后肌腱、跟腱-骨重建. 结果平均随访19个月, A、B两组术前Lysholm评分63.0±5.6,术后89.0±5.9,手术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术后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A级3例(8%),B级23例(58%),C级12例(30%),D级2例(5%).KT2000测定A组手术前后胫骨前移分别为(13.10±0.29)mm和(4.70±1.37)mm;B组胫骨后移则分别为(10.53±2.50)mm和(5.74±1.33)mm,手术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P<0.01).术后健患侧比较A、B两组健患差异<3 mm 33例(83%);>5 mm 4例(10%);前后抽屉试验36例(90%)由术前3度恢复至术后平均1.3度.合并MCL/LCL损伤患者的侧方应力试验由术前3度恢复至术后平均1.2度,并呈现明显的硬终点;单纯与复合性ACL或PCL损伤,伸屈正常分别占91%和88%.喙锁韧带重建后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间隙基本正常,肩锁与肩肱关节活动良好. 结论同种异体移植物重建膝关节ACL、PCL、MCL、LCL与肩关节喙锁韧带疗效满意,是自体组织重建的良好替代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