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脊髓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奋性氨基酸(EAA)主要包括谷氨酸(Glu)和天门各氨酸(Asp),在兴奋毒性神经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研究人员观察了脊髓损伤(SCI)后早期的EAA含量变化,并从高体实验中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3]。目前国内对EAA在脊髓损伤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继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拉莫三嗪治疗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大鼠脑冲击伤模型,观察脑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变化规律以及拉莫三嗪对急性脑水肿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干湿重法,微透析技术及氨基酸分析测定脑损伤后不同区域,不同时相脑组织的水含量及谷氨酸的浓度。结果(1)脑损伤组脑组织的水含量,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脑损伤组损伤区域的脑水肿和细胞外液谷氨酸呈自身扩播性;(3)拉莫三嗪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谷氨酸浓度明显低于脑损伤非治疗组。结论拉莫三嗪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释放谷氨酸而发挥对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皮层递质氨基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研究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皮层递质氨基酸的变化。方法 用邻苯二甲醛 β 巯基乙醇柱前衍生 ,反相程序洗脱 ,荧光检测分析实验动物脑组织中的海马、皮层递质氨基酸即氨基丁酸 (GABA)、天门冬氨酸 (Asp)、谷氨酸 (Glu)、牛磺酸 (Tau)、甘氨酸 (Gly)的含量。 结果 该方法在 5 0 pmol~ 2n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 ,线性相关系数平均为 0 .9997,平均回收率在 87.75 %~ 10 8 5 3 %之间 ,峰面积变异系数小于 4 73 %。缺血脑损伤大鼠皮层海马脑区的兴奋性氨基酸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为目前缺血性脑损伤功能障碍机理及健脑中药的药理研究提供了快速分析手段。为从神经生化角度揭示多发梗塞性痴呆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兴奋性氨基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一类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它参与了许多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在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已取得的成果提示它致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脑损伤后细胞外液含量的骤升及由此或其它途径引起其受体的过度激活,因而产生脑细胸兴奋毒性损伤。本文重点综述对脑损伤后EAA含量变化的机理与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在兴奋毒性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复制脊髓损伤(SCD模型,用常氧,高压氧(HBO),氮氧混合气,激素等分别处理各组大鼠后,取脊髓组织测兴奋性氨基酸(EAA,包括天冬氨酸Asp及谷氨酸Glu)含量,以探讨HBO治疗SCI的机制。结果显示,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中EAA(Glu)含量明显升高,经不同处理后,除氮氧混合气组外,Glu含量均有所下降,以0.25MPa HBO组和0.25MPa HOB 激素组下降最明显,与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0.25MPa HBO组与0.1MPa HBO组比较及0.25MPaHBO激素组与激素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HBO能通过减少组织中的EAA减轻SCI后的继发性损伤,恢复脊髓组织的功能,其中以0 .25MPa HBO和0.25MPa HBO并用激素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兴奋性氨基酸(EAA)在颅脑创伤早期的变化及钙通道阻断剂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的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脑外伤模型检测了外伤后脑组织含水率、脑脊液中EAA含量以及钙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对两者变化的影响;通过神经细胞培养模型观察了钙通道激动剂(Bay-K-8644)、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及尼莫地平对神经元钙通道电流(ICa)的影响。结果外伤后脑组织含水率、脑脊液EAA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用尼莫地平治疗后两者均明显下降(P<0.05)。Bay-K-8644、Glu、Asp可使培养神经元ICa增加,并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颅脑创伤早期EAA释放增加,EAA促进Ca2+内流。钙通道阻断剂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的机制是抑制脑外伤后EAA释放及直接减少Ca2+内流。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后蛋白质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对严重颅脑损伤后机体蛋白质代谢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动态观测 2 2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伤后 2周内的血清蛋白、血清氨基酸、氮平衡的变化 ,以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尿氮排出量增加 ,平均尿氮排出量为 (1 6 .2 4± 5 .2 )g/d ;血清氨基酸谱紊乱 ,总氨基酸浓度下降及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氨基酸比值 (BCAA/AAA)下降 ;伤后血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立即下降 ,并持续 1 2天。结论颅脑损伤后即出现的营养不良 ,可同时影响T细胞亚群 ,使CD3 、CD4 、CD4/CD3 值明显降低 ,使伤员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因此 ,加强对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笔者报告 3 0例急性颅脑损伤后 ,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 (Glu)含量的变化 ,对其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15~ 61岁 ,平均 3 8岁。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三组 :重型组 (3~ 8分 ) 10例 ,中型组 (9~ 12分 ) 10例 ,轻型组 (13~ 15分 ) 10例。对照组 10例 ,为非外伤性住院患者。伤后 48h内腰椎穿刺采脑脊液。用液相色谱法检测Glu含量。2 结果急性颅脑损伤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脑脊液Glu含量分别为 (11.85±2 .3 4 )nmol/ml、(8.2 3± 1.75)nmol/ml、(7.0 6± 1.15)nmol/ml。…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冷冻性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将大鼠用盛有液氮的冷冻杯行硬脑膜外冷冻,监测伤后的颅内压变化,测定伤后不同时期的行走、平衡等行为功能,并行病理检查.结果 冷冻伤后出现颅内压力上升,于4小时达到高峰(14.56±2.31)mmHg;伤后的行走和平衡功能障碍明显;冷冻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周围出现水肿,同时伴有脑皮质冻伤灶神经元变性、坏死,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空泡样变.结论 大鼠的冷冻性脑损伤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脑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Bcl-2、Bax表达和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探讨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方法 选用大鼠48只,按时间段随机分为8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2、6、12、24、48小时及7、14天采取血清,制备脑组织切片,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并测定血清中NO含量和SOD活性。结果 颅脑损伤后,TUNEL(+)细胞和Bcl-2、Bax表达均明显升高,分别在伤后12、48小时达到高峰;NO含量迅速上升,12小时达到高峰;而SOD降低,48小时达最低点,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值均逐步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颅脑损伤后,NO可促使Bcl-2、Bax表达升高,但对Bax的影响更明显,引起细胞凋亡。相反,SOD降低了Bcl-2、Bax表达,抑制了细胞的凋亡。颅脑损伤后SOD的降低也是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脑损伤后脑皮质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鼠脑损伤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伤后6、24、72及168小时脑皮质及血浆儿茶酚胺(CA)含量。结果表明,脑皮质CA含量在伤后6小时显著升高,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多巴胺(DA)分别为对照组的200%(P<0.01)、295%(P<0.001)和126%(P<0.05),其后迅速下降,于伤后72小时3种CA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血浆CA含量也于伤后6小时达峰值,NE、E及DA分别达对照组的331%(P<0.01),740%(P<0.001)和180%(P<0.05),以后缓慢回降,至伤后168小时NE、E含量仍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对脑损伤后CA变化的机理及其对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脑水肿、缺血性脑损害的发生与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及内皮素A受体(ETAR)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颅脑撞击伤的动物模型,于伤后不同时相测定CEC、血、CSF、不同脑区ET含量,原位杂交检测ETARmRNA表达,测定脑血流量、脑含水量,光镜、电镜观察神经病理学改变。结果脑外伤后CEC、ET含量显著升高,ETARmRNA表达增强,并与伤情轻重呈正相关。结论脑外伤后脑血管内皮细胞脱落致血脑屏障(BBB)破坏,升高的ET与ETAR结合使血管通透性增高,脑血流减少,参与了脑水肿、缺血性脑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颅脑外伤后局部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人脑外伤后病理生理变化机制,为临床正确评估患者伤情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CMIAS),对31例颅脑外伤患者局部脑损伤区和12例无脑损伤猝死患者脑标本相同脑区神经细胞中C-fos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脑伤患者局部伤区及周围神经细胞中C-fos表达较无脑伤尸检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并具时程特点.GCS<8分组高于GCS≥8分组,两组周内死亡组高于存活组,差异显著.结论:局部受损脑组织中C-fos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颅脑伤情、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 (extractofGinkgobiloba ,EGb)对清醒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 ,海马细胞外液EAA释放的影响 ,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在大鼠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全脑缺血EAA含量 ,观察再灌注 30min时 ,海马细胞外液EAA含量的变化和EGb对EAA释放的影响。设计假手术组作本底试验 ,乙醇做对照组 (单纯缺血—再灌注组 ) ,EGb三个剂量 (10 0、15 0、2 0 0mg·kg-1)。结果 对照组中的EAA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 (P <0 .0 1) ;EGb三个剂量组较对照组EA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且呈剂量依赖性趋势。结论 大鼠脑缺血后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明显升高 ,缺血越重EAA释放越多 ;再灌注后 ,EAA进一步提高。而EGb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时脑细胞EAA的释放 ,这可能是EGb对脑缺血—再灌损伤的又一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卓豫  姚一 《创伤外科杂志》1999,1(4):221-224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脑损伤后神经书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I)对谷氨酸受体活性变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左颅顶液压冲击伤模型,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RBA)测量双侧海马谷氨酸受体(GluR)活性,干-湿重法测量双侧脑组织水含量。结果大鼠脑损伤后GMI能显著降低伤后脑水含量的升高;抑制伤后早期GluR的最大结合量(Bmax)的增高和平衡解离常数(KD)降低,后期未发生Bmax降低和KD升高,与伤前水平基本相同;且假损伤动物GM1组与对照组或生理盐水组间GluR活性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GMI能有效地拮抗GluR滥用性激活导致的兴奋性毒性,从而有效阻止脑水肿以及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同时GM1对正常脑组织中GluR的活性无影响,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损伤后继发性脑肿胀和脑水肿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研究脑损伤后脑继发性损害中,脑肿胀和脑水肿的病理改变,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通过脑损伤动物模型,按时间顺序分成4个时相观察组(即6、24、72小时和7天),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脑损伤后不同时相的病理变化,同时测定脑含水量。结果发现脑肿胀在伤后6小时已出现、24小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脑水肿在伤后24小时明显、72小时达高峰、1周后开始下降。结论脑损伤后脑继发性损害是先出现脑肿胀而后出现脑水肿,而并非只出现脑水肿一种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