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年才 《安徽医药》2006,10(8):611-611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外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死亡率高达30%~50%[1] .现就我院近四年来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病人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浩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8):675-676
重型颅脑损伤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重点和难点 ,死亡率很高。本文报道我院1996年1月~2000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52例死亡原因分析。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男42例 ,女10例 ,男女比例4 2 :1。年龄11月~90岁 ,平均42 6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0分钟~12小时 ,平均2 5小时。1 2致伤原因 :车祸32例 ,打击伤8例 ,摔伤、坠落伤12例。1 3受伤部位 :枕部18例次 ,额部10例次 ,顶部8例次 ,双颞部10例次 ,不详6例。1 4临床表现 :伤后一直昏迷40例 ,清醒后昏迷8例 ,有中间清醒期4例。入院后双侧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1例存活出院;49例死亡,入院后1 d内死亡30例,1~3 d 12例,超过4 d7例,最短30 min,最长120 d;死亡原因为:脑损伤过重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31例,严重合并伤伴休克死亡12例,严重肺部感染死亡6例。结论处理脑伤的同时,一定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临床应及时诊断,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2月至2009年6月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后1d内死亡15例,1~3d 18例,4~7d 22例,超过7d 5例,最短30min,最长115d。脑损伤过重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49例,严重合并伤伴休克死亡4例,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2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死亡2例,严重肺部感染死亡2例,长期消耗衰竭死亡1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者应积极救治,及时纠正休克,减少继发性损伤,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重视营养支持,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创伤是现代文明社会负面效应的产物。所有创伤中颅脑创伤的发生率约在第一至第二位 ,男性较女性多 2~ 3倍 ,且 15~ 4 5岁为最多 ,死亡率属首位[1] 。我科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3年 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 78例 ,好转或治愈出院 4 9例 ,死亡2 9例 (37 2 % )。为探讨颅脑外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原因和抢救治疗。方法总结本院63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并对138例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本组死亡138例,死亡率21.8%。主要死亡原因:严重脑挫裂伤、急性脑肿胀、脑干损伤、颅内血肿、脑疝,严重的复合伤、合并症、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早期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综合治疗,积极治疗复合伤及合并症,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997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36例,GCS评分≤8分,昏迷时间〉6小时,死亡6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后1d内死亡23例,1~3d12例,4~7d15例,超过7d15例。脑损伤过重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52例,严重合并伤伴休克死亡7例,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2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死亡2例,严重肺部感染死亡1例,长期消耗衰竭死亡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占急性颅脑损伤的13%~21%,其病死率极高,历来救治十分困难。CT能够更及时准确的提供伤后颅内的变化情况,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40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整理我院收治颅脑外伤病人510例病例资料(其中重型颅脑伤100例、死亡40例)。结果 继发性脑干损伤死亡15例(37.5%),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20.0%),呼吸道并发症7例(17.5%),肾功能衰竭3例(7.5%),创伤性休克4例(10.0%),消化道出血3例(7.5%)。结论 院前、院内的急救措施及时、恰当、准确可以减少继发性脑损伤,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向猛  刘窗溪 《贵州医药》1999,23(5):370-371
1997年9月-1998年12月我科共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20例,其中死亡59例,占18%,现就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59例中车祸伤35例,跌落伤18例,其它6例。男性36例,占61%;女性23例,占39%。年龄8-81岁,平均年龄42.5岁;60岁以上的病人33例,占56%,10岁以下8例。自受伤到接受治疗的时间20分钟-3天,平均为1.25天。CT检查54例,占91.5%;磁共振检查5例,占8.5%。单纯性脑挫裂伤9例,硬膜外、硬膜下血肿11例,广泛脑挫裂伤并血肿者35例,脑疲者46例。伤后24小时以内人院者25例,24小时以后入院音34例。GCS评分3-5分4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治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GCS预后标准,恢复良好25例,中残15例,重残5例,死亡35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应积极手术治疗同时掌握手术时机,控制并发症,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脑损伤后的继发性病理改变,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黄军 《淮海医药》2012,30(6):510-51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原因和治疗.方法 总结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121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并对14例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死亡14例,死亡率11.6%.死亡原因:主要有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并发症,病人就诊时间晚,抢救不及时,治疗不恰当,术后护理不到位等等.结论 积极治疗颅脑损伤,防治并发症,合理及时治疗,完善治疗过程,降低重度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重型颅脑损伤21例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辽宁  刘晓燕  罗卫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912-1913
近年来,急性酒精中毒后并发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国外报道,约30%~50%的成人脑外伤患者在伤前曾饮用过酒精饮料,且预后较差。由于酒精的作用,使颅脑损伤的患者伤情更为复杂,明显改变颅脑损伤患者的转归。本组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死亡患者21例,结合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鸿  杨晓  苏亚琪 《云南医药》2008,29(2):189-190
脑外伤死亡占创伤死亡病例的70%左右,而重型颅脑外伤的死亡和病残在50%以上,如何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仍属难题,本组病例总结了我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的27例重型脑损伤死亡病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措施,并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2010年01月至2011年0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等对症处理,有19例患者治愈(19/40,47.5%),11例患者病情好转(11/40,27.5%),4例患者成为植物人(4/40,10.0%),6例患者死亡(6/40,15.0%)。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做到早期采取适当的治疗,并且积极处理合并伤和并发症,才能提高治疗效果,有效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130例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厉庆德  夏国道 《江苏医药》1995,21(5):315-316
对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死因进行分析。病死率为18.31%(130/710)。早期死亡的原因有原发脑伤过重、血肿形成过急及严重的合并伤。中期死亡大多是对迟发血肿的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够及时造成。晚期死亡是并发症处理上的失误所引起。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措施和死亡原因.方法回顾GCS≤8分的4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措施和死亡原因.结果 严重脑挫裂伤原发或继发脑干损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肺水肿等也可造成患者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有效降低颅内压和防治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必要时复查CT和早期做去骨瓣减压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重型颅脑损伤52例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列举了典型病例,指出了应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王小勇  黄志强 《江西医药》2001,36(5):358-358
31~36℃范围的亚温疗法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近年来,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1].但亦有不尽人意之处,值得进一步探讨.本科自2000年初以来,亚低温治疗重型颅损伤62例,死亡10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