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差别。方法: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76例中青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组)和51例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两组性别比较,均以男性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组的黑便率低于2组。1组与2组凝血四项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均以男性为主,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黑便率高,消化性溃疡仍是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凝血功能发生变化则可能是主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机制障碍时急诊手术是否增加出血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存在凝血机制障碍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时的出血量,并与同期择期手术的33例同样存在凝血机制障碍的肝硬化患者的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急诊手术组出血量为(62.2±21.6)m l,择期手术组为(46.3±17.4)m l,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7,P>0.05).两组手术切口术中、术后均无明显渗血.结论 如果措施得当,存在凝血机制障碍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急诊手术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与内在发生机制.方法:老年肝硬化患者50例按照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组,出血组(n=30)和非出血组(n=20),通过临床特点的观察来分析发病园林,同时行凝血功能四项检查.结果:在出血组30例患者中,静脉曲张性出血20例,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0例,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15例,合并胃溃疡6例,合并十二指肠溃疡8例.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凝血四项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静脉曲张性出血可能是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凝血功能发生变化则可能是主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善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这些患者在急性出血时常伴有失血性休克,部分患者有黄疸、腹水和严重的凝血机制障碍,使外科手术受到病情和条件的限制。近年  相似文献   

5.
凝血功能障碍在肝硬化患者出血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其部分原因是缺乏能真实地反映体内促凝和抗凝因素之间平衡的检验。传统的凝血试验,如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不能充分地揭示调节凝血酶的生理学机制,因为这些试验不能使主要的抗凝因子———蛋白C(在肝硬化时显著降低)———完全激活。本研究应用一种凝血酶生成试验来研究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缺乏凝血调节因子测定时,凝血酶生成受损与肝硬化中促凝血因子水平的降低一致。然而,当加入凝血调节因子(体内蛋白C激活剂)修正检验时,患者与对照者生成的凝血酶水平相当。因此,肝硬化患…  相似文献   

6.
张德炜 《海南医学》2006,17(8):139-139
肝脏是机体代谢的重要脏器,是许多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器官,当肝细胞损害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因此,肝硬化患者常存在凝血功能的改变.随着肝硬化病情的加重,出血倾向也越发明显.本文对78例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进行检测,用以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因存在肝功能障碍及高阻力、高动力的血液学特点,临床医生对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量大,发病率高达30%-40%,病死率达到35%左右。是引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1],我们分析了我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120例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其常见原因,它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不同的出血原因其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如果全部都按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势必导致治疗时间的延长和用药费用的增加,从而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刘鲜芳  张建秀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513-3514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抢救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加强预见性意识,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真正做好健康宣教,可减少出血机会,真正起到降低死亡率,缩短出血时间及预防肝昏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机制,总结了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而行急诊胃镜检查的84例患者,结果发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72.62%,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25.00%,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13.10%,肝源性溃疡9.52%,提示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仍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也是不容忽视的常见原因,急诊胃镜对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7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24h内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结果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主要出血原因(48.72%),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及时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及时予以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凤琳 《当代医学》2011,17(2):51-5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占49.3%,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分别占21.5%和14.6%。经对症治疗,消化道停止出血50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而自动出院者为6例,3例因失血性休克,肝昏迷死亡。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和消化性溃疡也是不可忽视的出血原因。因此,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及时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以便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5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对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情平稳后在出血48h内行胃镜检查。结果:52例患者中有45例镜下见到出血灶(新鲜出血、白色血栓或血痂),阳性率为86.5%,其中,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35例(67.3%),胃溃疡出血3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5例;另有7例患者未找到出血部位。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5例,占总数的67.3%;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占总数的32.7%。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例出血的原因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重要的原因,治疗时更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4.
<正>食管入口处到十二指肠乳头为界的消化道出血称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表现为呕血,特别是肝硬化患者,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常伴有急性周围循环障碍甚至失血性休克,临床应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抢救。1临床资料2015年4月至2019年3月,我科通过五指对应临床诊疗策略,顺利完成对72例次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疗及教学过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2例,年龄15~71岁,病毒性肝硬化患者39例、酒精性肝硬化20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8例、不明原因肝硬化5例,其中7例既往发生过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时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行胃镜检查,确定出血原因,同时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结果: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GH)、肝源性溃疡(HU)是引起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HP感染与门静脉高压无相关性,而与肝源性溃疡有密切关系。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应及时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以便针时病因进行治疗,是止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肝功能分级与胃镜结果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功能关系A级与B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级与C级、B级与C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P<0.05)。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最常见为消化性溃疡(54.59%),其次为急性胃黏膜损害(26.53%)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7.34%)。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且与肝功能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芬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131-131,13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居首位,占51.3%,其次是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分别占20.5%和12.8%.经对症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停止33例(84.6%),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自动出院者5例(12.8%),因失血性休克,肝昏迷而死亡1例(2.6%).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原因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其重要的原因.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治疗上主要是针对门脉高压和胃黏膜的治疗,同时还要兼顾肝功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方法: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入院后24~48小时内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结果: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依旧是其主要出血原因,但由于肝硬化所致的肝源性溃疡及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也占相当的比例,本文观察分别为17.98%及16.85%.结论:提示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尽早明确出血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一时难以明确出血原因者,治血措施应兼顾门脉高压及消化性溃疡两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PHG的关系,探讨PHG发生的机制及其内镜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4月~2005年3月间296例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6例肝硬化行胃镜检查,共检出PHG176例(60%);其中因PHG出血98例(34%),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161例(55%),溃疡出血37例(13%)。结论 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PHG发生率高是肝硬化合并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5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PT、TT、APTT、FIB含量均采用凝固比浊法进行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原因之一,患者处于低凝状态且纤溶系统受损,所以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可早期发现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患者出血的抢救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