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目的:拇指Ⅰ度缺损功能重建的术式选择。方法:选取20例拇指指腹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各10例,对照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观察组采用拇指桡(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随访优良率为60%低于观察组的90%(P0.05)。结论:采用拇指桡(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指固有动脉、神经,供区损伤小,皮瓣血运可靠,并能重建感觉且不影响关节活动,是拇指指腹缺损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皮瓣设计在第一掌骨背侧,以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背支为皮瓣的轴线.旋转点位于近节指骨中部指固有动脉发出的背支处,共修复拇指指端缺损40例.切取皮瓣面积大小1.5×2.0cm~2.0×5.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直接缝合,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美观,手指功能满意.结论: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手指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以往的治疗注重创面的修复,修复后手指的外形往往不尽人意,理想的治疗方法应以术后能达到恢复手指的外形,具有良好的感觉功能和手指的屈伸功能,并尽可能地保留手指的长度为目的。我院于2004年7月-2007年2月,根据受伤情况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V-Y推进皮瓣三种皮瓣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拇短缺损皮瓣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拇短缺损患者采用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观察成活效果。结果:本组31例中30例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成活率达到了96.8%。结论: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治疗比较拇短缺损疗效可靠,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拇.指掌侧指动脉走行特点,在大鱼际肌处设计皮瓣,皮瓣皮肤结构与拇指指腹相似,将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3例13指,皮辫全部成活,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大鱼际肌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是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常见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肌腱外露或指骨骨折患者.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下脂肪液化.结论: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是治疗拇指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选择82例单侧拇指指腹缺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5例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移植术,B组47例行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A组手术中有2例坏死,4例出现动静脉危象;B组手术中有1例出现静脉危象。术后随访6个月~1.5 a,存活皮瓣拇指外形均满意。A组术后出现皮瓣异指感觉28例,示指功能受限12例;B组术后感觉、功能均满意。结论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皮瓣设计以第一掌背动脉为蒂,皮瓣于食指近节背侧,最远不超过近侧指间关节,两侧不超出食指侧中线,蒂部皮肤切口线设计为S形.切开皮肤,皮下后在浅筋膜浅层向两侧游离,保留宽约2cm的筋膜,于深筋膜深面下刺离,形成包含指背神经及第一掌背动脉的筋膜蒂,再于食指伸肌腱膜浅层分离皮瓣,并通过皮下隧道转移皮瓣覆盖拇指创面.皮瓣切取的面积在3cm×3.5cm以内.结果:术后30例30指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4年,皮辩质地、外形与周围组织相似,血运、功能良好,供区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皮瓣设计以第一掌背动脉为蒂,皮瓣于食指近节背侧,最远不超过近侧指间关节,两侧不超出食指侧中线,蒂部皮肤切口线设计为S形。切开皮肤,皮下后在浅筋膜浅层向两侧游离,保留宽约2cm的筋膜,于深筋膜深面下剥离,形成包含指背神经及第一掌背动脉的筋膜蒂,再于食指伸肌腱膜浅层分离皮瓣,并通过皮下隧道转移皮瓣覆盖拇指创面。皮瓣切取的面积在3cm×3.5cm以内。结果:术后30例30指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4年,皮瓣质地、外形与周围组织相似,血运、功能良好,供区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一蒂双叶邻指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近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采用一蒂双叶邻指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近节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6~50岁,中位数28岁。均合并拇指两侧指固有动脉及指固有神经的断裂及缺损,合并拇长屈肌腱断裂8例,合并拇指近节指骨骨折6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2.6 cm至4.8 cm×4.5 cm。受伤至治疗时间0.5~2 h,中位数1 h。术后随访观察创面愈合、皮瓣成活、并发症发生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中位数7个月。创面均一期愈合。均无感染、皮瓣及植皮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皮瓣均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正常。拇指屈伸及对掌、对指功能良好,指端感觉恢复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28例、良2例、可2例。结论:采用一蒂双叶邻指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近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手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白英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白英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小鼠分别口服给予白英水提取物,1次/d,连续给药15 d,取血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取血、肝、肾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结果白英提取物可显著提高POD活性及血、肝、肾的SOD活性,并减少血、肝、肾组织中MDA的含量。结论白英提取物有提高小鼠体内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田基黄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包括成分、药理、制剂等研究情况。结果发现目前对田基黄的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临床应用的田基黄制剂品种较少,需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以合理地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3.
Z H Zhang  H Liu  L H Zhao  X Z Han 《中国中药杂志》1989,14(6):335-6, 382
The explants taken from adventitious shoots or nodes of adventitious bud of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produced numerous shoots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BA 1mg/L and IAA 0.05 mg/L. When the segments of shoots were grown on the 1/2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IBA 1 mg/L, roots were initiated differentiating to plantlets. Substitution of polyurethane sponge for agar can accelerate the growth of platlets.  相似文献   

14.
白英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抗氧化等作用。近年来白英在恶性肿瘤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对肺癌、胃癌、肝癌等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现结合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就白英抗肿瘤的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集、对比分析三个不同推拿流派拇指揉法的力学参数。方法:采用ZTC-Ⅰ智能推拿手法参数测试系统分别采集筋伤、骨伤、小儿推拿流派高年资临床推拿医师拇指揉法的力学参数,运用SAS 9.2统计软件包对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个流派测试者手法波形稳定,说明其均能熟练运用拇指揉法,但手法的频率、时间周期差异显著(P0.05),振幅受力差异主要体现在Z轴(垂直)方向,不同推拿流派拇指揉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自流派临床治疗疾病的特点。结论:三个不同流派拇指揉法频率稳定、压力值大小各有不同,反映了各自的临床推拿特色,不同推拿流派拇指揉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自流派临床治疗疾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臭梧桐薄膜包衣片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V法及HPLC法分别对臭梧桐薄膜包衣片中的总黄酮及海常素进行定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7.0%和95.7%。前者简便易行,后者对有效成分控制准确可靠,两者结合可为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旱半夏的组织培养条件。方法以旱半夏小块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与结论使用卡拉胶代替琼脂固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旱半夏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5mg/L,增殖系数达到6.5,平均苗高达2.5cm;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0.1mg/L,生根数4—5条,生根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绞股蓝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综述近年来绞股蓝在化学、药理、临床功效,特别是在抗癌试验方面进展,以供研究和临床参考。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评述。结果:绞股蓝具有抗疲劳,降低过氧化脂质,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以及临床治疗气虚、阳虚、白发及防治老年病、抗癌方面有积极作用。结论:作为保健品,可作为保健茶、饮料、食品附加剂等系列滋补健康品,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枇杷叶乙醇提取物降血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枇杷叶乙醇提取物时正常小鼠及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注射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动物模型及正常ICR小鼠,分别以枇杷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进行灌胃,给药结束后测定血糖水平.结果: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在0.5h时有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P<0.05-0.01),高剂量组在1 h时能降低肾上腺性高血糖(P<0.05);提取物中、高荆量组对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有抑制作用(P<0.05-0.01),提取物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值作用明显(P<0.05-0.01).结论:枇杷叶乙醇提取物对多种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拔出留置针后拇指按压法和食指按压方法的对比,选择出拔出留置针后更适合患者的按压方法。方法:从2014年6月—12月来在CT室做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中,随机选择年龄20~70岁的患者,性别不限,患者可以自行按压留置针穿刺点,将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各300人,共600人。甲组采用拇指按压法,乙组采用食指按压法,按压时间都是十分钟。结果:拇指按压法比食指法止血效果好,更易被患者接受,患者按压针眼时更省力。结论:给患者拔出静脉留置针后,在相同的按压时间内,采用拇指按压法比采用食指按压法止血效果好,患者采用拇指按压法更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