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光动力治疗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光化学反应 进行治疗的新技术,根据其对新生血管的特异性栓塞作用,近年来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治疗,经过大量的动物和临床试验,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现对PDT的原理、基础研究以及在AM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71-138)  相似文献   

2.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目的 观察单次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近期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5例渗出型AMD患者的7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观察1周和1个月时的临床资料,主要以视力、FFA及(或)ICGA、OCT的改变为观察指标,评价PDT对渗出型AMD的治疗效果。 结果 7只患眼在治疗后1个月视力均无下降。治疗后1周时除1只眼在ICGA后期仍可观察到CNV有轻微渗漏外,其余6只眼FFA及(或)ICGA均显示CNV渗漏停止;OCT检查显示CNV有不同程度缩小,CNV周围视网膜脉络膜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但在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到有2只眼在原渗漏病灶处又有渗漏灶出现。 结论PDT 治疗可以在短期内封闭AMD的CNV,使其停止渗漏,且不影响视力。(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13-216)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单次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短期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光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等检查确诊的30例渗出型AMD患者的35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3个月的临床资料,以视力、FFA、ICGA和OCT检查结果为观察指标,评价PDT对渗出型AMD的短期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3 个月内有34只眼视力不变或提高,1只眼因出血而视力下降;FFA检查显示有19只眼荧光素渗漏减轻或完全消退;OCT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和浆液性脱离明显好转。全部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后3例患者主诉有一过性视物变暗,2例主诉轻微背痛。 结论 PDT治疗渗出型AMD时,可短期封闭CNV,使渗漏减轻或消退,对视力无损害。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71-174)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世界性中老年人盲目的主要原因,尤以渗出型ARMD致盲率高,临床上正探索能有效控制病变发展,增进或保护视功能的方法,本就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小剂量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的原理,方法,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光动力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therapy ,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treatmentof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withphotodynamictherapy ,TAP) ,是目前眼科临床最富挑战性、极具发展前途 ,且受到普遍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 2 0 0 0年美国眼科学会年会 (AmericanAcademyofOphthalmology ,AAO)和视觉及眼科研究学会年会 (AssociationforReseachinVisionandOphthalmo…  相似文献   

6.
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应用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 ic therapy,PDT )单次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 m acu-lar degeneration,A MD )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 V )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以眼底检查、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ICG)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O CT)等影像学检查为观察指标 ,总结PDT治疗 15例 16眼 A MD合并的典型 CNV后 1周和 1个月随访的短期治疗效果 ,从而评价 PDT治疗 CNV的安全性和短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1周和 1个月分别有 6眼和 10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 ,1眼因新出血视力略有下降 ,无证据表明与治疗有关。 15例 16眼治疗后荧光渗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退 ,其中 7例 8眼渗漏完全消退 ,1月后复查无复发 ;其余 8例8眼荧光渗漏明显减轻。全部 15例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仅 3例治疗后主述有一过性轻度视力紊乱。结论 光动力疗法单次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部变性并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短期疗效满意、安全 ,对视力无损害。  相似文献   

7.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动力疗法(PDT)是目前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适于PDT治疗的CNV的特点和PDT的并发症。其中CNV的类型、病灶大小、位置及活动性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而对于AMD特殊类型如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和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症的治疗方案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老年人致盲眼病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近年以光动力学疗法 (phothdynamictherapy,PDT)选择性治疗 AMD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广受重视。本文对此作一综述。AMD在西方国家是导致 65岁以上老年人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萎缩型 AMD病人视力会逐步下降 ,其中血管化 AMD约占 1 0 % ,经常导致视力急剧丧失〔1〕。有人报道 65岁以上老年人 1 .7%一只眼有血管化 AMD〔2〕。如果另外一眼出现大的玻璃膜疣或局部色素增殖 ,则很有可能也演变为血…  相似文献   

9.
笔者由国家教委资助 ,于 1999年赴德国留学。德国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有一定特点 ,介绍如下。在欧美国家 ,渗出型 AMD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 [1 ] 。年龄超过 6 5岁的人群中 2 5 .0 %有 AMD临床体征 ,其中 1.7%伴有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 ,即渗出型 AMD。 75岁以上人群中 7.0 %已发生严重视功能损害。渗出型 AMD患者在 2年内视力可降至 0 .1以下 ,其中80 .0 %患者致盲。渗出型 AMD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放射治疗、药物、手术和光动力疗法 (photod…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黄斑变性黄斑光阈值短期波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四年临床观察总结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目的 总结4年来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以评价PDT的长期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73例经双目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渗出型AMD患者的95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视力、眼底像、FFA、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的变化。73例患者平均年龄67.8岁,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数指/10 cm~1.0。95只眼PDT平均治疗次数为1.5次,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4年。 结果 PDT治疗后末次随访时,39只眼视力提高≥2行,占41.1%;51只眼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占53.7%;5只眼视力下降≥2行,占5.3% 。所有患眼眼底出血和渗出均减轻。FFA或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58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完全停止,转为瘢痕期,占61.05%;6只眼CNV部分闭合, 占6.32%;22只眼CNV小部分闭合,占23.16%;9只眼CNV复发,占9.47%。早期AMD患者12只眼经过1次PDT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6~1.5,CNV完全闭合,OCT检查显示黄斑区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消失。随访时间最长达4年,未见有复发,视力保持稳定。 结论 单次和重复PDT治疗渗出型AMD长期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对于早期渗出型AMD患者微小典型性CNV,单次PDT治疗可以使其完全封闭,使患者视力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75-279)  相似文献   

12.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重复光动力疗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2002年7月至2005年3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AMD),重复治疗病例的疗效和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渗出型AMD患者78例94只眼采用PDT治疗,患者平均年龄68.4岁,治疗次数为132次,平均1.4次,其中22例30只眼接受重复PDT治疗,占治疗总数31.9%。30只眼共进行PDT治疗68次,其中2次22只眼,占73.3%;3次7只眼,占23.3%;6次1只眼,占3.3%。随诊时间3~32个月,平均随诊时间16.7个月。 结果 PDT治疗后末次随诊检查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或FFA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显示CNV渗漏停止14只眼,占46.7%;渗漏减少12只眼,占40%;持续渗漏4只眼,占13.3%。与首次PDT治疗前相比,末次检查矫正视力提高≥2行7只眼,占23.3%;视力波动在上下1行以内14只眼,占43.3%;视力下降≥2行9只眼,占30%。首次PDT后最佳矫正视力13只眼视力提高≥2行,占43.3%;12只眼视力波动在上下1行之内,占40%;5只眼视力下降≥2行,占16.7%。在随诊期中,最佳矫正视力出现在首次PDT后24只眼,占80%;有5只眼出现在2次PDT后,占16.7%;1只眼出现在3次PDT后,占3.3%。 结论 在重复PDT治疗患者中,末次随诊检查大部分眼CNV能完全或部分闭合,视力提高和维持者占67.8%,最佳矫正视力多出现在首次PDT后,随着PDT治疗次数的增加,最佳矫正视力出现的概率减小。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220-22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为渗出型AMD患者28例3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典型性为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者25只眼,轻微典型性CNV者9只眼.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显示黄斑区视网膜下液(SRF) 11只眼,视网膜内液(IRF) 23只眼.所有患者常规行PDT治疗后3~7 d再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治疗后每1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OCT检查.OCT检查发现SRF和(或)IRF增多,或连续注射2次后,积液较上次随访无明显变化,但视力下降≥1行者行再次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若无视网膜积液者,或连续2次复查显示积液较上次随访无明显变化,且视力无下降者停止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患眼的视力变化情况、视网膜厚度变化和bevacizumab注射次数.分析治疗后视力的相关影响因素,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RT)与CNV类型、治疗后视网膜是否有积液之间的关系;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次数与CNV类型、SRF、IRF之间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6个月,患眼平均BCVA (44.9±21.3)个字母,较治疗前提高(9.4±10.2)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8,P<0.01).患眼平均CRT为(177.1±95.8) μm,较治疗前下降(184.6±214.6)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0,P<0.01).患眼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总次数为63次,平均注射次数为(1.9±0.9)次.治疗后6个月的视力仅与治疗前视力相关(r=0.802,P<0.01);与治疗前病灶大小(r=-0.183)、视网膜厚度(r=-0.089)、CNV分型(r=0.053)和OCT积液分型(r=0.139)均无相关性(P>0.05).SRF患眼治疗后BCVA的变化多于IRF患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7,P=0.035).CNV类型(t=-0.076)、治疗后有无积液(t=l.159)与治疗后BCVA的变化无关(P>0.05).治疗后CRT变化与CNV类型(t=-1.028)、OCT积液分型(t=-0.020)无关(P>0.05).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的次数与CNV类型(Z=-1.505)、OCT积液分型(Z=-0.237)及治疗后视网膜是否有积液(Z=-1.194)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渗出型AMD可短期内提高患眼视力,降低患眼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与光动力疗法(PDT)联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方法 渗出型AMD患者30例30只眼,分为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与PDT联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每组各15例15只眼.治疗及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治疗随访时间12.5个月.其中,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zb 0.5 mg,每一个月1次,连续注射12个月;自第一次治疗后每一个月随访1次.PDT联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于PDT后24 h内玻璃体腔注射相同剂量ranibizumzb,第2、3个月分别再行相同剂量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于3次治疗后每一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内出现重复治疗指征则重复注射1次.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平均次数(3.7±1.O)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MP-1微视野计检查结果、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平均次数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第1、3、6、12个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患眼黄斑区平均光敏感度(MS)平均提高值分别为1.9、3.8、5.0、5.5 dB,PDT联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患眼MS平均提高值为2.0、4.2、3.7、4.8 dB.两组MS提高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1、-0.171、1.339、0.785;P=0.943、0.865、0.173、0.898).BCVA、OCT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与BCVA之间为正相关(r=0.660,P=0.037).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内感染、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和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 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与PDT联合ranibizumzb玻璃体腔注射均为治疗渗出型AMD的有效方法,但后者能有效减少ranibizumzb玻璃体腔重复注射的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维替泊芬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合并黄斑中心凹下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非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受试对象为黄斑中心凹下以典型CNV为主的AMD患者。观察期限为24周。于第1次治疗后12和24周末进行复查。在首次治疗后12周,如发现CNV复发,则重复进行光动力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眼底病灶及视力的改变。记录治疗及随诊中所有的不良反应。结果共有32例患者入选,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为31例(31只眼)。在24周的观察中,38.7%的治疗眼视力增加5个字母以上,视力提高或减少小于15个字母者占83.9%。首次治疗后12周,CNV完全无渗漏的为12.9%;有渗漏,但局限于原病灶区的为61.3%;渗漏有进展者为25.8%。首次治疗后24周,病灶和病灶周围萎缩区大小、整个病变区域的最大直线距离均比治疗前稍有扩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5,0.31,0.12)。由此表明,在治疗的24周中,患眼的病灶基本稳定,未见明显扩大。PDT治疗后未发现病灶瘢痕明显扩大。整个临床试验中,11例(34.4%)发生了不良事件,其中7例(21.9%)为轻度不良事件,3例(9.4%)为中度不良事件,1例(3.1%)为重度不良事件。PDT治疗后24周,血尿常规和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用维替泊芬为光敏剂的PDT治疗AMD患者黄斑中心凹下CNV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减轻CNV的渗漏,延缓视力下降,而且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因此,以维替泊芬为光敏剂的PDT治疗AMD继发的典型CNV其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CNV形成并进行PDT治疗后连续观察1年的AM D患者者的临床资料,共45例患者51只患眼符合条件纳入观察。其中,经典型为主性CNV(典型CNV成分≥50.00%)28只眼,占54.90%;轻微典型性CNV(典型CNV成分<50.00%)10只眼,占19.61%;隐匿性CNV(没有典型CNV成分)13只眼,占25.49%。平均视力42.3~8.7个字母,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病变的最大线性距离(GLD)为3560.1~1256.2μm。回顾分析时比较其治疗前后视力、病灶大小、CNV渗漏变化,并观察治疗后病灶纤维化程度。结果随诊结束时,平均视力45.1~8.1个字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P=0.12)。其中,视力增加5个字母以上的视力提高者12只眼,占23.53%;视力提高5个字母以下或稳定者37只眼,占72.54%。GLD 3579.4~1390.6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8,P=0.94)。CNV渗漏无进展者占88.24%,有进展者占11.76%。病变纤维化程度<25.00%的38只眼中,有30只眼纤维化程度有所增加,占病变纤维化程度<25.00%患眼的78.94%。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3.4%,其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结论PDT治疗AM D患者CNV能够在1年内保持视力的稳定;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是AM D患者CNV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冈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确诊为渗出型AMD并首次接受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PDT治疗的患者32例(41眼),均进行了糖尿病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彩色眼底照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确诊为渗出型AMD后采用PDT(光辐射率600 mW/cm2,光能量50 J/cm2,光照时间83 s)治疗,48-72 h后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5 mg(0.05 ml),随后根据每个月检查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治疗,重复治疗时单独注射Ranibizumab 0.5 mg,或联合PDT,或单独PDT.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视力(ETDRS字母数)、视网膜厚度,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渗漏情况进行计数,求百分比.结果 随诊12-39个月.在治疗后第12个月检查时,41眼ETDRS视力表字母数较治疗前平均提高9.1个字母(t=-4.14,P<0.01),重复Ranibizumab注射(2.0±1.1)次/眼,重复PDT治疗(0.2±0.8)次/眼.末次检查时,41眼ETDRS视力表字母数较治疗前平均提高8.9个字母(t=-3.74,P<0.01),重复Ranibizumab注射(2.7±1.2)次/眼,重复PDT治疗(0.3±0.7)次/眼.9眼(22%)CNV渗漏完全停止,27眼(66%)渗漏范围减少,3眼(7%)无明显变化或范围扩大,2眼(5%)有新病灶发生.OCT检查显示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平均下降119.11μm(t=4.419,P<0.01).并发症与单独Ranibizumab或PDT治疗相比无增加.结论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PDT治疗渗出型AMD可使视力提高,视网膜水肿明显减轻,CNV病灶渗漏停止或减少,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