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考察正念训练改善负性情绪的效果以及正念水平提升对干预效果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通过讲座的方式招募存在压力、负性情绪并愿意通过正念训练来缓解的个体参与研究,共招募90人,将其随机分为正念训练组与等待对照组。其中79人完成研究(正念训练组38人,等待对照组41人)。正念训练组参加8周正念训练,在此期间等待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测量正念水平,简明心境量表(POMS)测量情绪。结果:8周训练后,正念训练组FFMQ总分高于基线[(125.9±11.9)vs.(121.2±12.5),P0.01],POMS负性情绪总分及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劳维度得分均低于基线(均P0.01);而对照组各项得分与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FM Q总分的增加对干预所造成的POM S中负性情绪总分(95%CI=-6.24~-0.74)及紧张-焦虑(95%CI=-1.65~-0.12)、抑郁-沮丧(95%CI=-1.63~-0.14)、疲劳(95%CI=-1.72~-0.20)的减少存在中介作用。结论:正念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参与者的负性情绪,正念水平的提升是干预造成情绪缓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不均衡,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恐惧型(44.6%),其次是冷漠型(26.1%),安全型(15%)和专注型(14.3%)比例较低;2城镇学生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农村学生(t=-2.304,P0.05),独生子女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t=-3.492,P0.01);城镇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2.408,P0.05),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393,P0.01);3依恋回避与亲合效能、自我印象效能、利他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51,-0.326,-0.160,-0.381,-0.229,-0.214;P0.01),依恋焦虑与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效能和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79,-0.249,-0.347,P0.01),与亲合效能、利他效能和沟通效能不相关(r=-0.103,-0.076,-0.078;P0.05);4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F=15.431,P0.01),其中安全型高于恐惧型、专注型和冷漠型,冷漠型高于恐惧型(P0.01);5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能够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R2=0.221,P0.001)。结论:成人依恋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成人依恋量表,对河南某高校随机抽取的288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上差异显著.②大学生成人依恋的不同类型对其抑郁情绪有影响,其中,拒绝型和恐惧型的大学生在抑郁情绪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成人依恋的类型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时正念训练对大学生负性情绪唤醒度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大学生60人,将其随机分配至正念训练组和对照组,比较基线和10 min干预后两组在多伦多正念量表(TMS)、主观唤醒度及图片唤醒度评分上的差异。在图片唤醒度评定任务中,采用掩蔽技术考察短时正念训练对有意识和无意识负性情绪唤醒度的调节作用。结果:对照组干预后对掩蔽低唤醒图片的唤醒度评分低于基线(P<0.05)。正念训练组干预后的TMS评分高于基线(P<0.01),主观唤醒度评分(P<0.01)及非掩蔽条件下的图片唤醒度评分均低于基线(P<0.05)。结论:短时正念训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正念状态、降低有意识的情绪加工,提示短时正念训练可能通过认知重评调节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20名大学生,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C)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回避维度相关不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惩罚、严厉与成人依恋焦虑维度显著相关;②父母教养方式因子中父亲过度保护对成人依恋的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女的成人依恋有较小影响。  相似文献   

6.
母亲依恋状况、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母亲的依恋状况、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方法:以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父母教养行为问卷为研究工具,对182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测查。结果:①母亲的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专制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专制教养方式与幼儿分离焦虑、社交恐惧、广泛性焦虑和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②母亲的依恋焦虑与幼儿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与幼儿焦虑总分相关不显著,但与幼儿的躯体伤害恐惧、广泛性焦虑呈显著正相关;③专制教养方式在母亲依恋焦虑和幼儿焦虑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母亲依恋回避和幼儿广泛性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母亲的依恋状况、教养方式显著影响幼儿焦虑,并且专制教养方式在母亲依恋状况与幼儿焦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对策略在大学生依恋与负性情绪中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查应对策略在依恋与负性情绪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ECR依恋量表、应对方式量表、抑郁和焦虑量表,对8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依恋的焦虑维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等应对策略呈显著相关;依恋的回避维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自责、求助、退避、合理化等应对策略呈显著相关。②应对策略中的求助维度在依恋的回避维度和抑郁的负性情绪间存在较弱的部分中介作用;应对策略中的自责、幻想和退避维度在依恋的焦虑维度和两种负性情绪间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自责和幻想所起到的部分中介作用较为明显。结论:消极的自我模型会导致个体通过消极的应对策略(如自责、幻想和退避)来面对压力,从而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现状及其与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和简版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对1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目前大学生情绪稳定性整体水平较差。性别在情绪稳定性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疑病症维度上有显著差异(t=2.144,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主性(F=2.933,P0.05)和负罪感(F=3.407,P0.05)两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绪稳定性各维度和亲子依恋相关显著,且亲子依恋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亲子依恋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两种成人依恋问卷(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分布:安全型34.0%、轻视型26.7%、倾注型22.7%、害怕型16.5%;4种依恋类型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如客观支持,F=10.456,P0.001);依恋回避与社会支持各个指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如客观支持,r=-0.214,P0.001);依恋焦虑仅与主观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103,P0.05)。结论成人依恋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当前青少年的依恋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调查表(ECR),以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610名大学生和高中生进行了测评.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②依恋回避与母亲关爱、父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父亲鼓励自主均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与母亲关爱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父亲控制呈显著正相关.③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能显著预测个体的依恋回避,母亲控制和母亲关爱能显著预测依恋焦虑.结论:青少年的依恋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预期、负性生活事件与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负性情绪调节预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安徽某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在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3.473,P<0.05),在辅导员管理方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F=3.932,P<0.05);2负性情绪调节预期与状态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r=-0.478,P<0.01),且负性情绪调节预期对状态焦虑具有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3负性生活事件与状态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8,P<0.01),且负性生活事件对状态焦虑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预期水平越低,承受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状态焦虑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大学生情侣依恋、冲突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冲突量表和抑郁量表,运用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①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是相互独立的维度(r=0.05,P>0.05);②依恋回避对个体抑郁没有预测作用(Beta=0.11,P>0.05);③冲突在依恋焦虑与抑郁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作用(△R2=0.04,P<0.01)。结论依恋焦虑既可直接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也可通过冲突对抑郁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领悟社会支持与成人依恋对焦虑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成人依恋对焦虑的作用机制.方法:以56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境和焦虑症状同卷(MASQ),依恋方式问卷(ASQ)及社会支持问卷(SSS)进行测量.结果:焦虑分与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显著负相关(J=-0.121),并与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得分显著正相关(r=-0.280和r=-0.218),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与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显著负相关(r=-0.108和r=-0.212);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通过不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间接作用于焦虑,不安全型依恋是领悟社会支持对焦虑作用的中介变量.结论:不安全型依恋直接作用于焦虑,不安全型依恋是领悟社会支持对焦虑作用的完全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对女性成人依恋、抑郁、焦虑水平的影响以及妊娠女性成人依恋和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40名妊娠女性和236名未孕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妊娠与未孕女性依恋类型分布存在差异(i~2=13.379,P0.01),未孕组安全性依恋的比例高于妊娠组;妊娠组在依恋焦虑、抑郁和焦虑得分上高于未孕组,差异非常显著(t=2.606,3.628,3.788;P0.01);②焦虑、抑郁与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呈显著正相关(r=0.306,0.337,0.245,0.287;P0.01),抑郁、焦虑水平在依恋类型上有显著差异(F=25.312,17.693;P0.01)。结论:妊娠对女性成人依恋、抑郁、焦虑均有影响;妊娠女性的依恋和抑郁、焦虑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生活压力感、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负性情绪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及自编压力感问卷对8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焦虑型和惧怕型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人际压力、经济压力得分均高于安全型和回避型(如焦虑型与安全型得分分别为:14.6±4.0/12.2±3.4、11.0±4.3/8.8±3.1、116.±4.5/9.4±3.3,P均<0.001);(2)安全型和回避型大学生解决问题得分高于惧怕型和焦虑型(8.8±2.3、8.6±2.3/8.1±2.5、7.8±2.4,P<0.001),安全型和焦虑型求助得分高于惧怕型和回避型(5.8±2.3、5.7±2.4/4.7±2.3、4.6±2.4,P<0.001),焦虑型和惧怕型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得分均高于安全型和回避型(如自责:4.1±2.3、3.9±2.3/2.7±1.6、3.2±2.0,P<0.001);(3)焦虑型和惧怕型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得分均高于安全型和回避型(如抑郁得分:37.3±10.9、36.4±9.8/28.5±11.1、31.2±10.9,P<0.001),回避型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得分高于安全型(31.2±10.9/28.5±11.1,41.9±8.9/38.9±8.5,P<0.001).结论:消极的自我模型导致个体产生更大的压力感和更多的负性情绪,面对生活压力更多采取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策略;积极的自我模型使个体产生较少的压力感和负性情绪,更多采取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积极的他人模型导致个体面对生活压力更多采取求助的应对策略;消极的他人模型导致个体在压力下会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6.
人际信任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与前提,对社会和谐与个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个体生命早期与主要养育者形成的情感联结——依恋对人际信任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当前依恋风格影响人际信任的特质观与情境观这两大指导性的研究取向出发,分别梳理与总结两研究取向对人际信任的界定、依恋风格对人际信任的预测效应以及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两维度各自在人际信任上的预测作用。从认知结构——关系认知图式、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视角以及生物基础(催产素与加压素)层面回顾依恋风格影响人际信任的作用机制。未来应开展纵向研究与元分析,厘清依恋风格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以及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对人际信任的预测效应,借助重复信任博弈范式在连续的人际信任决策过程中探究依恋风格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及其脑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香港大学生情侣依恋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社会支持对情侣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香港某大学生153名。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社会支持量表(SSQ)测查。结果:女生SSQ得分高于男生,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的依恋回避维度得分低于男生。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得分均与SSQ、SWLS得分呈负相关(r=-0.69,-0.22,-0.24,-0.29;P<0.05),SSQ得分与SWLS得分呈正相关(r=0.28;P<0.05)。社会支持对情侣依恋和生活满意度有部分中介效应(△R2=0.15,P<0.01)。结论:大学生的情侣依恋与其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并通过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间接与生活满意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的关系。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大学生324名,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R)、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自尊量表(SES)、信任量表(TS)和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进行测查。结果324名大学生社交焦虑阳性筛查率30.6%。不安全型依恋对社交焦虑阳性的影响作用是对照组的2.45倍。不安全型依恋中恐惧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作用最大,是对照组的5.59倍;迷恋型次之,为2.10倍。不同依恋类型社交焦虑阳性的被试在社交苦恼、惧怕负性否定评价、自尊和信任他人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是社交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恐惧型对社交焦虑的情绪、认知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母亲对配偶的婚恋依恋、亲子依恋与儿童焦虑的关系。方法:以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依恋安全性量表和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352名小学四年级儿童及其母亲进行测查。结果:①母亲的依恋回避与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呈显著负相关,与儿童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依恋焦虑与母子依恋、父子依恋相关不显著,与儿童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②母子依恋、父子依恋与儿童焦虑总分呈显著负相关。③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在母亲对配偶的依恋回避与儿童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④母子依恋在母亲对配偶的依恋回避和儿童焦虑间起调节作用,安全型母子依恋可有效缓解母亲依恋回避对儿童焦虑的消极影响效应。结论:母亲对配偶的婚恋依恋、亲子依恋显著影响儿童焦虑,亲子依恋在母亲婚恋依恋和儿童焦虑间起中介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校学生的成人依恋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家庭环境评定量表(FES)对34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不同的依恋类型在亲密度、娱乐性和控制性上有显著性差异.②依恋回避与娱乐性有显著的负相关;依恋焦虑与成功性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家庭环境对成人依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