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中国18~44岁育龄女性维生素D结合蛋白编码基因GC rs7041位点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联。方法从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生物样本库中分层随机选取涵盖31个省的18~44岁1812名育龄女性的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进行GC基因分型。结果共纳入1812名育龄女性,所有样本rs7041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血清25(OH)D水平[M(P25,P75)]为16.69(12.04,21.69)ng/mL。在总体样本及南方地区,维生素D正常人群中CC基因型携带者的25(OH)D水平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校正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前后,携带CC基因型个体发生维生素D不足的风险均明显低于AA基因型个体(OR=0.571,95%CI 0.373~0.87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处于南方或北方,该基因型携带者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均较低[南北方校正后的OR值分别为0.284(95%CI 0.144~0.560)和0.109(95%CI 0.015~0.798)]。结论 GC rs7041位点A/C多态性与中国育龄女性血清25(OH)D水平显著相关,纯合突变型CC可能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风险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0~3岁婴幼儿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与其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本地区婴幼儿合理进行VitD的补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沈阳市妇婴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婴幼儿,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结果 2 381例婴幼儿25(OH)D总体平均水平为(36.73±18.75)ng/ml,其中25(OH)D水平严重缺乏组8例(0.34%)、缺乏组174例(7.31%)、不足组149例(6.55%)、正常组2 026例(85.09%)、过量组24例(1.01%);不同性别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岁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1~3岁幼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冬季最高,春季最低。结论 沈阳地区0~3岁婴幼儿VitD的总体营养状况较好,但仍存在VitD缺乏及过量现象。应注重科学合理补充VitD,避免出现VitD不足、过量及中毒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佛山市南海区0~6岁儿童25-羟基维生素D[25-(OH)D]营养状况与年龄、季节的关系,为指导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在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体检的5 017名儿童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 2014年佛山市南海区5 017名0~6岁儿童25-(OH)D平均水平为69.07nmol/L,VitD严重缺乏0.09%,缺乏18.71%,不足31.01%,充足50.16%。检测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5),夏秋季节高于春冬季节(P0.05)。结论南海区儿童25-(OH)D水平偏低,建议强化维生素D补充剂可从新生儿期一直持续至儿童、青少年阶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绍兴市公务员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公务员共8 22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25-(OH) D的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段公务员及不同季节血清中25-(OH) D的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情况。结果 8 221例公务员血清中25-(OH) D的中位数为25. 03 ng/ml,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的比例高达71. 35%,男性25-(OH) D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 0. 01)。老年组(≥60岁)公务员血清25-(OH) D水平显著高于青年组(≤45岁)和中年组(46岁~59岁)(P 0. 01),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2组(P 0. 01)。夏季公务员25-(OH) D水平显著高于春、秋、冬季(P 0. 01),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绍兴市公务员普遍缺乏维生素D,应加强科学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体检人群血清总25-羟维生素D[25-(OH)D]的营养状况。方法采集温州地区3 460名体检者的血样标本,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25-(OH)D的水平。结果男性25-(OH)D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25-(OH)D平均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随着25-(OH)D水平的升高,每个水平段男性的比例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女性的比例逐渐下降。随着季节的变化,每个季节中女性组维生素D充足的比例分别显著低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秋季节25-(OH)D水平均显著高于冬春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度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76,P=0.004)。结论温州地区体检人群普遍存在25-羟维生素D缺乏,季节性变化对血清25-(OH)D的水平有重要影响,女性的缺乏比男性严重,在冬春季节年轻人应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广州地区体检人群25羟基维生素D [25(OH)D] 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各类人群25(OH)D水平状况,辅助诊断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相关疾病。 方法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共9 163例体检者血清25(OH)D水平,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人群25(OH)D营养水平。 结果9 163例体检者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63.89 nmol/L,正常率为26.41%,不足率为46.45%,缺乏率为27.14%。男性25(OH)D总体正常率为29.29%,不足率为47.36%,缺乏率为23.28%;女性25(OH)D总体正常率为23.26%,不足率为45.42%,缺乏率为31.32%。女性群体25(OH)D缺乏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女体检群体中25(OH)D缺乏率最高的均为20岁~29岁年龄段,分别为28.75%、42.71%。对不同月份维生素D水平进行分析,发现血清25(OH)D水平最高为5月,最低为2月。 结论广州地区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25(OH)D缺乏,且女性相比男性有更高的缺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产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 D]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防治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10月1日—2018年9月30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为调查对象,于出生后2周检测血清25-(OH) D水平,收集早产儿性别、出生季节、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居住地、母亲年龄和母亲妊娠期并发症等相关资料,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早产儿582例,平均胎龄(32.9±2.3)周,平均25-(OH) D水平为(45.1±16.6) nmol/L。维生素D缺乏91例,占15.64%;不足287例,占49.31%;充足204例,占35.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β=7.962)、母亲年龄(β=0.738)、出生季节(β=4.166)、出生胎龄(β=0.093)和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β=4.025)均是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64.95%的早产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居住地、母亲年龄、出生季节、出生胎龄和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影响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对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体检的0~9岁952名儿童,进行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儿童维生素D水平。结果 0~9岁儿童25-(OH)维生素D的平均测定值为(29.78±12.08)ng/L;其中25-(OH)维生素D严重缺乏占2.63%;缺乏占18.80%;不足占32.77%。不同年龄组儿童的25-(OH)维生素D水平不同(P0.01),男、女童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夏秋季体检儿童的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高于春冬季体检儿童(P0.05)。结论绍兴市城区0~9岁儿童25-(OH)维生素D水平低下,应增加儿童的维生素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尤需重视4~9岁的儿童及冬春季节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生时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治疗的出生胎龄<32周的24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其分为院内感染组(n=63)与对照组(n=183)。对于院内感染组早产儿,根据其感染类型,进一步分为败血症亚组(n=27)与其他感染亚组(n=36)。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水平。对院内感染组与对照组、不同亚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Vit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分别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获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批文号:2013-01-1015-01)。 结果①院内感染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出生季节、母亲分娩方式构成比,母亲年龄、早孕期人体质量指数(BMI)、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这246例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45.5%(112/246),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6%(63/246)。院内感染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VitD浓度及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败血症亚组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VitD浓度为28.1 nmol/L(23.5~34.1 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 nmol/L(25.3~45.4)nmol/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1,P=0.044)。败血症亚组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70.4%(1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2%(79/183),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995,P=0.008)。其他感染亚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VitD浓度及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VitD水平可能与院内感染发生率无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发生率。因为本研究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小,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VitD水平与院内感染的关系,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孕期妇女维生素D(VitD)水平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0年10月在马鞍山4所市级医院第1次产检的孕妇3 602例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相关资料,并于第1次产检时采集孕妇静脉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将研究对象依据25(OH)D水平分为低水平组(P_(25))、中水平组(P_(25)~P_(75))、高水平组(≥P_(75))。结果 3 602例孕妇的25(OH)D平均水平为(27.6±11.3)nmol/L,孕妇VitD缺乏、不足和充足的检出率分别为95.7%、4.2%、0.1%。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周≥14周、孕早期服用复合维生素、主食及蛋奶豆制品、饮茶为主的膳食模式是孕妇VitD水平的保护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春冬季节、孕早期妊娠呕吐是孕妇VitD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马鞍山市孕妇普遍缺乏VitD,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孕妇VitD缺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江苏省0~6岁儿童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探讨户外活动时间及体质指数与VitD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12个地区0~6岁健康儿童5 289名,常规体检,测量体重、身长/高,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1)江苏省0~6岁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66.59±30.27)nmol/L,以25-(OH)D<75 nmol/L作为VitD 缺乏和不足的标准[1],VitD缺乏和不足者3 471例(65.6%);2岁以上儿童VitD水平[(61.65±27.57) nom/L]明显低于2岁以下婴幼儿[(70.25±32.55) nom/L]。2)在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活动时间、BMI与VitD水平相关,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达4 h以上者VitD水平最佳,随BMI增加,VitD水平呈上升趋势(F=4.168,P<0.05);以BMI>P 97th为肥胖标准,本研究中肥胖儿童409例(7.73%),肥胖儿童血清VitD水平[(65.94±29.56)nmol/L]低于正常儿童[(66.65±30.34)n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4,P=0.650)。结论 江苏省儿童VitD营养状况处于相对缺乏状态,2周岁以上儿童VitD水平显著低于2岁以下儿童;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利于维持较好的VitD营养状况;在未达到肥胖标准时,儿童BMI与VitD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14岁及以下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选取2013-01-01/2014-08-31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体检的14岁及以下人群,采用酶免法测定其血清25-(OH)D浓度。结果共测定4 733人,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27.0 ng/ml,25.5%的人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血清25-(OH)D水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升高而降低。结论此次北京儿童医院调查的14岁及以下儿童的维生素D缺乏明显,且年龄越大,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北纬34°)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生后48小时内入院且生命体征平稳的16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生后48小时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性别、胎龄、出生季节,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妊娠胎数,以及母亲孕晚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对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结果新生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2.20(9.10,17.30)ng/mL,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充足的发生率分别为65.84%、15.53%和18.63%。单胎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双胎新生儿(Z=-1.967,P<0.05)。秋季出生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春季出生的新生儿(H=-2.726,P<0.05)。与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相比,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增高(Z=-3.968,P<0.05),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显著降低(χ^2=8.003,P<0.01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是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OR=2.481,95%CI:1.023~6.008,P<0.001)。结论西安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胎数、出生季节和母亲孕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是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血浆维生素K和维生素D水平的季节变化。方法对85名健康老年人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春秋两季血浆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素(PTH)含量,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维生素K含量。结果血浆维生素K水平女性在春秋两季均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和女性各自无季节性差异。无论男女秋季血浆维生素(25(OH)D)水平明显高于春季,同一季节内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缺乏率女性春季为63.4%,秋季为7.3%。男性春季为65.9%,秋季无缺乏者。春季维生素D缺乏率显著高于秋季(P<0.05)。男女秋季血浆PTH浓度明显低于春季。老年女性春季血浆25(OH)D浓度和血浆PTH浓度之间呈负相关(r=-0.426,P<0.001)。结论该人群血浆25(OH)D和PTH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血浆25(OH)D水平低。而血浆维生素K没有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指导维生素D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0~3岁儿童30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结果新会地区婴幼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29.13±8.12)ng/ml,血清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季节血清25-(OH)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的缺乏率为2.3%、不足率为8.0%,不同年龄段维生素D不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会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好,应重点加强幼儿维生素D的补充。通过定期检测血清25-(OH)D了解体内维生素D水平,科学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消除家长对过量中毒的担忧,从而增加家长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成都市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对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6岁701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OH)D检测。结果:25-(OH)D的平均测定值为(68.60±1.29)nmol/L,25-(OH)D缺乏及严重缺乏的为226例,占32.24%;25-(OH)D水平不足的为237例,占33.811%;水平充足(合适水平)的为238例,占33.95%,前两者占总人数的66.05%。男性和女性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5-(OH)D水平随着年龄增高而呈下降(P<0.01)。血清25-(OH)D水平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冬季节(P<0.05)。结论:成都市0~6岁儿童25-(OH)D水平低下,应增加该地区儿童的维生素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尤需重视3~6岁的儿童及冬春季节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山小榄地区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选择2013年在广东医学院附属陈星海医院儿童保健科和儿科就诊的0~6岁12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质谱法-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儿童25-(OH)D水平为(25.7±7.1)ng/ml,婴儿组25-(OH)D水平(31.3±7.2) ng/ml高于幼儿组的(25.7±6.2)ng/ml,幼儿组高于学龄前组的(22.8±7.1)ng/ml;男性儿童25-(OH)D水平(24.2±7.3) ng/ml低于女性儿童的(28.2±6.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25-(OH)D缺乏率为71.7%,幼儿组与学龄前组血清25-(OH)D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婴儿组缺乏率(P<0.05);男性儿童VitD缺乏率73.7%与女性儿童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小榄地区儿童25-(OH)D缺乏率较高,男性和女性缺乏率无差异,25-(OH)D水平随着儿童年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血清25-(OH)D为检测指标, 了解不同季节、不同居住环境孕妇及其新生儿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母婴血清维生素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冬季(2010年12月-2011年2月)和夏季(2011年6月-2011年8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正常分娩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72对孕妇及其新生儿为冬季组, 40对孕妇及其新生儿为夏季组。孕妇于分娩前采集静脉血, 新生儿于娩出后采集脐血, 分离血清。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营养状况采用三分法:1)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2)维生素D不足:50 nmol/L≤25-(OH)D<75 nmol/L;3)维生素D充足:25-(OH)D≥75 nmol/L。结果 1)冬季和夏季孕妇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19.48±7.04)nmol/L和(53.15±17.50)nmol/L, 冬季显著低于夏季;对应的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分别为(19.95±6.79)nmol/L和(47.39±15.31)nmol/L, 冬季显著低于夏季。2)冬季孕妇25-(OH)D水平为9.19~36.99 nmol/L, 新生儿25-(OH)D水平为7.78~37.36 nmol/L, 冬季孕妇及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率为100%。夏季孕妇25-(OH)D水平为26.72~103.90 nmol/L, 新生儿25-(OH)D水平为20.76~79.91 nmol/L, 夏季孕妇和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47.5%和62.5%。3)孕妇与新生儿25-(OH)D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r=0.902)。4)冬季组孕妇及其新生儿25-(OH)D水平无城乡之间的差异;夏季组孕妇及其新生儿25-(OH)D水平存在城乡之间的差异, 农村孕妇及其新生儿25-(OH)D水平高于城市。结论 孕妇及其新生儿25-(OH)D水平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孕妇及其新生儿普遍维生素D缺乏, 即使夏季孕妇及其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比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和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 246例新生儿,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25-(OH) D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P水平。分析胎龄、季节、母亲因素对新生儿血清25-(OH) D和ALP水平的影响。结果该院新生儿维生素D(VD)缺乏率为85. 04%。早产儿的25-(OH) D水平低于足月儿,而ALP水平高于足月儿(P均0. 05);冬春季节出生的早产儿和足月儿血清25-(OH) D水平均低于夏秋季节,而ALP水平均高于夏秋季节(P均0. 05);母亲孕期补充VD时间较长(≥3个月)组、母亲平均每日日照暴露时间较长(≥2 h)组、母亲无钙缺乏症状组新生儿的25(OH) VD水平更高,而ALP水平更低(P均0. 05)。结论该院新生儿普遍缺乏VD,早产儿尤其明显,冬春季节是VD缺乏的高发季节;孕期保证母亲日照充足和摄入充足的VD是减少新生儿VD缺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芜湖市儿童25-羟维生素D3(25-(OH) D3)的营养状况.方法 选取在芜湖市妇幼保健院进行25-(OH) D3检测的儿童共6373人,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及湿疹儿童的25-(OH) D3水平.结果 芜湖市6373名儿童血清25-(OH) D3平均浓度为(34.53 ±8.25) ng/ml,维生素D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1.60%.以秋季儿童血清水平最高(39.39±7.44) ng/ml,不同季节儿童血清25-(OH) D3浓度(F=178.720,P<0.001)及维生素D营养不良检出率(x2=294.13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湿疹儿童血清25-(OH) D3浓度更低(F血清25-(OH)D3=7.441,P<0.001),维生素D营养不良检出率更高(x2=5.519,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芜湖市儿童血清25-(OH) D3水平、维生素D营养不良检出率与季节相关,湿疹患儿血清25-(OH) D3浓度低,维生素D营养不良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