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韦氏壮药烫疗包联合华佗夹脊点穴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宁市武鸣区中医医院2018年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韦氏壮药烫疗包联合华佗夹脊点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韦氏壮药烫疗包联合华佗夹脊点穴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增强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连续治疗8周.运用徒手肌力量表(MMT)、简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简易平衡评定系统mini-BESTest,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MMT、FMA和mini-BESTe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下肢功能评定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镜像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入选标准,选取脑卒中后肩痛患者42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2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8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再次基础上给予蜡疗联合肌力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下肢运动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收集评估结果,对比两组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8周康复治疗后,两组下肢FMA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分数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ADL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分数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蜡疗联合肌力训练能够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铜砭刮痧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铜砭刮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00, P=0.016<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FMA评分(25.86±1.96)分优于对照组的(21.90±1.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0.95%高于对照组的5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砭刮痧可以提高常规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和肢体功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共60例,都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对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采用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均获得明显的恢复,二者对比,观察组上肢和下肢FMA评分更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明显的恢复,二者对比,观察组上肢和下肢神经功能评分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预后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5例,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ADL能力进行评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WMFT、BI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WMFr、BI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组患者FMA、WMFT、BI指标明显优于参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有助于刺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改善大学社区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疗效.方法 选择在沈阳工程学院家属社区居住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7例,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对象均接受康复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另行康复简易技术治疗,训练项目包括脑卒中卧位、坐位、坐位到站位、站位等4种体位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并根据个体情况有所区别.两组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接受了"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测试.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上述各项观察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结论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可以明确改善大学社区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肢体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肢体训练+电针疗法)和对照组(肢体训练)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BI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采用肢体训练+电针疗法能促进脑功能更快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配合针灸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上肢、下肢肌力≥Ⅲ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中加用针灸,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改善,降低残障率。  相似文献   

10.
韩建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222-222
目的观察抑郁情绪(PSD)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2.1~2012.6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初发脑卒中患者156例,均接受了常规神经康复治疗,疗程结束后对其进行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和"Fugl-Meyer(FMA)运动功能"测试。结果 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61例发生PSD(HAMA总分≥8,39.10%),未发生PSD患者95例(对照组)。PSD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均明显差于对照组(P均〈0.01或P〈0.05)。结论 PSD明确影响着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徐冬花 《中国药业》2011,20(21):78-79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8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外科常规手术及降颅压、营养神经和对症支持治疗,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护理,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2周.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BI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FBC)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潜江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1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OT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SFBC联合TOT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BI)。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FMA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FBC联合TOT的康复治疗训练可以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肢体康复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上肢肌力及下肢肌力Lowett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上肢肌力及下肢肌力Lowet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上肢肌力及下肢肌力Lowet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和上下肢肌力,提升其生活质量,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1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负重组68例和对照组50例,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负重组同时接受早期关节负重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负重组FMA评分A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早期关节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改善较单纯康复治疗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夏静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424-142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外伤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需手术者即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与非手术患者接受降颅压、营养神经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系统、规范的早期康复护理.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采用NIHSS、BI和FMA评分,比较两组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干预后NIHSS、BI和F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8周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5.16,P<0.05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伤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偏瘫康复操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由康复护士给予实施个体化偏瘫康复操以提高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康复护士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测量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和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提高,干预组FMA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偏瘫康复操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NJ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70例稳定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NJF训练。对所有患者分别在入组时、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ADL。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MAS、FMA和BI的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与其前一次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的FMA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的M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NJF技术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疼痛和痉挛,显著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脑瘫患儿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根据入院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对患肢进行训练(训练时间4 h/d,5 d/周)而对健侧肢体不限制运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强制性的运动训练方法。采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儿上肢部分进行评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前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分别于本组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上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脑瘫单侧肢体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的脑功能发育,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脑机接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肢FMA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分别为(31.63±6.60)、(34.13±6.15)、(62.27±10.81)分,对照组分别为(26.50±7.55)、(29.50±8.87)、(51.63±7.16)分;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WMF评分、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机接口治疗技术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肢体并发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良肢位摆放。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康复后,两组上肢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康复前,且研究组上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54.86±6.22)分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27.79±2.3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7.49±2.45)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152.97±4.51)分、生活质量评分(92.85±5.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6.17±7.55)、(21.38±4.38)、(15.18±2.31)、(139.61±6.63)、(84.43±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实施良肢位摆放,可明显减少偏瘫侧肢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