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30岁。右腹部及右下肢多发丘疹45天。结合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断为成人Blaschko皮炎。患者发病前曾注射新冠疫苗(发病前30天注射第一针、发病前15天注射第二针)。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获得性复发性自愈性Blaschko皮炎.患者男,41岁.右胸背部反复出现丘疱疹伴剧烈瘙痒20余年.组织病理示海绵水肿性皮炎.结合临床和组织病理诊断为获得性复发性自愈性Blaschko皮炎.  相似文献   

3.
Blaschko皮炎     
报告1例Blaschko皮炎.患者女,22岁.半年前右上肢及肩胛部见呈线状排列的红斑、丘疹,数周后皮损自行消退.皮肤科检查:右前臂伸侧近心端约1/3处至肩胛部见一连续性带状色素减退,近肩胛部有红色丘疹、鳞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局灶性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表皮内细胞水肿及明显海绵水肿,可见淋巴细胞移入表皮.表、真皮交界处可见局限性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Blaschko皮炎.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获得性Blaschko皮炎。患者男,39岁。左侧躯干、上肢带状分布丘疹、斑丘疹伴痒40余天。组织病理示棘层海绵水肿性皮炎伴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诊断:获得性Blaschko皮炎。  相似文献   

5.
获得性Blaschko皮炎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性Blaschko皮炎较罕见.本文报告的4例患者中,男1例,女3例.皮损表现为沿Blaschko线单侧分布的红斑和丘疹,皮损在躯干前外侧部呈"S"形,分布具有特征性,无疼痛和瘙痒.真菌镜检(-),组织病理示海绵水肿性炎症反应.并探讨了获得性Blaschko皮炎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Blaschko线是人体表的一种特殊的线条排列,与神经、血管及淋巴管的排列无关.由Blaschko于1901年首次捕述,并南此命名[1].Blaschko线在躯干背部跨脊柱皮面呈V形,在躯干前、侧部皮面呈S形,四肢皮面呈垂直条纹,腹部皮面呈涡轮状,头皮呈螺旋状[2].Blaschko线与皮肤的形成有关,反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皮肤的胚层发育正常[3].Blaschko线在正常体表并不显现.但以Blaschko线表现的皮肤病则很多,如色素失禁、线状表皮痣、线状苔藓等.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1岁,左下肢起丘疹,斑块2年余.患者2年前左下肢小腿屈侧出现少许线状排列的淡红色扁平丘疹,部分丘疹逐渐融合成斑块,表面伴有轻度角化,脱屑.曾于2011年1月开始陆续来本院就诊,未见明显消退.近几个月来皮损呈线状往下发展,偶伴有轻度瘙痒.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均可,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专科情况:左侧小腿屈侧见线状排列的淡紫红色扁平丘疹及斑块,表皮伴有轻度角化、脱屑及痂皮,可见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见图1.取皮屑真菌镜检提示阴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取小腿下方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质层可见浆液性渗出及中性粒细胞聚集,表皮银屑病样增生,表皮内可见坏死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乳头血管增生,充血,管周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及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见图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防治成人尿布皮炎的新方法。方法将78例各种原因引起大小便失禁所致尿布皮炎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每次臀部护理时均用温度适宜的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为基础处理;观察组先用长效抗菌材料喷洒潮红处待干后,再用赛肤润喷雾剂均匀喷涂于潮红处;对照组用0.5%碘伏由外向内均匀涂擦潮红处待干后,再用赛肤润喷雾剂均匀喷涂于潮红处,3次/d。观察2组的治愈情况及创面痊愈时间。结果 2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长效抗菌材料联合赛肤润是防治成人尿布皮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4岁。左下肢及左侧腹股沟区丘疹伴轻微瘙痒3个月。皮肤科情况:左侧内踝、小腿内侧、大腿内侧以及腹股沟区大致沿Blaschko线纵形线状排列的红色丘疹。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部分表皮角化不全,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全层小血管及附属器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成人线状苔藓。  相似文献   

10.
Blaschko线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皮肤病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皮肤科临床工作中,常可看到有些皮肤病皮损的分布奇特,并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如色素失禁、线状表皮痣、线状苔藓及线状汗孔角化病等。这些疾病的皮损被认为是沿着Blaschko线分布。这种分布既不同于外科手术切口所采用的皮纹线(Langerline),也不同于解剖学上脊髓神经支配的皮节,与1987年Taylor等提出的解剖学上血管所支配皮肤和骨骼的区域亦不相同[1,2]。目前,国内皮肤科教科书中虽在某些病种中提及Blaschko线,但无详细的介绍。现将Blaschko线的沿革、研究现状及其相关的皮肤病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Blaschko线是镶嵌现象决定的皮肤线状地图,除部分特殊皮肤病患者外大部分人不可见。文章通过其与经脉(包括早期经脉文献、文物)的比较,发现许多客观联系。推测Blaschko线可能对经脉循行路径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可作为经脉起源的重要依据之一。古人以Blaschko线的初步总结及血管、神经的简单认识为基础,在当时的哲学思想指导下,经过漫长的灸、砭以及传感现象的观察等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祖国医学的经脉理论。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5岁.因左侧肢体线状丘疹、红斑脱屑半年就诊.患儿白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躯干出现粟粒大红色、粉红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伴有脱屑,散在分布,渐向上下两端缓慢发展,新皮疹不断出现,陈旧皮疹渐融合成暗灰红色斑片,伴有瘙痒.多次于不同医院就诊,诊断及用药史不详.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病史.体检: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全身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患者左侧躯干、上肢、下肢可见粟粒至黄豆大红色或粉红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密集成片分布,顶部扁平,上覆灰白色黏着性鳞屑,陈旧皮疹融合成暗灰红色斑片,新旧皮疹沿Blaschko线呈线状及涡纹状排列,未超过体正中线.皮损向上累及近锁骨及肩胛部,向下及足跟处.指趾甲未见受累.皮损组织病理: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炎细胞外渗,灶状细胞间水肿,基底细胞大部分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少量单一核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诊断:泛发性线状苔藓.治疗:给予0.025%维A酸霜,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2个月后复诊皮疹明显消退.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沿Blaschko线受累的皮肤病,皮损常具有一定的特征性.Blasehko线是由基因组嵌合体引起,临床表现有一定规律性.皮损外观比较奇特,常呈线状,节段型,旋涡状等分布.很多疾病都可沿Blaschko线分布,既包括先大或遗传性疾病,也包括后天或获得性疾病.一些皮肤外器官组织的疾病也有呈线状、带状、旋涡状等分布的规律.由于Blaschko线能从病因发生机制的方面阐述一些疾病,从而可对一些疾病的分类、病程发展等提供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34岁。因右侧颈部、胸腹部及右上肢红色丘疹伴瘙痒5年余,于2017年9月就诊于我科。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前臂出现散在的米粒大红褐色丘疹,不伴瘙痒,未予诊治。后就诊于多家医院,曾诊断为皮脂腺增生、皮脂腺痣和带状疱疹等,予口服及外用药等对症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均无明显好转,且皮损  相似文献   

15.
色素性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 pigmentosus,LPP)是扁平苔藓(1ichen planus,LP)的一种少见亚型,大多数患者的皮疹分布对称,但也有罕见的单侧线性分布的变型[1].LPP 的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神经精神、药物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笔者诊治2 例沿Blaschko 线单侧肢体分布的LPP,并分析其病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0岁.左侧躯干、左上肢带状皮损9年,于2007年8月7日至我科就诊.9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上腹部出现散在紫红色粟粒大小丘疹,无明显鳞屑,皮损逐渐增多,并呈离心性向外扩展,形成边缘隆起而中央萎缩的环状损害,部分融合成片状,沿左侧躯干腹背部带状分布.5年前左上肢、肘关节伸侧出现类似皮疹,亦逐渐增多、扩散,部分融合,并呈不规则沿左上肢纵轴向上下延伸,分别至左侧上胸部和左手指背.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因面部线状褐色斑3个月就诊。该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鼻部出现黄豆粒大小的红斑,渐从右鼻翼部至右眼内眦部连接成线状,颜色亦渐变深,呈褐色,自觉微痒。无光敏及雷诺现象,无发热、关节痛及口腔溃疡。既往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皮肤病史。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6岁。因左上臂皮疹伴轻度瘙痒3个月于2011年6月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发现左上臂及背部有带状色素沉着斑,轻度瘙痒,自行外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霜,瘙痒减轻,但皮疹消退不明显,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8岁。因左下颌部渐发的线状斑块,轻度瘙痒2年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于左下颌下部出现一甲盖大小的红斑,轻度瘙痒,2个月后可为暗红或褐色,中央出现不规则的色素减退,但一直未能完全消退,并逐渐向耳下及沿下颌下缘扩展呈不规则条片状。夏季皮疹略红,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6岁,左侧躯体线状角化性丘疹、斑块13年。患者自幼发病,出现缓慢生长的线性排列的角化性丘疹和斑块,沿左侧躯体的Blaschko线分布。上肢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质层内典型的角化不全柱,其下方颗粒层减少或消失,可见角化不良细胞。诊断:线状汗孔角化症。给予维A酸和糖皮质激素乳膏外用,并建议定期随访以警惕皮肤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