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改进的原位肾低温灌注方法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3-5月,对5例解剖性或功能性孤立肾患者行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9(39~63)岁;肿瘤位于左侧2例,右侧3侧;肿瘤直径平均5.6(3.8~7.0)cm.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孤立肾1例,对侧肾萎缩1例,较大良性肿瘤1例.术前经皮穿刺经股动脉介入方法在患侧肾动脉留置带球囊契压导管1根,术中契压导管的球囊注水以阻断患侧肾动脉,并通过契压导管在加压泵下持续向肾动脉内灌注4℃冰盐水约200 ml,以实现患侧肾脏低温原位灌注,同时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后抽出球囊水以解除肾动脉阻断.结果 5例均成功施行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102(80~120)min,肾动脉阻断时间平均35(29~3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90(50~300)ml.低温灌注后皮肤温度平均降低0.6℃,肾脏表面温度降低10.0℃,肿瘤表面温度平均降低9.8℃.术前、术后第1、3、5和10天患者肌酐清除率分别为(64.7±16.9),(48.9±14.5)、(52.1±12.4)、(54.5±13.8)和(54.6±11.7)ml/min,多个相关样本检验显示,各组之间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5天和第1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术后第5天肌酐清除率基本稳定.结论 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行,同时解决了腹腔镜下动脉阻断和低温灌注难题,有利于延长肾缺血时间、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孤立肾肾肿瘤保肾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本中心2017年2月—2022年3月收治孤立肾肾肿瘤患者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59(27~79)岁。其中38例为体检或术后复查中发现,2例患者因血尿就诊,1例患者因腰腹部肿块就诊。肿瘤位于左肾14例,右肾27例,其中肾门部肿瘤2例,肿瘤直径24(8~75) mm。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其中4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19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1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3例行小切口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腹腔镜肾肿瘤微波消融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肾动脉阻断方式、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前及出院前血肌酐值、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发生,2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采用分支动脉阻断,其余肾部分切除术均采用肾动脉主干阻断,腹腔镜肾肿瘤微波消融术均无阻断。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组、小切口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及腹腔镜微波消融组中位手术时间(173 min vs 135 min vs 120 min vs 26...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开放血流技术在肾门部中央型肾肿瘤保肾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为18例肾门部中央型肾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肿瘤最大径(2.8±1.1)cm,R.E.N.A.L评分(8.5±1.2)分。术前行智能型定性定量分析三维重建明确肾动脉分支情况及与肿瘤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34.5±18.4)min,平均热缺血时间(19.1±3.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8.5±10.2)mL。16例患者中3例术后发生严重出血,2例经血管造影及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1例保守治疗无效行开放肾切除术;1例患者术后出现漏尿,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患肾肾小球滤过率,绝大部分患者术后患肾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幅度不明显,提示患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开放血流技术的核心理念是"2+1"缝合技术,其技术准备是智能型定性定量分析三维血管重建,其技术革新是序贯血流阻断技术。对于肾门部中央型肾肿瘤而言,包含一系列技术保障的早期血流开放技术对患肾功能的远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abib 4X双极射频辅助无肾动脉阻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采用Habib 4X双极射频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A)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治疗肾肿瘤(T1N0M0)患者14例,肿瘤均为外向型生长.LRA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8 ~75岁,平均60岁;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3例;肾上极2例、中极2例、下极2例;肿瘤最大径2.1 ~3.5 cm,平均3.1 cm.LPN组8例,男4例,女4例;年龄36 ~ 77岁,平均61岁;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5例;肾上极3例、中极2例、下极3例;肿瘤最大径2.0~3.7 cm,平均3.0 c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手术前后Hb、SCr、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变化. 结果 1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LRA组无需阻断肾蒂,手术前后Hb、SCr、患侧GFR比较分别为(127±19)和(124±19) g/L、(96 ±39)和(92±29) μmol/L、(42±12)和(40±13) ml/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N组术中阻断肾动脉20 ~ 52 min,平均31.5 min.手术前后Hb、SCr、患侧GFR分别为(130 ±17)和(112±15) g/L,(92 ±31)和(110±28)μmol/L,(43 ±14)和(30 ±11)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RA组和LPN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20)min、(112 ±4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4±18) ml、(256 ±58)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0±0.8)d、(7.8±1.2)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RA组术后无出血、肉眼血尿和漏尿等并发症. 结论 Habib 4X双极射频辅助腹腔镜无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等方面均优于LP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阻断肾动脉主干对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因肾肿瘤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肿瘤分期、肿瘤病理、术后随访及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分析肾动脉阻断对保留肾单位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结果82例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7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4例;肾动脉阻断时间平均(24.5±8.6)min,术中失血量(249.4±66.9)ml.热缺血时间在25 min 以内的患者与26~30 min 患者比较,术后患肾肾功能受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热缺血时间为31~40 min 的患者与前两组比较,术后患肾肾功能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均会使患侧肾功能下降,但阻断肾动脉主干热缺血时间控制在30 min 内对肾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节段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小肾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初步结果。方法:回顾性总结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9月~2013年6月采取后腹腔镜下节段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小肾肿瘤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2岁;平均肿瘤直径(2.8±0.9)cm;肿瘤位于下极25例,中极10例,上极9例;T1a期36例,良性肿瘤8例;肾透明细胞癌23例,乳头状癌7例,嫌色细胞癌6例,肾错构瘤8例。统计患者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切缘阳性率(%)、总住院时间(d)以及术后6个月术侧肾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等参数,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监测肿瘤复发情况。结果:44例患者手术时间110~192min,平均132min;术中出血40~120ml,平均74ml,无一例输血,无中转;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6.2~23.5h,平均19.3h;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1%(4/44);住院时间4~9d,平均4.6d;切缘阳性率2.3%(1/44)。患者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术后6个月44例患肾eGFR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6~12个月7例(7/44,15.9%)患肾eGFR较术前下降13.4~18.5ml/min,平均下降15.2ml/min(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节段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少部分患者术后远期患肾肾功能有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该术式是治疗局限性小肾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半程阻断技术治疗肾门部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5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对23例肾门部肿瘤行半程阻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肾部分切除术中,阻断肾动脉状态下切除肿瘤,然后对基底部创面行第一层缝扎止血,松开肾动脉阻断后,再进行肾脏集合系统(如有损伤)的修补和外层肾实质的连续缝合。结果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根治性肾切除术或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34.7±36.4)min,热缺血时间(18.3±6.4)min,术中出血量(108.3±82.6)ml,Clavien-DindoⅠ~Ⅱ级并发症3例。术后病理:18例透明细胞癌,3例乳头状癌,2例嫌色细胞癌,手术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术后3个月血肌酐明显高于术前(P=0.017),患肾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小于术前(P=0.000)。23例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3~2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对于肾门部肿瘤,半程阻断技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江门市中心医院对18例肾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采用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其中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49±14)岁,平均肿瘤直径约(3.2±0.7)cm。观察手术时间、肾动脉分支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肾功能改变情况、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2±12)min,术中出血量(89±13)ml,术中肾动脉分支阻断时间(28±5)min,无输血、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中、术后无重大并发症,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4.3±1.0)d,术后住院时间(6.0±1.5)d,手术前后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无明显变化,术前为(44±4)ml/min,术后1个月为(42±4)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51个月。结论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是一种新的肾动脉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安全有效,但需要长期随访及大宗病例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RAPN或LPN的73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RAPN组29例, 男21例, 女8例;年龄(48.6±13.7)岁, 肿瘤最大径(2.9±0.9)cm;左侧13例, 右侧16例;R.E.N.A.L.评分(9.2±1.0)分;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2.6±10.7) ml/(min·1.73 m2)。LPN组44例, 男27例, 女17例;年龄(50.1±12.3)岁;肿瘤最大径(2.9±0.9)cm;左侧24例, 右侧20例;R.E.N.A.L.评分(9.1±1.3)分;术前eGFR(81.7±9.6) ml/(min·1.73 m2)。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eGFR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放及根治手术病例。RAPN组与LPN组手术时间[140(80, 160) min与1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肾动脉低温灌注联合腹腔肾部分切除术处理复杂肾肿瘤的初步经验。方法:2013年3月起,共收治复杂肾肿瘤患者14例,在肾动脉低温灌注下,7例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后入路行肾部分切术,7例采用da Vinci Si机器人经腹腔入路实施手术。所有术后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成功实施了肾动脉低温灌下的肾部分切除术,术中4例出现了动脉阻断不全,2例术中改为肾根治性切除术,无一例改为开放手术。12例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肾功能下降。结论:对于复杂肾脏肿瘤,肾动脉低温灌注联合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可有效减少根治性肾切除的发生和热缺血对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肾门部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探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部肿瘤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66例肾门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8例,平均年龄(52.6±11.0)岁,平均肿瘤最大径为(4.0±1.8)cm,平均R.E.N.A.L.评分为(9.1±1.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为(1.8±0.4)分。分析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后病理结果及肾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行开放手术12例,行腹腔镜手术18例,行机器人手术36例,无一例中转根治,无切缘阳性。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08.8±62.0)min、平均阻断时间为(24.0±8.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47.8±97.7)ml,术后1周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率11.1%。其中1例术中出血1 000ml,输血后治愈,另有3例因尿漏延长放置负压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47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嗜酸细胞腺瘤、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癌、梭形细胞癌、单纯性囊肿各1例。6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期间均无瘤生存。结论:对于有经验术者,行肾门部肿瘤肾部分切除术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围术期肾功能变化小,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提示手术安全可行,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obotic-assist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ALPN)、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obotic-assist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ARPN)及传统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单一术者使用da Vinci机器人系统及Storz腹腔镜系统进行372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RALPN 138例,RARPN 46例,LPN 188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肾动脉热缺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 3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2.3±30.9)min、(112.5±28.7)min、(114.8±34.5)min,无统计学差异(F=2.682,P=0.070)。3组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0.8±5.9)min、(19.4±5.1)min、(23.7±6.8)min(F=13.025,P=0.000),RALPN和RARPN明显短于LPN(P0.05)。3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89.0±76.9)ml、(42.9±40.3)ml、(55.2±86.6)ml(F=9.644,P=0.000),RALPN明显多于RARPN和LPN(P0.05)。LPN组术中输血1例,RALPN及RARPN组均无术中输血。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手术均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探讨此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32例肾肿瘤患者(男16例,女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26 min;热缺血时间17~32 min,平均25 min;术中失血量50~200 ml,平均101 ml,无术中输血;无术中并发症.术后4 d 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7~10 d,平均8.5 d.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直径2~6 cm,平均3.3 cm,无1例切缘阳性.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高效,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随着操作者经验的积累,此术式将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局限性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中肾动脉不同阻断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62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采用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A组)与肾动脉全阻断(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A组血肌酐、尿素氮低于B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限性单发肾肿瘤,腹膜后腹腔镜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虽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所增加,但利于术后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开放血流法在肾肿瘤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60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57±11.18)岁;平均肿瘤直径(4.40±0.93) cm;背侧40例,腹侧20例。肾动脉早期开放血流法简要手术过程:①肾动脉阻断下,切除肾肿瘤,缝合肾创面血管及集合系统;②肾动脉解除阻断(开放血流)下,缝合关闭肾外层创缘。结果:60例肾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中28例患者采用肾动脉早期开放血流(早期开放血流组),32例患者采用传统肾动脉全阻断(传统全阻断组)。两组肾肿瘤患者基线特征相关指标(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R.E.N.A.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开放血流组和传统全阻断组术中平均手术时间[(103.93±29.86) min vs.(105.00±26.27) min]和术后住院天数[(6.35±1.14) d vs.(6.49±1.02)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开放血流组平均出血量多于传统全阻断组[(107.14±28.53) ml vs.(83.44±31.38) ml,P0.01],但两组患者均无输血事件发生。早期开放血流组热缺血时间显著低于传统全阻断组[(14.89±4.21) min vs.(21.84±4.30) min,P0.01]。术后传统全阻断组出现1例出血并发症,两组均无切缘阳性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随访中,两组肾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肾动脉早期开放血流法,显著缩短肾部分切除术的热缺血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对肾门唇部肿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及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行保留肾单位微创手术治疗的68例肾门唇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唇肿瘤45例,后唇肿瘤23例。肿瘤直径1.5~8.0cm,平均4.2cm。行机器人手术38例(机器人组),腹腔镜手术30例(腹腔镜组)。结果:68例手术均顺利进行,平均手术时间93min(60~180min,不包含机器人装机时间),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1.6(7~4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6(20~600)ml,平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3~6)d,平均术后住院5.3(4~9)d,未出现明显术后并发症。中位随访13.5(3~32)个月,无复发、转移、死亡病例。与腹腔镜相比,机器人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P<0.001)和术中出血量(P=0.011);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9.0±6.5)min和(25.0±7.4)min(P=0.001),住院费用分别为(5.2±0.4)万元和(3.7±0.4)万元(P<0.001)。结论:肾门肿瘤采用微创保留肾单位手术进行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腹腔镜相比,机器人手术的住院费用增加,但对于治疗肾门肿瘤优势明显,可以显著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获益。  相似文献   

17.
背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高难度和挑战性使许多腹腔镜外科医生采用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小肿瘤。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到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的过渡期我们评估一个资深腹腔镜外科医生的学习曲线。方法我们比较同一外科医生施行的早期20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和最近18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围术期结果。所有手术是在2005年4月~2009年7月间完成的。既往该医生成功施行100余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100余例机器人辅助手术。2组手术步骤相同,在镜下充分游离肾动静脉后,完整游离肿瘤表面,利用术中超声来界定肿瘤边界,哈巴狗血管阻断钳控制肾动脉,在热缺血状态下切除肿瘤,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肾实质,如果集合系统切开后也予以缝合。学习曲线的定义指能熟练地在较短的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内完成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的例数。利用散点图显示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用以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和肿瘤病理学结果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组均无切缘阳性病例。2组手术并发症也无统计学差异。在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图1)中,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均呈下降趋势。经过早期5例手术后,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即可接近最近18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前5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是242.8 min,远远长于后15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71.3 min(P=0.011)。结论 一个资深腹腔镜外科医生从腹腔镜到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过渡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2组热缺血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经过前5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后,一个资深腔镜外科医生行机器人辅助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8.
经后腹腔入路行肾部分切除术, 手术视野暴露不佳, 会导致手术难度和损伤风险增加。本研究28例T1a期肾肿瘤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术中均采用经皮穿刺肾周筋膜悬吊技术暴露术野, 术中无腹膜损伤者, 无增加套管, 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76.5±20.3)min, 出血量(92.1±18.7)ml, 肾动脉阻断时间(19.5±4.3)min, 术后均无出血、感染、血尿等并发症。该技术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 而且操作简单, 增加了手术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是可以探索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节段性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肾肿瘤患者11例,术前行CTA检查了解肾动脉情况。术中游离肾动脉主干、二级甚至三级肾动脉,选择性阻断肿瘤所在部位分级肾动脉,实施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9例(81.8%)一次成功,2例转肾动脉主干阻断,手术时间70-20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20-400ml,平均50ml。术后肾功能正常,本组无并发症。术后随访4-18个月,所有患者情况良好,复查CT等相关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临床分期T1a及T1b期、单发的肾肿瘤采用腹腔镜下节段性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能有效地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肾脏内翻法背侧肾门肿瘤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背侧肾门肿瘤患者行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肾脏内翻法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步骤及结果进行总结。共计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26~78岁,平均(53±14)岁,肾肿瘤均为单发,直径(2.5~8.0)cm,平均(4.3±1.7)cm,R.E.N.A.L评分6~12分,平均(9.4±1.5)分。取完全健侧卧位,术中于皱褶或薄弱处(Toldt’s线)切开腹膜:右侧向上至结肠肝曲,必要时切开三角韧带和肝结肠韧带;左侧向上至脾脏外上缘,必要时离断脾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向下至肾下极,使升结肠和结肠肝曲或脾和降结肠向腹侧中线移位。依次切断肾上、下极的脂肪组织分别至肾蒂血管、输尿管处,使患肾可轻易或自动向腹侧翻转,肿瘤及肾门得以充分显露,行常规肾部分切除及缝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或改根治性肾切除。镜下操作时间30~140 min,平均(80±24)min。术中出血量为20~500 ml,平均(104±115)ml。输自体血12例,无输异体血者。肾热缺血时间为8~34 min,平均(17±7)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5 h,应用止痛药3例。发生尿瘘1例,留置双J管引流治愈。无腹腔脏器损伤、感染及继发出血等并发症。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5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乳头状癌1例,嗜酸细胞瘤1例,恶性肿瘤无切缘阳性。术后随访6~18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背侧肾门肿瘤肾部分切除术,肾脏内翻法可使肿瘤和血管充分显露,便于操作,降低手术难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